“大帅,据咱们探马的消息,明军先锋军不日便可抵达大同府,领军的正是徐达。”
在距离大同府约摸二百里左右的一处营帐内,营帐外军旗猎猎作响,寒风卷着沙尘不时拍打着营帐的帆布。
一个蒙古族打扮的将军正神色凝重地听着手下汇报军情。
此人身高七尺有余,身形魁梧壮硕,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浑身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便是此次袭扰大明边境的北元将领脱吉特穆尔。
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他那刚毅的脸庞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听到手下的汇报,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想了想后,他声音洪亮道:
“没事儿,吩咐下边儿儿郎们加强巡逻,避免明军偷袭。传我帅令,安基特部向宣府方向集结…”
手下领命后,匆匆离去。
脱吉特穆尔起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放在一旁的行军地图。
行军地图摊开在桌子上,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各个战略要地和军队的部署情况。
他俯身看着地图,手指在上面轻轻滑动,思索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正当他准备继续说点其他的安排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
“大帅,刚才在您的营帐附近发现了一支箭和一封信!”
来人脚步匆匆,带着一丝紧张和慌乱冲进营帐,手里紧紧握着一个箭头和一封信。
脱吉特穆尔原本专注于地图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不消片刻,他的眼睛死死盯在了那封信上。
只见那封信被绑在箭杆上,箭羽还带着些许尘土。
信的纸张看起来有些陈旧,边缘微微泛黄。
信上虽然就写了两个字——亲启。
可这两个字脱吉特穆尔再熟悉不过了,那娟秀的字迹,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刻在他的脑海中一般,是在他印象中已经冤死的妹妹的字迹!
脱吉特穆尔的身体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疑惑、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喜交加。
他缓缓伸出手,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封信,轻轻将信从箭上取下。
没错,脱吉特穆尔的真实身份正是王保保,那个在北元叱咤风云的将领,此刻却因为这一封带着妹妹字迹的信,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思索之中。
王保保缓缓展开信纸,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个字。
信中写道:“兄长,我在大明过得很好,这里并无苛待于我。我心中甚是想念兄长,盼能与你见上一面,地点就在大同城郊外那座古寺,望兄长前来。敏敏留。”
王保保的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狐疑。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妹妹之前不是暴毙了吗,为何会突然来信?
之前,他以为妹妹在大明香消玉殒,为此他痛苦不已,并发誓要为妹妹报仇雪恨。
甚至,当时他都已经坚定的不去再隐藏身份了。
可如今得知妹妹尚在人间,他的复仇之心瞬间被这复杂的情况所打乱。
不对!
是不是有人模仿妹妹的笔迹?!
王保保突然在脑海中闪过这一种可能!
可是当他仔细查看这封信的时候,没有任何错!
“传我命令,召集各位将领前来商议。”王保保沉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营帐内便聚集了一众将领,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疑惑和紧张。
王保保将信递给众人传阅,然后说道:“诸位,如今我收到我妹妹的这封信,此事十分蹊跷。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些将领都是王保保的心腹之人,因此他丝毫不怕被元帝知道他的行动。
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道:“大帅,这很可能是明军的诡计。徐达老谋深算,想借此引您上钩,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
另一位将领则说:“大帅,不管是不是陷阱,妹妹既然还活着,我们总不能不去见她。可以多带些人马,做好防范。”
王保保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明军的狡诈,但又无法割舍对妹妹的思念。
“我决定去赴约。但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明军有可乘之机。”王保保最终坚定地说道。
于是,王保保挑选了一批精锐的骑兵,悄悄向大同城郊的古寺进发。
一路上,他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当他们接近古寺时,四周一片寂静,仿佛隐藏着无数的危险。
王保保勒住缰绳,示意军队停下。他仔细观察着古寺的大门,只见门半掩着,里面隐隐约约透出一丝光亮。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下马,带着几名亲信小心翼翼地走进古寺。
古寺内,佛像林立,香烟袅袅。王保保的目光在寺内搜索着,终于,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妹妹!”
王保保轻声呼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那身影缓缓转过身来,正是王保保朝思暮想的妹妹,观音奴!
观音奴的脸上带着微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紧张。
“兄长,你终于来了。”
王保保快步走到观音奴身边,上下打量着她,确认她并无大碍。
“妹妹,你为何会在这里?又为何突然约我见面?”王保保急切地问道。
观音奴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兄长,我在大明的确过得不错。陛下非常善待于我,他希望能与你和谈,结束这场战争。我知道你对明军有仇恨,但战争只会让更多的人受苦。”
王保保皱起眉头,心中充满了矛盾。他对明军的仇恨由来已久,但看到妹妹如此诚恳,他又有些动摇。
“和谈?朱元璋会有如此好心?”王保保怀疑地问道。
就在这时,古寺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王保保心中一惊,立刻拔出长刀,警惕地看着寺门。
只见徐达带着一队明军缓缓走进古寺。
“王将军,别来无恙。”徐达微笑着说道。
王保保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徐达,你搞什么鬼?”
徐达拱手说道:“王将军,我并无恶意。此次让令妹约你前来,就是希望能与你坐下来好好谈谈。如今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我们为何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王保保沉默不语,他在思考着徐达的话。
观音奴也在一旁劝说道:“兄长,徐将军说的没错。战争只会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我们应该为百姓着想。”
        在距离大同府约摸二百里左右的一处营帐内,营帐外军旗猎猎作响,寒风卷着沙尘不时拍打着营帐的帆布。
一个蒙古族打扮的将军正神色凝重地听着手下汇报军情。
此人身高七尺有余,身形魁梧壮硕,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浑身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便是此次袭扰大明边境的北元将领脱吉特穆尔。
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他那刚毅的脸庞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听到手下的汇报,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想了想后,他声音洪亮道:
“没事儿,吩咐下边儿儿郎们加强巡逻,避免明军偷袭。传我帅令,安基特部向宣府方向集结…”
手下领命后,匆匆离去。
脱吉特穆尔起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放在一旁的行军地图。
行军地图摊开在桌子上,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各个战略要地和军队的部署情况。
他俯身看着地图,手指在上面轻轻滑动,思索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正当他准备继续说点其他的安排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
“大帅,刚才在您的营帐附近发现了一支箭和一封信!”
来人脚步匆匆,带着一丝紧张和慌乱冲进营帐,手里紧紧握着一个箭头和一封信。
脱吉特穆尔原本专注于地图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不消片刻,他的眼睛死死盯在了那封信上。
只见那封信被绑在箭杆上,箭羽还带着些许尘土。
信的纸张看起来有些陈旧,边缘微微泛黄。
信上虽然就写了两个字——亲启。
可这两个字脱吉特穆尔再熟悉不过了,那娟秀的字迹,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刻在他的脑海中一般,是在他印象中已经冤死的妹妹的字迹!
脱吉特穆尔的身体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疑惑、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喜交加。
他缓缓伸出手,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封信,轻轻将信从箭上取下。
没错,脱吉特穆尔的真实身份正是王保保,那个在北元叱咤风云的将领,此刻却因为这一封带着妹妹字迹的信,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思索之中。
王保保缓缓展开信纸,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个字。
信中写道:“兄长,我在大明过得很好,这里并无苛待于我。我心中甚是想念兄长,盼能与你见上一面,地点就在大同城郊外那座古寺,望兄长前来。敏敏留。”
王保保的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狐疑。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妹妹之前不是暴毙了吗,为何会突然来信?
之前,他以为妹妹在大明香消玉殒,为此他痛苦不已,并发誓要为妹妹报仇雪恨。
甚至,当时他都已经坚定的不去再隐藏身份了。
可如今得知妹妹尚在人间,他的复仇之心瞬间被这复杂的情况所打乱。
不对!
是不是有人模仿妹妹的笔迹?!
王保保突然在脑海中闪过这一种可能!
可是当他仔细查看这封信的时候,没有任何错!
“传我命令,召集各位将领前来商议。”王保保沉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营帐内便聚集了一众将领,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疑惑和紧张。
王保保将信递给众人传阅,然后说道:“诸位,如今我收到我妹妹的这封信,此事十分蹊跷。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些将领都是王保保的心腹之人,因此他丝毫不怕被元帝知道他的行动。
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道:“大帅,这很可能是明军的诡计。徐达老谋深算,想借此引您上钩,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
另一位将领则说:“大帅,不管是不是陷阱,妹妹既然还活着,我们总不能不去见她。可以多带些人马,做好防范。”
王保保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明军的狡诈,但又无法割舍对妹妹的思念。
“我决定去赴约。但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明军有可乘之机。”王保保最终坚定地说道。
于是,王保保挑选了一批精锐的骑兵,悄悄向大同城郊的古寺进发。
一路上,他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当他们接近古寺时,四周一片寂静,仿佛隐藏着无数的危险。
王保保勒住缰绳,示意军队停下。他仔细观察着古寺的大门,只见门半掩着,里面隐隐约约透出一丝光亮。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下马,带着几名亲信小心翼翼地走进古寺。
古寺内,佛像林立,香烟袅袅。王保保的目光在寺内搜索着,终于,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妹妹!”
王保保轻声呼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那身影缓缓转过身来,正是王保保朝思暮想的妹妹,观音奴!
观音奴的脸上带着微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紧张。
“兄长,你终于来了。”
王保保快步走到观音奴身边,上下打量着她,确认她并无大碍。
“妹妹,你为何会在这里?又为何突然约我见面?”王保保急切地问道。
观音奴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兄长,我在大明的确过得不错。陛下非常善待于我,他希望能与你和谈,结束这场战争。我知道你对明军有仇恨,但战争只会让更多的人受苦。”
王保保皱起眉头,心中充满了矛盾。他对明军的仇恨由来已久,但看到妹妹如此诚恳,他又有些动摇。
“和谈?朱元璋会有如此好心?”王保保怀疑地问道。
就在这时,古寺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王保保心中一惊,立刻拔出长刀,警惕地看着寺门。
只见徐达带着一队明军缓缓走进古寺。
“王将军,别来无恙。”徐达微笑着说道。
王保保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徐达,你搞什么鬼?”
徐达拱手说道:“王将军,我并无恶意。此次让令妹约你前来,就是希望能与你坐下来好好谈谈。如今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我们为何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王保保沉默不语,他在思考着徐达的话。
观音奴也在一旁劝说道:“兄长,徐将军说的没错。战争只会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我们应该为百姓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