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古旧寺庙的大殿之外,徐达静静地伫立着,神情镇定自若。
寺庙大殿内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交谈声,却丝毫未能勾起他的好奇心,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担忧与疑虑,仿佛对里面的情况有十足的把握。
徐达心里十分清楚,王保保和观音奴乃是实实在在的兄妹,他们之间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肯定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动摇。
而高阳秋,虽然徐达一时还捉摸不透他让自己等人退到寺庙外的用意究竟何在,但徐达回想起过往,高阳秋竟能把朱元璋这个雷厉风行、手段狠辣的人物唬得晕头转向,心中便有了底。
在徐达看来,即便面对王保保这样厉害的角色,高阳秋也定有应对之策,想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一个时辰的时光,在这等待中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寺庙大殿里传来了动静,打破了这份长久的寂静。
“吱呀!”
随着一声悠长的门轴转动声,那扇陈旧的木门缓缓打开。
王保保挺拔的身影率先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接着,高阳秋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观音奴从门内走了出来。
见到三位关键人物现身,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去,眼神中满是好奇。
只见他们三人走出寺庙后,站成了一排。王保保微微侧身,凑近高阳秋,嘴唇微微蠕动,轻声说了句什么。那声音很低,旁人根本无法听清。
说完后,王保保便头也不回地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自顾自地走出了寺庙。
徐达一直留意着高阳秋的反应,见他没有任何阻拦王保保的表示,他自己也自然也不会莽撞行事。
他深知,高阳秋必有深意,所以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着王保保的身影渐渐远去。
直到王保保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尽头,徐达这才快步凑到高阳秋身边,脸上带着一丝小心翼翼,轻声问道:“国师,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阳秋似乎早已料到徐达会有此一问,他轻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从容的微笑,安慰道:“魏国公放心便是,事情已经谈妥了。我让大舅哥回去准备一些事情,所以你暂且不用着急,耐心等待即可。”
徐达听了高阳秋的话,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烦请国师费心了。”
安顿好徐达后,高阳秋转身看向观音奴,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关切。
“敏敏,走吧。你现在身子不方便,我送你回去。”
高阳秋口中所说的“送回去”,并非是把观音奴送到军营或者客栈,而是要送她回到现代。
毕竟观音奴腹中还怀着他的孩子,高阳秋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继续留在这个地方。
观音奴闻言则是轻轻点了点头,她微微抬手,轻抚着自己的肚子,眼神中满是母爱的温柔。
至于之后的事情,高阳秋刚才在寺庙里就已经和王保保谈妥。他将全权负责后续的一切事宜,包括与朱元璋那边的沟通对接。
徐达等人的军营位于大同府城外三里处,营帐整齐排列,旗帜飘扬。
这里是明军的重要据点,也是徐达等将领指挥作战的地方。
而那幅朱雄英的周岁画,则是由锦衣卫千户蒋瓛亲自护送而来。
此时的蒋瓛,虽然还未成为日后在大明初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锦衣卫指挥使,但他已经是锦衣卫中的掌邢千户,负责处理一些重要的案件和情报工作。
老朱之所以选择让蒋瓛来送这幅画,一方面是因为知道了历史上的蒋瓛对他的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蒋瓛的能力和办事效率。
当蒋瓛得知自己被老朱选中执行这个任务时,他感到无比荣幸。
他深知这幅画对于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和大明来说意义非凡,因此一路上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怠慢。
在蒋瓛带领着锦衣卫一行人安全抵达了徐达的军营后,他们便将画妥善保管,并按照老朱的指示,让徐达在这附近布置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警戒。
而此时,高阳秋带着观音奴回到了大营。
一回到大营,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放画的地方,准备将观音奴先送回现代。
“国师大人!”
见到高阳秋走过来,在大营外面巡逻的锦衣卫当即躬身行礼。
高阳秋冲他们微微颔首示意后,便毫不迟疑地领着观音奴一同迈入营帐之中。
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交错,蒋瓛双手紧握着那柄寒光闪闪的绣春刀,面色凝重地凝视着眼前的一个木盒,仿佛那木盒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当高阳秋的身影出现在营帐门口时,蒋瓛如触电般猛地回过神来,他急忙躬身行礼。
然而,高阳秋却并未在意蒋瓛的礼数,他的目光径直落在那木盒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蒋瓛啊,你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倒像是被惊弓之鸟所吓,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嘛。”高阳秋看着蒋瓛笑着说道,“不过是一个木盒罢了,你就放轻松,就算谁有通天的本事,难道还能从你们这些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以及那五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把宝物拿走逃脱不成?”
高阳秋的话语如同一阵轻风,在营帐内缓缓流淌,但蒋瓛却并未因此而放松下来。
他只是嘴角微微牵动,露出一个无声的笑容。
蒋瓛的这个笑容中,既没有认同,也没有反驳,只是一种礼貌性的回应高阳秋的话。
因为蒋瓛深知,这木盒中的东西绝非寻常之物。
来此之前,朱元璋曾亲自召见他,并郑重其事地叮嘱过,这木盒中的画关系到大明朝的兴衰荣辱,哪怕是所有前来护画的锦衣卫都命丧黄泉,这画也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至于这画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蒋瓛起初并不知晓。
直到高阳秋向他透露,这画涉及到一些深奥的道术问题,他才隐约明白为什么皇帝如此重视国师和这幅画。
不过马上,蒋瓛就能看到了。
只见高阳秋牵着观音奴的手走到木盒前,口里念动了一些蒋瓛看不懂口型的东西。
当然了,这是高阳秋故意在装神弄鬼,毕竟蒋瓛虽然是老朱的心腹,但老朱也说了,不能然太多人知道一些秘密。
紧接着,白光一闪,高阳秋和观音奴两个大活人突然就不见了。
蒋瓛看的这叫一个惊奇,口中念念有词:
“卧槽,国师真是有大法力之人啊!”
        寺庙大殿内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交谈声,却丝毫未能勾起他的好奇心,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担忧与疑虑,仿佛对里面的情况有十足的把握。
徐达心里十分清楚,王保保和观音奴乃是实实在在的兄妹,他们之间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肯定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所动摇。
而高阳秋,虽然徐达一时还捉摸不透他让自己等人退到寺庙外的用意究竟何在,但徐达回想起过往,高阳秋竟能把朱元璋这个雷厉风行、手段狠辣的人物唬得晕头转向,心中便有了底。
在徐达看来,即便面对王保保这样厉害的角色,高阳秋也定有应对之策,想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一个时辰的时光,在这等待中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寺庙大殿里传来了动静,打破了这份长久的寂静。
“吱呀!”
随着一声悠长的门轴转动声,那扇陈旧的木门缓缓打开。
王保保挺拔的身影率先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接着,高阳秋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观音奴从门内走了出来。
见到三位关键人物现身,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去,眼神中满是好奇。
只见他们三人走出寺庙后,站成了一排。王保保微微侧身,凑近高阳秋,嘴唇微微蠕动,轻声说了句什么。那声音很低,旁人根本无法听清。
说完后,王保保便头也不回地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自顾自地走出了寺庙。
徐达一直留意着高阳秋的反应,见他没有任何阻拦王保保的表示,他自己也自然也不会莽撞行事。
他深知,高阳秋必有深意,所以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着王保保的身影渐渐远去。
直到王保保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尽头,徐达这才快步凑到高阳秋身边,脸上带着一丝小心翼翼,轻声问道:“国师,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阳秋似乎早已料到徐达会有此一问,他轻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从容的微笑,安慰道:“魏国公放心便是,事情已经谈妥了。我让大舅哥回去准备一些事情,所以你暂且不用着急,耐心等待即可。”
徐达听了高阳秋的话,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烦请国师费心了。”
安顿好徐达后,高阳秋转身看向观音奴,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关切。
“敏敏,走吧。你现在身子不方便,我送你回去。”
高阳秋口中所说的“送回去”,并非是把观音奴送到军营或者客栈,而是要送她回到现代。
毕竟观音奴腹中还怀着他的孩子,高阳秋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继续留在这个地方。
观音奴闻言则是轻轻点了点头,她微微抬手,轻抚着自己的肚子,眼神中满是母爱的温柔。
至于之后的事情,高阳秋刚才在寺庙里就已经和王保保谈妥。他将全权负责后续的一切事宜,包括与朱元璋那边的沟通对接。
徐达等人的军营位于大同府城外三里处,营帐整齐排列,旗帜飘扬。
这里是明军的重要据点,也是徐达等将领指挥作战的地方。
而那幅朱雄英的周岁画,则是由锦衣卫千户蒋瓛亲自护送而来。
此时的蒋瓛,虽然还未成为日后在大明初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锦衣卫指挥使,但他已经是锦衣卫中的掌邢千户,负责处理一些重要的案件和情报工作。
老朱之所以选择让蒋瓛来送这幅画,一方面是因为知道了历史上的蒋瓛对他的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蒋瓛的能力和办事效率。
当蒋瓛得知自己被老朱选中执行这个任务时,他感到无比荣幸。
他深知这幅画对于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和大明来说意义非凡,因此一路上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怠慢。
在蒋瓛带领着锦衣卫一行人安全抵达了徐达的军营后,他们便将画妥善保管,并按照老朱的指示,让徐达在这附近布置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警戒。
而此时,高阳秋带着观音奴回到了大营。
一回到大营,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放画的地方,准备将观音奴先送回现代。
“国师大人!”
见到高阳秋走过来,在大营外面巡逻的锦衣卫当即躬身行礼。
高阳秋冲他们微微颔首示意后,便毫不迟疑地领着观音奴一同迈入营帐之中。
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交错,蒋瓛双手紧握着那柄寒光闪闪的绣春刀,面色凝重地凝视着眼前的一个木盒,仿佛那木盒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当高阳秋的身影出现在营帐门口时,蒋瓛如触电般猛地回过神来,他急忙躬身行礼。
然而,高阳秋却并未在意蒋瓛的礼数,他的目光径直落在那木盒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蒋瓛啊,你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倒像是被惊弓之鸟所吓,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嘛。”高阳秋看着蒋瓛笑着说道,“不过是一个木盒罢了,你就放轻松,就算谁有通天的本事,难道还能从你们这些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以及那五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把宝物拿走逃脱不成?”
高阳秋的话语如同一阵轻风,在营帐内缓缓流淌,但蒋瓛却并未因此而放松下来。
他只是嘴角微微牵动,露出一个无声的笑容。
蒋瓛的这个笑容中,既没有认同,也没有反驳,只是一种礼貌性的回应高阳秋的话。
因为蒋瓛深知,这木盒中的东西绝非寻常之物。
来此之前,朱元璋曾亲自召见他,并郑重其事地叮嘱过,这木盒中的画关系到大明朝的兴衰荣辱,哪怕是所有前来护画的锦衣卫都命丧黄泉,这画也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至于这画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蒋瓛起初并不知晓。
直到高阳秋向他透露,这画涉及到一些深奥的道术问题,他才隐约明白为什么皇帝如此重视国师和这幅画。
不过马上,蒋瓛就能看到了。
只见高阳秋牵着观音奴的手走到木盒前,口里念动了一些蒋瓛看不懂口型的东西。
当然了,这是高阳秋故意在装神弄鬼,毕竟蒋瓛虽然是老朱的心腹,但老朱也说了,不能然太多人知道一些秘密。
紧接着,白光一闪,高阳秋和观音奴两个大活人突然就不见了。
蒋瓛看的这叫一个惊奇,口中念念有词:
“卧槽,国师真是有大法力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