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保啊,你说,妥欢帖睦尔会放心你嘛?”
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在说话的同时,老朱还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地锁住王保保,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和反应中洞察到什么。
作为一个上位者,朱元璋历经无数的权谋斗争和生死考验,最明白在这权力的游戏里,不能轻易信任任何人。
在他的心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关乎到江山社稷的安危。
因此,当他得知大同府和北元接壤的地方有煤矿时,心中便开始打起了算盘。
这煤矿可是个宝贝,若能顺利开采,对大明的经济和军事都将有着巨大的助力。
但王保保毕竟是北元旧臣,他不知道王保保究竟能不能和大明打好配合,共同将这煤矿的事情办好。
就算是王保保归心,但老朱也怕他的队伍里被掺了沙子,到时候一有个风吹草动,怕是大明就要跟北元硬刚了。
说实话,朱元璋倒不是怕硬刚北元,主要是这个时间点很关键,经过两场比较大规模的战役,大明现在军备略显不足。
再说了,老朱还想给自己的大明留出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他并不想跟北元直接开战。
时机不到!
坐在龙椅上,老朱微微皱眉,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各种可能性。
如果王保保不能全心全意地和大明合作,或者受到妥欢帖睦尔的影响,那这煤矿的开采计划很可能就会泡汤,甚至还可能引发新的麻烦。
毕竟如果老朱把自己代入元顺帝的身份,他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绝对不会放心让王保保独自行动的,一定会想方设法在王保保的队伍里掺沙子,安插自己的人,以便掌控局势。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更加冷峻,他紧紧地盯着王保保,等待着他的回答,仿佛要从他的话语中判断出他的忠诚和决心。
而王保保感受到了朱元璋那如炬的目光,心中也不禁一紧,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准备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沉思片刻后,王保保微微皱起眉头,说道:“陛下,妥欢帖睦尔对我是否放心,我不敢妄自揣测。但我心里清楚,如今的局势已不同往日。北元势力日渐衰微,而大明蒸蒸日上。我王保保向来只看重亲情和大义。其一,我唯一的亲妹妹已经和大明国师喜结连理,这一点上面,我和大明就有了联系点。其二,若我与大明合作能让我们部族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能让草原和中原都繁荣起来,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朱元璋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目光锐利地盯着王保保,说道:“保保,朕知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但这天下之事,人心最难测。朕担心的是,若妥欢帖睦尔在你背后使绊子,影响到咱们合作开采煤矿之事,那可就麻烦了。”
王保保挺直了腰杆,眼神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我王保保做事向来光明磊落。即便妥欢帖睦尔有所疑虑,有所动作,我也有应对之策。我会让他明白,与大明合作才是北元的唯一出路。而且,我手下的将士们都是我一手培养的,我相信我跟他们说了之后,他们也都能清楚如今的形势。并且!我也相信,他们都愿意追随我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但愿如此。朕也希望你能明白,朕对你寄予厚望。这煤矿之事,关系到大明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若能顺利开采,不仅能让北方百姓不再受冻,还能让我大明的国力更上一层楼。”
高阳秋在一旁说道:“叔您就放心吧,我大舅哥我能看出来,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既然答应与我们大明合作,就一定会全力以赴。而且,我们也可以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万一。比如在开采煤矿的地方加强守卫,安排可靠的人负责监督。”
王保保感激地看了高阳秋一眼,说道:“妹夫说得对,我也会加强与大同府这边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好,有你们这番话,朕就放心多了。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保保,你回去之后,也要多留意妥欢帖睦尔的动向。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向咱汇报。”
王保保抱拳说道:“陛下放心,我定会时刻关注。若有情况,第一时间告知陛下。”
随后,朱元璋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些关于煤矿开采的具体事宜,包括人员安排、物资调配等。王保保和高阳秋都认真地听取着朱元璋的意见,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最后,朱元璋站起身来,说道:“今日就先谈到这里。保保,你好好准备一下,尽快回去安排相关事宜。朕期待着煤矿开采能早日有个好的结果。”
王保保和高阳秋起身行礼,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出了乾清宫,王保保的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要应对妥欢帖睦尔可能的猜忌和阻挠,另一方面要和大明合作好,确保煤矿开采顺利进行。
但他也坚信,只要自己坚持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朱元璋在他们离开后,依然坐在龙椅上沉思着。
他深知,这煤矿之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关乎到大明和北元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局势。
他暗暗祈祷,希望一切都能如他所愿,让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国师府。
高阳秋已经直接把常衫儿和观音奴都接了回来。
而王保保呢,看着就在皇宫城墙根上的国师府,而且这座府邸还这么大,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高阳秋这个大明国师在大明以及朱元璋眼中的地位。
在国师府小坐了一下后,高阳秋邀请道:“大舅哥,你想不想去看看我之前跟你说的,我那个时代?”
        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在说话的同时,老朱还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地锁住王保保,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和反应中洞察到什么。
作为一个上位者,朱元璋历经无数的权谋斗争和生死考验,最明白在这权力的游戏里,不能轻易信任任何人。
在他的心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关乎到江山社稷的安危。
因此,当他得知大同府和北元接壤的地方有煤矿时,心中便开始打起了算盘。
这煤矿可是个宝贝,若能顺利开采,对大明的经济和军事都将有着巨大的助力。
但王保保毕竟是北元旧臣,他不知道王保保究竟能不能和大明打好配合,共同将这煤矿的事情办好。
就算是王保保归心,但老朱也怕他的队伍里被掺了沙子,到时候一有个风吹草动,怕是大明就要跟北元硬刚了。
说实话,朱元璋倒不是怕硬刚北元,主要是这个时间点很关键,经过两场比较大规模的战役,大明现在军备略显不足。
再说了,老朱还想给自己的大明留出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他并不想跟北元直接开战。
时机不到!
坐在龙椅上,老朱微微皱眉,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各种可能性。
如果王保保不能全心全意地和大明合作,或者受到妥欢帖睦尔的影响,那这煤矿的开采计划很可能就会泡汤,甚至还可能引发新的麻烦。
毕竟如果老朱把自己代入元顺帝的身份,他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绝对不会放心让王保保独自行动的,一定会想方设法在王保保的队伍里掺沙子,安插自己的人,以便掌控局势。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更加冷峻,他紧紧地盯着王保保,等待着他的回答,仿佛要从他的话语中判断出他的忠诚和决心。
而王保保感受到了朱元璋那如炬的目光,心中也不禁一紧,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准备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沉思片刻后,王保保微微皱起眉头,说道:“陛下,妥欢帖睦尔对我是否放心,我不敢妄自揣测。但我心里清楚,如今的局势已不同往日。北元势力日渐衰微,而大明蒸蒸日上。我王保保向来只看重亲情和大义。其一,我唯一的亲妹妹已经和大明国师喜结连理,这一点上面,我和大明就有了联系点。其二,若我与大明合作能让我们部族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能让草原和中原都繁荣起来,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朱元璋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目光锐利地盯着王保保,说道:“保保,朕知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但这天下之事,人心最难测。朕担心的是,若妥欢帖睦尔在你背后使绊子,影响到咱们合作开采煤矿之事,那可就麻烦了。”
王保保挺直了腰杆,眼神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我王保保做事向来光明磊落。即便妥欢帖睦尔有所疑虑,有所动作,我也有应对之策。我会让他明白,与大明合作才是北元的唯一出路。而且,我手下的将士们都是我一手培养的,我相信我跟他们说了之后,他们也都能清楚如今的形势。并且!我也相信,他们都愿意追随我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但愿如此。朕也希望你能明白,朕对你寄予厚望。这煤矿之事,关系到大明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若能顺利开采,不仅能让北方百姓不再受冻,还能让我大明的国力更上一层楼。”
高阳秋在一旁说道:“叔您就放心吧,我大舅哥我能看出来,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既然答应与我们大明合作,就一定会全力以赴。而且,我们也可以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万一。比如在开采煤矿的地方加强守卫,安排可靠的人负责监督。”
王保保感激地看了高阳秋一眼,说道:“妹夫说得对,我也会加强与大同府这边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好,有你们这番话,朕就放心多了。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保保,你回去之后,也要多留意妥欢帖睦尔的动向。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向咱汇报。”
王保保抱拳说道:“陛下放心,我定会时刻关注。若有情况,第一时间告知陛下。”
随后,朱元璋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些关于煤矿开采的具体事宜,包括人员安排、物资调配等。王保保和高阳秋都认真地听取着朱元璋的意见,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最后,朱元璋站起身来,说道:“今日就先谈到这里。保保,你好好准备一下,尽快回去安排相关事宜。朕期待着煤矿开采能早日有个好的结果。”
王保保和高阳秋起身行礼,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出了乾清宫,王保保的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要应对妥欢帖睦尔可能的猜忌和阻挠,另一方面要和大明合作好,确保煤矿开采顺利进行。
但他也坚信,只要自己坚持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朱元璋在他们离开后,依然坐在龙椅上沉思着。
他深知,这煤矿之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关乎到大明和北元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局势。
他暗暗祈祷,希望一切都能如他所愿,让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国师府。
高阳秋已经直接把常衫儿和观音奴都接了回来。
而王保保呢,看着就在皇宫城墙根上的国师府,而且这座府邸还这么大,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高阳秋这个大明国师在大明以及朱元璋眼中的地位。
在国师府小坐了一下后,高阳秋邀请道:“大舅哥,你想不想去看看我之前跟你说的,我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