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陛下不信的话,可以找人去验证。反正产量应该不会骤降,就是不知道味道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虽然高阳秋不知道像这种土豆和红薯拿来大明种植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但在他看来,就算再差也不可能说太过离谱吧?
最起码,高阳秋觉得有这两种作物存在,大明百姓应该是饿不死了,顶多是存在吃好与吃不好的问题。
见高阳秋一脸笃定,朱元璋一家三口此时当真是吃了蜜一样甜!
惊喜来的猝不及防,这破天的富贵啊!
而且对于朱元璋来说,东西好不好吃不重要,只要是东西能吃,那就已经是解决了他大明的大问题了!
毕竟,灾荒之年的时候,流民吃观音土的也不是没有啊。
要是这土豆和红薯当真亩产那么高,不说别的,就光是让百姓饿不死这一项功劳,也足以保大明百年昌盛不衰了!
而最让朱元璋兴奋的远不止这些,此时此刻,他对高阳秋简直是越看越顺眼,觉得高阳秋这人真是太贴心了!
土豆自不必说,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因为土豆是长在土里的豆子才叫这个名字。
可再说这洪薯,这可真是高先生特意送给我朱重八这个洪武大帝的一份厚礼啊!
瞧瞧人家这心思,多细腻,连名字都取得如此有深意。
嗯,洪薯!
好名字!
若是这洪薯的种植真能成功,那可就太好了,到时候整个大明的百姓,只要一吃到这洪薯,就会立刻想起是受了咱洪武皇帝的恩惠啊!
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这个洪薯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一种高产作物的实际价值!
见到朱元璋脸上都笑出花儿来了,高阳秋只当他是因为得了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原因,殊不知朱元璋更在意的反倒是“洪薯”这个名字。
不过即便高阳秋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不就是一个作物名吗,在大明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关他高某人何事?
别说洪薯了,如果朱元璋愿意,就算是把土豆改成“标豆”,他高阳秋也不会多说一句话,顶多是心里鄙视一下罢了。
“高先生,咱替咱大明的千万百姓谢谢你了!”
激动过后,朱元璋一把握住了高阳秋的手,承诺道,“若是这土豆和洪薯当真能像先生说的那样,到时候咱一定不吝啬爵位,定会让先生满意的!”
被朱元璋的大手牢牢抓住,高阳秋只觉得老朱不愧是马上皇帝,这手劲儿当真是大,攥的他的手直发疼。
不动声色抽出手后,高阳秋赶紧又从后备箱拿出一份早就打印好的资料递给朱元璋,解释道:
“陛下,这是土豆种植技巧和红薯种植技巧。不过我这东西上面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字,您一定不认得,所以我现在先简单口头念一遍,您让人记录好。”
见高阳秋说到这儿,朱元璋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后立刻转身,对着站在一旁的二虎大声喊道:“快去,把笔墨纸砚拿来,再搬一张桌子过来!”
二虎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而去。
不一会儿,他就跑了回来,手里捧着笔墨纸砚,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太监,抬着一张桌子。
朱元璋亲自将桌子摆放好,然后坐了下来,准备记录高阳秋所说的内容。
他深知这些知识的珍贵,决不能轻易外传,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不行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高阳秋开始念,朱元璋则聚精会神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飞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朱元璋终于放下了笔。
他仔细地看了看自己写好的种植方法,觉得还比较满意。然后,他把纸张递给了站在一旁的金英,吩咐道:“拿去晾干吧。”
金英小心翼翼地接过纸张,转身离去。
这时,高阳秋也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毕竟他已经念了好一会儿了。
他心里暗暗叫苦,以后大明要接触的未来东西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来得及给马皇后介绍那些化妆品和日用品呢,就已经累成这样了。要是以后每次从现代拿过来东西都得他挨个说明,那可真是要累死人啊!
想到这里,高阳秋的脑子里开始飞速地转动起来,他得想个办法,既能让大家了解这些东西的用途,又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很快,一个想法就出现在他脑中......
“陛下,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情。”
见高阳秋语气透着客气,朱元璋大手一挥,笑道:“先生请讲,只要是先生能用得着的,我朱重八能帮得上忙的,咱都不会推辞!”
看朱元璋说的这么豪爽,高阳秋赶紧摆摆手,说道:“我是想着这件事儿最终还是对大明有利,所以这才跟您提一嘴......”
说着,高阳秋直接把他心中的想法给朱元璋说了一遍,并陈述了利害关系。
而朱元璋听高阳秋说这事儿,越听眼睛越亮。
直到高阳秋说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拍了拍手,大声道:“先生大义,这事儿不用问他们,咱替咱大孙答应了!”
原来,高阳秋想的让自己以后不这么累的办法就是,把朱雄英这小家伙弄到现代去上学,认现代的文字。
这样一来,高阳秋能偷懒了,而大明则更好。不仅能通过雄英了解到后世更多的东西,还能让雄英这个未来的储君更多的接触比大明先进不少的知识观念。
等高阳秋和朱元璋就小家伙学习一事达成统一意见后,朱元璋彷佛是又想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的搓着手,表情有些难为情道:
“高先生,你看,像是这两种作物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种出来的。而我大明现在有心思出兵西北吐蕃,这粮草这方面着实有些等不及。”
“不过,咱上次吃了高先生给雄英带回来的方便面着实感觉不错,不知高先生,那种方便面你还能给我大明搞多一些吗?”
“至于钱财方面你放心,咱肯定不白让先生帮忙,只要有跟那种方便面相似的简单易弄的物品,咱老朱都买!”
“当然,还有这一次的礼物,咱也不可能让高先生这么破费,咱老朱也是个讲究人,咱们进殿去说......”
        虽然高阳秋不知道像这种土豆和红薯拿来大明种植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但在他看来,就算再差也不可能说太过离谱吧?
最起码,高阳秋觉得有这两种作物存在,大明百姓应该是饿不死了,顶多是存在吃好与吃不好的问题。
见高阳秋一脸笃定,朱元璋一家三口此时当真是吃了蜜一样甜!
惊喜来的猝不及防,这破天的富贵啊!
而且对于朱元璋来说,东西好不好吃不重要,只要是东西能吃,那就已经是解决了他大明的大问题了!
毕竟,灾荒之年的时候,流民吃观音土的也不是没有啊。
要是这土豆和红薯当真亩产那么高,不说别的,就光是让百姓饿不死这一项功劳,也足以保大明百年昌盛不衰了!
而最让朱元璋兴奋的远不止这些,此时此刻,他对高阳秋简直是越看越顺眼,觉得高阳秋这人真是太贴心了!
土豆自不必说,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因为土豆是长在土里的豆子才叫这个名字。
可再说这洪薯,这可真是高先生特意送给我朱重八这个洪武大帝的一份厚礼啊!
瞧瞧人家这心思,多细腻,连名字都取得如此有深意。
嗯,洪薯!
好名字!
若是这洪薯的种植真能成功,那可就太好了,到时候整个大明的百姓,只要一吃到这洪薯,就会立刻想起是受了咱洪武皇帝的恩惠啊!
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这个洪薯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一种高产作物的实际价值!
见到朱元璋脸上都笑出花儿来了,高阳秋只当他是因为得了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原因,殊不知朱元璋更在意的反倒是“洪薯”这个名字。
不过即便高阳秋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不就是一个作物名吗,在大明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关他高某人何事?
别说洪薯了,如果朱元璋愿意,就算是把土豆改成“标豆”,他高阳秋也不会多说一句话,顶多是心里鄙视一下罢了。
“高先生,咱替咱大明的千万百姓谢谢你了!”
激动过后,朱元璋一把握住了高阳秋的手,承诺道,“若是这土豆和洪薯当真能像先生说的那样,到时候咱一定不吝啬爵位,定会让先生满意的!”
被朱元璋的大手牢牢抓住,高阳秋只觉得老朱不愧是马上皇帝,这手劲儿当真是大,攥的他的手直发疼。
不动声色抽出手后,高阳秋赶紧又从后备箱拿出一份早就打印好的资料递给朱元璋,解释道:
“陛下,这是土豆种植技巧和红薯种植技巧。不过我这东西上面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字,您一定不认得,所以我现在先简单口头念一遍,您让人记录好。”
见高阳秋说到这儿,朱元璋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后立刻转身,对着站在一旁的二虎大声喊道:“快去,把笔墨纸砚拿来,再搬一张桌子过来!”
二虎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而去。
不一会儿,他就跑了回来,手里捧着笔墨纸砚,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太监,抬着一张桌子。
朱元璋亲自将桌子摆放好,然后坐了下来,准备记录高阳秋所说的内容。
他深知这些知识的珍贵,决不能轻易外传,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不行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高阳秋开始念,朱元璋则聚精会神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飞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朱元璋终于放下了笔。
他仔细地看了看自己写好的种植方法,觉得还比较满意。然后,他把纸张递给了站在一旁的金英,吩咐道:“拿去晾干吧。”
金英小心翼翼地接过纸张,转身离去。
这时,高阳秋也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毕竟他已经念了好一会儿了。
他心里暗暗叫苦,以后大明要接触的未来东西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来得及给马皇后介绍那些化妆品和日用品呢,就已经累成这样了。要是以后每次从现代拿过来东西都得他挨个说明,那可真是要累死人啊!
想到这里,高阳秋的脑子里开始飞速地转动起来,他得想个办法,既能让大家了解这些东西的用途,又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很快,一个想法就出现在他脑中......
“陛下,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情。”
见高阳秋语气透着客气,朱元璋大手一挥,笑道:“先生请讲,只要是先生能用得着的,我朱重八能帮得上忙的,咱都不会推辞!”
看朱元璋说的这么豪爽,高阳秋赶紧摆摆手,说道:“我是想着这件事儿最终还是对大明有利,所以这才跟您提一嘴......”
说着,高阳秋直接把他心中的想法给朱元璋说了一遍,并陈述了利害关系。
而朱元璋听高阳秋说这事儿,越听眼睛越亮。
直到高阳秋说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拍了拍手,大声道:“先生大义,这事儿不用问他们,咱替咱大孙答应了!”
原来,高阳秋想的让自己以后不这么累的办法就是,把朱雄英这小家伙弄到现代去上学,认现代的文字。
这样一来,高阳秋能偷懒了,而大明则更好。不仅能通过雄英了解到后世更多的东西,还能让雄英这个未来的储君更多的接触比大明先进不少的知识观念。
等高阳秋和朱元璋就小家伙学习一事达成统一意见后,朱元璋彷佛是又想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的搓着手,表情有些难为情道:
“高先生,你看,像是这两种作物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种出来的。而我大明现在有心思出兵西北吐蕃,这粮草这方面着实有些等不及。”
“不过,咱上次吃了高先生给雄英带回来的方便面着实感觉不错,不知高先生,那种方便面你还能给我大明搞多一些吗?”
“至于钱财方面你放心,咱肯定不白让先生帮忙,只要有跟那种方便面相似的简单易弄的物品,咱老朱都买!”
“当然,还有这一次的礼物,咱也不可能让高先生这么破费,咱老朱也是个讲究人,咱们进殿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