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防御系统的双重镜像-《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钢笔尖上的裂痕在幽光下泛着冷白,像一道未愈的闪电。陈默的手指微微收紧,笔身传来的震颤已不再是能量回流的余波,而是某种更深层的共振——那团悬浮的黑核不再扩散粒子流,而是开始向内收缩,表面浮现出规则的纹路,如同古老的封印正在苏醒。

  林小满的残链仍缠在腕上,蓝光微弱,却与黑核表面的纹路产生着若即若离的呼应。她没有说话,只是将左手按在地面,指尖触到符文阵残迹的瞬间,一股逆向的脉冲顺着神经直冲脑海。她猛地抽回手,掌心留下一道烫痕,形状竟与黑核表面的纹路完全一致。

  “它不是在释放。”她低声说,“它在接收。”

  李维的机械键盘尚未合拢,裂纹边缘渗出细微的电弧。他没有重启义眼,而是用手指在键盘表面划出一段频率波形,随即接入背包中的备用信号发生器。低频脉冲释放,现实中的阵纹毫无反应,但在他随身携带的投影屏上,虚拟模型中的符文却开始同步震颤。

  “差0.3秒。”他说,“现实系统静止,虚拟系统在演进。不是延迟,是相位差。”

  陈默闭眼,星轨立即展开推演。意识中,黑核的结构被拆解为十一维投影,现实与虚拟的双轨模型并列展开,彼此之间存在一个微小但致命的错位——如同两面相对的镜子,映出的世界本该对称,却因其中一面的镜面曲率发生偏移,导致影像永远无法重合。

  “观测依赖。”陈默睁眼,“只有被同时观测的节点才会同步响应。我们看到的,只是系统愿意让我们看到的那一半。”

  林小满抬头:“那就让它看到我们想让它看到的。”

  她将残链解下,轻轻放在符文阵中心。随即咬破指尖,一滴血落在金属链上,顺着裂痕渗入内部。血脉能量激活了残存的日志数据,模拟出古代防御系统的初始认证频率。那频率古老而晦涩,像是某种早已失传的仪式咒文,却恰好能与黑核的纹路产生共鸣。

  李维同步按下键盘上的特定组合键,低频Emp脉冲在现实阵纹上制造出微弱震荡。震荡本身无意义,但它在虚拟模型中形成了一组可识别的“信号点”,如同在静止的镜面上轻轻敲击,让另一面的影像产生波动。

  双轨校准开始。

  黑核表面的纹路骤然亮起,现实与虚拟的符文阵同时浮现,但依旧存在0.3秒的相位差。每一次能量流动,都会在错位中产生反向干扰,如同两股水流逆向冲撞,随时可能撕裂整个系统。

  陈默抬起钢笔,笔尖对准符文阵的核心交汇点。他没有注入能量,而是以极慢的速度划出一道弧线——不是符文,也不是公式,而是一个纯粹的“观测标记”。星轨同步捕捉这一动作,在虚拟模型中复制出完全一致的轨迹。

  现实与虚拟的弧线,在0.3秒的错位中交错。

  就在两道弧线即将重合的瞬间,陈默低喝:“同步!”

  林小满将手掌按在残链上,血脉能量全数释放。李维同时加大Emp脉冲强度。双轨系统在这一刻达成短暂共振,符文阵爆发出刺目的银光,黑核的纹路彻底激活,显现出完整的双重镜像结构——一面是现实中的阵纹,静止如碑;另一面是虚拟投影,流动如河。

  镜像已成。

  但系统并未停止演化。虚拟投影中,古老的铭文开始自动生成,记录着一段段“历史”:汉代工匠刻下阵纹,唐代道士注入灵能,明代学者完善算法……每一段都逻辑严密,细节真实,仿佛确有其事。

  张建国盯着投影,眉头突然皱起。他伸手触碰虚空中的一行铭文,声音低沉:“‘东方红,太阳升’——这不是汉代的词。”

  众人一震。

  陈默立即指令星轨构建时间一致性校验模型。中国历法、天文记录、地磁数据被逐一比对,虚假投影中的时间线迅速暴露出断裂点——汉代不可能出现现代歌词,唐代的星图与实际不符,明代的数学符号超前了三百年。

  “系统在伪造历史。”陈默说,“它要用虚假的记忆,覆盖我们的真实操作,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是入侵者。”

  林小满冷笑:“那就用真实,撕开它的谎言。”

  她将残链重新缠回手腕,另一端搭在钢笔末端。血脉能量再次流动,与星轨的量子场形成闭环。这一次,她不再试图破解,而是将自身记忆中的真实片段——高三物理竞赛的草稿纸、月考成绩单上的笔迹、陈默在笔记本上绘制的符文阵——压缩为一段纯粹的“存在证明”,注入符文阵。

  星轨同步展开时间锚点链,以真实事件为节点,串联起一条不可伪造的时间线。虚拟投影中的虚假铭文开始崩解,如同被火焰舔舐的冰面,层层剥落。

  双系统终于同步。

  符文阵中央,黑核的纹路彻底重组,化作一张由光丝编织的巨网——每一道光丝都闪烁着微弱的意识波动,像是无数未完成的执念在低语。网中浮现出模糊的面孔,有穿长衫的学者,有穿白大褂的科学家,有戴护目镜的工程师,他们的嘴唇无声开合,仿佛在诉说同一个未竟的实验。

  “生命防御网。”陈默低语,“历代实验者的意识残片,构成了最终的守护机制。”

  光网缓缓收缩,将三人笼罩其中。每一道光丝都在试图读取他们的意志,判断其是否具备接管权限。陈默感受到无数道意识在扫描他的记忆,试图寻找贪婪、野心、控制欲的痕迹。

  他没有抵抗。

  而是让星轨播放那段录音——周振海在地下实验室的低语:“意识即密钥,死亡非终点,而是数据永生的起点。”紧接着,是女孩在意识被编码时的最后一句话,微弱却清晰:“爸爸……我还想回家……”

  光网震颤。

  陈默继续说:“我们不是来夺取的。我们是来解救的。”

  林小满割开手掌,鲜血顺着残链流入符文阵。血脉能量与光网共振,传递出一个简单的信念:容器亦是守护者,承载不是占有,而是延续。

  张建国站在后方,忽然轻声哼起《东方红》。那旋律古老而平静,却意外与某一段光丝产生谐振。一名穿着1970年代科研服的男子虚影缓缓浮现,嘴唇微动,吐出两个字:“同意。”

  第一个接入点,开启。

  生命网开始松动,光丝逐一亮起,汇聚成一条通往核心的通道。陈默正要迈步,整张网络突然剧烈收缩,瞬间坍缩为一个悬浮的克莱因瓶结构。瓶体透明,内部时间流速紊乱,三人意识被强行剥离肉体,陷入0.01秒的无限循环。

  循环中,陈默唯一能动的,是星轨的预演能力。

  0.3秒的推演窗口开启。他在混乱的时间流中锁定唯一静止点——瓶内深处,一道微弱的声源坐标。

  林小满在同一瞬间行动。她将残链咬在口中,双手合十,将剩余的血脉能量压缩为单频脉冲,顺着陈默标记的坐标点发射。

  瓶体微微一震。

  内部传出清晰的低语,不再是录音,而是实时的求救:

  “爸爸……我不是钥匙……我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