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呼救定位的时空共振-《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钢笔还插在地面,笔尖与火种晶体之间连着一道近乎透明的能量丝线。陈默没动,手指悬在半空,掌心残留着抉择完成后的灼热感。那不是温度,是现实重构时从高维回流的残余震荡。

  林小满靠墙站直,指尖的血早已凝固,但项链贴在胸口的位置仍有一丝温热。她低头看了眼,裂纹消失了,黑曜石表面光滑如新,像被什么力量从内部重塑过。

  李维活动了下手腕,键盘上的结晶彻底脱落,金属按键恢复了原本的冷光。他眨了眨眼,左眼的灰蓝光斑不再跳动,稳定得像是校准过的频谱仪。

  张建国把保温杯的碎片攥在手里,金属边缘割破的指腹已经不流血了,那滴血被碎片吸了进去,整块残片泛着微弱的光,像是有东西在内部缓缓转动。

  “信号还在。”陈默开口,声音压得很低。

  他没说是什么信号。但三人都明白——那道从克莱因瓶口传出的呼救声,断断续续,夹杂着多重回声,像隔着无数层时空传来的求援。

  星轨已经开始解析。火种晶体的能量顺着钢笔流入地面,激活了残留的符文阵列。空气中浮现出一串不断跳变的波形图,频率混乱,时而尖锐如刀割玻璃,时而低沉如地壳震动。

  “这不是单一声源。”李维调出键盘界面,手指在按键上快速敲击,“有至少十七个时间层的回声叠加,每个都来自不同的空间坐标。”

  林小满走到陈默身边,没说话,直接摘下项链,贴在他手腕上。

  血脉能量瞬间接通。星轨的推演速度暴涨,波形图开始分层剥离。杂波被过滤,只剩下一道稳定的低频脉冲,持续不断,像心跳。

  “定位出来了。”陈默盯着空中浮现的坐标点,“撒哈拉沙漠,北纬23.5度,东经13.7度,地下约八百米。”

  李维立刻接入地质数据库,画面切换成三维地壳模型。那个位置的地层密度异常,空洞结构呈对称分布,边缘规则得不像自然形成。

  “不是天然洞穴。”他说,“是人工结构,而且……至少存在五十年以上。”

  陈默点头。他早看出来了——那形状太规整,是金字塔。

  林小满咬了下笔头,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我们能追踪过去吗?如果信号是从里面发出的,现在可能还在持续。”

  “可以。”陈默抬起钢笔,“但得先建传导网。”

  他将火种晶体的能量引导至笔尖,符文阵列重新排列,形成一个环形共振场。林小满再次注入血脉能量,北斗阵列在空中浮现,七颗星点依次亮起,与地球自转磁场产生微弱共振。

  能量信号开始传递。

  第一段跳跃成功,从县城传至长沙变电站。第二段跨越长江,接入西南卫星中继站。第三段进入中亚,信号衰减百分之三十二,仍在可控范围。

  直到跨越地中海时,问题出现了。

  能量流突然扭曲,强度暴跌至百分之三。监测画面里,信号路径在阿尔及利亚上空出现断层,像是被某种引力场强行拉偏。

  “不是大气扰动。”李维盯着数据流,“是局部空间曲率异常,有人在地下制造了微型黑洞陷阱。”

  陈默皱眉。这种技术不属于当前人类文明水平。能操控引力到这种程度的,要么是掌握了反重力核心,要么……已经触及魔法法则。

  “用黄金分割点跳频。”林小满突然说,“地球磁场有七个天然共振节点,按斐波那契序列分布,我们可以在第三和第五节点之间建立临时跳板,绕开引力陷阱。”

  陈默看了她一眼。这方案冒险,但可行。

  他立刻调整符文阵列,将能量流拆分为七段,每一段都精确控制在0.618秒的持续时间,与磁场脉动同步。林小满引导北斗阵列锁定北纬23.5度的共振点,血脉能量注入,形成短暂的空间通道。

  信号恢复。

  最后一段跳跃完成,能量流穿透地层,直抵目标区域。

  地下八百米处,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缓缓显现轮廓。石质外墙刻满符文,线条流畅而古老,却又带着明显的现代工程痕迹。最诡异的是,它的四面墙角并非交汇于顶点,而是向外扭曲,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麦比乌斯环的变体。

  “这不是埃及风格。”李维低声说,“这是拼接体,一半是古文明遗迹,一半是现代科技改造。”

  陈默盯着那些符文。太熟悉了。

  那是他高中时写在作业本上的草稿,用来推演量子纠缠时随手画的简化阵列。当时他以为只是数学游戏,没想到真的能激活高维结构。

  星轨发出警报:【检测到自我意识投影陷阱。符文阵列包含记忆诱导模块,靠近者可能触发认知污染。】

  陈默立刻下令:“星轨,封锁我的记忆访问权限,只保留基础符文库。”

  系统响应。他的意识被一层无形屏障包裹,防止任何外部信号逆向读取思维模式。

  “得有人中和精神干扰。”他看向张建国,“您能帮忙吗?”

  张建国没问为什么,直接蹲下,将泛光的保温杯碎片嵌入地面。他双手按在碎片两侧,闭上眼。

  下一秒,空气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像是被风吹散的粉笔灰。那些是二十年来他批改作业时留下的意志碎片——每一笔红勾,每一道批注,每一次深夜伏案的坚持,都成了对抗精神污染的屏障。

  符文的光芒开始减弱。

  李维抓住机会,启动机械键盘,向金字塔内部发射短脉冲扫描波。数据流在屏幕上疯狂滚动,三秒后,初步结构图生成。

  金字塔内部被改造成实验室,中央是一个环形反应堆,周围布满引力发生器。最外层是七道封锁门,每一道都需要生物密钥才能开启。

  “密钥是dNA。”李维声音变了,“而且……是林小满的。”

  所有人都看向她。

  林小满站在原地,脸色没变。她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又重新戴上。“所以我是钥匙,也是陷阱。”

  “他们知道你会来。”陈默说,“这个实验室,就是为她设计的。”

  “那正好。”林小满把手伸进书包,掏出一支采血笔,“我既然能打开,也能反向利用。”

  她按下按钮,指尖渗出一滴血。

  血珠悬浮在空中,被林小满用笔尖轻轻拨动,引向地面符文阵列。她没有立刻激活,而是让血液在能量场中缓慢旋转,延迟反应时间。

  “陷阱触发需要0.5秒。”她说,“我让血滴在0.4秒时接触阵列,提前半秒引爆外围防御,制造突入窗口。”

  陈默点头。他拔起钢笔,准备构建防御屏障。

  就在笔尖触地的瞬间,地底传来震动。

  金字塔整体升起,石块重组,墙面扭曲拉长,顶部与底部连接,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闭环结构——克莱因瓶。

  瓶口处,空气开始扭曲。

  一个人影缓缓浮现。

  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面容冷峻。他站在虚空中,双脚悬空,却没有失重感,像是站在某种看不见的平台上。

  周振海。

  不是虚拟影像,不是数据投影。这是实体化存在,能干涉现实的物理具象。

  他低头看着他们,嘴角微微上扬。

  “你们终于来了。”他说,“我等这一步,等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