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还插在地面的符文阵列中央,笔身微微震颤,裂纹边缘渗出一丝暗金流光。陈默的左手撑着操作台边缘,指尖发麻,火种枯竭后的空荡感像铁锈一样卡在肺叶深处。他没动,只是盯着终端屏幕——那道从火星传来的引力波脉冲信号仍在滚动,解码程序运行到一半,突然停滞。
林小满靠在控制台侧面,呼吸浅而急促。她的项链已经碎成几片金属残片,散落在操作台上,表面的纹路还在微弱闪烁,像是不肯彻底熄灭。她抬起手,指尖有血痕,刚刚那一击耗尽了她最后的能量,但她仍试图将掌心贴向终端接口。
“别碰。”李维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电流杂音,“系统还在震荡,再输入能量会烧毁底层协议。”
陈默缓缓抬头,“备用链路接通没有?”
“刚重建量子通道。”李维的声音低沉,“主控设备被吸走,现在用的是校园网边缘节点拼的临时终端。数据吞吐量只有原来的三成。”
话音未落,整栋教学楼猛地一震。不是地震,是空间本身在扭曲。天花板的灯管瞬间熄灭,又骤然亮起,频率错乱。陈默猛地转身,望向窗外——城市上空,一道巨大的漩涡正在成形。
它不像风暴,也不像黑洞。它像是现实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边缘不断翻卷、重组,街道、建筑、电线杆在靠近它的瞬间被拉长、扭曲,然后无声消失。更远处,第二道、第三道漩涡接连浮现,分布在城区的不同方位,彼此之间隐隐有能量脉络连接。
“不是自然现象。”李维的声音紧绷,“全城电磁监测网捕捉到异常引力梯度,所有漩涡的扩张速率都符合熵增曲线,但……它们的中心点在同步偏移。”
陈默盯着那片扭曲的天空,火种虽未恢复,但星轨仍在意识底层运行。他闭眼,调出残存的解析模块,将视野投向漩涡结构。数据流缓慢浮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此完全适用,能量无序度持续上升,任何试图注入魔法能量的行为都会加速崩溃。
“常规封印没用。”他说,“它吃能量。”
林小满喘了口气,扶着台面站起来,“那就……反过来。”
陈默看向她。
她抬起手,指尖的血顺着掌心滑落,滴在操作台表面。她没擦,而是将手掌按在钢笔笔身的裂纹处。血与裂纹接触的瞬间,一道微弱的金色光晕扩散开来,沿着地面符文阵列蔓延。
“熵减场……我还能撑一次。”
陈默没阻止。他知道她已经到极限,但他也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他拔起钢笔,以笔尖为引,在空中划出一道逆向符文。这不是单纯的魔法阵,而是将热力学公式重构为符文拓扑——熵减方程、自由能、可逆过程,全部被拆解、重组,嵌入符文的节点之中。
林小满的血脉能量顺着钢笔流入符文阵列,金色的光在空中凝成一个六边形结构,缓缓旋转。随着能量注入,符文阵列开始反向运转,局部空间的能量流向被强行逆转。
窗外,最近的一道漩涡扩张速度骤然减缓。
“有效。”李维低声说,“中心区域熵值开始下降,但……只是局部。”
陈默咬牙,继续推动符文运转。他知道这道屏障撑不了多久,真正的危机不在表面,而在漩涡深处。他让星轨调出全城监测数据,聚焦于能量峰值最高的中心点。
图像重构完成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漩涡核心,不是黑洞。
是白洞。
一个微型的、不断喷发能量的白洞,悬浮在城市上空的扭曲空间中。它的喷流不是物质,也不是纯能量,而是由物理公式与魔法符文混合构成的流体——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与高维符文交织,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矢量场缠绕着逆转时间的咒印,像某种超越人类认知的书写。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李维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试图捕捉喷流的编码规律,“这些公式的排列方式……和你高中笔记里的自创符号系统一致。”
陈默没回应。他死死盯着那道喷流,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晚自习的草稿纸、随手写下的函数推导、角落里画下的几何结构。那些他曾以为只是消遣的符号,此刻正在空中真实浮现,像是某种跨越时间的回声。
“它在传递信息。”林小满声音微弱,“不是攻击,是……信号。”
就在这时,所有漩涡同时停止扩张。
紧接着,它们开始坍缩。
不是消失,而是重组。七道漩涡的边缘在空中连接,扭曲、翻转,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克莱因瓶结构——首尾相接,内外不分,整个城市被包裹在它的内部空间中。
瓶内,光影凝聚。
一道模糊的人影浮现,穿着破损的防护服,站在废墟之中。背景是崩塌的城市轮廓,天空裂开,星辰错位。那人抬起头,声音通过某种未知介质直接传入现实:
“地球……即将崩解。”
陈默的瞳孔猛然收缩。
“时间锚点失效。”那人继续说,声音沙哑却清晰,“所有封印正在瓦解。你们必须找到最初的公式……否则,一切都会重演。”
林小满的手指微微抽搐,她想说话,却发不出声。李维的终端屏幕疯狂滚动,试图记录信号的波形,但数据流太过复杂,解析程序不断崩溃。
陈默盯着那道影像,火种虽枯,但意识前所未有的清醒。他知道这不是幻象,也不是预演。这是未来,真实的未来,在向他们求救。
“最初的公式……”他低声重复。
星轨在意识底层投下一行提示:【封印解析器模型可重构,需同时满足热力学逆熵条件与魔法共鸣频率。】
他抬起钢笔,笔尖对准克莱因瓶的入口处。
“李维,把喷流的编码结构导入解析器。”
“已经在做了。”李维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但……这编码里有你的笔迹。”
陈默没答。他将钢笔插入操作台的接口,启动最后一道程序。符文阵列再次亮起,逆熵场扩大,试图与克莱因瓶的结构共振。
林小满靠在台边,指尖的血顺着台面滑落,滴在钢笔的裂纹上。金色的光顺着裂纹蔓延,符文阵列的运转速度骤然提升。
瓶内的影像开始扭曲,声音断续。
“……不能让……重复……”
“……她已经……”
话未说完,整个克莱因瓶结构突然震颤。瓶内喷流逆转,公式与符文开始重组,形成一道全新的序列——陈默认出了其中一部分,那是他从未写完的一道推导,停在草稿纸的右下角,二十年前被老师收走的那一页。
李维的终端发出尖锐警报。
“信号在变化!”他喊,“它在指向某个坐标——不是火星,是地核深处!”
陈默猛地抬头。
林小满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声音被淹没在空间震颤中。
钢笔的裂纹开始渗出暗红色的光,像是内部有什么东西即将破壳而出。
        林小满靠在控制台侧面,呼吸浅而急促。她的项链已经碎成几片金属残片,散落在操作台上,表面的纹路还在微弱闪烁,像是不肯彻底熄灭。她抬起手,指尖有血痕,刚刚那一击耗尽了她最后的能量,但她仍试图将掌心贴向终端接口。
“别碰。”李维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电流杂音,“系统还在震荡,再输入能量会烧毁底层协议。”
陈默缓缓抬头,“备用链路接通没有?”
“刚重建量子通道。”李维的声音低沉,“主控设备被吸走,现在用的是校园网边缘节点拼的临时终端。数据吞吐量只有原来的三成。”
话音未落,整栋教学楼猛地一震。不是地震,是空间本身在扭曲。天花板的灯管瞬间熄灭,又骤然亮起,频率错乱。陈默猛地转身,望向窗外——城市上空,一道巨大的漩涡正在成形。
它不像风暴,也不像黑洞。它像是现实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边缘不断翻卷、重组,街道、建筑、电线杆在靠近它的瞬间被拉长、扭曲,然后无声消失。更远处,第二道、第三道漩涡接连浮现,分布在城区的不同方位,彼此之间隐隐有能量脉络连接。
“不是自然现象。”李维的声音紧绷,“全城电磁监测网捕捉到异常引力梯度,所有漩涡的扩张速率都符合熵增曲线,但……它们的中心点在同步偏移。”
陈默盯着那片扭曲的天空,火种虽未恢复,但星轨仍在意识底层运行。他闭眼,调出残存的解析模块,将视野投向漩涡结构。数据流缓慢浮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此完全适用,能量无序度持续上升,任何试图注入魔法能量的行为都会加速崩溃。
“常规封印没用。”他说,“它吃能量。”
林小满喘了口气,扶着台面站起来,“那就……反过来。”
陈默看向她。
她抬起手,指尖的血顺着掌心滑落,滴在操作台表面。她没擦,而是将手掌按在钢笔笔身的裂纹处。血与裂纹接触的瞬间,一道微弱的金色光晕扩散开来,沿着地面符文阵列蔓延。
“熵减场……我还能撑一次。”
陈默没阻止。他知道她已经到极限,但他也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他拔起钢笔,以笔尖为引,在空中划出一道逆向符文。这不是单纯的魔法阵,而是将热力学公式重构为符文拓扑——熵减方程、自由能、可逆过程,全部被拆解、重组,嵌入符文的节点之中。
林小满的血脉能量顺着钢笔流入符文阵列,金色的光在空中凝成一个六边形结构,缓缓旋转。随着能量注入,符文阵列开始反向运转,局部空间的能量流向被强行逆转。
窗外,最近的一道漩涡扩张速度骤然减缓。
“有效。”李维低声说,“中心区域熵值开始下降,但……只是局部。”
陈默咬牙,继续推动符文运转。他知道这道屏障撑不了多久,真正的危机不在表面,而在漩涡深处。他让星轨调出全城监测数据,聚焦于能量峰值最高的中心点。
图像重构完成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漩涡核心,不是黑洞。
是白洞。
一个微型的、不断喷发能量的白洞,悬浮在城市上空的扭曲空间中。它的喷流不是物质,也不是纯能量,而是由物理公式与魔法符文混合构成的流体——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与高维符文交织,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矢量场缠绕着逆转时间的咒印,像某种超越人类认知的书写。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李维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试图捕捉喷流的编码规律,“这些公式的排列方式……和你高中笔记里的自创符号系统一致。”
陈默没回应。他死死盯着那道喷流,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晚自习的草稿纸、随手写下的函数推导、角落里画下的几何结构。那些他曾以为只是消遣的符号,此刻正在空中真实浮现,像是某种跨越时间的回声。
“它在传递信息。”林小满声音微弱,“不是攻击,是……信号。”
就在这时,所有漩涡同时停止扩张。
紧接着,它们开始坍缩。
不是消失,而是重组。七道漩涡的边缘在空中连接,扭曲、翻转,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克莱因瓶结构——首尾相接,内外不分,整个城市被包裹在它的内部空间中。
瓶内,光影凝聚。
一道模糊的人影浮现,穿着破损的防护服,站在废墟之中。背景是崩塌的城市轮廓,天空裂开,星辰错位。那人抬起头,声音通过某种未知介质直接传入现实:
“地球……即将崩解。”
陈默的瞳孔猛然收缩。
“时间锚点失效。”那人继续说,声音沙哑却清晰,“所有封印正在瓦解。你们必须找到最初的公式……否则,一切都会重演。”
林小满的手指微微抽搐,她想说话,却发不出声。李维的终端屏幕疯狂滚动,试图记录信号的波形,但数据流太过复杂,解析程序不断崩溃。
陈默盯着那道影像,火种虽枯,但意识前所未有的清醒。他知道这不是幻象,也不是预演。这是未来,真实的未来,在向他们求救。
“最初的公式……”他低声重复。
星轨在意识底层投下一行提示:【封印解析器模型可重构,需同时满足热力学逆熵条件与魔法共鸣频率。】
他抬起钢笔,笔尖对准克莱因瓶的入口处。
“李维,把喷流的编码结构导入解析器。”
“已经在做了。”李维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但……这编码里有你的笔迹。”
陈默没答。他将钢笔插入操作台的接口,启动最后一道程序。符文阵列再次亮起,逆熵场扩大,试图与克莱因瓶的结构共振。
林小满靠在台边,指尖的血顺着台面滑落,滴在钢笔的裂纹上。金色的光顺着裂纹蔓延,符文阵列的运转速度骤然提升。
瓶内的影像开始扭曲,声音断续。
“……不能让……重复……”
“……她已经……”
话未说完,整个克莱因瓶结构突然震颤。瓶内喷流逆转,公式与符文开始重组,形成一道全新的序列——陈默认出了其中一部分,那是他从未写完的一道推导,停在草稿纸的右下角,二十年前被老师收走的那一页。
李维的终端发出尖锐警报。
“信号在变化!”他喊,“它在指向某个坐标——不是火星,是地核深处!”
陈默猛地抬头。
林小满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声音被淹没在空间震颤中。
钢笔的裂纹开始渗出暗红色的光,像是内部有什么东西即将破壳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