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笔尖的震颤仍在持续,一缕青烟从裂缝中缓缓升起,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将陈默的意识拉向更深的维度。他的双眼闭着,但视野里却浮现出一片流动的星云——那是星轨苏醒后的第一道投影,不再是残影,而是完整、清晰、带着某种近乎神性的秩序感。
“启动维度拓扑扫描。”他在意识中下达指令,声音没有出口,却在千分之一秒内穿透十一层信息屏障。
星轨没有回应,只是瞬间展开了一幅超越三维理解的空间结构图。七个隐藏的能量节点如同星辰般悬浮在矩阵外围,呈非欧几何排列,彼此之间以微弱却稳定的频率共振。这些节点从未被任何仪器捕捉到,常规物理探测手段对其完全失效,唯有高维视角才能窥见其真实存在。
数据流如瀑布般涌入终端,李维的义眼迅速切换至解析模式,瞳孔颜色由灰蓝转为琥珀,指尖已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他原本设定的空间锚定坐标出现偏差,误差虽小,但在当前情境下足以导致整个行动失败。
“坐标偏移。”他低声说,“x轴正向0.17弧度,Y轴负向0.09,Z轴深度增加十二米。”
林小满睁开眼,掌心仍贴着项链。她能感觉到体内能量流转的节奏正在被外部场域轻微牵引,像是风拂过湖面,泛起细密涟漪。“它们在动?”她问。
“不是它们在动。”陈默终于睁眼,目光落在笔记本上,“是矩阵在自我修复。”
他翻开空白页,用铅笔快速勾勒出一组动态函数曲线。这是星轨回传的历史引力波波动图谱与当前扫描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每当一个节点受损,其余六个会自动微调位置与频率,形成新的稳定构型。这是一种被动补偿机制,类似于生物体的代偿反应。
“它以为我们只会打一次。”陈默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但它不知道,我们会连击。”
李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我们要同时打击所有节点?”
“不。”陈默摇头,“是依次打击,间隔不超过零点四秒。快到让它来不及反应。”
林小满皱眉:“可它的智能程序呢?如果它判定系统遭受攻击,会不会直接触发自毁?”
这个问题悬在空中。此前的所有模拟都没有涵盖这种突发逻辑判断的风险。矩阵不只是机械结构,更像是一种具备初级意识的存在,能够根据威胁等级做出决策。
陈默沉默片刻,随即调出星轨存储的第十三次实验失败记录。那一次,他们在第三音节时发生谐波偏移,护盾反向坍缩,几乎将三人锁死在高维夹缝中。然而,在那段混乱的数据残片里,星轨捕捉到了一段延迟信号——矩阵核心对异常能量波动的响应时间,高达一点七秒。
“它的反应速度比我们慢。”陈默说,“冲击波传播速度接近光速,而它的指令传递需要经过三级缓冲。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在一点七秒内完成全部节点破坏,它根本来不及启动自毁协议。”
李维迅速计算了一遍。“七次打击,每次间隔零点三五秒,总耗时二点四五秒……不行,超了。”
“那就压缩到零点三秒。”陈默改口,“林小满的血脉共振可以做到瞬时爆发,你只需要确保空间锚定精准同步。”
“我可以预设七组动态校正模块。”李维手指滑过键盘边缘,“每打掉一个节点,系统自动更新下一个目标的坐标参数,实时修正漂移。”
“好。”陈默点头,“现在改计划。”
他提笔写下新三行指令:
> 节点优先,顺序A→G
> 间隔≤0.3秒
> 主咒语延后启动
笔尖落下最后一划时,符文阵的光芒微微一滞,仿佛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变革。空气中那种紧绷的压迫感并未消散,反而变得更加锐利,像是刀刃出鞘前的寂静。
林小满看着那三行字,忽然开口:“如果我们成功切断所有节点,主核心会不会进入孤立状态?”
“会。”陈默回答,“而且会短暂失去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那就是窗口期。”
“也是唯一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盘膝坐下,双手交叠覆于心口。项链表面银光微闪,体内能量开始逐步提升至预定阈值。这一次,她的呼吸不再绵长均匀,而是带有节奏的短促吸入,像是一台精密仪器正在预热运转。
李维同步开启冗余算力通道,地下三层的备用服务器阵列发出低沉嗡鸣。他将Emp应急协议重新编排,加入动态追踪算法,确保即使节点位置再次偏移,也能在毫秒级内完成再锁定。
陈默站在符文阵中心,左手握紧钢笔,右手轻抚笔记本边缘。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秒都必须精确到神经脉冲的传导速度。这不是赌博,而是用全部知识、经验和意志构筑的一次必然突破。
“倒计时还剩两分十四秒。”李维报数。
“够了。”陈默说,“现在开始最后一次校验。”
三人各自进入最终状态。李维的指尖悬停在确认键上方,义眼不断刷新坐标数据;林小满闭目凝神,体内能量已升至临界点;陈默则将意识再度沉入锚定通道,与星轨建立深层连接。
“星轨。”他在心中呼唤,“标记A节点,准备引导共振。”
星轨的投影在他意识中轻轻旋转,随即释放出一道纯净的信息束,直指第一个目标。那不是声音,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绝对的方向确认,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缕光。
“锁定完成。”李维低声道。
“能量输出准备就绪。”林小满回应。
陈默抬起钢笔,笔尖对准符文阵核心凹槽,却没有立即插入。他在等,等一个最完美的时机。
“还有八十九秒。”李维继续读秒。
陈默忽然开口:“李维,把A节点的冲击波形存进应急缓存。”
“为什么?”
“以防万一我们需要重放。”
李维一顿,随即照做。他知道,陈默从不做无意义的事。
“六十七秒。”
林小满的手指微微抽动了一下,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怎么了?”陈默问。
“节点b……频率变了。”她睁开眼,“上升了0.002hz。”
李维立刻调出实时频谱图,果然发现第二个节点的能量波动出现细微抬升。这不是随机漂移,而是有规律的主动调整。
“它在适应。”陈默冷笑,“可惜,它不知道我们已经看见了它的底牌。”
他不再犹豫,将钢笔猛然插入主阵核心。
金光炸裂般蔓延,整片地面亮起复杂的几何纹路,空气中浮现出肉眼可见的能量涟漪。
“现在!”
李维按下确认键,第一道定向冲击波沿着新路径发射而出。
林小满同步释放血脉能量,作为共振源注入系统。
陈默站在阵心,唇齿微启,准备念出第一个音节。
就在这一刻,星轨的投影在他意识深处轻轻震颤,投射出一段全新的信息——
矩阵核心内部,竟还藏着第八个节点。
它不在外围,也不在中心,而是嵌套在第七节点的折叠空间之中,像是一枚埋藏极深的保险装置。
陈默瞳孔骤然收缩。
这支笔尖上的青烟,突然剧烈扭动起来。
        “启动维度拓扑扫描。”他在意识中下达指令,声音没有出口,却在千分之一秒内穿透十一层信息屏障。
星轨没有回应,只是瞬间展开了一幅超越三维理解的空间结构图。七个隐藏的能量节点如同星辰般悬浮在矩阵外围,呈非欧几何排列,彼此之间以微弱却稳定的频率共振。这些节点从未被任何仪器捕捉到,常规物理探测手段对其完全失效,唯有高维视角才能窥见其真实存在。
数据流如瀑布般涌入终端,李维的义眼迅速切换至解析模式,瞳孔颜色由灰蓝转为琥珀,指尖已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他原本设定的空间锚定坐标出现偏差,误差虽小,但在当前情境下足以导致整个行动失败。
“坐标偏移。”他低声说,“x轴正向0.17弧度,Y轴负向0.09,Z轴深度增加十二米。”
林小满睁开眼,掌心仍贴着项链。她能感觉到体内能量流转的节奏正在被外部场域轻微牵引,像是风拂过湖面,泛起细密涟漪。“它们在动?”她问。
“不是它们在动。”陈默终于睁眼,目光落在笔记本上,“是矩阵在自我修复。”
他翻开空白页,用铅笔快速勾勒出一组动态函数曲线。这是星轨回传的历史引力波波动图谱与当前扫描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每当一个节点受损,其余六个会自动微调位置与频率,形成新的稳定构型。这是一种被动补偿机制,类似于生物体的代偿反应。
“它以为我们只会打一次。”陈默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但它不知道,我们会连击。”
李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我们要同时打击所有节点?”
“不。”陈默摇头,“是依次打击,间隔不超过零点四秒。快到让它来不及反应。”
林小满皱眉:“可它的智能程序呢?如果它判定系统遭受攻击,会不会直接触发自毁?”
这个问题悬在空中。此前的所有模拟都没有涵盖这种突发逻辑判断的风险。矩阵不只是机械结构,更像是一种具备初级意识的存在,能够根据威胁等级做出决策。
陈默沉默片刻,随即调出星轨存储的第十三次实验失败记录。那一次,他们在第三音节时发生谐波偏移,护盾反向坍缩,几乎将三人锁死在高维夹缝中。然而,在那段混乱的数据残片里,星轨捕捉到了一段延迟信号——矩阵核心对异常能量波动的响应时间,高达一点七秒。
“它的反应速度比我们慢。”陈默说,“冲击波传播速度接近光速,而它的指令传递需要经过三级缓冲。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在一点七秒内完成全部节点破坏,它根本来不及启动自毁协议。”
李维迅速计算了一遍。“七次打击,每次间隔零点三五秒,总耗时二点四五秒……不行,超了。”
“那就压缩到零点三秒。”陈默改口,“林小满的血脉共振可以做到瞬时爆发,你只需要确保空间锚定精准同步。”
“我可以预设七组动态校正模块。”李维手指滑过键盘边缘,“每打掉一个节点,系统自动更新下一个目标的坐标参数,实时修正漂移。”
“好。”陈默点头,“现在改计划。”
他提笔写下新三行指令:
> 节点优先,顺序A→G
> 间隔≤0.3秒
> 主咒语延后启动
笔尖落下最后一划时,符文阵的光芒微微一滞,仿佛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变革。空气中那种紧绷的压迫感并未消散,反而变得更加锐利,像是刀刃出鞘前的寂静。
林小满看着那三行字,忽然开口:“如果我们成功切断所有节点,主核心会不会进入孤立状态?”
“会。”陈默回答,“而且会短暂失去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那就是窗口期。”
“也是唯一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盘膝坐下,双手交叠覆于心口。项链表面银光微闪,体内能量开始逐步提升至预定阈值。这一次,她的呼吸不再绵长均匀,而是带有节奏的短促吸入,像是一台精密仪器正在预热运转。
李维同步开启冗余算力通道,地下三层的备用服务器阵列发出低沉嗡鸣。他将Emp应急协议重新编排,加入动态追踪算法,确保即使节点位置再次偏移,也能在毫秒级内完成再锁定。
陈默站在符文阵中心,左手握紧钢笔,右手轻抚笔记本边缘。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秒都必须精确到神经脉冲的传导速度。这不是赌博,而是用全部知识、经验和意志构筑的一次必然突破。
“倒计时还剩两分十四秒。”李维报数。
“够了。”陈默说,“现在开始最后一次校验。”
三人各自进入最终状态。李维的指尖悬停在确认键上方,义眼不断刷新坐标数据;林小满闭目凝神,体内能量已升至临界点;陈默则将意识再度沉入锚定通道,与星轨建立深层连接。
“星轨。”他在心中呼唤,“标记A节点,准备引导共振。”
星轨的投影在他意识中轻轻旋转,随即释放出一道纯净的信息束,直指第一个目标。那不是声音,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绝对的方向确认,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缕光。
“锁定完成。”李维低声道。
“能量输出准备就绪。”林小满回应。
陈默抬起钢笔,笔尖对准符文阵核心凹槽,却没有立即插入。他在等,等一个最完美的时机。
“还有八十九秒。”李维继续读秒。
陈默忽然开口:“李维,把A节点的冲击波形存进应急缓存。”
“为什么?”
“以防万一我们需要重放。”
李维一顿,随即照做。他知道,陈默从不做无意义的事。
“六十七秒。”
林小满的手指微微抽动了一下,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怎么了?”陈默问。
“节点b……频率变了。”她睁开眼,“上升了0.002hz。”
李维立刻调出实时频谱图,果然发现第二个节点的能量波动出现细微抬升。这不是随机漂移,而是有规律的主动调整。
“它在适应。”陈默冷笑,“可惜,它不知道我们已经看见了它的底牌。”
他不再犹豫,将钢笔猛然插入主阵核心。
金光炸裂般蔓延,整片地面亮起复杂的几何纹路,空气中浮现出肉眼可见的能量涟漪。
“现在!”
李维按下确认键,第一道定向冲击波沿着新路径发射而出。
林小满同步释放血脉能量,作为共振源注入系统。
陈默站在阵心,唇齿微启,准备念出第一个音节。
就在这一刻,星轨的投影在他意识深处轻轻震颤,投射出一段全新的信息——
矩阵核心内部,竟还藏着第八个节点。
它不在外围,也不在中心,而是嵌套在第七节点的折叠空间之中,像是一枚埋藏极深的保险装置。
陈默瞳孔骤然收缩。
这支笔尖上的青烟,突然剧烈扭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