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手指从焦黑的钢笔上松开又收紧。笔身还带着爆炸后的余温,外壳裂开的缝隙里隐约有微弱的光在流动。他没看天,也没回头,只是盯着废墟中央那个被熔成玻璃状的深坑。
“还没完。”他说。
林小满靠在断裂的实验台边缘,左手重新渗血。她没去管伤口,而是低头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记满了参数和时间节点。字迹潦草,但清晰。她合上本子,抬头看向陈默,“你还想查什么?”
李维蹲在地上,机械键盘彻底烧毁,接口还在冒烟。他把设备塞进背包,抬头时瞳孔颜色变了,右眼泛起琥珀色的光。他在扫描空气中的信号残留。
“数据已经传走。”他说,“但我们还能留下点东西。”
陈默点头。他弯腰,将钢笔插入战术包底部的残余接口。星轨在他意识中启动,精神波以极低频率扩散出去,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扫过废墟底部。
两处异常信号被锁定。
一处是那块刻着符文的金属片,半埋在熔渣之下,表面纹路仍在微微发亮;另一处来自深坑侧面一道被塌陷墙体遮住的暗格,里面有个被电磁屏蔽层包裹的储物舱,内部有稳定的能量循环。
“那边。”陈默抬手示意。
三人没有多话,朝着信号源移动。路上全是碎裂的合金板和烧融的电缆,地面温度依然偏高,踩上去鞋底发出轻微的粘连声。林小满走在中间,手指贴着防磁箱外壁,感知魔力流向。她忽然停下。
“那个舱体……里面的能量没断。”她说,“而且结构完整。”
李维取出便携终端,连接到附近未完全损毁的供电线路。他拆开一段裸露的导线,用工具接驳进去。屏幕闪烁几下,局部电力恢复。安保日志的备份程序短暂重启,进度条开始爬升。
“只能抓一段。”他说,“别指望全拿。”
陈默站在储物舱前。舱门由三层物理锁和一层魔法封印构成,表面刻着交错的符文阵列,正随着内部能量波动忽明忽暗。强行破坏可能触发自毁机制。
他闭眼,意识与星轨连接。上千组符文结构在脑中快速比对。星轨调出此前破解守护者系统时的数据模型,对照金属片上的指令纹路,发现两者存在共振规律——这不是密码,而是需要特定频率的能量脉冲来解除封印。
“能打开。”他说,“但得用混沌能。”
林小满立刻咬破指尖,鲜血顺着手指流下。她在舱盖表面画出简化版共鸣阵列,线条精准,每一笔都落在符文节点上。陈默举起钢笔,将最后一丝混沌能注入笔尖。
能量接触阵列的瞬间,符文停止闪烁。一声低沉的“咔”响从内部传来,三道机械锁依次弹开,魔法封印如薄冰般碎裂。舱门缓缓向两侧滑开。
里面躺着三件装置。
第一件是引力扭曲发射器,外形类似狙击枪,枪管呈螺旋状,尾部嵌着一块深蓝色晶核。它不依赖传统弹药,而是通过扭曲局部空间产生定向推力。
第二件是相位偏转盾,一副战术护臂,表面覆盖着蜂窝状能量格栅,核心位置有一枚可充能的晶片。能在千分之一秒内生成偏转场,抵御高速投射物和能量束。
第三件是最小的一枚芯片,扁平椭圆,边缘带有神经接口触点。标签上写着“意识同步v3.2”,显然是用于直接连接大脑与设备的控制中枢。
“这些东西……不是用来防御的。”林小满低声说。
“是武器。”李维伸手检查护臂,“而且是量产型的设计。”
陈默没碰它们,而是让星轨扫描整个舱体内部。在夹层里,发现了一份纸质文件,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全球节点部署计划——绝密”。
他抽出文件,快速翻阅。
第一页就是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记了二十三个红色坐标点,分布在各大洲关键城市地下。每个点都标注了“魔法-科技融合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最快的一个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第二页是时间表。从今年年底开始,逐步激活这些节点,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能量网络。一旦完成,所有接入网络的设备都将受控于中央指挥系统。
第三页写着一句话:
**“当人类学会仰望星空时,我们已掌控他们的脚步。”**
陈默把文件塞进防磁箱。他的手很稳,但呼吸变重了。
“他们不是在研究技术。”他说,“是在铺网。”
林小满看着那行字,声音压得很低,“这个网络……能控制人?”
“不一定直接控制思想。”李维盯着终端屏幕,“但可以干扰神经系统,影响决策判断。比如让你在关键时刻犹豫一秒,或者让你对某个信息产生错误认知。”
“比武力更可怕。”陈默合上箱盖,启用量子锁闭模式。
李维开始销毁操作痕迹。他拔掉终端的所有数据线,拆开主板,用Emp脉冲彻底清除存储芯片。然后把烧毁的机械键盘砸成碎片,分散扔进不同角落。
“信号反向定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他说。
陈默将三件武器原型装入特制减震背包。外层覆盖了一层从守护者残骸上剥离的隐形涂层,能屏蔽大部分能量探测。他背上包,重量压在肩上,但他站得很直。
林小满最后检查了一遍现场。她走到深坑边,用手电照了照那块金属片。符文依旧反光,像是还在等待某种回应。她没再碰它,转身回来。
“走吧。”她说。
三人朝出口移动。通道狭窄,头顶有几处还在滴水,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金属冷却后的气味。李维断后,不断刷新终端界面,确认周围没有追踪信号。
接近地面时,通风管道传来轻微震动。不是风,是某种飞行装置在低空悬停。李维抬头看了一眼通风口,右眼颜色加深。
“无人机。”他说,“型号不明,但不是军用标准。”
陈默停下脚步。他没抬头,而是感受气流的变化。夜风吹进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金属味。他把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支焦黑的钢笔。
“他们知道这里出事了。”林小满说。
“不一定知道我们还在。”李维低声回应,“但迟早会派人下来。”
“那就不能留。”陈默往前走,“基地还有工作要做。”
他们穿过最后一段坍塌的走廊,推开锈蚀的铁门,外面是城市边缘的一片荒地。远处路灯昏黄,高楼轮廓模糊。夜风卷着尘土吹过空地。
陈默站在出口处,回头看了一眼。废墟沉在黑暗里,像一头死去的巨兽。他知道,敌人很快就会到来,会清理现场,会掩盖证据,会继续推进他们的计划。
但他们漏了东西。
文件在防磁箱里,武器在背包中,线索已经掌握。
这才是反击的开始。
李维肩扛箱子,调整了一下背带。他打开终端最后检查一次,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条异常读数——三百米高空,有一个微弱但持续的能量信号正在盘旋。
“它还在。”他说。
陈默没动。他盯着那片夜空,手指慢慢收紧。
林小满握紧了笔记本。
风更大了。
        “还没完。”他说。
林小满靠在断裂的实验台边缘,左手重新渗血。她没去管伤口,而是低头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记满了参数和时间节点。字迹潦草,但清晰。她合上本子,抬头看向陈默,“你还想查什么?”
李维蹲在地上,机械键盘彻底烧毁,接口还在冒烟。他把设备塞进背包,抬头时瞳孔颜色变了,右眼泛起琥珀色的光。他在扫描空气中的信号残留。
“数据已经传走。”他说,“但我们还能留下点东西。”
陈默点头。他弯腰,将钢笔插入战术包底部的残余接口。星轨在他意识中启动,精神波以极低频率扩散出去,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扫过废墟底部。
两处异常信号被锁定。
一处是那块刻着符文的金属片,半埋在熔渣之下,表面纹路仍在微微发亮;另一处来自深坑侧面一道被塌陷墙体遮住的暗格,里面有个被电磁屏蔽层包裹的储物舱,内部有稳定的能量循环。
“那边。”陈默抬手示意。
三人没有多话,朝着信号源移动。路上全是碎裂的合金板和烧融的电缆,地面温度依然偏高,踩上去鞋底发出轻微的粘连声。林小满走在中间,手指贴着防磁箱外壁,感知魔力流向。她忽然停下。
“那个舱体……里面的能量没断。”她说,“而且结构完整。”
李维取出便携终端,连接到附近未完全损毁的供电线路。他拆开一段裸露的导线,用工具接驳进去。屏幕闪烁几下,局部电力恢复。安保日志的备份程序短暂重启,进度条开始爬升。
“只能抓一段。”他说,“别指望全拿。”
陈默站在储物舱前。舱门由三层物理锁和一层魔法封印构成,表面刻着交错的符文阵列,正随着内部能量波动忽明忽暗。强行破坏可能触发自毁机制。
他闭眼,意识与星轨连接。上千组符文结构在脑中快速比对。星轨调出此前破解守护者系统时的数据模型,对照金属片上的指令纹路,发现两者存在共振规律——这不是密码,而是需要特定频率的能量脉冲来解除封印。
“能打开。”他说,“但得用混沌能。”
林小满立刻咬破指尖,鲜血顺着手指流下。她在舱盖表面画出简化版共鸣阵列,线条精准,每一笔都落在符文节点上。陈默举起钢笔,将最后一丝混沌能注入笔尖。
能量接触阵列的瞬间,符文停止闪烁。一声低沉的“咔”响从内部传来,三道机械锁依次弹开,魔法封印如薄冰般碎裂。舱门缓缓向两侧滑开。
里面躺着三件装置。
第一件是引力扭曲发射器,外形类似狙击枪,枪管呈螺旋状,尾部嵌着一块深蓝色晶核。它不依赖传统弹药,而是通过扭曲局部空间产生定向推力。
第二件是相位偏转盾,一副战术护臂,表面覆盖着蜂窝状能量格栅,核心位置有一枚可充能的晶片。能在千分之一秒内生成偏转场,抵御高速投射物和能量束。
第三件是最小的一枚芯片,扁平椭圆,边缘带有神经接口触点。标签上写着“意识同步v3.2”,显然是用于直接连接大脑与设备的控制中枢。
“这些东西……不是用来防御的。”林小满低声说。
“是武器。”李维伸手检查护臂,“而且是量产型的设计。”
陈默没碰它们,而是让星轨扫描整个舱体内部。在夹层里,发现了一份纸质文件,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全球节点部署计划——绝密”。
他抽出文件,快速翻阅。
第一页就是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记了二十三个红色坐标点,分布在各大洲关键城市地下。每个点都标注了“魔法-科技融合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最快的一个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第二页是时间表。从今年年底开始,逐步激活这些节点,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能量网络。一旦完成,所有接入网络的设备都将受控于中央指挥系统。
第三页写着一句话:
**“当人类学会仰望星空时,我们已掌控他们的脚步。”**
陈默把文件塞进防磁箱。他的手很稳,但呼吸变重了。
“他们不是在研究技术。”他说,“是在铺网。”
林小满看着那行字,声音压得很低,“这个网络……能控制人?”
“不一定直接控制思想。”李维盯着终端屏幕,“但可以干扰神经系统,影响决策判断。比如让你在关键时刻犹豫一秒,或者让你对某个信息产生错误认知。”
“比武力更可怕。”陈默合上箱盖,启用量子锁闭模式。
李维开始销毁操作痕迹。他拔掉终端的所有数据线,拆开主板,用Emp脉冲彻底清除存储芯片。然后把烧毁的机械键盘砸成碎片,分散扔进不同角落。
“信号反向定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他说。
陈默将三件武器原型装入特制减震背包。外层覆盖了一层从守护者残骸上剥离的隐形涂层,能屏蔽大部分能量探测。他背上包,重量压在肩上,但他站得很直。
林小满最后检查了一遍现场。她走到深坑边,用手电照了照那块金属片。符文依旧反光,像是还在等待某种回应。她没再碰它,转身回来。
“走吧。”她说。
三人朝出口移动。通道狭窄,头顶有几处还在滴水,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金属冷却后的气味。李维断后,不断刷新终端界面,确认周围没有追踪信号。
接近地面时,通风管道传来轻微震动。不是风,是某种飞行装置在低空悬停。李维抬头看了一眼通风口,右眼颜色加深。
“无人机。”他说,“型号不明,但不是军用标准。”
陈默停下脚步。他没抬头,而是感受气流的变化。夜风吹进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金属味。他把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支焦黑的钢笔。
“他们知道这里出事了。”林小满说。
“不一定知道我们还在。”李维低声回应,“但迟早会派人下来。”
“那就不能留。”陈默往前走,“基地还有工作要做。”
他们穿过最后一段坍塌的走廊,推开锈蚀的铁门,外面是城市边缘的一片荒地。远处路灯昏黄,高楼轮廓模糊。夜风卷着尘土吹过空地。
陈默站在出口处,回头看了一眼。废墟沉在黑暗里,像一头死去的巨兽。他知道,敌人很快就会到来,会清理现场,会掩盖证据,会继续推进他们的计划。
但他们漏了东西。
文件在防磁箱里,武器在背包中,线索已经掌握。
这才是反击的开始。
李维肩扛箱子,调整了一下背带。他打开终端最后检查一次,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条异常读数——三百米高空,有一个微弱但持续的能量信号正在盘旋。
“它还在。”他说。
陈默没动。他盯着那片夜空,手指慢慢收紧。
林小满握紧了笔记本。
风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