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63

  董卓冷笑着回望长安城,随即率军绝尘而去。

  此前他数次献策均遭皇甫嵩驳回,而事实总证明对方才是对的,这令他颜面尽失。

  董卓早已对皇甫嵩心怀怨恨,若非朝廷诏令压制,他早欲脱离长安。

  如今天子驾崩,诏令再无约束,他当即率部返回河东郡。

  厉兵秣马,静待时机。

  皇甫嵩疲于应对凉州叛军,无暇顾及董卓动向。

  待击退叛军察觉董卓叛离时,其部早已安然返回河东。

  同一时期,洛阳城内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中立派官员卢植等人正为汉灵帝操持国丧。

  何进与袁隗两大阵营却忙于倾轧,争夺权柄。

  三位皇子中,皇长子刘玄远在玄菟国且背负反王之名,自与储君之位无缘。

  仅剩皇子刘辩与刘协可供选择。

  两大阵营各拥其主,皆欲推举己方皇子继承大统。

  阴谋阳谋此起彼伏,洛阳每日皆有暗斗,死伤不绝。

  ** 近侍小邓子作为昔日红人,成为双方竞相拉拢的关键人物。

  然其已奉刘玄密令,需先扶立刘辩为帝,再行废立之事。

  小邓子心向何后,决意扶持刘辩登基。

  黑夜沉沉,他与何进、何皇后密议道:"娘娘与大将军可寻人仿造圣上墨迹,伪造立刘辩为帝的遗诏。"

  何进拍案道:"此事易耳!本将帐下便有精通临摹之人。"

  "速速办理。"小邓子颔首。

  三人议定,何进立即命人临摹灵帝笔迹拟就诏书。小邓子亲手加盖玉玺,一份以假乱真的遗诏就此成形。

  当小邓子向群臣宣读诏书时,董太后一派虽存疑虑,却苦于无计可施。刘辩遂顺利继位。

  新君既立,小邓子又暗中联络董氏党羽。除袁隗外,董太后麾下多为宫中常侍。十常侍除张让外悉数健在,皆属董氏阵营。

  小邓子环视董太后与袁隗等人:"诸位若不奋起反抗,恐将尽数遭戮。"

  "新帝已立,如之奈何?"董太后怒道," ** 素爱协儿,岂会传位刘辩?"

  小邓子幽幽道:"太后的疑虑正是奴婢所惑。此诏出自何后之手,真伪难辨。不如我等同指诏书有伪,另立新君。"

  "这..."袁隗等人相顾默然。废立天子非同儿戏,谁也不愿轻易涉险。

  小邓子逼视众人:"诸位还有退路么?待新帝正式即位,何氏兄妹第一个要铲除的便是我们。莫非诸位要坐以待毙?"

  沉默良久,董太后终于开口:"可何进执掌兵权,如何抗衡?"

  "不妨先遣死士行刺。"小邓子压低声音,"何进一死,夺兵权便如探囊取物..."

  董太后与袁隗等人斟酌多时,最终采纳了小邓子的计策。

  众人火速派遣精锐刺客潜入大将军府行刺何进。

  奈何大将军府戒备森严,刺杀行动功败垂成。

  何进虽侥幸保命,却也身负重伤。

  更令他惊魂难定,急忙密召何皇后与小邓子商议对策。

  "竟有人敢对大将军行刺?"

  小邓子眉头紧锁:"无需多虑,必是董太后 ** 所为。"

  " ** 防不胜防,长此以往,大将军纵不遇害,也会 ** 至疯魔。"

  何进连连称是:"邓常侍所言极是。"

  何皇后身为女流,当即询问:"不知邓常侍可有良策?"

  小邓子沉吟道:"先前伪造遗诏,不过为堵天下悠悠之口。"

  "董太后党羽既不肯信遗诏..."

  "眼下境况,正印证此虑。"

  "既然他们执迷不悟,就休怪我等辣手无情。"

  何氏兄妹异口同声:"计将安出?"

  小邓子目光炯炯:"召外镇兵马入京护驾。"

  "召外兵入京?"

  何皇后与何进眼前俱是一亮。

  但何皇后随即忧心:"天下诸侯,谁可托付?该召何人?"

  小邓子斩钉截铁道:"河东太守董卓。"

  "为何选他?"何进疑惑不解。

  小邓子娓娓道来:"董卓驻守河东,距洛阳最近。"

  "且唯其兵力足以铲除董太后党羽。"

  "关键在于,董卓需留重兵镇守河东,带来兵力有限。"

  "待其铲除异己后,若生异心,我等亦有实力制衡。"

  "善!就依邓常侍之计。"

  议定后,三人各自离去。

  何进返回府邸,立即召集心腹谋士与党羽商议对策。

  "大将军竟要调董卓进京?"

  众人闻言皆惊。曹操起身谏言:"董卓豺狼之辈,若放虎入京,恐除狼得虎,反受其害。望大将军三思。"

  何进拍案怒斥:"董氏党羽屡次行刺,莫非本将要坐以待毙?"

  座中有人提议:"何不召玄菟王入京?"

  何进冷笑道:"逆贼入京,是勤王还是弑君?"那人顿时噤若寒蝉。

  曹操再度进言:"诛灭董氏何须外援?将军执掌兵权,足可..."

  话未说完,何进厉声打断:"禁军尚在董氏手中,若两军相争必伤国本!"

  见曹操还要争辩,何进突然讥讽道:"曹孟德,你一个阉宦之后,莫非与宫中阉党有所勾连?"

  曹操勃然色变,袁绍急忙拉住暴怒的好友。众人苦劝无果,最终曹操拂袖而去,在府门外顿足长叹:"祸乱天下者,必是何进!"

  当夜,调兵诏书便送往西凉。而袁绍暗中将消息传递给了叔父袁隗——这位隐藏在董氏阵营的袁氏家主。

  袁隗在袁氏家族中地位显赫,若何进的计谋得逞,袁隗必遭毒手。

  身为袁家后人,袁绍决不容许叔父丧命于董卓与何进之手。

  听闻风声后,袁隗立即暗中联络十常侍与董太后密商。

  "何进竟想调董卓进京剿杀我等?"

  董太后闻言亦显慌乱。

  如今他们兵力薄弱,若董卓与何进联手,众人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该当如何应对?"

  蹇硕急切询问。

  众人目光不约而同投向小邓子。

  这位年轻宦官足智多谋,已成众人唯一的指望。

  小邓子暗自感叹自家主公料事如神,竟将所有变数都算计得如此精准。

  这般缜密计划自然非他所出,全是依照刘玄书信中郭嘉所献之策行事。

  郭嘉对人心把控之精妙,连刘玄都赞叹不已。

  小邓子环视众人道:"如今唯有先发制人,诛杀何进。"

  "具体如何实施?"

  众人异口同声问道。

  事已至此,他们已无退路。

  若不除掉何进,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小邓子郑重道:"今夜便假传圣旨召何进入宫。尔等在宫中设伏,伺机取他性命。"

  "善!"

  众人达成共识。

  蹇硕等人当即以新帝名义拟旨,召何进深夜入宫议事。

  何进接到诏书正要动身,却被部下劝阻:"大将军,新帝年幼,深夜召见恐有诈。说不定是那些阉人的圈套,万万不可前往。"

  何进虽心生疑虑,仍迟疑道:"天子诏令岂能不从?况且新帝是吾亲外甥,岂会加害于吾?"

  何进甩开众人阻拦,独自策马奔向皇宫。宫门处,一名御林军偏将突然横戟拦住去路,附耳急禀:"大将军速退!蹇硕等阉竖已在殿前埋下刀斧手。"

  何进闻言悚然,按剑喝问:"此事可有凭证?"这偏将昔年曾受何进提携,此刻额头沁汗,指天立誓:"末将头颅作保,宫门内尽是十常侍爪牙!"

  迟疑间,何进拱手致谢:"今日活命之恩,来日必报。"说罢调转马头疾驰而去。这番通风报信却为偏将招来杀身之祸,十常侍连夜将其枭首示众,另遣心腹接管宫禁。

  同一时刻,小邓子正跪在椒房殿内。他垂首禀报:"娘娘可知蹇硕等人已布下杀局?"何后指尖捏碎案上杏花,冷笑道:"腌臜奴才,也敢谋害朝廷重臣。"

  "此番阴谋皆有董太后在背后指使。"小邓子脖颈青筋微现,仍维持着恭敬姿态。听闻此言,何后凤目含霜:"那个老厌物..."

  小邓子凑前半步,压低嗓音:"董氏在宫中根基深厚,若不早除..."话未说完,何后已拂袖起身:"本宫自有计较。"

  待小邓子退下,何后命人取来鸩酒。董太后见其深夜造访,抚着怀中白猫冷笑:"你这屠户之女,也配踏进哀家的寝宫?"当年王 ** 暴毙之事,始终是两人间拔不出的毒刺。

  董太后与何皇后针锋相对,嫌恶之情溢于言表。

  何皇后笑吟吟向前,假意关怀道:"太后操劳国事,本宫特代皇上来看望您。"

  董太后冷哼一声,警醒道:"犒劳?怕是来索命的吧!还不速速退下,否则..."

  她怎会看不透对方心思?当年自己也是这般步步为营走过来的。

  何皇后突然变脸,厉声呵斥:"老东西!如今本宫才是六宫之主。"

  说罢猛然挥手:"来人,伺候太后用药!"

  几名宫婢立刻扑上前去,强掰开董太后的嘴灌 ** 酒。

  待众人退开,董太后拼命抠喉欲吐,却已回天乏术。她颤抖着指向何皇后:"毒妇!你..."

  话音未落,黑血已从嘴角渗出。她怒目圆睁,轰然倒地,至死都死死盯着仇敌。

  何皇后强作镇定:"收拾干净。"随即匆匆离去。

  董太后殒命的消息传来,蹇硕等人方寸大乱。

  小邓子献策道:"何氏倚仗其兄何进的兵权作威作福..."

  赵忠忧虑道:"上次失手后,何进必然戒备森严。"

  小邓子胸有成竹:"只要按计行事,定能取其性命。"接着详细道出谋划。

  轸玥的计划有变。他们把信中的密谋告知了蹇硕,并按信中部署行事。

  蹇硕等人立即布下刀斧手埋伏于宫中,同时派赵忠前往何皇后哭诉。

  赵忠在何皇后面前涕泪横流称:"皇后,一切皆是董太后与蹇硕指使,与小人无干啊。"

  "我不过是个无根势薄的小黄门, ** 听命于董太后等人罢了。"

  "上回奉董太后之命要杀大将军确是无奈之举,最后还是我悄悄放了守宫门的将官泄露消息给大将军,才使他逃过一劫。"

  "求皇后看在忠侍,也多载种…看`在``皇`上`祖`法`分上放我一马.‘"

  领兵数千,何进总算安心进宫。

  宫门处,袁绍所率禁卫却被拦下。

  "皇后仅召见大将军一人,闲杂人等禁入。"守卫横刀相向。

  何进挥手:"尔等在此候命。"

  "宫门反常,恐有诈谋!"众人急谏。

  何进大笑:"面见皇后何险之有?"

  径自入宫。

  袁绍高呼:"遇险则呼,末将必率众破门!"

  穿过幽暗廊道时,突现伏兵。

  蹇硕持剑厉喝:"何进矫诏弑后,当诛!"

  刀斧齐落。

  "本将乃国舅,尔等敢尔?"何进拔剑怒喝。

  回应他的只有寒光。

  屠夫之子终难敌众,血溅宫墙。

  宫外袁绍久候,扬声催促。

  回应他的,是一颗滚落的人头。

  大将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