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号称“大顺”国祚、由流民起事的闯王李自成!

  以及关外虎视眈眈的异族铁骑,皇太极统领的后金大军!

  ……

  崇祯日渐陷入绝望!

  国内烽火四起、流民尽反!

  这个帝国已然千疮百孔。

  北方边境仍不断索要巨额岁银!

  朝中诸臣,一个个脑满肠肥!

  他屡次含泪恳请百官捐输助饷,

  然而满朝文武,最终仅凑出区区几万两……

  大明的末代皇后周皇后,

  她犹如开国之母马皇后一般贤德,

  仿佛也感知到了时局的艰难。

  她在宫中带领宫女们纺纱织布,厉行节俭,能省则省。

  为了支持丈夫,她放下身段恳求父亲,还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银两,希望他能带动群臣多捐一些。

  然而第二天,她的父亲仅仅捐出了一千两。

  此时的大明天子,到了最后的时光。

  他不敢多睡,不敢奢侈饮食,不再像兄长与先祖那样沉迷木工、女色,或是修建斗兽场。

  他勤勉治国,兢兢业业,却仿佛步步皆错,事事不顺。

  他放下帝王的尊严,低声下气向百官请求捐银,

  而整个大明高层,仅凑出两万两。

  终于,闯王攻入京城。

  京城陷落,被搜刮出白银七千万两,珍宝无数。

  大明,亡了。

  自知必死的崇祯皇帝,没有慌乱。

  他平静地整理衣冠,回到宫中。

  周皇后一见他的神情,便了然点头,闭门不出。

  不久,屋内传来动静,侍女哭报道:“皇后自尽了!”

  他面无表情,走向太庙,

  向洪武帝、永乐帝、洪熙帝……直至十五位先皇

  跪下说道:

  “儿臣朱由检,令大明沦落至此,令祖宗蒙羞,

  愿以死谢罪!”

  说罢,他起身走向煤山。

  望着昔日辉煌的京城,他惨然一笑,面朝北方,

  以一条白绫,从容赴死。

  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

  他不曾被俘,不曾卑躬屈膝,不曾向敌人乞求活路。

  这位大明最后的皇帝,

  用生命守护了朱家皇室最后的尊严——

  那份不屈的骨气。

  纵观大明十六帝,

  有人起兵夺位,有人远征北伐,

  有人痴迷书画玩物,有人宠爱后宫,

  有人践行一夫一妻,有人沉迷斗兽,

  有人玩弄权术,有人修道求仙,

  有人三十年不朝,有人专心木工,

  也有人仅怀一腔热血,多疑却易悔。

  但十六位帝王中,

  无一人向外族俯首称臣,

  无一人以远嫁公主换取和平,

  无一人将国土拱手相让。

  不割地、不赔款——

  因为在洪武子孙的血脉里,

  始终流淌着一种精神:

  荣辱与共,骨气铮铮。

  那就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正如末帝在煤山上,

  似向苍天悲鸣: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今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死寂!

  无尽的死寂!

  此刻。

  老皇帝环顾四周,缓缓扫过一众皇子皇孙,又望向满朝文武。

  目光沉痛无比。

  声音嘶哑,慢慢说道:

  “咱……瞧见大明的将来!”

  “大明……仅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二百七十六年??”

  老皇帝语气由低沉骤然转厉。

  “而咱朱家血脉,却延绵十六代!”

  “这十六代里,每位皇帝在位平均不过十七年!”

  “多少位天子,只活到三十多岁?”

  “谁来告诉咱?”

  “我们朱家坐天下的……就这般短寿吗?”

  哗然!

  殿下群臣震动。

  朱棣眉间掠过一丝杀气!

  晋王与秦王相视一眼,各自神色沉重。

  连一向平和的朱彪,脸上也凝起寒霜。

  方才所见帝王更迭,

  众人皆看得分明。

  好几位大明皇帝,皆死得不明不白。

  什么吞服红丸!

  什么意外落水!

  而且落水而亡的,还不止一两位!

  细思极恐!

  这让老皇帝如何能忍?

  眼看后世子孙,这般不清不楚地丧命。

  那都是他的血脉啊!

  是大明朝的天子!

  “真是胆大包天!”

  老皇帝语带森寒。

  可这终究是两百年后的一场幻梦。

  在座群臣,无人敢应答。

  “看你做的好事!”

  忽然间。

  老皇帝无处宣泄,又将怒火撒向朱棣。

  朱棣张口欲辩,却无言以对。

  他也恨得咬牙。

  “既然如今,这些已看过了……你们再给咱想想,大明,究竟亡在何处?”

  这时。

  老皇帝再次抛出此问。

  可霎时。

  幻景之中,景象又变。

  因为!

  李闯王入京了。

  起初,其部众尚算安分。

  然而!

  随着掠夺的财富愈多,这些人渐渐失控,在京城掀起一桩桩血案。

  一道道高门大院被撞开。

  这里,本是官员府邸。

  是上朝大员所居之处。

  “弟兄们,哈哈哈,随我来,进了这京城繁华地,就是我们发财的时候!”

  “大家尽兴!这些京城里细皮嫩肉的小娘子,从前咱们连抬头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哈!大哥,听说这一带都是上朝大官住的,这里的金银、女人,肯定都是顶好的!”

  “大王去皇城里享福,咱们呀,就在这些臣子家里借住喽!”

  一片狂喜的呼喝声中,

  这支由流民聚成的队伍,毫不客气地破门而入。

  “工部尚书、范景文的府邸,大官!”

  有人认出府门匾额,高喊出声。

  众人愈发兴奋!

  然而……

  当他们推门而入,

  眼前却一片死寂。

  空荡荡的宅院,

  悄无声息。

  待冲入内宅,才见有人悬于梁上!

  有人自刎倒地!

  有人服毒而亡!

  而在井边……

  一位衣冠整齐、身着东阁大学士朝服的男子,头朝下撞井而死!

  身旁留下一纸绝笔:

  “臣无能,未能替主上解忧!”

  “竟使大明沦于流寇!”

  “臣罪孽深重!”

  “听闻陛下驾崩,我家六十三口,岂可独活?”

  “呜呼哀哉!”

  “自万历三征,大明国势已衰!”

  “今朝覆灭,非陛下之过!”

  “实乃苍天不再庇佑大明!”

  流民中有识字者念出这些话。

  一时之间,四下寂静!

  领头的男子神情迅速转为肃穆。

  “这般腐朽的大明,可惜了这些忠臣!若能归顺大顺,必能辅佐大王!”

  将领长叹一声。

  随即收刀后退。

  走到门边时忽然停步。

  高声喝道:

  “厚葬之!”

  “遵命!”

  待他走出门外。

  发现同来的兵士早已退出数座宅院。

  “左都御史李邦华,自缢身亡!”

  “施邦曜服毒自尽!”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撞墙殉国!”

  “太常寺卿吴麟征,以腰带自缢!”

  “……”

  一道道通报接连响起。

  细细数来,竟有数百人之多!

  此刻。

  这些闯进城中的士卒,早没了先前的欢喜。

  个个面色凝重!

  领将察觉异状,快马加鞭赶回京城,面见那位身披金甲、不怒自威的李闯王——大顺新帝李自成!

  正要禀报。

  却见李自成沉声道:

  “皇帝不畏死!”

  “众臣亦不畏死!”

  “两千七百余人,慷慨赴义!”

  “都是好汉!”

  “好汉!”

  “可如此大明,何以 ?”

  他转身。

  望向另一侧。

  七千万两白银堆积如山,各类珠宝玉器如废料般弃置宫外。

  而在他面前。

  跪着上千名朝臣!

  他们抖如筛糠,匍匐如犬!

  “全因尔等蛀虫!”

  “哈哈哈……”

  “说来可笑。”

  “本以为金碧辉煌的皇宫,竟寻不着半片金箔!”

  “帝后常服,竟缀着补丁……”

  “而尔等奸佞,随手便能献出这般巨款!”

  “七千万两!”

  “整整七千万两!”

  “尚未计入那些珠玉珍宝?”

  “本王出身乡野,从未见此等奢靡之物!”

  “若尔等愿拿出千万两,区区七分之一赈济灾民,何至有今日?”

  “哈哈哈……”

  李自成笑声带泪。

  “皇帝都死了!”

  “尔等还有何颜面苟活?”

  “全部处决!”

  李自成头也不回,凝视皇宫。

  话音里尽是讥讽与凝重。

  “大明国运!”

  “非亡于我李自成之手。”

  “实亡于奸佞之手!”

  ……

  “这群该杀的畜生!”

  目睹此景的老爷子,双目赤红。

  大明终局,仍有忠臣!

  仍有臣子愿随君王赴死……

  可最后看到的金银珠宝。

  几乎瞪裂他的眼眶。

  胸膛剧烈起伏,无尽的怒火与杀意在翻涌!

  七千万两!

  整整七千万两白银。

  为何不拿出来,救国于危难,解民于倒悬?

  这些人,难道是真正的蠢材吗?

  要知道,洪武初定天下,国库所得不过四百万两。

  明明坐拥巨富,

  却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

  他实在无法理解。

  “当诛九族!”朱棣的声音冷如寒冰。

  群臣无不激愤难平。

  就连齐泰、黄子澄也双目赤红,血丝密布。

  尽管他们在梦中曾为建文帝出过些昏招,

  但面对朱棣时,却是宁被株连九族也绝不投降的硬骨头。

  可这些人……

  “简直不是人!”齐泰怒斥。

  “是畜生!”黄子澄随即厉声附和。

  然而,

  正当众人义愤填膺之际,

  画面再度流转——

  大明,终究是亡了。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最终的江山,并未落入李闯王之手。

  北平城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