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稳定”这四个字,像一道冰冷的符咒,从张主任口中说出后,便牢牢地贴在了我的心上,挥之不去。
它不再是老张私下闲聊时的提醒,也不再是我内心隐约的担忧,而是来自组织、来自领导的正式定性。这四个字,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足以将我那份浸透着心血和良知、试图反映底层真实声音的报告,彻底打入冷宫,甚至可能成为我仕途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张主任办公室,又是怎么熬到下班的。只觉得脑子里浑浑噩噩,耳边反复回响着那四个字,以及张主任那看似温和实则不容置疑的语气。
“影响稳定”……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么无懈可击的借口。它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轻易锁住任何不合时宜的声音;又像一件无形的铠甲,可以让任何回避问题、粉饰太平的行为变得理直气壮。
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晚风吹在脸上,带着初夏的暖意,却丝毫吹不散我心头的寒冰。街边的路灯已经亮起,昏黄的光线将行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小贩的叫卖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嬉笑声……构成了一幅看似安宁祥和的市井生活图景。
这,就是他们要维护的“稳定”吗?
可是,在这片“稳定”的表象之下,在那些灯光照不到的偏远乡村,像清河县那样的地方,那些被沉重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那些因为几十块钱而被迫辍学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未来,难道就不在“稳定”的范畴之内吗?或者说,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因为可能“影响”到这表面的安宁,就可以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无力感,像潮水般将我淹没。
回到那间狭小的宿舍,我没有开灯,径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省城璀璨的灯火。那一片繁华,与清河县夜晚的漆黑寂静,形成了如此刺眼的对比。我想起老支书送我离开时,那欲言又止、饱含期盼的眼神;想起狗娃在山坡上奔跑时,那单薄而孤独的背影。
我曾向他们承诺,会把他们的困难“往上头好好说道说道”。可如今,我的“说道”却被冠以“影响稳定”的罪名,无声无息地湮灭了。
我辜负了他们。
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自我怀疑。难道我真的错了吗?难道像张主任、老张他们那样,选择沉默,选择迎合,选择报喜不报忧,才是正确的为官之道?才是维护“稳定”的最佳方式?
如果反映问题成了“影响稳定”,那解决问题的前提又是什么?难道要等到矛盾积累到无法掩盖、彻底爆发的那一刻吗?到那时,所谓的“稳定”,又将从何谈起?
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我的心头,找不到答案。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住在隔壁的同事小王,他刚分配来不久,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
“林哥,还没吃吧?我对象从老家带了点腊肉过来,炒了个菜,一起吃点?”小王热情地邀请道。
若是平时,我或许会欣然接受。但此刻,我实在没有心情与人应酬。
“谢谢了,小王,我吃过了,你们吃吧。”我勉强笑了笑,婉拒道。
“真吃过了?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不舒服?”小王关切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累,想早点休息。”我搪塞道。
“那行,林哥你好好休息。”小王也没再多问,转身回去了。
关上门,宿舍里重新恢复了寂静。我靠在门上,长长地叹了口气。连小王这样的新人都能看出我脸色不好,可见我此刻的状态有多糟糕。
我走到书桌前,拉开那个锁着原报告的抽屉。那份厚厚的稿纸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我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标题,指尖传来纸张粗糙的触感。
就是它,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碰到了权力的边界,感受到了理想在现实面前的脆弱。
“影响稳定”……我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或许,在权力的眼中,真相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吧。尤其是当这种真相,不那么光鲜,不那么悦耳,甚至可能触及到某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利益的时候。
我忽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那些历史书籍,那些因为堵塞言路、掩盖矛盾而最终导致王朝倾覆的教训。历史的轮回,难道真的无法避免吗?还是说,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被眼前的“稳定”所迷惑,而忽视了那潜藏在深处的危机?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经过这一次,我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单纯地、一腔热血地看待这份工作,看待我所处的这个位置了。
我关上了抽屉,重新锁好。仿佛也将那个曾经天真、充满理想主义的自己,一并锁了进去。
窗外,省城的夜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这片繁华与喧嚣之下,“稳定”仿佛坚如磐石。
但我知道,在那片广袤而沉默的乡土之上,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有些东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或许是失望,或许是怨气,或许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而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经历了这次“影响稳定”的批评之后,是选择就此沉默,融入这“稳定”的洪流,还是继续坚守内心那份不合时宜的执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前路迷茫,答案,隐藏在未知的黑暗中。
        它不再是老张私下闲聊时的提醒,也不再是我内心隐约的担忧,而是来自组织、来自领导的正式定性。这四个字,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足以将我那份浸透着心血和良知、试图反映底层真实声音的报告,彻底打入冷宫,甚至可能成为我仕途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张主任办公室,又是怎么熬到下班的。只觉得脑子里浑浑噩噩,耳边反复回响着那四个字,以及张主任那看似温和实则不容置疑的语气。
“影响稳定”……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么无懈可击的借口。它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轻易锁住任何不合时宜的声音;又像一件无形的铠甲,可以让任何回避问题、粉饰太平的行为变得理直气壮。
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晚风吹在脸上,带着初夏的暖意,却丝毫吹不散我心头的寒冰。街边的路灯已经亮起,昏黄的光线将行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小贩的叫卖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嬉笑声……构成了一幅看似安宁祥和的市井生活图景。
这,就是他们要维护的“稳定”吗?
可是,在这片“稳定”的表象之下,在那些灯光照不到的偏远乡村,像清河县那样的地方,那些被沉重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那些因为几十块钱而被迫辍学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未来,难道就不在“稳定”的范畴之内吗?或者说,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因为可能“影响”到这表面的安宁,就可以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无力感,像潮水般将我淹没。
回到那间狭小的宿舍,我没有开灯,径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省城璀璨的灯火。那一片繁华,与清河县夜晚的漆黑寂静,形成了如此刺眼的对比。我想起老支书送我离开时,那欲言又止、饱含期盼的眼神;想起狗娃在山坡上奔跑时,那单薄而孤独的背影。
我曾向他们承诺,会把他们的困难“往上头好好说道说道”。可如今,我的“说道”却被冠以“影响稳定”的罪名,无声无息地湮灭了。
我辜负了他们。
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自我怀疑。难道我真的错了吗?难道像张主任、老张他们那样,选择沉默,选择迎合,选择报喜不报忧,才是正确的为官之道?才是维护“稳定”的最佳方式?
如果反映问题成了“影响稳定”,那解决问题的前提又是什么?难道要等到矛盾积累到无法掩盖、彻底爆发的那一刻吗?到那时,所谓的“稳定”,又将从何谈起?
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我的心头,找不到答案。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住在隔壁的同事小王,他刚分配来不久,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
“林哥,还没吃吧?我对象从老家带了点腊肉过来,炒了个菜,一起吃点?”小王热情地邀请道。
若是平时,我或许会欣然接受。但此刻,我实在没有心情与人应酬。
“谢谢了,小王,我吃过了,你们吃吧。”我勉强笑了笑,婉拒道。
“真吃过了?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不舒服?”小王关切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累,想早点休息。”我搪塞道。
“那行,林哥你好好休息。”小王也没再多问,转身回去了。
关上门,宿舍里重新恢复了寂静。我靠在门上,长长地叹了口气。连小王这样的新人都能看出我脸色不好,可见我此刻的状态有多糟糕。
我走到书桌前,拉开那个锁着原报告的抽屉。那份厚厚的稿纸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我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标题,指尖传来纸张粗糙的触感。
就是它,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碰到了权力的边界,感受到了理想在现实面前的脆弱。
“影响稳定”……我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或许,在权力的眼中,真相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吧。尤其是当这种真相,不那么光鲜,不那么悦耳,甚至可能触及到某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利益的时候。
我忽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那些历史书籍,那些因为堵塞言路、掩盖矛盾而最终导致王朝倾覆的教训。历史的轮回,难道真的无法避免吗?还是说,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被眼前的“稳定”所迷惑,而忽视了那潜藏在深处的危机?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经过这一次,我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单纯地、一腔热血地看待这份工作,看待我所处的这个位置了。
我关上了抽屉,重新锁好。仿佛也将那个曾经天真、充满理想主义的自己,一并锁了进去。
窗外,省城的夜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这片繁华与喧嚣之下,“稳定”仿佛坚如磐石。
但我知道,在那片广袤而沉默的乡土之上,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有些东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或许是失望,或许是怨气,或许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而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经历了这次“影响稳定”的批评之后,是选择就此沉默,融入这“稳定”的洪流,还是继续坚守内心那份不合时宜的执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前路迷茫,答案,隐藏在未知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