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被我亲手“阉割”的调研报告,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湖中,我本以为连个涟漪都不会有,就那样无声无息地沉入官僚体系的深潭。内心的失落和那份背叛理想的负罪感,让我在随后几天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连对桌老王跟我分享食堂新出的红烧狮子头有多地道,我都只是敷衍地咧咧嘴。
然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透过窗户,空气中的尘埃都仿佛打着哈欠。我正对着下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稿子抓耳挠腮,感觉每个字都在跟我作对。研究室内部的传阅文件筐里,新送来一沓还带着油墨味的《内部参考》(精简版)。
我习惯性地随手拿过一份,漫无目的地翻看着。目光扫过目录,一个熟悉的标题猛地撞入眼帘——《关于部分乡村税费征收与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清河县调研报告)》。
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瞬间停止了跳动。紧接着,又狂跳起来,几乎要撞破胸腔。
发表了?竟然真的发表了?!
我迫不及待地翻到那一页,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没错,正是我那篇被抽走了灵魂、磨平了棱角的“安全版”报告。白纸黑字,印着我的名字——**林致远**。
虽然明知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但看到自己辛苦调研的成果,自己的名字,以这样一种正式的形式出现在这份颇具分量的内部刊物上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还是涌了上来。有几分虚荣心被满足的窃喜,有几分劳动成果被认可的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荒诞感和更深沉的无力。这篇东西,除了能证明我“下了基层”、“写了报告”之外,对清河县的张大河们,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
“哟!行啊,致远!”老王的声音带着夸张的惊叹,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他不知何时也拿到了那份内参,正指着我的那篇文章,脸上堆满了笑容,“都上内参了!这可是露脸的事!恭喜恭喜!”
他的大嗓门引来了办公室里其他几位同事的目光。有人投来善意的微笑,有人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还有人只是淡淡一瞥,便继续埋头自己的工作。
“老王,你就别取笑我了。”我脸上有些发烫,赶紧压低声音,“一篇小报告而已,精简版的,没什么分量。”
“话不能这么说!”老王凑过来,用他那只胖乎乎的手指点着刊物,“名字印在上面,就是资历!就是资本!这说明什么?说明领导注意到你了!小伙子,前途无量啊!”
他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却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原本死寂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圈微澜。领导注意到了?周副秘书长?可能吗?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吓了我一跳。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听筒:“喂,您好,政策研究室,林致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略显严肃的中年男声:“是林致远同志吗?”
“是我,您哪位?”
“我是周汝信副秘书长的秘书,小孙。”对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副秘书长看了你这篇关于清河县的报告,觉得有些想法还不错。他现在有空,想请你过来一趟,当面聊几句。”
嗡——!
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周副秘书长?!那个在大会上远远见过,眼神锐利,不怒自威的省委副秘书长周汝信?他看了我的报告?还要找我当面聊?
巨大的震惊和突如其来的紧张,让我握着听筒的手心瞬间沁出了汗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发飘:“好……好的,孙秘书!我马上过去!”
“嗯,直接来周副秘书长办公室。”对方说完,便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呆坐了几秒钟,心脏还在咚咚咚地擂鼓。老王在一旁挤眉弄眼,用口型无声地说:“看吧!我说什么来着!”
我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猛,椅子腿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我顾不得这些,手忙脚乱地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子,又用手胡乱耙了耙头发。脑子里飞速运转:周副秘书长找我干什么?是报告哪里写得不对?还是……他真的觉得“有些想法不错”?我该说些什么?
“稳重点,小伙子!”老王在一旁乐呵呵地提醒,“见大领导,不卑不亢,问什么答什么,别多说,也别不说。”
我感激地看了老王一眼,深吸了好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狂跳的心率平复下来。拿起笔记本和笔,我迈着有些发软的腿,走出了办公室。
通往省委主要领导办公区域的走廊,格外安静,地毯厚实得吸走了所有脚步声,只有我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边轰鸣。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反射着耀眼的光。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息。
来到周副秘书长办公室外间,孙秘书——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三十多岁男子——正坐在办公桌后处理文件。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目光锐利地在我身上扫了一下,似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对我的初步评估。
“林致远同志?”他确认道。
“是,孙秘书,您好。”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稍等,我通报一声。”孙秘书拿起内线电话,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对我点点头,“进去吧,副秘书长在等你。”
我再次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厚重的实木门。
周汝信副秘书长的办公室比我想象的要简朴,但空间很大。一排高大的书柜靠墙而立,里面塞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宽大的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但却井然有序。周副秘书长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手里正拿着那份刊载了我报告的《内部参考》。
他看起来五十多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额头宽阔,眼神沉静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他穿着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没有一般领导常见的富态,反而显得有些清瘦,但坐姿挺拔,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周副秘书长好!”我连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问好。
“林致远同志来了,坐。”周汝信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身上,语气平和,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我依言坐下,身体绷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周汝信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内参,然后用手指轻轻点了点上面的几行字。
“致远同志,”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我耳中,“你这篇报告,我看了。里面提到,‘部分乡村存在税费征收标准执行不统一现象’,还有‘干群沟通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这些提法,比较委婉啊。”
我的心猛地一沉。果然,领导是觉得报告写得太温和,不痛不痒吗?是来批评我调研不深入,或者文风浮夸?
我喉咙发干,正准备开口解释一下基层情况的复杂性,以及报告撰写需要把握的“分寸”。
但周汝信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彻底愣住了。
他放下内参,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我,仿佛要看到我心底去。
“我感兴趣的是,”他缓缓说道,每个字都带着分量,“你在清河县实地调研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实际情况,真的只是报告里写的这么……‘温和’吗?”
“……”
我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嗡嗡声。
周副秘书长的这个问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我小心翼翼包裹起来的伪装。他不要看这份被层层过滤、精心修饰过的“官样文章”,他要的是报告背后,那个被我有意隐藏起来的、血淋淋的真相。
我该怎么办?
是继续用官腔搪塞,维持这表面的“稳妥”?还是……赌一把,说出那些被我压在心底,几乎快要窒息的真实见闻?
然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透过窗户,空气中的尘埃都仿佛打着哈欠。我正对着下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稿子抓耳挠腮,感觉每个字都在跟我作对。研究室内部的传阅文件筐里,新送来一沓还带着油墨味的《内部参考》(精简版)。
我习惯性地随手拿过一份,漫无目的地翻看着。目光扫过目录,一个熟悉的标题猛地撞入眼帘——《关于部分乡村税费征收与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清河县调研报告)》。
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瞬间停止了跳动。紧接着,又狂跳起来,几乎要撞破胸腔。
发表了?竟然真的发表了?!
我迫不及待地翻到那一页,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没错,正是我那篇被抽走了灵魂、磨平了棱角的“安全版”报告。白纸黑字,印着我的名字——**林致远**。
虽然明知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但看到自己辛苦调研的成果,自己的名字,以这样一种正式的形式出现在这份颇具分量的内部刊物上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还是涌了上来。有几分虚荣心被满足的窃喜,有几分劳动成果被认可的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荒诞感和更深沉的无力。这篇东西,除了能证明我“下了基层”、“写了报告”之外,对清河县的张大河们,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
“哟!行啊,致远!”老王的声音带着夸张的惊叹,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他不知何时也拿到了那份内参,正指着我的那篇文章,脸上堆满了笑容,“都上内参了!这可是露脸的事!恭喜恭喜!”
他的大嗓门引来了办公室里其他几位同事的目光。有人投来善意的微笑,有人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还有人只是淡淡一瞥,便继续埋头自己的工作。
“老王,你就别取笑我了。”我脸上有些发烫,赶紧压低声音,“一篇小报告而已,精简版的,没什么分量。”
“话不能这么说!”老王凑过来,用他那只胖乎乎的手指点着刊物,“名字印在上面,就是资历!就是资本!这说明什么?说明领导注意到你了!小伙子,前途无量啊!”
他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却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原本死寂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圈微澜。领导注意到了?周副秘书长?可能吗?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吓了我一跳。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听筒:“喂,您好,政策研究室,林致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略显严肃的中年男声:“是林致远同志吗?”
“是我,您哪位?”
“我是周汝信副秘书长的秘书,小孙。”对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副秘书长看了你这篇关于清河县的报告,觉得有些想法还不错。他现在有空,想请你过来一趟,当面聊几句。”
嗡——!
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周副秘书长?!那个在大会上远远见过,眼神锐利,不怒自威的省委副秘书长周汝信?他看了我的报告?还要找我当面聊?
巨大的震惊和突如其来的紧张,让我握着听筒的手心瞬间沁出了汗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发飘:“好……好的,孙秘书!我马上过去!”
“嗯,直接来周副秘书长办公室。”对方说完,便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呆坐了几秒钟,心脏还在咚咚咚地擂鼓。老王在一旁挤眉弄眼,用口型无声地说:“看吧!我说什么来着!”
我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猛,椅子腿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我顾不得这些,手忙脚乱地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子,又用手胡乱耙了耙头发。脑子里飞速运转:周副秘书长找我干什么?是报告哪里写得不对?还是……他真的觉得“有些想法不错”?我该说些什么?
“稳重点,小伙子!”老王在一旁乐呵呵地提醒,“见大领导,不卑不亢,问什么答什么,别多说,也别不说。”
我感激地看了老王一眼,深吸了好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狂跳的心率平复下来。拿起笔记本和笔,我迈着有些发软的腿,走出了办公室。
通往省委主要领导办公区域的走廊,格外安静,地毯厚实得吸走了所有脚步声,只有我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边轰鸣。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反射着耀眼的光。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息。
来到周副秘书长办公室外间,孙秘书——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三十多岁男子——正坐在办公桌后处理文件。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目光锐利地在我身上扫了一下,似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对我的初步评估。
“林致远同志?”他确认道。
“是,孙秘书,您好。”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稍等,我通报一声。”孙秘书拿起内线电话,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对我点点头,“进去吧,副秘书长在等你。”
我再次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厚重的实木门。
周汝信副秘书长的办公室比我想象的要简朴,但空间很大。一排高大的书柜靠墙而立,里面塞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宽大的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但却井然有序。周副秘书长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手里正拿着那份刊载了我报告的《内部参考》。
他看起来五十多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额头宽阔,眼神沉静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他穿着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没有一般领导常见的富态,反而显得有些清瘦,但坐姿挺拔,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周副秘书长好!”我连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问好。
“林致远同志来了,坐。”周汝信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身上,语气平和,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我依言坐下,身体绷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周汝信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内参,然后用手指轻轻点了点上面的几行字。
“致远同志,”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我耳中,“你这篇报告,我看了。里面提到,‘部分乡村存在税费征收标准执行不统一现象’,还有‘干群沟通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这些提法,比较委婉啊。”
我的心猛地一沉。果然,领导是觉得报告写得太温和,不痛不痒吗?是来批评我调研不深入,或者文风浮夸?
我喉咙发干,正准备开口解释一下基层情况的复杂性,以及报告撰写需要把握的“分寸”。
但周汝信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彻底愣住了。
他放下内参,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我,仿佛要看到我心底去。
“我感兴趣的是,”他缓缓说道,每个字都带着分量,“你在清河县实地调研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实际情况,真的只是报告里写的这么……‘温和’吗?”
“……”
我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嗡嗡声。
周副秘书长的这个问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我小心翼翼包裹起来的伪装。他不要看这份被层层过滤、精心修饰过的“官样文章”,他要的是报告背后,那个被我有意隐藏起来的、血淋淋的真相。
我该怎么办?
是继续用官腔搪塞,维持这表面的“稳妥”?还是……赌一把,说出那些被我压在心底,几乎快要窒息的真实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