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与病魔赛跑的温暖接力-《我们比他们多一个世界》

  扎莉亚确诊后的第七天清晨,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门诊室外,许杰正对着手机屏幕低声通话。深秋的风卷起他风衣的下摆,听筒里传来父亲老友的声音:"肿瘤科的李主任已经腾出时间,你带病人直接去住院部12楼,我把CT片和穿刺报告都发他邮箱了。"他低头看了眼腕表,凌晨三点从本市驱车赶来的疲惫还挂在眼底,却在看到玻璃门内扎莉亚攥着纸巾的手时,立刻挺直了背脊。

  "感觉怎么样?"王雪从背包里掏出保温杯,温热的蜂蜜水递到扎莉亚唇边,"昨晚陆沉发了邮件,说他父亲联系的法国免疫治疗实验室有回音了,让我们别担心。"她说话时特意放慢语速,注意到对方指尖的颤抖,便轻轻覆上那只冰凉的手。

  血蹄突然从走廊尽头跑过来,帆布包在肩头晃荡:"王雪姐,许哥,刚才护士说可以去取增强MRI的片子了!"他额角还沾着汗珠,却在看到扎莉亚苍白的脸色时,立刻把报告往身后藏,"医生说...说片子挺清楚的,等会儿专家肯定能给出好方案。"

  诊室门被推开时,李主任正摘下老花镜擦拭镜片。他看着围在办公桌前的四人,目光在扎莉亚泛红的眼眶上顿了顿,随即展开CT影像:"右叶甲状腺结节1.8c边界欠清,淋巴转移待排除——但你们看这里,"他用红笔圈出一处阴影,"纵膈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结合PET-CT结果,临床分期考虑T1N0M0,属于早期。"

  "早期?"扎莉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可是穿刺报告写着恶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李主任递过一本诊疗手册,"尤其是你这种未突破包膜的情况,规范治疗后十年生存率超过95%。"他顿了顿,看向许杰和陆沉,"你们联系的上海微创团队和法国靶向治疗方案,正好可以结合起来——我的建议是先行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看是否需要联合免疫治疗。"

  血蹄突然抓住李主任的袖口,又触电般松开:"医生,手术风险大吗?她...她还没结婚呢..."

  "颈部血管神经丰富,但我们团队每年做超过200例这类手术,"李主任的语气带着安抚的力量,"而且机器人手术的视野比传统手术放大十倍,创伤也更小。至于后续治疗,陆先生联系的法国实验室已经把你的基因检测需求发过来了,他们最新的PD-1抑制剂临床试验,正好匹配你的BRAF基因突变类型。"

  王雪翻开笔记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着问题:"李主任,术后会影响发声吗?化疗会不会导致脱发?"

  "喉返神经我们会重点保护,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短期声音嘶哑,"李主任指向解剖图,"至于免疫治疗,脱发风险比传统化疗低很多,这点你们可以放心。"他看着扎莉亚逐渐舒展的眉头,补充道,"我知道你们从外地赶来,住院部已经预留了单间,今天下午就能安排术前检查。"

  走出诊室时,扎莉亚突然停在走廊的窗边。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脸上,泪水毫无预兆地滑落:"我刚才在里面掐了自己好几下,怕这是做梦..."

  许杰从口袋里掏出薄荷糖,剥开糖纸递过去:"不是梦,"他的声音难得柔和,"我爸那朋友打电话时说,等你出院,他老伴要教你做上海熏鱼。"

  陆沉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法语邮件提示。他快速浏览后抬起头:"法国实验室回复了,你的基因检测样本他们想同步分析,说如果匹配度高,下周就能安排靶向药寄送。"他顿了顿,看向扎莉亚,"我父亲让我转告你,巴黎的樱花明年春天开的时候,他请我们去铁塔下喝下午茶。"

  血蹄突然从背包里掏出素描本,翻到最新一页:"我昨晚画了手术流程图,"他指着上面戴着机械臂的医生卡通形象,"你看,这个机器人医生手特别稳,不会碰到你的声带...等你好了,我带你去黄山写生,画云海的时候你站我旁边,我保证不把你画成小短腿。"

  扎莉亚看着素描本上歪歪扭扭的标注,突然"噗嗤"笑出声,眼泪却掉得更凶:"血蹄你画的机器人像变形金刚...还有,上次你把我画成树墩子的事还没算账呢!"

  王雪看着眼前笑中带泪的两人,悄悄对许杰和陆沉使了个眼色。三人退后几步,让这对恋人有单独的空间。走廊的公告栏贴着健康教育海报,许杰的目光落在"癌症患者心理支持"那栏,低声说:"我下午让助理把心理咨询师的排班表送过来,术后康复期可能需要..."

  "法国实验室的药物审批流程我再确认下,"陆沉在手机备忘录里打字,"另外瑞金医院的护理团队,我想请特护部的朋友帮忙跟进。"

  这时扎莉亚突然转身,眼睛亮得惊人:"王雪姐,许哥,陆沉哥——"她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所有力气,"谢谢你们。"

  王雪走过去抱住她,感觉到对方后背的颤抖,却也感受到那份逐渐凝聚的力量。远处传来护士站的叫号声,阳光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四人的身影在走廊里交叠,像一幅被暖光浸透的画。许杰拿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让母亲炖些温补的汤;陆沉在联系法国的国际快递;血蹄蹲在地上给扎莉亚系散开的鞋带,嘴里念叨着"等你好了要请我们吃火锅";王雪则翻开心理咨询笔记,寻找着适合癌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案例。

  这场与病魔的赛跑,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当上海的专家团队制定手术方案时,法国的实验室正为靶向药加速审批;当血蹄在素描本上画下希望时,许杰和陆沉正搭建起横跨欧亚的医疗桥梁;而王雪掌心的温度,始终传递着最坚实的支撑。电梯门打开的瞬间,扎莉亚看着身边他们几个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黑暗,在这些温暖的接力中,正逐渐被晨光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