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孤山夜雨-《重生之回到大清当王爷》

  乾隆三十七年七月,杭州城笼罩在绵绵细雨中。松雪斋书局的檐角挂着两盏气死风灯,在风中摇曳。刘墨坐在柜台后,望着窗外泛着油光的青石板路,忽然想起戴震说过的话:"雨夜里的西湖最危险,因为每滴雨水都可能是密探的眼睛。" "林掌柜,有位官人要买《御制诗集》。"小翠从里间出来,手里攥着半块血玉。 刘墨抬头,看到三个身着便服的男子走进店堂。为首者腰间挂着的翡翠扳指,正是周奎之物。他不动声色地将《明史》残卷塞进柜台暗格:"三位客官,小店只有皇上御笔,绝无违禁之物。" "林掌柜这是说周某识字不多?

  "周奎掀开雨帽,佩刀的刀柄在灯笼下泛着冷光,"听说你最近常去孤山行宫?" 刘墨注意到他袖口沾着香灰,知道对方刚从灵隐寺回来。乾隆皇帝为庆祝南巡顺利,正在灵隐寺设水陆道场,实则是为了监视江南士族。 "周大人说笑了,小店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刘墨赔着笑脸,"几位要几本诗集?" 周奎突然抽出刀,抵住刘墨咽喉:"有人举报你私藏《明史》批注本,跟我去织造局走一趟。" 小翠惊呼着扑过来,被周奎一脚踹倒。刘墨趁机抓住柜台下的火枪,枪管上的"松雪斋"三字突然闪过一道寒光。 "周大人,这是皇上御赐的之物。"刘墨举起军机处令牌,"戴震余党尚未肃清,你要耽误皇上的大事吗?" 周奎脸色微变,举起的刀缓缓垂下。刘墨知道,乾隆皇帝为了掩盖身世秘密,已将戴震案定性为普通文字狱,严禁牵连皇室。

  "算你狠。"周奎收起佩刀,"不过林掌柜最好记住,杭州城里每片瓦都姓爱新觉罗。" 三人离去后,刘墨扶起小翠。她的额头磕在柜台角,渗出丝丝血迹。刘墨取出金疮药,突然发现药瓶底刻着"天地会"的暗号。 "少爷,我们还是离开杭州吧。"小翠攥着染血的帕子。 刘墨摇头:"戴震堂主说过,真正的危险是让秘密永远沉睡。"他从暗格里取出《明史》残卷,发现最后一页新增了批注:"孤山雨夜,雷峰塔见。" 子时,刘墨撑着油纸伞来到雷峰塔。塔身的裂缝中渗出雨水,仿佛在诉说六百年的沧桑。他按照批注指引,找到第七层的青砖,轻轻叩击三下。 "林公子果然守信。"戴震的声音从地宫传来。 刘墨跟着他走进密室,看到墙上挂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集》,每首诗旁都有批注:"此诗暗合建文帝《逊国出亡诗》"、"此处用典实为反讽"。 "戴堂主,你究竟想干什么?"刘墨握紧火枪。 戴震从供桌下取出个檀木匣:"批注本里的秘密,乾隆皇帝以为已经销毁,实则......"他打开木匣,里面是用人皮装订的《明史》,书页上的血字触目惊心。 刘墨震惊地合上书册。他知道,戴震用二十年时间,将反清思想藏在文字游戏中,而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竟成了最好的掩护。

  "林公子,我需要你帮我完成最后一件事。"戴震将人皮《明史》塞给他,"在乾隆皇帝祭江时,将此书沉入钱塘江。" 刘墨望着窗外的暴雨,突然明白戴震的计划:"你要让秘密随着潮水永远沉睡?" 戴震点头:"真正的历史,不该成为武器。" 就在这时,地宫入口传来脚步声。戴震迅速吹灭烛火,将刘墨推进密道。他听到周奎的声音:"戴震,你的末日到了!" 刘墨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突然被一具尸体绊倒。借着透进的月光,他看到死者正是钱师爷,咽喉处插着半块血玉。 "林公子,快走!"若雪姑娘突然出现,手里握着染血的剪刀,"周奎是天地会的叛徒,他要拿你的人头向乾隆邀功。" 他们刚逃到雷峰塔外,就被绿营和衙役包围。刘墨举起火枪,突然发现枪管上的"松雪斋"三字正在融化——原来这是戴震用密蜡伪造的。 "开枪啊!"周奎狞笑着逼近。 刘墨扣动扳机,枪响却如闷雷。他这才意识到,戴震给他的根本不是火药枪,而是震慑用的空枪。 "抓住他!"周奎挥刀砍来。 千钧一发之际,湖面突然传来钟声。刘墨看到一艘画舫冲破雨幕,船头站着陈阁老和小翠。 "林公子,上船!"陈阁老抛下缆绳。 刘墨拽着若雪姑娘纵身一跃,绿营兵的羽箭擦着衣角飞过。画舫在风浪中疾驰,刘墨看到周奎带着人马来不及上船,只能在岸边徒劳地挥刀。

  "陈阁老,你怎么......" 陈阁老剧烈咳嗽,手帕上的血迹比三个月前更甚:"戴震堂主早已算出今日之局,让我在此接应。" 刘墨望着怀中的人皮《明史》,突然明白戴震为何选择钱塘江。这里是乾隆皇帝祭江的地方,更是前明忠臣张苍水就义之处。 "林公子,该做个了断了。"陈阁老将他带到船尾。 刘墨取出人皮《明史》,看到最后一页写着戴震的绝笔:"林墨亲启:若见此书,吾已归天。批注本中藏有乾隆皇帝生母之谜,此乃天地会翻盘之机。" 他突然想起在海宁陈家看到的密文,终于明白戴震的真正目的:不是颠覆清廷,而是让乾隆皇帝明白,他的龙椅下埋着前明忠臣的骸骨。 "陈阁老,我想通了。"刘墨将人皮《明史》投入江中,"真正的秘密,应该永远沉睡。" 陈阁老震惊地望着他:"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戴震堂主用生命守护的,不是仇恨,而是让后世子孙记住,真正的历史藏在百姓的心里。"刘墨握紧血玉,"就像钱塘江的潮水,永远在月光下涌动。" 画舫在浪涛中颠簸,刘墨看到小翠正在舱内绣着《满江红》。针脚细密,却在"靖康耻"处故意打结——这是天地会的暗号。 "少爷,雨停了。"小翠指着窗外。 刘墨抬头,看到雷峰塔的倒影在湖面上若隐若现。月光穿透云层,照在塔身的乾隆题诗上:"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 他突然明白,戴震在批注本中提到的"甘园",不仅是建文帝的藏身处,更是天地会与清廷达成默契的象征。 "陈阁老,我想留在杭州。"刘墨转身道,"我要在松雪斋书局续写《明史》,用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做掩护。" 陈阁老欣慰地点头:"这正是戴震堂主希望看到的。" 画舫靠岸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刘墨看到周粘杆处侍卫锦衣卫等在码头上,却不敢上前。他知道,乾隆皇帝已默许他的存在,就像默许雷峰塔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