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范离自觉来到御书房,老老实实坐到自己的小书桌上,看着老帅哥。等待着景帝发表早朝之事的感言!
结果老帅哥只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把昨天的治河方略写完。”
写就写吧,你那啥眼神?范离腹诽过后,静气凝神,提笔润墨将后世黄河治理与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相结合,洋洋洒洒开始落笔,将近中午,方案渐渐成形,范离觉得不保险,又加了一条万金油:一切皆为假设,须根据实地勘察结果调整实施,切不可盲目照搬。
写完后范离检查,看有没有遗漏。
太监禀报:“陛下,丞相大人到了。”
景帝从御案后站起:“让他进来!”
门外,谢真听到景帝的声音,急走两步进了御书房:“臣,谢真给陛下……”
景帝摆手,示意谢真免礼:“行了,免礼吧!知道你就得来。”
谢真站直身体,侧头往范离的小书桌上瞄。
范离白了一眼谢真,‘啪’的把刚写好的治河方略折上,想抄作业,没门!
谢真被范离这举动弄得一愣,随即有些哭笑不得,尴尬地捋了捋胡须。
范离起身:“陛下,丞相大人有要事与您商议,臣先行告退!”
景帝将两人的举动尽收眼底,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向范离道:“你坐那好好听!”
转头看向谢真:“是为早朝的事,还是为汉南的事?”
谢真从袖中取出一根手指粗细的竹管,从中抽出一张纸卷,展开后呈于景帝,神色凝重:“萧长河于一个半月前开始在汉南招兵。根据时间推算,是太常寺大火后的第七天!”
范离心里一凛,萧家早就开始了,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从时间上算,太常寺大火后第七天,应该是临安城的消息传到汉南之后,那个时候萧家就有了动作。
景帝接过密报,看完后轻轻摇了摇头,缓缓从袍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淡淡一笑:“巧了,我这也有一份折子,是萧长河通过张实固直接呈上来的,没经过丞相,直接递到了我这。”
他将那奏折甩到小书桌上,看了范离一眼:“你来念!。”
“我!”范离指着自己的鼻子确认。
景帝狠狠瞪了他一眼。
范离这才拿起折子展开,念道:
“臣,萧长河,启奏陛下:
臣镇守汉南二十余载,与南楚大小三十余战,力抗数倍于己之兵,使之不敢北望,今南楚频频调军与西凉鏖战,其防务空虚,此实乃天赐我朝之良机!臣请为陛下前驱,率麾下虎贲之士南下征伐,为我朝开疆拓土,立万世之功!
然战机稍纵即逝,若欲乘势而进,非增兵十万不足破敌,另需饷银四百万两、军粮一百二十万石,以保战事无虞。
伏乞陛下圣断。
范离念完奏折,心中惊骇莫名,萧家根本不是被报纸逼得狗急跳墙,他们早就开始动手了!双管齐下!一边在朝堂上联合重臣,以国本之名施压,逼景帝确立流着萧家血脉的太子;另一边,萧长河招兵买马!
而且谢真刚收到密报,萧长河的折子就送到景帝面前,有那么巧的事吗?
由此可以推断,那折子早在张实固或者是萧长山手里。
想到这,范离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谢真拿过折子,又仔细品读,看完后缓缓抬头。
景帝用手指轻揉眉心,闭目半晌猛然睁眼,向谢真道:“说说吧,什么想法?”
谢真低头背着手踱步,走了两个来回,方才顿住脚步,双眼微眯:“陛下,此非请战,实为问路。”
此言一出,景帝的眼神微动。
范离下意识地看向谢真,立刻明白了“问路”二字的潜台词。
谢真条分缕析,语气却愈发沉重:“十万兵,四百万饷,一百二十万石粮……数额之巨,远超荡平一次边境冲突所需。萧长河久经沙场岂能不知?
他此举绝非单纯索要军资。他借招兵的由头索要粮饷,实则是在试探陛下的态度,更是在丈量朝廷的底线。若陛下应允,便是朝廷默认他扩军之实,他已然坐拥二十万大军,再任其扩招,往后汉南军饷将如无底洞般难以填足;
若陛下驳回,他便有了君命难违,壮志难酬的借口,届时只需在军中稍加煽动,一句“朝廷掣肘前线”便能将矛头直指中枢,其心可诛啊!”
言至此处,谢真声调陡然一沉,一字一句: “这封奏折看似请旨,实则是萧家抛出的问路石——静待陛下回应。此乃阳谋,更是胁迫!”
御书房一片安静。谢真这番话,分析透彻,直接点出了萧长河忠君爱国的外衣下武力讹诈的本质。
景帝用手轻轻敲了敲奏折,转头看向范离,似乎是有意考他:“你觉得我该不该给?”
范离回答,很直接:“不给!”
景帝和谢真相互对望一眼,看着范离:“说说你的理由?”
范离搓了搓手,但看到谢真在,没好意思朝老帅哥要奖励,好整以暇道:“丞相大人刚刚已经说他们是问路了,如果萧长山真想打的话,他可以把二十万大军直接开回来,没必要搞征兵这一套。既然是试探我们的态度,我们就给他一个态度。”
“所以,我们非但不能给,态度还要强硬,今天他要钱要粮我们给了,明天他再要,我们给不给?给了就是养虎为患。会把汉国拖入一个无底洞,等于是我们出钱给他造反过来打我们。与借寇兵而赍盗粮何异?”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没好处的事儿,他干嘛要干?提着脑袋造反,是天底下风险最大、成本最高的买卖!最关键是他未必能打得赢。
萧长河若真敢挥师北上,对他而言,非但没有半分好处,反而是自取灭亡之道,他老窝汉南紧挨着南楚,他敢把大军调头北上,我就不信南楚会无动于衷!到时候他就算在北边占了两座城,也是丧家之犬,无根之萍!前有咱们朝廷的大军,后面南楚捅他刀子,他夹在中间,死路一条!
故此,臣坚持认为:不给!不仅不给,更要让他看清朝廷已洞察其用险恶用心,所以我们的态度就是一步不退。”
谢真捋着胡须,笑意越来越浓,范离言罢,击掌赞叹道:“好!范侯此言,可谓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借寇兵而赍盗粮’,此喻精妙无比!听此一语,当浮一大白!”
范离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妙的感觉,自己好像又要被坑。
老帅哥的心情似乎很好,招呼太监:“传膳,把公主给我送来的酒拿上来给丞相尝尝!”
结果老帅哥只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把昨天的治河方略写完。”
写就写吧,你那啥眼神?范离腹诽过后,静气凝神,提笔润墨将后世黄河治理与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相结合,洋洋洒洒开始落笔,将近中午,方案渐渐成形,范离觉得不保险,又加了一条万金油:一切皆为假设,须根据实地勘察结果调整实施,切不可盲目照搬。
写完后范离检查,看有没有遗漏。
太监禀报:“陛下,丞相大人到了。”
景帝从御案后站起:“让他进来!”
门外,谢真听到景帝的声音,急走两步进了御书房:“臣,谢真给陛下……”
景帝摆手,示意谢真免礼:“行了,免礼吧!知道你就得来。”
谢真站直身体,侧头往范离的小书桌上瞄。
范离白了一眼谢真,‘啪’的把刚写好的治河方略折上,想抄作业,没门!
谢真被范离这举动弄得一愣,随即有些哭笑不得,尴尬地捋了捋胡须。
范离起身:“陛下,丞相大人有要事与您商议,臣先行告退!”
景帝将两人的举动尽收眼底,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向范离道:“你坐那好好听!”
转头看向谢真:“是为早朝的事,还是为汉南的事?”
谢真从袖中取出一根手指粗细的竹管,从中抽出一张纸卷,展开后呈于景帝,神色凝重:“萧长河于一个半月前开始在汉南招兵。根据时间推算,是太常寺大火后的第七天!”
范离心里一凛,萧家早就开始了,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从时间上算,太常寺大火后第七天,应该是临安城的消息传到汉南之后,那个时候萧家就有了动作。
景帝接过密报,看完后轻轻摇了摇头,缓缓从袍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淡淡一笑:“巧了,我这也有一份折子,是萧长河通过张实固直接呈上来的,没经过丞相,直接递到了我这。”
他将那奏折甩到小书桌上,看了范离一眼:“你来念!。”
“我!”范离指着自己的鼻子确认。
景帝狠狠瞪了他一眼。
范离这才拿起折子展开,念道:
“臣,萧长河,启奏陛下:
臣镇守汉南二十余载,与南楚大小三十余战,力抗数倍于己之兵,使之不敢北望,今南楚频频调军与西凉鏖战,其防务空虚,此实乃天赐我朝之良机!臣请为陛下前驱,率麾下虎贲之士南下征伐,为我朝开疆拓土,立万世之功!
然战机稍纵即逝,若欲乘势而进,非增兵十万不足破敌,另需饷银四百万两、军粮一百二十万石,以保战事无虞。
伏乞陛下圣断。
范离念完奏折,心中惊骇莫名,萧家根本不是被报纸逼得狗急跳墙,他们早就开始动手了!双管齐下!一边在朝堂上联合重臣,以国本之名施压,逼景帝确立流着萧家血脉的太子;另一边,萧长河招兵买马!
而且谢真刚收到密报,萧长河的折子就送到景帝面前,有那么巧的事吗?
由此可以推断,那折子早在张实固或者是萧长山手里。
想到这,范离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谢真拿过折子,又仔细品读,看完后缓缓抬头。
景帝用手指轻揉眉心,闭目半晌猛然睁眼,向谢真道:“说说吧,什么想法?”
谢真低头背着手踱步,走了两个来回,方才顿住脚步,双眼微眯:“陛下,此非请战,实为问路。”
此言一出,景帝的眼神微动。
范离下意识地看向谢真,立刻明白了“问路”二字的潜台词。
谢真条分缕析,语气却愈发沉重:“十万兵,四百万饷,一百二十万石粮……数额之巨,远超荡平一次边境冲突所需。萧长河久经沙场岂能不知?
他此举绝非单纯索要军资。他借招兵的由头索要粮饷,实则是在试探陛下的态度,更是在丈量朝廷的底线。若陛下应允,便是朝廷默认他扩军之实,他已然坐拥二十万大军,再任其扩招,往后汉南军饷将如无底洞般难以填足;
若陛下驳回,他便有了君命难违,壮志难酬的借口,届时只需在军中稍加煽动,一句“朝廷掣肘前线”便能将矛头直指中枢,其心可诛啊!”
言至此处,谢真声调陡然一沉,一字一句: “这封奏折看似请旨,实则是萧家抛出的问路石——静待陛下回应。此乃阳谋,更是胁迫!”
御书房一片安静。谢真这番话,分析透彻,直接点出了萧长河忠君爱国的外衣下武力讹诈的本质。
景帝用手轻轻敲了敲奏折,转头看向范离,似乎是有意考他:“你觉得我该不该给?”
范离回答,很直接:“不给!”
景帝和谢真相互对望一眼,看着范离:“说说你的理由?”
范离搓了搓手,但看到谢真在,没好意思朝老帅哥要奖励,好整以暇道:“丞相大人刚刚已经说他们是问路了,如果萧长山真想打的话,他可以把二十万大军直接开回来,没必要搞征兵这一套。既然是试探我们的态度,我们就给他一个态度。”
“所以,我们非但不能给,态度还要强硬,今天他要钱要粮我们给了,明天他再要,我们给不给?给了就是养虎为患。会把汉国拖入一个无底洞,等于是我们出钱给他造反过来打我们。与借寇兵而赍盗粮何异?”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没好处的事儿,他干嘛要干?提着脑袋造反,是天底下风险最大、成本最高的买卖!最关键是他未必能打得赢。
萧长河若真敢挥师北上,对他而言,非但没有半分好处,反而是自取灭亡之道,他老窝汉南紧挨着南楚,他敢把大军调头北上,我就不信南楚会无动于衷!到时候他就算在北边占了两座城,也是丧家之犬,无根之萍!前有咱们朝廷的大军,后面南楚捅他刀子,他夹在中间,死路一条!
故此,臣坚持认为:不给!不仅不给,更要让他看清朝廷已洞察其用险恶用心,所以我们的态度就是一步不退。”
谢真捋着胡须,笑意越来越浓,范离言罢,击掌赞叹道:“好!范侯此言,可谓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借寇兵而赍盗粮’,此喻精妙无比!听此一语,当浮一大白!”
范离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妙的感觉,自己好像又要被坑。
老帅哥的心情似乎很好,招呼太监:“传膳,把公主给我送来的酒拿上来给丞相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