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子泰面色凝重沉默半晌,上前一步道:“鹿鸣郡有李延年那厮打造的七七之城,另外还有一个北沙口,现在六万守军,又有李太公那个老东西作阵,只要卡住那道口子,元军纵有数倍之兵也难逾越。”
“安陵郡,多崇山峻岭,地势极其险要,处处是关隘,虽只有三万守军,却足以凭借地利,抵挡数十万大军。”
最后老将军手指移向最西侧的宁州:“宁州郡与北晋接壤,两国交好,从无战事,故此,没有重兵驻守,现如今直接与元接驳,虽有黄河天堑作为屏障,看似安稳,实则隐患极大。
每年深冬至初春,黄河冰封,元人铁骑可毫无阻碍,踏冰而过,直逼城下,更棘手的是,宁州常备守军不足两万,如今田御史暴毙,萧晨现身,北元大军异动……诸多迹象表明,宁州,极有可能会成为元军首要征伐之地!”
景帝目光如电,扫过地图上北境三郡,最终死死钉在宁州之上。御书房内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忽然,景帝双目精光暴射:“即刻拟旨!”
“命虎丘郡梁夺,率兵九千!”
“离阳郡龚超,率兵六千!”
“汝水郡单成铭,率兵七千!”
“伏落郡孟夏,率本部兵马八千,火速驰援宁州!”
“宁远郡宋怀山、彭虚郡高大鹏、北塘郡陆天赐,各率本部五千兵马,即刻开拔!”
“凤栖郡上官小布、赤坪郡刘大可、安固郡孙松、长陵郡李青、天驿郡苏子一、龙泽郡肖定邦,各引兵四千,星夜兼程,奔赴宁州!”
景帝一口气点出十三郡统兵都尉,几乎调动了临安城以北所有郡兵,总兵力已超七万之众!“所有兵马,沿途不得延误,粮草就地补给或由后续调度,违令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景帝目光扫过谢真:“粮草筹措与后勤调度,朕交由你了。”
谢真郑重应命:“事关七万大军与北境安危,臣定当竭尽所能。”
瑞王爷猛地踏前一步,声若洪钟:“陛下!老臣愿亲赴宁州,提兵与那北元豺狼决一死战,必斩敌人首级献上!”
谢真闻言,立刻出声,语气凝重:“王爷勇武,国之柱石!您若北去,则临安乃至整个南境,何人能威慑萧长河那二十万大军?”
景帝又瞪了瑞王一眼,瑞王爷纳纳不语。
邱子泰整理衣甲,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北方战端将起,老臣虽年迈,仍食君之禄,愿为陛下分忧!恳请陛下允准老臣,于临安及周边州县招募新兵,加紧操练,一则巩固都城,二则随时补充兵源!”
景帝当即点头:“好!朕便将这募兵,操练之责托付于老将军!”
邱子泰慨然应命“老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谢真再次开口询问:“陛下,北上驰援宁州的各路兵马已定,然十三郡兵马互不统属,需有一员大将居中调度,统一指挥,方能发挥全力。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景帝闻言,陷入沉思,指尖轻轻敲击御案,目光在地图与几位重臣之间流转,良久,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审慎:“诸郡驰援,兵力虽众,却需时间整合。梁夺用兵稳健,资历亦足,在诸郡都尉中堪称翘楚。朕意,暂以梁夺为首,统筹抵达宁州之各路援军,协调防务。”
谢真、邱子泰等人微微点头,暂无异议。
景帝目光落在范离身上,话锋一转。
“范离。”
“臣在。”范离躬身。
“朕命你为御史监军,携朕钦赐令牌北上,前往宁州!督察军务,协调诸将,彻查田庸甫一案,抚慰地方,确保政令军令畅通。”景帝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缓缓道,“让项儿与你同去,他代朕巡狩!”
“陛下!”
“万万不可!”
瑞王爷和谢真几乎同时出声。
瑞王爷猛地踏前一步,声音因急切而更加洪亮:“陛下!宁州已成虎狼之地,元人铁骑转瞬即至!项儿年仅十二,乃皇子之尊,岂可亲涉如此险境?若有差池,国本动摇啊陛下!”
景帝又狠狠瞪了他一眼。
瑞王也知失言,赶忙捂嘴。
谢真语气虽竭力保持沉稳,但语速明显加快:“陛下,王爷所言极是。三殿下年幼,虽天资聪颖,然军旅之事非同儿戏。战场刀剑无眼,流矢烽火难测。纵有万军护卫,亦难保万全,岂可轻置险地?请陛下三思!”
景帝没看二人,却将目光转向范离。
范离心头巨震,虽然他明白景帝的用意,但是老帅哥也太瞧得起自己了,又往他身上押注,如果没有刘项,那这次任务对他来说轻轻松松,但是加上刘项这个累赘——难度直线飙升。
见范离半晌无语,景帝再次开口:“正因宁州危殆,朕才必须让项儿去!”
他看向瑞王:“王叔,你说国本?何为国本?民心士气,才是最大的国本!宁州将士看到的是朝廷不断派来的援军,但他们更需要看到的是,朝廷与他们同生共死的决心!
朕在临安,无法亲至。那么,朕的儿子,亲临前线,‘代朕巡狩’!这比一万道圣旨、十万石粮草更能告诉他们,朝廷没有放弃他们,朕没有放弃他们!项儿此去,是一面插在宁州城头,插在北境的旗帜,宣告我大汉誓死守卫疆土的旗帜!”
景帝语气稍缓:“朕才不能让朕的儿子,只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只知诗词歌赋、却不懂兵戈铁马、不知民生疾苦的太平皇子!”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御书房的屋顶,望向更遥远的未来:“这万里江山,不是画在图纸上的美景,是无数关隘险阻、是将士鲜血、是百姓汗水浇筑而成的!帝王之责,在于守护。若连它是什么样子、守护它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都不清楚,将来何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让他去宁州看看,边境是何等模样!战争是何等残酷!将士们是如何用命!百姓们是如何期盼!让他去经历,去感受这份沉重!这份历练,比读一万卷兵书史策都更珍贵!朕要他知道,他将来要承担的,究竟是什么!”
他再度望向范离,眼中尽是厚重期望。
范离迎上景帝的眼神,肃然躬身:“臣……必竭尽所能,护殿下周全!不负陛下重托!”
景帝微微颔首,最后将目光落在贺长州身上:“贺爱卿,这次还得有劳你随他们去一趟。
贺长州痛失挚友,始终默默不语,闻言,眼中骤然爆发出精芒,噗通一声跪在景帝身前:“臣,谢主隆恩!”
“安陵郡,多崇山峻岭,地势极其险要,处处是关隘,虽只有三万守军,却足以凭借地利,抵挡数十万大军。”
最后老将军手指移向最西侧的宁州:“宁州郡与北晋接壤,两国交好,从无战事,故此,没有重兵驻守,现如今直接与元接驳,虽有黄河天堑作为屏障,看似安稳,实则隐患极大。
每年深冬至初春,黄河冰封,元人铁骑可毫无阻碍,踏冰而过,直逼城下,更棘手的是,宁州常备守军不足两万,如今田御史暴毙,萧晨现身,北元大军异动……诸多迹象表明,宁州,极有可能会成为元军首要征伐之地!”
景帝目光如电,扫过地图上北境三郡,最终死死钉在宁州之上。御书房内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忽然,景帝双目精光暴射:“即刻拟旨!”
“命虎丘郡梁夺,率兵九千!”
“离阳郡龚超,率兵六千!”
“汝水郡单成铭,率兵七千!”
“伏落郡孟夏,率本部兵马八千,火速驰援宁州!”
“宁远郡宋怀山、彭虚郡高大鹏、北塘郡陆天赐,各率本部五千兵马,即刻开拔!”
“凤栖郡上官小布、赤坪郡刘大可、安固郡孙松、长陵郡李青、天驿郡苏子一、龙泽郡肖定邦,各引兵四千,星夜兼程,奔赴宁州!”
景帝一口气点出十三郡统兵都尉,几乎调动了临安城以北所有郡兵,总兵力已超七万之众!“所有兵马,沿途不得延误,粮草就地补给或由后续调度,违令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景帝目光扫过谢真:“粮草筹措与后勤调度,朕交由你了。”
谢真郑重应命:“事关七万大军与北境安危,臣定当竭尽所能。”
瑞王爷猛地踏前一步,声若洪钟:“陛下!老臣愿亲赴宁州,提兵与那北元豺狼决一死战,必斩敌人首级献上!”
谢真闻言,立刻出声,语气凝重:“王爷勇武,国之柱石!您若北去,则临安乃至整个南境,何人能威慑萧长河那二十万大军?”
景帝又瞪了瑞王一眼,瑞王爷纳纳不语。
邱子泰整理衣甲,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北方战端将起,老臣虽年迈,仍食君之禄,愿为陛下分忧!恳请陛下允准老臣,于临安及周边州县招募新兵,加紧操练,一则巩固都城,二则随时补充兵源!”
景帝当即点头:“好!朕便将这募兵,操练之责托付于老将军!”
邱子泰慨然应命“老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谢真再次开口询问:“陛下,北上驰援宁州的各路兵马已定,然十三郡兵马互不统属,需有一员大将居中调度,统一指挥,方能发挥全力。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景帝闻言,陷入沉思,指尖轻轻敲击御案,目光在地图与几位重臣之间流转,良久,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审慎:“诸郡驰援,兵力虽众,却需时间整合。梁夺用兵稳健,资历亦足,在诸郡都尉中堪称翘楚。朕意,暂以梁夺为首,统筹抵达宁州之各路援军,协调防务。”
谢真、邱子泰等人微微点头,暂无异议。
景帝目光落在范离身上,话锋一转。
“范离。”
“臣在。”范离躬身。
“朕命你为御史监军,携朕钦赐令牌北上,前往宁州!督察军务,协调诸将,彻查田庸甫一案,抚慰地方,确保政令军令畅通。”景帝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缓缓道,“让项儿与你同去,他代朕巡狩!”
“陛下!”
“万万不可!”
瑞王爷和谢真几乎同时出声。
瑞王爷猛地踏前一步,声音因急切而更加洪亮:“陛下!宁州已成虎狼之地,元人铁骑转瞬即至!项儿年仅十二,乃皇子之尊,岂可亲涉如此险境?若有差池,国本动摇啊陛下!”
景帝又狠狠瞪了他一眼。
瑞王也知失言,赶忙捂嘴。
谢真语气虽竭力保持沉稳,但语速明显加快:“陛下,王爷所言极是。三殿下年幼,虽天资聪颖,然军旅之事非同儿戏。战场刀剑无眼,流矢烽火难测。纵有万军护卫,亦难保万全,岂可轻置险地?请陛下三思!”
景帝没看二人,却将目光转向范离。
范离心头巨震,虽然他明白景帝的用意,但是老帅哥也太瞧得起自己了,又往他身上押注,如果没有刘项,那这次任务对他来说轻轻松松,但是加上刘项这个累赘——难度直线飙升。
见范离半晌无语,景帝再次开口:“正因宁州危殆,朕才必须让项儿去!”
他看向瑞王:“王叔,你说国本?何为国本?民心士气,才是最大的国本!宁州将士看到的是朝廷不断派来的援军,但他们更需要看到的是,朝廷与他们同生共死的决心!
朕在临安,无法亲至。那么,朕的儿子,亲临前线,‘代朕巡狩’!这比一万道圣旨、十万石粮草更能告诉他们,朝廷没有放弃他们,朕没有放弃他们!项儿此去,是一面插在宁州城头,插在北境的旗帜,宣告我大汉誓死守卫疆土的旗帜!”
景帝语气稍缓:“朕才不能让朕的儿子,只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只知诗词歌赋、却不懂兵戈铁马、不知民生疾苦的太平皇子!”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御书房的屋顶,望向更遥远的未来:“这万里江山,不是画在图纸上的美景,是无数关隘险阻、是将士鲜血、是百姓汗水浇筑而成的!帝王之责,在于守护。若连它是什么样子、守护它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都不清楚,将来何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让他去宁州看看,边境是何等模样!战争是何等残酷!将士们是如何用命!百姓们是如何期盼!让他去经历,去感受这份沉重!这份历练,比读一万卷兵书史策都更珍贵!朕要他知道,他将来要承担的,究竟是什么!”
他再度望向范离,眼中尽是厚重期望。
范离迎上景帝的眼神,肃然躬身:“臣……必竭尽所能,护殿下周全!不负陛下重托!”
景帝微微颔首,最后将目光落在贺长州身上:“贺爱卿,这次还得有劳你随他们去一趟。
贺长州痛失挚友,始终默默不语,闻言,眼中骤然爆发出精芒,噗通一声跪在景帝身前:“臣,谢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