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李治审案-《诸位岳父别打了,公主已经怀孕了》

  郡主府内,人头攒动。

  上首,陈渔、李治、赵万源、贺长州依次端坐。

  下首,各部书吏手捧簿册,屏息记录。

  高凌率郡主府侍卫肃立两侧。

  院中,疑犯何冠田跪伏在地。

  史正风立于一侧,面沉如水;另一侧是冯莫安与几名太常寺小吏。

  靠近门口,刑部、监察院、大理寺的各色衙役挤作一团。

  李治目光扫过全场,沉声开口:“冯莫安,将你昨夜在太常寺所见所闻,与纵火案相关之事,如实禀来。”

  冯莫安尚未作答,史正风急急插话:“李大人休听他胡言,他与那礼乐坊女子分明是一伙!”

  “放肆!”赵万源冷冷看着史正风一声断喝:“李大人问案,岂容尔等聒噪?再敢妄言,以阻挠办案论处!”

  史正风喉头一哽,脸色涨红,生生将话憋了回去,只盼萧长山快些到来。

  冯莫安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向李治道:“回大人,昨日佳节,太常寺同僚多赴碧桂园文坛盛会,只留卑职与两位同僚值守。入夜疲惫,早早歇下。三更时分,归来的几位同僚挑灯弈棋,将下官吵醒。”

  李治眉头微皱:“弈棋?与此案何关?”

  “非是寻常对弈,”冯莫安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他们是在推演一局残谱,精妙绝伦,可惜推演至半途,便陷入僵局。我恐忘记其中种种妙招,便去杂物司厅堂寻纸笔打谱。厅内无灯,幸有月色入窗,遂移案于窗前。

  “忽见一人影自树上滑落!我心中惊疑,未敢声张,想看其意欲何为。那人影伏于角落片刻,从怀中掏出一皮囊,向屋顶浇洒!紧接着,火折亮起!我这才惊觉不妙,高呼‘有人放火!’可那浇淋之物遇火即燃,霎时烈焰腾空!

  值夜同僚闻声赶来擒贼。那贼人身手矫捷,飞身便欲越墙而逃。我等追赶不及……”冯莫安指向何冠田,“随后有人将其从墙上击落,正是郡主府高统领!”他又指向高凌,“高统领与随后赶到的衙役合力,终将此獠擒获。”

  李治目光森然:“可有证物?一为棋谱,证你所言非虚;二为火油囊,乃指认何犯之铁证。”

  冯莫安立刻从怀中取出一纸册:“棋谱在此。”随即面露惭色,“那火油皮囊……当时只顾追人,未曾留意。”

  高凌踏前一步,双手奉上一个皮质囊袋:“禀大人,此物乃擒获何冠田时,在其跌落处拾得。”

  李治起身,郑重接过皮囊,凑近细嗅,点了点头。随即走到何冠田面前,蹲下身,抓起其前襟袖口,同样嗅闻,脸色微变。双手用力,嗤啦一声将那沾染油污的袖口撕下,吩咐手下:““袖口油污,皮囊余味,皆乃物证!分开封存!”

  书吏迅速上前,接过证物,严谨记录。

  李治转身,目视何冠田:“冯莫安所述,高凌所证,物证在此。你——还有何话说?”

  何冠田脸色惨白,闭口不语。

  “李大人审案,岂能只听一家之言?!”

  就在此时,院外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

  众人转头望向院门,只见督察御史萧长山大步踏入庭中。目光扫过座上诸人,仅对赵万源略一拱手:“赵大人也在。”话音未落,竟径直走向李治的主审位,毫不客气地坐了下去!

  李治面色沉静如水,不动声色退开一步。

  窗后,范离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弧度:正主儿来了,这戏,越来越精彩。

  屋内,黑白子依旧懒散地抖着二郎腿,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

  妙音却在萧长山踏入院门的刹那,脸色微变,纤纤玉指死死攥紧了衣袖。

  萧长山倨傲环视全场,最后落在李治身上:“本官也带来几名证人。李大人,不妨听听。”说完,不待李治回应,重重拍了两下巴掌,“带进来!”

  几名督察院军士应声鱼贯而入,动作整齐划一,列队立于下首。

  李治看着萧长山,哂然一笑,目光缓缓扫过那排军士,最终锁定其中一人,开口发问:“案发之时,你在何处?”

  那军士挺胸昂首:“回大人,昨夜卑职奉命于太常寺一带巡防,严防佳节火患!三更时分,卑职与同袍巡至太常寺附近,恰见礼乐坊几名女子匆匆返回寺内。

  片刻后,院中便火光冲天!我等急忙救火,却见那几名女子又神色慌张地从寺内跑出,转眼消失无踪!

  回想那些女子去而复返,火起后又仓皇逃离,其中必有蹊跷,与纵火脱不了干系!”

  萧长山待其说完,立刻转向李治,目光咄咄逼人:“李大人,证词在此,礼乐坊女子形迹可疑,此案另有隐情!你,可听清了?”

  李治却恍若未闻,眼睛死死盯住那说话的军士,一字一顿,字字清晰:

  “你——亲眼看见她们放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