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氏家族的覆灭和朝局的逐步稳定,这其中有一个人,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秦琰:戍边赎罪,重塑忠魂!
敕封与调任的旨意下达那日,秦琰正在京畿卫戍营的校场上擦拭他的佩剑。听到内侍宣读完圣旨,他握着剑柄的手微微紧了一下,指节微微泛白,随即又缓缓松开。他面色平静地叩首领旨,谢恩,整套动作沉稳利落,一如他平日治军的风范。
没有惊愕,没有不满,甚至……有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
这个结果,比他预想中要好太多。至少,他还能穿着这身铠甲,还能握紧手中的剑,去往一个需要他,也能让他远离一切是非纠葛的地方。
回到独居的府邸,卸下官袍,秦琰才允许那压抑在心底的波澜微微荡漾开来。他站在窗前,望着院中那棵叶子已开始泛黄凋零的古树,目光悠远。
‘京城……’ 他在心中默念,这个他曾经奋力想要攀爬、想要立足的权力中心,如今留给他的,只剩满腹的复杂滋味。
他想起了陈震年的知遇之恩,更想起了当初针对云昭翎的“美男计”任务,带着算计与污浊。那是他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也是他内心无法愈合的伤疤。
他感激云昭翎,不仅因为她在南疆的数次相助与救命之恩,更因为她在太子面前,为他这个“曾经心怀不轨”的人说了话。这份以德报怨的信任,比任何责罚都更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也更坚定了他洗刷过往的决心。
而内心深处,对云昭翎悄然滋生,不该有的情愫,涟漪虽已渐渐平息,但那重量,却永远沉在了心底。
他知道,那个清丽绝俗、坚韧聪慧的女子,如同天边皎洁的月,是他此生都无法触及,也不配触及的光。‘远离也好……’ 他闭上眼,‘让塞外的风沙,磨去这不该有的妄念吧。’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悬挂在墙上的那柄佩剑上。剑鞘古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唯有靠近剑格处,刻着一个细微的陈旧云纹。
这柄剑,并非制式军械,而是他的家传之物。他的父亲,曾是上一任京畿卫戍副统领,一位以忠勇耿直着称的老将,也曾……在云战骁将军麾下效力过短暂的时间。是在云战骁意外身故后,由他接任京畿卫戍副统领这一职位!
这剑上的云纹,与当年云战骁将军麾下亲卫佩剑上的标记同出一源,是一种荣誉和认可的象征。父亲临终前将此剑传予他,希望他继承遗志,护卫京畿,光耀门楣。
当初在雅集之上,云昭翎感觉此剑“熟悉”,并非错觉。她或许在幼时,曾无意中见过佩戴类似标记武器的将领出入府邸,那模糊的记忆碎片,在见到秦琰佩剑时被悄然触动。
这微弱的联系,似乎命运的丝线,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过去隐约牵连。只是,他从未对人言明这层关系,尤其是在接受了那个不光彩的任务之后,这柄象征着父辈荣光的剑,佩在他身上,更像是一种讽刺。
如今,他要带着这柄剑,前往北疆了。父亲守护的是京畿的繁华安定,而他,将要去守护帝国的北大门。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子承父业?一种脱离了权力倾轧,更为纯粹的守护?
离京那日,天色灰蒙,颇有几分秋日的萧瑟。秦琰一身轻甲,背负行囊,那柄家传宝剑稳稳地悬在腰间。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牵着马,来到了能够遥望皇宫与镇北侯府方向的一处高坡。
他面向皇宫,撩起衣甲下摆,单膝跪地,抱拳躬身,深深一拜。这一拜,谢的是君王与太子的不杀之恩,和那“戴罪立功”,给予他重新开始机会的信任。
随后,他转向镇北侯府的方向,再次深深一拜。这一拜,含义更为复杂。有对云昭翎的感激与歉意,有对过往一切的告别,或许……还有那一丝埋藏至深,永不见天日的倾慕与祝福。
没有多余的言语,所有的情绪都融于这两拜之中。
起身,掸去膝上的尘土,他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坐稳之后,他最后一次回望了一眼那座庞大而熟悉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留恋,有释然,更有决绝。
然后,他猛地一拉缰绳,调转马头,“驾!” 一声清喝,再无半分犹豫,径直向着北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他的身影在官道的尽头越来越小,最终彻底融入那片苍茫的天际线。
北风卷地,黄沙漫天。等待秦琰的,是苦寒的边关、彪悍的敌人、以及严酷的生存环境。但这里,没有京城的尔虞我诈,没有复杂的情感纠葛,只有最直接的生死考验和最纯粹的战友之情。
他将在这里,用手中的剑,用身上的伤,用一场场浴血奋战的功勋,来重新定义自己——不再是某个权贵的附庸,不再是带着阴谋的接近者,而是纯粹的军人秦琰,是戍守国门、忠诚无畏的边关守将。
那柄承载着父辈荣光与自身救赎的佩剑,将在北疆的朔风与烽火中,发出属于自己的、清越而坚定的鸣响。他的传奇,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个更为辽阔、也更适合他的舞台。
敕封与调任的旨意下达那日,秦琰正在京畿卫戍营的校场上擦拭他的佩剑。听到内侍宣读完圣旨,他握着剑柄的手微微紧了一下,指节微微泛白,随即又缓缓松开。他面色平静地叩首领旨,谢恩,整套动作沉稳利落,一如他平日治军的风范。
没有惊愕,没有不满,甚至……有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
这个结果,比他预想中要好太多。至少,他还能穿着这身铠甲,还能握紧手中的剑,去往一个需要他,也能让他远离一切是非纠葛的地方。
回到独居的府邸,卸下官袍,秦琰才允许那压抑在心底的波澜微微荡漾开来。他站在窗前,望着院中那棵叶子已开始泛黄凋零的古树,目光悠远。
‘京城……’ 他在心中默念,这个他曾经奋力想要攀爬、想要立足的权力中心,如今留给他的,只剩满腹的复杂滋味。
他想起了陈震年的知遇之恩,更想起了当初针对云昭翎的“美男计”任务,带着算计与污浊。那是他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也是他内心无法愈合的伤疤。
他感激云昭翎,不仅因为她在南疆的数次相助与救命之恩,更因为她在太子面前,为他这个“曾经心怀不轨”的人说了话。这份以德报怨的信任,比任何责罚都更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也更坚定了他洗刷过往的决心。
而内心深处,对云昭翎悄然滋生,不该有的情愫,涟漪虽已渐渐平息,但那重量,却永远沉在了心底。
他知道,那个清丽绝俗、坚韧聪慧的女子,如同天边皎洁的月,是他此生都无法触及,也不配触及的光。‘远离也好……’ 他闭上眼,‘让塞外的风沙,磨去这不该有的妄念吧。’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悬挂在墙上的那柄佩剑上。剑鞘古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唯有靠近剑格处,刻着一个细微的陈旧云纹。
这柄剑,并非制式军械,而是他的家传之物。他的父亲,曾是上一任京畿卫戍副统领,一位以忠勇耿直着称的老将,也曾……在云战骁将军麾下效力过短暂的时间。是在云战骁意外身故后,由他接任京畿卫戍副统领这一职位!
这剑上的云纹,与当年云战骁将军麾下亲卫佩剑上的标记同出一源,是一种荣誉和认可的象征。父亲临终前将此剑传予他,希望他继承遗志,护卫京畿,光耀门楣。
当初在雅集之上,云昭翎感觉此剑“熟悉”,并非错觉。她或许在幼时,曾无意中见过佩戴类似标记武器的将领出入府邸,那模糊的记忆碎片,在见到秦琰佩剑时被悄然触动。
这微弱的联系,似乎命运的丝线,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过去隐约牵连。只是,他从未对人言明这层关系,尤其是在接受了那个不光彩的任务之后,这柄象征着父辈荣光的剑,佩在他身上,更像是一种讽刺。
如今,他要带着这柄剑,前往北疆了。父亲守护的是京畿的繁华安定,而他,将要去守护帝国的北大门。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子承父业?一种脱离了权力倾轧,更为纯粹的守护?
离京那日,天色灰蒙,颇有几分秋日的萧瑟。秦琰一身轻甲,背负行囊,那柄家传宝剑稳稳地悬在腰间。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牵着马,来到了能够遥望皇宫与镇北侯府方向的一处高坡。
他面向皇宫,撩起衣甲下摆,单膝跪地,抱拳躬身,深深一拜。这一拜,谢的是君王与太子的不杀之恩,和那“戴罪立功”,给予他重新开始机会的信任。
随后,他转向镇北侯府的方向,再次深深一拜。这一拜,含义更为复杂。有对云昭翎的感激与歉意,有对过往一切的告别,或许……还有那一丝埋藏至深,永不见天日的倾慕与祝福。
没有多余的言语,所有的情绪都融于这两拜之中。
起身,掸去膝上的尘土,他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坐稳之后,他最后一次回望了一眼那座庞大而熟悉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留恋,有释然,更有决绝。
然后,他猛地一拉缰绳,调转马头,“驾!” 一声清喝,再无半分犹豫,径直向着北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他的身影在官道的尽头越来越小,最终彻底融入那片苍茫的天际线。
北风卷地,黄沙漫天。等待秦琰的,是苦寒的边关、彪悍的敌人、以及严酷的生存环境。但这里,没有京城的尔虞我诈,没有复杂的情感纠葛,只有最直接的生死考验和最纯粹的战友之情。
他将在这里,用手中的剑,用身上的伤,用一场场浴血奋战的功勋,来重新定义自己——不再是某个权贵的附庸,不再是带着阴谋的接近者,而是纯粹的军人秦琰,是戍守国门、忠诚无畏的边关守将。
那柄承载着父辈荣光与自身救赎的佩剑,将在北疆的朔风与烽火中,发出属于自己的、清越而坚定的鸣响。他的传奇,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个更为辽阔、也更适合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