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敏见到二人,脸上立刻浮现出由衷的惊喜与敬畏,连忙拉着夫人快步上前,深深施礼:“下官\/臣妇参见太子殿下,见过云小姐。” 周氏的目光一落在云昭翎身上,眼眶瞬间就红了,嘴唇微微翕动,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萧元宸微微颔首:“于学士,于夫人不必多礼。”
云昭翎也温声道:“于夫人,许久不见,看您气色好了许多,我也就放心了。”
周氏这才仿佛找到了声音,带着哽咽,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上前一步,又想拜下:“恩人!云小姐!妾身……妾身今日竟能在此遇见您!这真是……” 她情绪激动,身体微微发抖,若非于成敏在一旁扶着,几乎要站不稳。
云昭翎连忙示意春华上前一同扶住她,语气更加柔和:“夫人切莫如此,您身体刚好,不宜情绪过于激动,更不宜行此大礼。看到您康复,我便很高兴了。” 她仔细端详着周氏,确认她体内的余毒确实已清,只是元气损伤,还需慢慢将养。
她心中也很快了然。她离京前往南疆后,定远侯云铮戎以“身体还虚,需要静养”为由,婉拒了于夫人数次上门拜谢。
这背后的原因,云昭翎稍一思索便明白:于成敏是吏部尚书陈邦兴(已被肃清)的左膀右臂,属于陈氏一党。当时陈贵妃与三皇子势力犹在,虺宗之事尚未明朗。云铮戎作为立场鲜明的太子派系核心人物,若与陈党核心成员的家属过往甚密,极易授人以柄,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攻讦。他必须谨慎,不能因小失大。
云昭翎当时虽已崭露头角,但根基未稳,又即将远行南疆。云铮戎不希望她因救人之举,被卷入更复杂的朝堂党派争斗中,更不愿她因此被陈党盯上,增加南疆之行的风险。拒绝于家的谢意,是一种切割和自我保护。
老侯爷深谙官场之道,他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如今,陈氏倒台,虺宗被肃清,云昭翎功成归来,更被赐婚太子,身份已截然不同。此时再接受于家的感谢,非但无碍,反而能彰显云家的气度,甚至可能借此机会,争取到原本属于陈党、但并非核心死忠的力量。
而于成敏本人,在这次大规模的肃清中,其结局可谓是有惊无险,因祸得福。
他虽是陈邦兴亲信,但主要职责在于吏部日常事务,并未深度参与陈氏与虺宗的核心阴谋,尤其是勾结南疆、祸乱朝纲等重罪。加之其夫人周氏在大慈悲寺被云昭翎所救一事,某种程度上也间接表明了他与陈氏某些极端行为并非完全同心。
更重要的是,皇帝萧启恒需要稳定朝局,清理首恶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一部分有能力、且并非罪大恶极的官员以维持朝廷运转。
于成敏在吏部多年,能力不俗,且在肃清过程中表现出了配合与悔过之意,因此最终只是被申饬、罚俸,并调离了吏部要害岗位,贬至翰林院担任学士,虽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保全了官职和家族,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于成敏看着夫人激动的模样,又看向云昭翎,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感激与后怕,他拱了拱手,声音低沉而诚恳:“殿下,云小姐,大慈悲寺之恩,下官夫妇没齿难忘。若非云小姐当日慧眼如炬,识破那……那潜伏极深的阴毒,又妙手回春,内子她……下官恐怕早已家破人亡。”
他回想起当时妻子讲述的情形,至今仍觉脊背发凉。而那时,这位云小姐不过匆匆路过,却能一眼看穿关窍,其能耐,远非寻常医者可比。更让他心惊的是,事后细想,那下毒之人……他不敢深究,却也心知肚明,若非云昭翎出手,他们夫妇早已成了权力倾轧下的牺牲品。
云昭翎自然记得。当时她虽急着赶往南疆,但袖中的紫灵传递来的躁动,以及她自身对毒物那种近乎本能的感知,都清晰地告诉她,这位夫人并非急症,而是中了某种极为隐蔽阴损的慢性剧毒,且已到了爆发的边缘。
是她当机立断,点破中毒,并以金针渡穴,辅以随身携带的解毒丹药,强行将毒素压制、引导出来,才抢回了一条性命。
如今看来,她当时的随手一救,不仅救了一条命,似乎也改变了这一家的命运轨迹。
萧元宸将这对夫妇的感激与于成敏言语中的未尽之意听在耳中,他目光深邃,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陈年旧事,于夫人既已康复,便不必时时挂怀,徒增惊扰。于学士如今在翰林院,正好沉淀心性,以往种种,既已过去,便当吸取教训,谨言慎行,方是长久之道。”
于成敏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太子的敲打与回护之意,连忙躬身,态度愈发恭敬:“殿下金玉良言,下官定当铭记于心,恪尽职守,绝不敢再行差踏错。”
他知道,自己能在那场大清洗中保全,调任翰林院这个清贵闲职,已是太子看在云昭翎救命之恩份上网开一面。他如今只想远离是非,安稳度日。
周氏也连连点头,用帕子拭了拭眼角,努力平复情绪。
又寒暄了几句,于成敏才小心翼翼地扶着夫人告退。看着他们相互扶持、渐渐远去的背影,消失在秋日宫道的光影里,云昭翎轻轻叹了口气。这深宫内外,因缘际会,一饮一啄,似乎皆有定数。
秋风再次拂过,吹动她鬓边的碎发,带来更深的凉意。萧元宸紧了紧握着她的手,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用身体为她挡住些风。“冷了?”他低声问,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关切。
云昭翎抬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中,那里有秋日天空的明澈,更有只为她一人流露的温柔。她摇了摇头,将心中那点因离别和方才插曲带来的怅惘驱散,反手更紧地回握住他,唇角扬起一抹清浅却坚定的笑容:“不冷。我们回去吧。”
萧元宸微微颔首:“于学士,于夫人不必多礼。”
云昭翎也温声道:“于夫人,许久不见,看您气色好了许多,我也就放心了。”
周氏这才仿佛找到了声音,带着哽咽,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上前一步,又想拜下:“恩人!云小姐!妾身……妾身今日竟能在此遇见您!这真是……” 她情绪激动,身体微微发抖,若非于成敏在一旁扶着,几乎要站不稳。
云昭翎连忙示意春华上前一同扶住她,语气更加柔和:“夫人切莫如此,您身体刚好,不宜情绪过于激动,更不宜行此大礼。看到您康复,我便很高兴了。” 她仔细端详着周氏,确认她体内的余毒确实已清,只是元气损伤,还需慢慢将养。
她心中也很快了然。她离京前往南疆后,定远侯云铮戎以“身体还虚,需要静养”为由,婉拒了于夫人数次上门拜谢。
这背后的原因,云昭翎稍一思索便明白:于成敏是吏部尚书陈邦兴(已被肃清)的左膀右臂,属于陈氏一党。当时陈贵妃与三皇子势力犹在,虺宗之事尚未明朗。云铮戎作为立场鲜明的太子派系核心人物,若与陈党核心成员的家属过往甚密,极易授人以柄,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攻讦。他必须谨慎,不能因小失大。
云昭翎当时虽已崭露头角,但根基未稳,又即将远行南疆。云铮戎不希望她因救人之举,被卷入更复杂的朝堂党派争斗中,更不愿她因此被陈党盯上,增加南疆之行的风险。拒绝于家的谢意,是一种切割和自我保护。
老侯爷深谙官场之道,他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如今,陈氏倒台,虺宗被肃清,云昭翎功成归来,更被赐婚太子,身份已截然不同。此时再接受于家的感谢,非但无碍,反而能彰显云家的气度,甚至可能借此机会,争取到原本属于陈党、但并非核心死忠的力量。
而于成敏本人,在这次大规模的肃清中,其结局可谓是有惊无险,因祸得福。
他虽是陈邦兴亲信,但主要职责在于吏部日常事务,并未深度参与陈氏与虺宗的核心阴谋,尤其是勾结南疆、祸乱朝纲等重罪。加之其夫人周氏在大慈悲寺被云昭翎所救一事,某种程度上也间接表明了他与陈氏某些极端行为并非完全同心。
更重要的是,皇帝萧启恒需要稳定朝局,清理首恶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一部分有能力、且并非罪大恶极的官员以维持朝廷运转。
于成敏在吏部多年,能力不俗,且在肃清过程中表现出了配合与悔过之意,因此最终只是被申饬、罚俸,并调离了吏部要害岗位,贬至翰林院担任学士,虽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保全了官职和家族,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于成敏看着夫人激动的模样,又看向云昭翎,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感激与后怕,他拱了拱手,声音低沉而诚恳:“殿下,云小姐,大慈悲寺之恩,下官夫妇没齿难忘。若非云小姐当日慧眼如炬,识破那……那潜伏极深的阴毒,又妙手回春,内子她……下官恐怕早已家破人亡。”
他回想起当时妻子讲述的情形,至今仍觉脊背发凉。而那时,这位云小姐不过匆匆路过,却能一眼看穿关窍,其能耐,远非寻常医者可比。更让他心惊的是,事后细想,那下毒之人……他不敢深究,却也心知肚明,若非云昭翎出手,他们夫妇早已成了权力倾轧下的牺牲品。
云昭翎自然记得。当时她虽急着赶往南疆,但袖中的紫灵传递来的躁动,以及她自身对毒物那种近乎本能的感知,都清晰地告诉她,这位夫人并非急症,而是中了某种极为隐蔽阴损的慢性剧毒,且已到了爆发的边缘。
是她当机立断,点破中毒,并以金针渡穴,辅以随身携带的解毒丹药,强行将毒素压制、引导出来,才抢回了一条性命。
如今看来,她当时的随手一救,不仅救了一条命,似乎也改变了这一家的命运轨迹。
萧元宸将这对夫妇的感激与于成敏言语中的未尽之意听在耳中,他目光深邃,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陈年旧事,于夫人既已康复,便不必时时挂怀,徒增惊扰。于学士如今在翰林院,正好沉淀心性,以往种种,既已过去,便当吸取教训,谨言慎行,方是长久之道。”
于成敏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太子的敲打与回护之意,连忙躬身,态度愈发恭敬:“殿下金玉良言,下官定当铭记于心,恪尽职守,绝不敢再行差踏错。”
他知道,自己能在那场大清洗中保全,调任翰林院这个清贵闲职,已是太子看在云昭翎救命之恩份上网开一面。他如今只想远离是非,安稳度日。
周氏也连连点头,用帕子拭了拭眼角,努力平复情绪。
又寒暄了几句,于成敏才小心翼翼地扶着夫人告退。看着他们相互扶持、渐渐远去的背影,消失在秋日宫道的光影里,云昭翎轻轻叹了口气。这深宫内外,因缘际会,一饮一啄,似乎皆有定数。
秋风再次拂过,吹动她鬓边的碎发,带来更深的凉意。萧元宸紧了紧握着她的手,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用身体为她挡住些风。“冷了?”他低声问,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关切。
云昭翎抬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中,那里有秋日天空的明澈,更有只为她一人流露的温柔。她摇了摇头,将心中那点因离别和方才插曲带来的怅惘驱散,反手更紧地回握住他,唇角扬起一抹清浅却坚定的笑容:“不冷。我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