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在漠北历经波折最终夺得汗位(尽管阿里不哥仍公开反对),但其地位远未稳固。他需要时间整合力量,平息内部反对声音,尤其是应对阿里不哥的挑战。因此,尽管南征之心未熄,但短期内已无力组织如蒙哥时期那般规模的三路大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南方就此高枕无忧。忽必烈采取了更为灵活和持续的策略:一方面,派遣使者与南宋朝廷虚与委蛇,假意议和,试图麻痹对方;另一方面,则命令前线将领,如东路的史天泽、张柔,中线的纽璘等,不再寻求大规模决战,而是采取不间断的袭扰战术。
执行这些袭扰任务的主力,正是蒙古军队中的精锐骑兵——探马赤军。
探马赤军并非单一民族组成,而是从蒙古各部及附属民族中精选出来的勇士,编成特殊的探马赤户,世代为兵,以其卓越的骑射技艺、极强的机动性和坚韧的战斗力着称。他们既是侦察兵,也是突击队,更是持续施加军事压力的完美工具。
一时间,从荆襄到川蜀,漫长的宋蒙边境线上,探马赤军的小股骑兵如同幽灵般频繁出没。他们绕过坚固的城防,深入宋境,焚毁村庄,掠夺粮草,屠杀百姓,截杀信使,使得边境地区民生凋敝,人心惶惶,宋军疲于奔命。
四川地区也未能幸免。虽然大规模入侵暂停,但来自北方的探马赤军骑兵,时常窜入川北、甚至渗透到成都平原边缘进行骚扰。吕文德被迫下令各地加强戒备,实行堡寨联防,但效果有限,损失颇重。
夔州由于地处川东,且周边多山,相对受的影响较小,但凌岳并未掉以轻心。他命令凌八的侦骑部队加强边境巡逻,并尝试以小股精锐对抗探马赤军的骚扰。新型的能量弩箭在几次小规模伏击战中初显威力,其超远的射程和恐怖的杀伤效果,给来袭的探马赤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心理震撼,使其不敢过于靠近夔州核心区域。
外部压力以新的形式持续存在,而内部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浮现。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能源。能量矩阵虽然成功运行,但其输出功率距离凌岳的期望仍有差距,且维持其运转需要消耗一种特定的荧光水晶作为能量转换介质。这种水晶矿脉在夔州境内储量有限,且开采和加工难度极大,成为了制约能源进一步扩张的瓶颈。凌岳不得不派出地质勘探队,四处寻找新的矿脉。
其次,是人才的匮乏。随着基地规模扩大,工业门类增多,尤其是化工、精密制造等领域,仅靠克隆人士兵和少数本土工匠已经越来越吃力。迫切需要大量识字、有基础、能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知识型人才。然而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才是极其稀少的。
第三,是管理体系的挑战。夔州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流民涌入),产业在不断扩大,原有的、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管理模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建立一套高效、廉洁、能够适应新型工农业发展的行政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苏婉清虽然尽力,但已感到越来越吃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心。连续的胜利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心,但也让部分军民产生了骄矜之气和安逸思想。认为蒙古人不过如此,有了新式武器就可高枕无忧。如何保持忧患意识,激励军民继续艰苦奋斗,是凌岳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一日,凌岳召集核心层会议,商讨这些问题。
“能源瓶颈,必须突破。加大勘探力度,同时研究能否从‘山海界’获得替代材料或更高效的转化技术。”凌岳首先定调。
“人才问题,刻不容缓。扩大学堂规模,强制适龄孩童入学,教授算术、格物基础。同时,设立技术考核和晋升制度,选拔优秀工匠进入研究院,给予厚禄。”
“管理体系…冉先生,你与苏姑娘牵头,参考古今制度,制定一套新的章程,要职责明晰,效率优先。”
“至于人心…”凌岳目光扫过众人,“唯有以身作则,并让所有人明白,我们如今的安稳,源于强大的实力,而实力的保持和发展,容不得丝毫懈怠!蒙哥虽死,忽必烈更强!探马赤军的马蹄声,便是最好的警钟!”
会议结束后,凌岳独自一人登上鹰嘴岩最高处,俯瞰着下方初具规模的基地和远处的夔州城。
外部威胁犹在,内部挑战丛生。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相信,只要沿着科技攀升和实力建设的道路坚定走下去,整合所能整合的一切力量,终能在这宋末的乱世中,杀出一条通往全球帝国的坦途!
他转身,走向轰鸣声越来越响亮的工坊区。那里,代表着未来的力量,正在孕育生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南方就此高枕无忧。忽必烈采取了更为灵活和持续的策略:一方面,派遣使者与南宋朝廷虚与委蛇,假意议和,试图麻痹对方;另一方面,则命令前线将领,如东路的史天泽、张柔,中线的纽璘等,不再寻求大规模决战,而是采取不间断的袭扰战术。
执行这些袭扰任务的主力,正是蒙古军队中的精锐骑兵——探马赤军。
探马赤军并非单一民族组成,而是从蒙古各部及附属民族中精选出来的勇士,编成特殊的探马赤户,世代为兵,以其卓越的骑射技艺、极强的机动性和坚韧的战斗力着称。他们既是侦察兵,也是突击队,更是持续施加军事压力的完美工具。
一时间,从荆襄到川蜀,漫长的宋蒙边境线上,探马赤军的小股骑兵如同幽灵般频繁出没。他们绕过坚固的城防,深入宋境,焚毁村庄,掠夺粮草,屠杀百姓,截杀信使,使得边境地区民生凋敝,人心惶惶,宋军疲于奔命。
四川地区也未能幸免。虽然大规模入侵暂停,但来自北方的探马赤军骑兵,时常窜入川北、甚至渗透到成都平原边缘进行骚扰。吕文德被迫下令各地加强戒备,实行堡寨联防,但效果有限,损失颇重。
夔州由于地处川东,且周边多山,相对受的影响较小,但凌岳并未掉以轻心。他命令凌八的侦骑部队加强边境巡逻,并尝试以小股精锐对抗探马赤军的骚扰。新型的能量弩箭在几次小规模伏击战中初显威力,其超远的射程和恐怖的杀伤效果,给来袭的探马赤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心理震撼,使其不敢过于靠近夔州核心区域。
外部压力以新的形式持续存在,而内部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浮现。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能源。能量矩阵虽然成功运行,但其输出功率距离凌岳的期望仍有差距,且维持其运转需要消耗一种特定的荧光水晶作为能量转换介质。这种水晶矿脉在夔州境内储量有限,且开采和加工难度极大,成为了制约能源进一步扩张的瓶颈。凌岳不得不派出地质勘探队,四处寻找新的矿脉。
其次,是人才的匮乏。随着基地规模扩大,工业门类增多,尤其是化工、精密制造等领域,仅靠克隆人士兵和少数本土工匠已经越来越吃力。迫切需要大量识字、有基础、能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知识型人才。然而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才是极其稀少的。
第三,是管理体系的挑战。夔州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流民涌入),产业在不断扩大,原有的、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管理模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建立一套高效、廉洁、能够适应新型工农业发展的行政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苏婉清虽然尽力,但已感到越来越吃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心。连续的胜利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心,但也让部分军民产生了骄矜之气和安逸思想。认为蒙古人不过如此,有了新式武器就可高枕无忧。如何保持忧患意识,激励军民继续艰苦奋斗,是凌岳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一日,凌岳召集核心层会议,商讨这些问题。
“能源瓶颈,必须突破。加大勘探力度,同时研究能否从‘山海界’获得替代材料或更高效的转化技术。”凌岳首先定调。
“人才问题,刻不容缓。扩大学堂规模,强制适龄孩童入学,教授算术、格物基础。同时,设立技术考核和晋升制度,选拔优秀工匠进入研究院,给予厚禄。”
“管理体系…冉先生,你与苏姑娘牵头,参考古今制度,制定一套新的章程,要职责明晰,效率优先。”
“至于人心…”凌岳目光扫过众人,“唯有以身作则,并让所有人明白,我们如今的安稳,源于强大的实力,而实力的保持和发展,容不得丝毫懈怠!蒙哥虽死,忽必烈更强!探马赤军的马蹄声,便是最好的警钟!”
会议结束后,凌岳独自一人登上鹰嘴岩最高处,俯瞰着下方初具规模的基地和远处的夔州城。
外部威胁犹在,内部挑战丛生。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相信,只要沿着科技攀升和实力建设的道路坚定走下去,整合所能整合的一切力量,终能在这宋末的乱世中,杀出一条通往全球帝国的坦途!
他转身,走向轰鸣声越来越响亮的工坊区。那里,代表着未来的力量,正在孕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