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襄阳泣血与临安笙歌-《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就在岳璃于四川境内巧妙周旋、连挫刘整,为同盟赢得喘息之机时,荆襄大地上的惨烈攻防战,已进入了最血腥、最绝望的阶段。

  蒙古都元帅阿术指挥下的二十万大军,日夜不停地猛攻襄阳、樊城。巨大的回回炮将城墙砸得千疮百孔,蒙古士兵如同潮水般一波波涌上,又一批批倒在守军的滚木礌石、箭雨沸油之下。汉水江面上,蒙古水军舰队密布,不断冲击着宋军的水上防线,试图彻底切断两城联系。

  襄阳守将吕文焕、樊城守将牛富,都已杀红了眼,亲自率军奋战在最前线。他们凭借着城防之利和守土之志,苦苦支撑,但伤亡极其惨重,箭矢、火油、药品等物资几乎消耗殆尽,连粮食也开始实行最严格的配给。

  牛富多次尝试使用凌岳留下的“黑火”炸药包,在关键时刻炸毁蒙古军的攻城塔和密集阵型,确实起到了延缓攻势的作用。但数量有限,且蒙古军很快学乖,不再轻易密集冲锋,使得炸药包的效果大打折扣。

  通过那条危险的信道,凌岳和王坚断断续续收到一些来自荆襄的片段信息,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壮与绝望:

  “…炮石如雨,城垣倾颓,将士伤亡殆尽…”

  “…粮尽援绝,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盼援军如盼星月,然终不见王师踪影…”

  凌岳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他与王坚能做的,只有将更多通过无线电侦察分析的蒙古军布防弱点、后勤路线等信息尽可能传递过去,但这对于整体战局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他们也曾试图通过无线电联系可能仍在江南的南宋水军,但信号无法有效覆盖,且即便联系上,那些畏敌如虎的将领也未必敢出兵。

  真正的绝望来自于临安。凌岳派出的求救信使,甚至王坚以合州防御使名义发出的十万火急军情,送入临安后,如同石沉大海。

  此时的临安城,在权相贾似道的把持下,依旧是一片醉生梦死的景象。葛岭的半闲堂内,诗会、酒宴不断,贾似道与一众门客清客赏玩着新得的奇珍异宝,对来自前线的血泪求救置若罔闻,甚至刻意封锁不利消息,只向皇帝宋理宗报喜不报忧。

  偶尔有正直官员试图发声,立刻遭到贾似道的打压和排挤。皇帝宋理宗沉迷于修道享乐,根本不愿过问“琐事”。整个南宋朝廷,自上而下,已经彻底腐烂麻木,宁愿躲在虚假的太平幻梦之中,也不愿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襄阳孤城悬绝,徒守无益,不如弃之,以保全将士。”贾似道甚至对心腹如此说道,其冷酷无情,令人发指。

  最终,在坚守了长达数年、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樊城首先走到了尽头。城墙被彻底轰塌,蒙古军涌入城内。牛富率残兵与敌展开惨烈巷战,最终力竭殉国。樊城陷落。

  樊城失守,襄阳彻底成为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吕文焕得知牛富死讯,悲愤交加,已知事不可为。在蒙古军答应不屠城的条件下,吕文焕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

  至此,南宋经营多年的荆襄防线,最重要的支点——襄阳、樊城,终于落入蒙古之手。长江中游门户洞开!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南宋军民如丧考妣,而蒙古方面则欢欣鼓舞,忽必烈大大奖赏了阿术等将领,并立刻命令大军休整,准备顺流东下,直取临安!

  无线电波将这天崩地裂的消息传回顾州和夔州时,凌岳和王坚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尽管早有预料,但当噩耗真的传来,依旧感到无比的沉重和悲凉。

  荆襄泣血,而临安犹在笙歌。一个时代的挽歌,似乎已经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