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天罚的余波持续震荡,给了凌岳前所未有的喘息之机,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对幸存者的救治和安抚。尽管吕文德主力尽丧,但外围仍有一万余荆州军幸存。这些士兵群龙无首,惊魂未定,大部分选择了向夔州守军投降。如何处置这一万降卒成了难题。全部收编?恐有不稳隐患。全部放回?又恐资敌。最终,凌岳采纳冉琎的建议,对其进行甄别:愿意留下的,打散编入各营;想回家的,发放少量路费遣散,但需承诺不得再与凌岳部为敌。此举既吸收了部分兵源,也展现了仁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荆州方面的对立情绪。
夔州城外,凌七率领守军和民众,怀着敬畏和恐惧的心情,远远地清理着天罚区域的边缘,收敛零星残骸,超度亡魂,并树立界碑,严禁任何人再靠近那片死亡禁区。凉山,彻底成为了一片谈之色变的绝地。
钓鱼城内,被软禁的史嵩之彻底失去了往日的从容。他整日惴惴不安,一方面害怕凌岳会杀他泄愤,另一方面更恐惧那未知的“天罚”是否会再次降临。他甚至主动提出,愿意上书朝廷,极力陈说凌岳的“忠勇”和吕文德的“擅启边衅”,为凌岳争取合法地位,只求保命。
凌岳并没有杀史嵩之。这个人活着,作为与朝廷沟通的渠道和筹码,比死了更有用。他允许史嵩之写信,但所有信件必须经过他审查。他在信中一方面强调凉山之变的“诡异”和“天威”,暗示朝廷勿要再觊觎禁忌之力,另一方面则继续陈述自身抗元之功和保境安民之志,要求朝廷正式承认其对川东的实际控制权,并供应粮饷军械以抗蒙古。
朝廷的反应出乎意料地“温和”。在巨大的震撼和恐惧之下,主战派暂时压倒了主和派(主和派代表史嵩之还被扣着呢)。一道语气缓和的圣旨发来,没有追究凌岳扣押钦差、擅杀大臣(吕文德被算作死于“天谴”)之罪,反而对其“力保合州、惊退鞑虏”表示嘉勉,并“暂准”其“权知川东军务”,至于粮饷供应,则含糊其辞,只说要“酌情调拨”,显然还是心存忌惮和拖延。
但这对于凌岳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争取到了最需要的东西——名义上的合法性和宝贵的休整时间。
外部压力暂缓,凌岳开始全力投入内部重整。
经过连番大战和凉山剧变,军队减员严重,但骨干尚存,尤其是经历了血火淬炼的“破虏军”和原夔州军老兵。凌岳下令扩大征兵范围,严格训练,以老带新,尽快恢复战斗力。军工生产重新调整方向,优先生产常规的、可靠的军械,如改进型弩箭、震天雷、铠甲等,而对晶石武器的研究则转入最绝密的、小范围的、极度谨慎的基础理论探索阶段,凌岳严令,在完全搞清楚其能量特性和可能引发的后果前,绝不允许进行任何大规模应用或武器化试验。
民生方面,苏婉清开始逐步解除战时配给制,鼓励流民返乡和垦荒,恢复商贸,利用从荆州降卒那里缴获的部分物资和之前囤积的粮食,稳定物价,安抚民心。冉琎则继续他的文宣工作,将凌岳塑造成在朝廷无力、鞑虏入侵、天灾频仍的乱世中,唯一能保一方平安的“守护者”形象,不断强化统治的合法性。
然而,凌岳的心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那艘晶体巨舰的身影,如同梦魇般挥之不去。他命令凌一,集中所有计算力和资源,分析无人机最后捕捉到的数据,试图找出那艘巨舰的更多信息、其行为模式、以及…它离去的方向。
同时,他加派了更多侦察力量,不仅在四川境内,甚至尝试向西北、西南方向渗透,寻找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晶石矿脉存在的迹象。他必须知道,凉山是特例,还是…只是一个开始?
这一天,凌一带来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和一个惊人的发现。
“主公,根据能量残留频谱和空间扰动模型分析,目标舰船的技术水平远超数据库任何记载,其能量运用方式接近…理论中的纯能量化科技。其攻击行为呈现高度程序化、目的性特征,疑似在执行某种预设的‘清理协议’。”
凌一停顿了一下,电子眼中蓝光微闪:“此外,在对其离去轨迹进行回溯推算时,发现其最终消失的坐标点,与数据库星图中…一片被标记为‘禁忌星域’的边缘区域,有高度重合性。”
“禁忌星域?”凌岳皱起眉。
“是的。数据库对此星域记载极少,只有一条警告信息:极端危险,勿近,勿探,勿回应任何来自该区域的信息。”
凌岳的心沉了下去。凉山的晶石矿脉,竟然和一片被标记为“禁忌”的星域有关?那矿脉难道是…某种信标?或者…是那个星域文明的“种子”或“前哨”?
就在这时,一名哨兵急匆匆跑来:“禀主公!城外…城外来了一个怪人!指名道姓要见您!”
“怪人?什么人?”
“他说…他来自…昆仑。”
首先是对幸存者的救治和安抚。尽管吕文德主力尽丧,但外围仍有一万余荆州军幸存。这些士兵群龙无首,惊魂未定,大部分选择了向夔州守军投降。如何处置这一万降卒成了难题。全部收编?恐有不稳隐患。全部放回?又恐资敌。最终,凌岳采纳冉琎的建议,对其进行甄别:愿意留下的,打散编入各营;想回家的,发放少量路费遣散,但需承诺不得再与凌岳部为敌。此举既吸收了部分兵源,也展现了仁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荆州方面的对立情绪。
夔州城外,凌七率领守军和民众,怀着敬畏和恐惧的心情,远远地清理着天罚区域的边缘,收敛零星残骸,超度亡魂,并树立界碑,严禁任何人再靠近那片死亡禁区。凉山,彻底成为了一片谈之色变的绝地。
钓鱼城内,被软禁的史嵩之彻底失去了往日的从容。他整日惴惴不安,一方面害怕凌岳会杀他泄愤,另一方面更恐惧那未知的“天罚”是否会再次降临。他甚至主动提出,愿意上书朝廷,极力陈说凌岳的“忠勇”和吕文德的“擅启边衅”,为凌岳争取合法地位,只求保命。
凌岳并没有杀史嵩之。这个人活着,作为与朝廷沟通的渠道和筹码,比死了更有用。他允许史嵩之写信,但所有信件必须经过他审查。他在信中一方面强调凉山之变的“诡异”和“天威”,暗示朝廷勿要再觊觎禁忌之力,另一方面则继续陈述自身抗元之功和保境安民之志,要求朝廷正式承认其对川东的实际控制权,并供应粮饷军械以抗蒙古。
朝廷的反应出乎意料地“温和”。在巨大的震撼和恐惧之下,主战派暂时压倒了主和派(主和派代表史嵩之还被扣着呢)。一道语气缓和的圣旨发来,没有追究凌岳扣押钦差、擅杀大臣(吕文德被算作死于“天谴”)之罪,反而对其“力保合州、惊退鞑虏”表示嘉勉,并“暂准”其“权知川东军务”,至于粮饷供应,则含糊其辞,只说要“酌情调拨”,显然还是心存忌惮和拖延。
但这对于凌岳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争取到了最需要的东西——名义上的合法性和宝贵的休整时间。
外部压力暂缓,凌岳开始全力投入内部重整。
经过连番大战和凉山剧变,军队减员严重,但骨干尚存,尤其是经历了血火淬炼的“破虏军”和原夔州军老兵。凌岳下令扩大征兵范围,严格训练,以老带新,尽快恢复战斗力。军工生产重新调整方向,优先生产常规的、可靠的军械,如改进型弩箭、震天雷、铠甲等,而对晶石武器的研究则转入最绝密的、小范围的、极度谨慎的基础理论探索阶段,凌岳严令,在完全搞清楚其能量特性和可能引发的后果前,绝不允许进行任何大规模应用或武器化试验。
民生方面,苏婉清开始逐步解除战时配给制,鼓励流民返乡和垦荒,恢复商贸,利用从荆州降卒那里缴获的部分物资和之前囤积的粮食,稳定物价,安抚民心。冉琎则继续他的文宣工作,将凌岳塑造成在朝廷无力、鞑虏入侵、天灾频仍的乱世中,唯一能保一方平安的“守护者”形象,不断强化统治的合法性。
然而,凌岳的心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那艘晶体巨舰的身影,如同梦魇般挥之不去。他命令凌一,集中所有计算力和资源,分析无人机最后捕捉到的数据,试图找出那艘巨舰的更多信息、其行为模式、以及…它离去的方向。
同时,他加派了更多侦察力量,不仅在四川境内,甚至尝试向西北、西南方向渗透,寻找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晶石矿脉存在的迹象。他必须知道,凉山是特例,还是…只是一个开始?
这一天,凌一带来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和一个惊人的发现。
“主公,根据能量残留频谱和空间扰动模型分析,目标舰船的技术水平远超数据库任何记载,其能量运用方式接近…理论中的纯能量化科技。其攻击行为呈现高度程序化、目的性特征,疑似在执行某种预设的‘清理协议’。”
凌一停顿了一下,电子眼中蓝光微闪:“此外,在对其离去轨迹进行回溯推算时,发现其最终消失的坐标点,与数据库星图中…一片被标记为‘禁忌星域’的边缘区域,有高度重合性。”
“禁忌星域?”凌岳皱起眉。
“是的。数据库对此星域记载极少,只有一条警告信息:极端危险,勿近,勿探,勿回应任何来自该区域的信息。”
凌岳的心沉了下去。凉山的晶石矿脉,竟然和一片被标记为“禁忌”的星域有关?那矿脉难道是…某种信标?或者…是那个星域文明的“种子”或“前哨”?
就在这时,一名哨兵急匆匆跑来:“禀主公!城外…城外来了一个怪人!指名道姓要见您!”
“怪人?什么人?”
“他说…他来自…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