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举报信还是被送到了鸽子会-《七零:你要干弟弟,我走还不行?》

  骑上自己崭新的自行车,麻利的朝着军区家属院外骑去。

  陈明川并没有在军区家属院里耽误多少时间,所以他离开的时候,并没有碰到苏家和霍家这两家的人。

  一路上很是顺利,很快便回到了文工团宿舍。

  陈明川回到宿舍,并没有休息,而是趁热打铁,拿出信纸准备把举报霍老爷子的举报信给写了。

  他咬了咬笔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紧张与兴奋,提笔开始写举报信:

  “鸽子会领导同志:

  您好!

  我怀着对组织的忠诚和对正义的维护,向您举报霍家和海外有关系,家中藏有很多外文的信件。

  他们家私通境外势力...........

  写到这里,他的笔尖一顿,眉头瞬间紧皱,想了想,最后用笔把“私通境外势力”这几个字给划去了。

  这几个字的含量太重,若无实据,反而容易引火烧身。

  陈明川看着划去的那几个字,沉吟片刻,改写为:“..........涉嫌窝藏违禁出版物及反动书信,情节严重,证据确凿。”

  写这封信的时候,陈明川怕惹火烧身,用的完全是与自己不一样的字体。

  他平时写字的时候,总是稍带一些连笔,他怕别人看出自己的字迹,所以这次他是一笔一画写的,一点连笔的痕迹也没有。

  这封信的字迹就像是一个小学生一笔一画,无比认真写出来一样。

  举报信写完的时候,他不忘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

  他怕自己写什么不该写的内容,结果没把霍家弄倒,反而把自己给牵连进去,那可真的就是得不偿失了。

  检查了一遍后,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应该出现的内容。

  于是,陈明川将写好的举报信折成三折,仔细塞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又用浆糊严密封好。

  他不敢写名字,也不敢留下任何笔迹特征明显的痕迹。

  信封正面他还是用写信用的字体,一笔一画的写下:“鸽子会执事组亲启”。

  写完后,陈明川拿出昨天晚上剩的米饭,拿出了几粒米饭,把那信封的开口处粘了起来。

  做完这一切,他把信压在枕头底下,躺到床上,却毫无睡意。

  躺在床上的陈明川,一直想着耿铁军说的那句:“你是我耿铁军罩着的人”。

  这句话就像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原本卑微如尘的心陡然膨胀了起来。

  他是谁?

  他不过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没有任何背景,靠耍手段认识了苏晓晚,才让她给自己安排进了文工团工作。

  平日里文工团的同事怎么议论他,他不是不知道,那些看不起他的眼神,他不是没看到。

  即便他看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他一个没背景的人,又怎么跟那些人去斗呢?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只要帮着耿家把霍家扳倒,那么他的背后站着的就是耿家这棵大树。

  只要完成这一步,那么自己的命运就能翻身改命。

  越想,越是激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但是........

  这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取决于霍老爷!

  他倒了,自己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他侥幸逃脱,那么自己迎来的将是万劫不复!

  那么,他这次就一定要让霍家倒台,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一定要不惜代价的让霍老爷子下台。

  想着这些事情,陈明川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再次睁眼,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陈明川伸了一个懒腰,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小声嘀咕:

  “看天应该差不多七点半了,我得快点起来,一定要在上班前把那封举报信送到鸽子会里面去。

  早点把霍家搬倒,我也能早点报仇,当然,也能早点完成军哥交给我的任务。

  万一耽误一些时间后,出现什么变故可就麻烦了。”

  想到这,陈明川赶忙起床洗漱。

  经过十分钟的战斗,他背着自己的斜挎包,脚步飞快的离开了宿舍,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的朝着鸽子会而去..........

  来到鸽子会办公所在的院子外面,陈明川并没有鲁莽的冲进院子里,而是在外面仔细观察着鸽子会里面的动静。

  陈明川绕着鸽子会所在的院子转了一圈,脚步轻而谨慎。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门房那边传来水壶烧开的哨音,混着老式挂钟缓慢敲出八下。

  也就是说这会才是早上8点,应该还没到上班的时间。

  他站在一棵老槐树后,把手伸进了斜挎包里,轻轻摸了摸里面的举报信,冷冷一笑。

  想到自己就要把这封信送到鸽子会了,那霍炎亭的好生活就要结束了,以后可能还不如自己这个泥腿子,就心跳加速。

  “不能高兴的太早,冷静,呼.........”他在心里默念,“一定要谨慎的把这重要的一步走好,否则将是万劫不复。

  诬陷国家重要将领,那罪名不用想,也知道会死的很惨。”

  鸽子会的上班时间应该和别的单位一样,都是早上八点半。

  而举报信必须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送进去,也就是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他退到巷子拐角,观察着院子里的动向,他在寻找机会,进入这鸽会的院子里。

  时间不多了,马上就到上班的时候了。

  所以........他决定不再等。

  趁着两名工作人员推车进入门卫室登记的空档,迅速从另一侧绕进院内。

  这里他曾来过一次,是替文工团送演出名单,记得执事组办公室在东厢第三间。

  门口挂着一块铜牌,写着“内部事务·闲人免进”。

  走廊空无一人,地面铺着磨得发亮的水泥,墙皮有些剥落,露出底下暗黄的泥层。

  他贴着墙根走,脚步放得极轻。

  终于到了那扇门前,门缝里透不出半点光亮。

  看着面前的办公室门,他观察了一下,发现办公室的门下面有一条缝,他准备把那举报信从这里塞进去。

  拿出举报信的手微微发抖,深吸了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