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荒岛窝棚内已是一片肃杀般的忙碌。
沈婉儿将最后一味药粉小心地调入一个瓷瓶之中,轻轻摇晃,瓶中淡紫色的液体泛起细密的气泡,随即恢复平静,散发出一种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她将瓷瓶递给林若雪,神色凝重:“师姐,这是‘燃元丹’的稀释液。服下后,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潜能,令内力运转速度提升三成,对痛觉的感知也会变得迟钝。但药效过后,经脉会如同火烧,至少虚弱两个时辰,且三日之内不可再服第二次。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
林若雪接过瓷瓶,入手微凉。她拔开瓶塞,嗅了嗅那丝若有若无的香气,点了点头,将其仔细收进贴身的内袋。“我晓得轻重。”她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那关乎自身安危的丹药只是寻常物件。
石峰则在一旁,将几枚打造精巧、形如莲子的黑色铁蒺藜和一小捆近乎透明的细韧丝线交给林若雪。“林姑娘,这是‘破罡莲’和‘冰蚕丝’。‘破罡莲’用巧劲掷出,可破护体真气,专打穴道。‘冰蚕丝’极其坚韧,无色无味,绷紧后锋利如刀,可设于门窗、梁柱之间,作为预警和阻敌之用。机关触发的手法,俺刚才演示过了,你记住了吗?”
林若雪颔首,她的记忆力极佳,石峰那套猎户布置陷阱的手法虽显粗犷,但配合沈婉儿提供的这些奇异物事,在这封闭的书房环境中,或许能起到奇效。“记住了,多谢石大哥。”
杨彩云靠坐在窝棚角落的草铺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充满了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力感。“大师姐……”她张了张嘴,想说些劝阻或鼓励的话,却发现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最终只化作一句:“千万小心。”
林若雪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触手一片冰凉。“放心,五师妹。你安心养伤,等我回来。”她的目光扫过沈婉儿和石峰,“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按计划,若三日我未归,或见到王府方向升起红色灯笼,你们即刻南下,不可有丝毫犹豫。”
沈婉儿和石峰重重点头,眼神坚定。
林若雪不再多言。她换上那套王府低级侍卫“林风”的服饰,将易容再次修饰得更加自然,确保毫无破绽。背后的“寒霜”剑用粗布仔细缠好,掩去剑鞘的华美与寒气。她最后看了一眼这处临时的藏身之所,看了一眼并肩作战的同伴,然后毅然转身,身影没入茂密的芦苇丛中,向着长亭镇的方向,再次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
长亭镇经过一夜的沉寂,在白日里渐渐复苏。街市依旧喧闹,人流如织,仿佛昨夜王府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从未发生。但若细心观察,便能发现一些细微的不同。巡逻的兵丁似乎多了些,眼神也更加警惕。尤其是昭南郡王府所在的清晏坊附近,明显多了许多看似闲逛、实则目光锐利的“路人”。
林若雪——此刻已是侍卫“林风”——低着头,步履沉稳地走向王府侧门。她刻意显露出一丝疲惫和风尘仆仆,仿佛执行了什么辛苦的差事刚刚归来。
守门的护卫验过腰牌,并未过多盘问便放她入内。王府内部,气氛比外面更加凝重。仆役们行色匆匆,交谈声都压低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林若雪径直前往福伯处理事务的偏院。福伯见到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担忧,更有决绝。他屏退左右,低声道:“林姑娘,一切都按计划安排好了。王爷‘病重’的消息已经散播出去,府内也做了相应布置。澄心斋附近明岗已撤去大半,暗哨也只留了绝对可靠的几人,并且已得到严令,除非听到特定信号,否则即便听到书房内有打斗声,也不得靠近。”
“很好。”林若雪点头,“我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频繁出入澄心斋。”
福伯从抽屉里取出一串钥匙和一份手令:“这是王爷的手令,命你协助整理澄心斋内收藏的江湖轶闻、地理志以及历年积存的旧卷宗,说是……说是要从中寻找刺客来历的线索。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你可以自由出入,即便待到深夜也无妨。”
林若雪接过钥匙和手令。“我会从今天下午开始,就待在澄心斋。入夜后,便是关键。”
福伯看着她年轻却坚毅的面庞,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姑娘,保重。王爷的安危,乃至……乃至更多人的希望,或许就在此一举了。”
林若雪微微欠身:“分内之事,福伯不必挂心。”
离开偏院,林若雪并未立刻前往澄心斋,而是先回了侍卫们居住的跨院。她故意与几个相熟的侍卫打了招呼,言语间透露出王爷对刺杀之事极为震怒,命她查阅古籍寻找线索,语气中带着几分被委以重任的兴奋与压力。这番做作,自然是演给可能存在的眼线看的。
午后,阳光透过高窗,在澄心斋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若雪拿着福伯给的手令和钥匙,顺利进入了这间充满书卷气的书房。
书房依旧如上次来时那般清雅,只是多了几分刻意的凌乱。一些陈年的卷宗被搬出来,摊开在书案和旁边的矮几上,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林若雪走到书案后,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如同一个真正奉命办事的侍卫般,先仔细打量了一下环境。
书房坐北朝南,只有一扇正门和东西两侧的高窗。窗户紧闭,窗纸是新糊的,透光性好,但从外面难以窥清室内。梁柱是上好的楠木,结构坚固。书架林立,提供了许多视觉死角。地面铺着青砖,干净整洁。
她开始“工作”,慢条斯理地翻阅那些无关紧要的卷宗,时而提笔做些记录,一副认真钻研的模样。但她的灵觉早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笼罩了整个书房,感知着每一寸空间的细微变化,每一缕空气的流动。
同时,她的手指在袖中微动,借着起身取书、移动卷宗的动作,将石峰给的“冰蚕丝”以极其巧妙的手法,布置在几个关键的位置——门楣内侧、窗棂的阴影处、以及通往书案必经之路的两根梁柱之间。丝线细如发丝,近乎透明,绷紧后离地约半尺至一尺的高度,正是人腿部移动时不易察觉的位置。丝线的一端,系着一个小小的铃铛,被她用棉絮塞住,确保不会发出声响,但丝线被触动时传递来的细微振动,足以让她这等级数的高手瞬间感知。
至于“破罡莲”,她则扣了几枚在左手掌心,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在沉寂中缓缓流逝。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书房内的光线变得昏暗。林若雪点燃了书案上的油灯,橘黄色的光芒驱散了部分的黑暗,却也投下了更多摇曳的阴影。她没有去点更多的灯,这种半明半暗的环境,正是刺客最
        沈婉儿将最后一味药粉小心地调入一个瓷瓶之中,轻轻摇晃,瓶中淡紫色的液体泛起细密的气泡,随即恢复平静,散发出一种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她将瓷瓶递给林若雪,神色凝重:“师姐,这是‘燃元丹’的稀释液。服下后,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潜能,令内力运转速度提升三成,对痛觉的感知也会变得迟钝。但药效过后,经脉会如同火烧,至少虚弱两个时辰,且三日之内不可再服第二次。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
林若雪接过瓷瓶,入手微凉。她拔开瓶塞,嗅了嗅那丝若有若无的香气,点了点头,将其仔细收进贴身的内袋。“我晓得轻重。”她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那关乎自身安危的丹药只是寻常物件。
石峰则在一旁,将几枚打造精巧、形如莲子的黑色铁蒺藜和一小捆近乎透明的细韧丝线交给林若雪。“林姑娘,这是‘破罡莲’和‘冰蚕丝’。‘破罡莲’用巧劲掷出,可破护体真气,专打穴道。‘冰蚕丝’极其坚韧,无色无味,绷紧后锋利如刀,可设于门窗、梁柱之间,作为预警和阻敌之用。机关触发的手法,俺刚才演示过了,你记住了吗?”
林若雪颔首,她的记忆力极佳,石峰那套猎户布置陷阱的手法虽显粗犷,但配合沈婉儿提供的这些奇异物事,在这封闭的书房环境中,或许能起到奇效。“记住了,多谢石大哥。”
杨彩云靠坐在窝棚角落的草铺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充满了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力感。“大师姐……”她张了张嘴,想说些劝阻或鼓励的话,却发现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最终只化作一句:“千万小心。”
林若雪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触手一片冰凉。“放心,五师妹。你安心养伤,等我回来。”她的目光扫过沈婉儿和石峰,“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按计划,若三日我未归,或见到王府方向升起红色灯笼,你们即刻南下,不可有丝毫犹豫。”
沈婉儿和石峰重重点头,眼神坚定。
林若雪不再多言。她换上那套王府低级侍卫“林风”的服饰,将易容再次修饰得更加自然,确保毫无破绽。背后的“寒霜”剑用粗布仔细缠好,掩去剑鞘的华美与寒气。她最后看了一眼这处临时的藏身之所,看了一眼并肩作战的同伴,然后毅然转身,身影没入茂密的芦苇丛中,向着长亭镇的方向,再次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
长亭镇经过一夜的沉寂,在白日里渐渐复苏。街市依旧喧闹,人流如织,仿佛昨夜王府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从未发生。但若细心观察,便能发现一些细微的不同。巡逻的兵丁似乎多了些,眼神也更加警惕。尤其是昭南郡王府所在的清晏坊附近,明显多了许多看似闲逛、实则目光锐利的“路人”。
林若雪——此刻已是侍卫“林风”——低着头,步履沉稳地走向王府侧门。她刻意显露出一丝疲惫和风尘仆仆,仿佛执行了什么辛苦的差事刚刚归来。
守门的护卫验过腰牌,并未过多盘问便放她入内。王府内部,气氛比外面更加凝重。仆役们行色匆匆,交谈声都压低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林若雪径直前往福伯处理事务的偏院。福伯见到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担忧,更有决绝。他屏退左右,低声道:“林姑娘,一切都按计划安排好了。王爷‘病重’的消息已经散播出去,府内也做了相应布置。澄心斋附近明岗已撤去大半,暗哨也只留了绝对可靠的几人,并且已得到严令,除非听到特定信号,否则即便听到书房内有打斗声,也不得靠近。”
“很好。”林若雪点头,“我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频繁出入澄心斋。”
福伯从抽屉里取出一串钥匙和一份手令:“这是王爷的手令,命你协助整理澄心斋内收藏的江湖轶闻、地理志以及历年积存的旧卷宗,说是……说是要从中寻找刺客来历的线索。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你可以自由出入,即便待到深夜也无妨。”
林若雪接过钥匙和手令。“我会从今天下午开始,就待在澄心斋。入夜后,便是关键。”
福伯看着她年轻却坚毅的面庞,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姑娘,保重。王爷的安危,乃至……乃至更多人的希望,或许就在此一举了。”
林若雪微微欠身:“分内之事,福伯不必挂心。”
离开偏院,林若雪并未立刻前往澄心斋,而是先回了侍卫们居住的跨院。她故意与几个相熟的侍卫打了招呼,言语间透露出王爷对刺杀之事极为震怒,命她查阅古籍寻找线索,语气中带着几分被委以重任的兴奋与压力。这番做作,自然是演给可能存在的眼线看的。
午后,阳光透过高窗,在澄心斋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若雪拿着福伯给的手令和钥匙,顺利进入了这间充满书卷气的书房。
书房依旧如上次来时那般清雅,只是多了几分刻意的凌乱。一些陈年的卷宗被搬出来,摊开在书案和旁边的矮几上,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林若雪走到书案后,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如同一个真正奉命办事的侍卫般,先仔细打量了一下环境。
书房坐北朝南,只有一扇正门和东西两侧的高窗。窗户紧闭,窗纸是新糊的,透光性好,但从外面难以窥清室内。梁柱是上好的楠木,结构坚固。书架林立,提供了许多视觉死角。地面铺着青砖,干净整洁。
她开始“工作”,慢条斯理地翻阅那些无关紧要的卷宗,时而提笔做些记录,一副认真钻研的模样。但她的灵觉早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笼罩了整个书房,感知着每一寸空间的细微变化,每一缕空气的流动。
同时,她的手指在袖中微动,借着起身取书、移动卷宗的动作,将石峰给的“冰蚕丝”以极其巧妙的手法,布置在几个关键的位置——门楣内侧、窗棂的阴影处、以及通往书案必经之路的两根梁柱之间。丝线细如发丝,近乎透明,绷紧后离地约半尺至一尺的高度,正是人腿部移动时不易察觉的位置。丝线的一端,系着一个小小的铃铛,被她用棉絮塞住,确保不会发出声响,但丝线被触动时传递来的细微振动,足以让她这等级数的高手瞬间感知。
至于“破罡莲”,她则扣了几枚在左手掌心,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在沉寂中缓缓流逝。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书房内的光线变得昏暗。林若雪点燃了书案上的油灯,橘黄色的光芒驱散了部分的黑暗,却也投下了更多摇曳的阴影。她没有去点更多的灯,这种半明半暗的环境,正是刺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