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成了别人的嫁衣!-《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顾维钧讥讽地笑了笑,从他的语气和表情来看,旁人只觉得他对此地毫无兴趣,甚至有些嫌弃。

  这让土鸡人颇为尴尬,低声辩解道:“其实有些地方并不是沙漠,也能种点粮食的。”

  顾维钧摆了摆手,显得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行了,我也不和你们斤斤计较了,你们刚才提到的所有地区统统算上,再加上利比国,一共150万英镑拿下!”

  这些区域加起来的面积差不多有800多万平方公里了。

  用150万英镑买下这么一大片土地,顾维钧觉得非常合算。

  “150万英镑这个价格自然是非常划算,虽然这片土地中有百分之九十都属于沙漠地带,真正有价值的区域恐怕连80万平方公里都不到!”

  与奥斯曼帝国完成签约后,顾维钧向林文汇报了这次土地交易的情况。

  八百万平方公里听起来确实庞大,但因为绝大多数位于沙漠之中,尤其是在北非和中东这种沙漠极为广袤的地区,其中还包括撒哈拉这样的超级荒漠,几乎不可能被真正开发。

  因此,这个面积数字虽然令人振奋,实际意义却很有限。

  若论土地的真正价值,当年法国卖给鹰酱的路易斯安那地区无疑更胜一筹。

  那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是适合耕作的平原。

  那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南部还有储量惊人的油田。

  鹰酱的大部分石油都来自这个区域!

  所以,当年鹰酱的这笔交易可以说是非常精明。

  但如今局势已不同以往,全球的土地几乎已被列强瓜分殆尽,只剩下非洲部分地区还未被完全掌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军能以如此低价购得如此广阔的土地,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

  更何况,他们还取得了波斯湾这一关键地带,连阿拉伯半岛也收入囊中。

  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不过,买下这些地方之后,必须派人前去管理。

  否则一旦土耳其人撤军,局势恐怕马上会陷入混乱。

  到时候,欧洲列强很可能趁虚而入,试图在这些地区扩展势力。

  林文可不想自己花钱买下的地盘,最后却成了别人的嫁衣。

  因此,他决定先派遣一支军队前往,首先铲除埃及地区的割据势力,随后巡视各地殖民地,震慑那些不安分的地方势力,打消他们趁机作乱的念头。

  当然,单靠军事力量并不足以长久维持统治,毕竟这片区域面积实在太大,若全部实行军事管制,需要大量军队驻守,代价高昂。

  而维持海外驻军的开销十分巨大,显然无法作为长期策略。

  因此,他们还需尽快派遣民政官员前往,在当地建立殖民管理体系。

  也可以仿照约翰牛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的做法,组建一家殖民公司,专门负责管理与开发这些地区。

  首批派遣的部队,除了陆军外,还需要一支海军配合。

  海军方面,地中海已有清廷的一支舰队,因此无需投入过多兵力。

  最终决定由两艘定远级战列巡洋舰、两艘海龙级巡洋舰组成护航编队,护送两万陆军在埃及登陆。

  在击败当地的反叛武装后,部队将兵分两路,一路向东挺进中东,另一路向西控制北非。

  届时,地中海的汉军舰队将协助北非作战,而从本土出发的海军则负责支援东进部队。

  等到军事行动结束后,民政部门将迅速派出大量官员前往,尽快建立汉军的殖民体系,恢复当地的生产秩序,使汉军能够从当地获得补给,稳定立足。

  一旦在这一区域站稳脚跟,下一步便是大规模移民。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地区的原住民,林文是信不过的。

  他不希望辛苦经营的殖民地,最终却被当地人所掌控。

  因此,他计划用数十年时间,持续向这一地区移民,提升华人比例,使华人成为当地的主要族群,从而真正将这些地区融入汉军的版图。

  其中,埃及因拥有尼罗河三角洲这一肥沃冲积平原,相较其他地区而言资源更为丰富,战略位置也极其重要,因此被定为汉军未来重点开发的对象。

  就在汉军积极筹备向北非派遣军队的同时,俾斯麦也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抵达清廷的造船厂,准备参观这座船厂,并从中挑选普鲁士军队有意引进的舰艇型号。

  刚刚踏入造船厂,还没来得及深入厂区,普鲁士代表团就被一艘体型庞大、通体洁白的战舰吸引住了目光。

  “那是……什么船?”

  武器这种东西,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暴力美学。

  而眼前的这艘数万吨级战列舰,无疑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俾斯麦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而优美的战舰。

  他几乎是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如果可能的话,真想把它带回德意志!

  当然,理智告诉他,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不说汉军是否愿意出售,就算他们愿意卖,普鲁士也根本无力承担啊!

  就连定远级战列巡洋舰的售价都高达八百万两白银,这艘战舰的价格恐怕至少也要数千万两!

  这个数字实在太过惊人,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海军几年的预算总额。

  不过,即便买不起,也不妨碍他欣赏这艘战舰所展现出的力量与美感。

  “这是我们海军的旗舰——炎龙号战列舰,目前正在船厂进行例行维护。”

  战舰这种装备其实也非常精细,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必须送回工厂进行检修和保养。

  例如更换部分零件、清除船底附着物、重新刷漆、进行防腐蚀处理等。

  其中一些工序必须进入干船坞完成,也就是要将战舰完全脱离水面,才能彻底清理船底。

  而炎龙号此刻所处的这座船坞,正是能够容纳五万吨级舰船的大型设施。

  “我们可以登船参观吗?”

  俾斯麦提出了请求,他希望能近距离看看这艘巨舰。

  “可以,但只能参观外部结构,舰内舱室不能开放。”

  “我们理解。”

  俾斯麦点头表示明白。

  不允许进入舰内多半是为了防止泄密,毕竟这艘战列舰是汉军唯一的主力舰,是他们的核心力量,自然会格外重视保密。

  在汉军人员的带领下,俾斯麦与几名军官登上了炎龙号。

  目前舰体的维修已基本完成,只等晾干后即可重新下水。

  站在甲板上,望着那巨大的主炮塔和宽阔的舰身,普鲁士这边不断有人发出惊叹之声,连俾斯麦本人也难掩震撼。

  尽管他已经制定了普鲁士未来几十年的战略方向,认为不应在海军方面投入过多资源,但此时站在这艘战舰之上,他的内心动摇了。

  难怪日不落帝国不惜代价发展舰队,原来拥有一支海上无敌力量的感觉,竟如此令人着迷!

  沉默片刻后,俾斯麦开口说道:“走吧,我们下舰,去看看工厂。”

  他的意志力很强,硬生生压制住了内心的冲动,没有让自己沉溺于对海军的向往。

  也许有一天,德意志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舰队,但那不是现在,至少不该由他来开启这段旅程。

  在参观了平海级驱逐舰和海龙级巡洋舰后,俾斯麦最终拍板决定订购四艘海龙级巡洋舰和八艘平海级驱逐舰。

  等到这批战舰服役,普鲁士将拥有一支由十三艘铁甲舰组成的小型舰队。

  虽然这样的规模无法与日不落和高卢相比,但用来保卫本土的海上安全已经绰绰有余。

  毕竟,普鲁士并不像某些国家那样追求海上霸权,因此并不需要过于庞大的舰队。

  完成海军装备采购合同后,带着之前签署的协议文件,俾斯麦率领外交使团满意地离开了天朝。

  这次出访收获颇丰,不仅成功与天朝签署了经济贸易协定,打开了这片广袤市场的大门,还获得了多项武器装备的生产授权,引进了多条关键武器的生产线。

  虽然从表面上看,引进生产线后自行生产的成本与直接购买相差无几,但俾斯麦深知,这种技术引进不仅能提升本国军工体系的实力,还能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对天朝先进技术的吸收与转化。

  而且在制造的过程中,工厂还能带来众多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

  此外,掌握自己的生产线,也更有保障。

  一旦发生冲突,他们可以迅速提升产能,无需依赖遥远的海外供应,也无需担忧被其他国家封锁或制约。

  因此,即使汉军方面给出的价格更高,俾斯麦依然坚持要把整条生产线带回国内自行制造。

  这种做法在后世各国的军事采购中十分常见,显然这种策略带来的利益更加深远。

  返航途中,普鲁士人恰巧与汉军的远征舰队一同启程。

  对于这支满载士兵、气势汹汹朝南方海域驶去的舰队,普鲁士人起初还以为他们是冲着南洋的日不落势力去的。

  毕竟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仍在日不落人的控制之下,这一带对于整个远东来说,可谓战略要地。

  自家门口岂能容他人占据,汉军多半不会容忍日不落人长期驻守此地。

  因此,普鲁士人一个个都满怀期待,以为自己能亲眼目睹天朝与日不落之间的大战。

  然而,他们最终失望了,这支汉军似乎并无此意。

  新加坡的日不落居民看到汉军舰队大举南下,并带着大量运输舰气势汹汹地逼近时,也和普鲁士人一样,以为战争即将爆发。

  自从虎门海战之后,新加坡的日不落当局就一直忐忑不安,生怕遭到汉军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