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核心地带!-《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于是,六月三日,在大阪城举行了一场十万人参加的誓师大会后,西乡隆盛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踏上了东征的征程,目标直指幕府的核心地带!

  “天朝终于出兵了,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关原前线,幕府军队方面也是一片欢腾。

  得知汉军已出兵炮击并攻占萨摩藩之后,幕府上下无不欢欣鼓舞,仿佛打了强心针一般,士气高涨。

  虽然他们打不过倒幕军,但如今有了天朝这个强大靠山,倒幕军还能翻得了天?

  “目前驻守关原的正是萨摩藩的部队,而天朝进攻萨摩藩,想必那些叛军此时早已人心惶惶、军心动摇,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新选组组长土方岁三趁机进言,说道:

  “将军,我建议立刻出兵关原,必须赶在倒幕军主力到来之前,将这一战略要地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自从半个月前萨摩藩突然从伊势湾登陆,出其不意地夺取关原以来,这座关键的要塞就一直控制在倒幕军手中。

  当初倒幕军大举进攻关西一带的幕府守军时,从江户方向陆续赶来支援的幕府军队曾数次试图突破防线,打通前往关西的通道,以解救被困的己方部队。

  然而这些努力都因萨摩藩的死守而未能成功,最终他们只能无奈地看着京都与大阪接连失守,数万官兵或死或降!

  如今,轮到倒幕军主动出击了,倘若他们无法拿下关原这一战略要地,那么他们将失去天然屏障。

  关东平原地势开阔,江户城更是坐落在辽阔的平野之上。

  一旦倒幕军突破关原这道门户,便可长驱直入,直逼江户城下!

  届时,幕府一旦战败,便再无回旋余地;而若能在倒幕军抵达前先发制人,夺取关原要塞,至少还能凭险据守,借助山川地势抵挡敌军。

  土方岁三的建议得到了幕府军上下的广泛认同,连德川庆喜也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若错过,局势恐怕将变得难以收拾!

  “好,就按你的意思办,立刻调兵强攻关原,击退萨摩军,拿下这座要塞!”

  驻守关原的萨摩军原本有两万余人,但经过十几天的苦战,伤亡严重,如今仅剩不到一万五千人。

  而面对他们的幕府军队人数却高达九万,尽管在连日进攻中损失近万人,但仍有八万兵力可用,敌我力量悬殊可见一斑。

  在此形势下,城中的萨摩军本就已承受着巨大的防守压力。

  这时,萨摩本土遭到攻击的消息传来,整支部队顿时军心动摇,士气大受打击。

  “大人,我们应该立刻撤兵,返回萨摩,保卫我们的领地!”

  “对,我们已经损失了将近三成兵力,长州、土佐和肥前的部队还在后方迟迟不动,我看他们根本就是想借幕府之手削弱我们!”

  在萨摩本土遇袭后,一些传言开始在军中悄悄流传开来。

  有人暗中散布消息,说其他三藩早在攻占京都与大阪后就按兵不动,迟迟不派兵东进支援,明显是想借幕府之力削弱萨摩的力量。

  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在之后的利益分配中占据更大优势。

  届时实力受损的萨摩藩,只能任人摆布。

  这样的传言,若是在十日前,恐怕不会有人相信。

  可如今,自己的大本营遭袭,而倒幕军主力既不东进援助,也未第一时间派出部队协助他们回防。

  这种态度,让萨摩军对倒幕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倒幕军主力在关西接连告捷,自身伤亡极小。

  攻京都损失不到四千人,攻大阪损失也不过六千,合计伤亡仅万人。

  而萨摩这边,伤亡已超五千,接近敌军总伤亡的一半。

  可萨摩的总兵力只有对方五分之一!

  如此对比,萨摩的伤亡率是倒幕军主力的两倍以上!

  如此沉重的代价,早已在军中激起不满情绪,再加之接连发生的种种变故,这种不满终于彻底爆发。

  原本无人相信的谣言,如今却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不少人开始信以为真。

  受此影响,萨摩军的士气急剧下滑,许多士兵不愿再留在关原前线,纷纷吵嚷着要返回家乡,去对抗敌军。

  与此同时,幕府军队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猛攻,五万大军在上百门火炮的掩护下,不分昼夜地对关原要塞发起猛烈进攻。

  而在另一侧,土方岁三带领一百多名新选组成员,趁着萨摩军注意力全在正面战场时,悄悄从山间小路攀爬而上,夜幕降临时,他们借着绳索滑下山崖,潜入城中。

  深夜时分,城中新选组成员四处放火制造混乱,同时对城门发起突袭。

  土方岁三身先士卒,接连斩杀数名萨摩军士兵,最终成功打开城门,为城外的幕府军队打开了突破口。

  当萨摩军被惊动时,他们看到城外如同一条火光组成的长龙,幕府的部队正接连不断地涌入。

  他们顿时明白,自己已无力回天,关原再也守不住了。

  于是他们果断选择弃城而逃。

  由于夜间天色昏暗,且幕府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关原这座战略要地,因此并未穷追不舍,只是派出骑兵追击了一段路程,随后便全军退回关原驻守。

  萨摩军的损失并不算重,待他们逃出关原城后清点人数,才发现损失了三千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四散奔逃的士兵。

  次日天刚亮,正当萨摩藩的部队准备从伊势湾撤离,登船返回本土,重整旗鼓之时,

  西乡隆盛率领十万大军赶到关原,双方在旷野中猝然相遇,各自都感到震惊万分。

  萨摩藩方面没想到援军来得如此迅速,而倒幕军则惊愕于萨摩居然已经战败!

  在详细了解战况后,西乡隆盛怒不可遏,当场拍案大骂,恨不得将萨摩军的主将拉出去斩首示众!

  “只要再坚持一天,关原城就不会落入敌手,我们就能发起对幕府的决战!只要击溃他们在关原城外的军队,大局便可奠定!”

  “可恼啊,可恼!”

  他愤愤地拍打着桌子,最终只得下令在关原城外围扎营,稍作休整后,再次对这座要塞发动进攻。

  无论如何,关原城必须拿下。

  若无法夺取此地,就无法向江户推进,也就无法铲除幕府!

  “只差一点点啊!”

  天色放亮后,幕府一方看到城外遍野旌旗,立刻明白,倒幕军的主力到了!

  所幸他们此前采纳了土方岁三的建议,果断出兵占领了关原城,否则一旦倒幕军主力抵达,他们将毫无胜算!

  更令人振奋的是,就在幕府控制关原的同时,从天朝采购的大批武器也运抵江户,一同到来的还有二百余名汉军军官。

  这些军官将协助幕府军队进行整编,为作战提供战略建议,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战术,从而稳住战局!

  这批武器和军官的到来,让幕府高层大大松了一口气。

  在稳固占据关原的前提下,他们开始在汉军军官的指导下逐步推进军队改革。

  局势正悄然好转。

  而在另一边,倒幕军曾紧急派出一万名士兵赶回萨摩,却扑了个空——汉军早已从萨摩撤离。

  这支军队白跑了一趟,回来后也不敢立即开赴前线。

  因为担心汉军卷土重来,他们只得继续驻守西南,以防不测。

  与此同时,天朝派遣使节前往京都,向倒幕政权提出正式抗议,要求交出牡丹社事件背后的主谋,交由汉军处理。

  这时倒幕军才惊觉,原来萨摩与天朝之间竟有如此深的宿怨。

  看来汉军此前攻打萨摩,并非是针对整个倒幕阵营,而是专门针对萨摩藩的军事行动。

  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倒幕军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同时又被阻于关原城下,难以推进。

  至此,倭国南北对峙的局面彻底形成。

  这场内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极为有限,毕竟倭国只是一个小国,仅在远东地区有一定话语权,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人关注。

  除了天朝、倭国、日不落和高丽等国对此事密切关注之外,其他国家对此并不感兴趣。

  因为此时,世界上有一件更为重大的事件正在发生!

  1867年4月,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柏林召开了首届北德意志邦联代表大会,共有来自22个邦国和自由市的43位代表出席。

  这次会议确立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北德意志邦联的联邦首脑,实质上等同于国家元首。

  此后,邦联元首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北德意志邦联的首相,全面掌管邦联各项事务,并且只向邦联元首本人负责。

  尽管有22个邦国与自由市的代表共同组成了邦联议会,但这个议会实际上并无实权,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机构。

  他们既无权选举邦联元首,也无法决定首相的任免。

  邦联元首的职位与普鲁士王位绑定,是世袭的。

  也就是说,威廉一世去世之后,他的继任者将自动成为北德意志邦联的最高领导人。

  而邦联首相一职,则完全由元首亲自挑选任命,无需经过议会选举,也不必征求议员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