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沉吟片刻。
这个机会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风险固然有,但收益更大。
他迅速做出了决断,起身,郑重一揖:“既然少府大人如此信重,陛下如此宏图,平,愿效犬马之劳!”
“好!”顾念一抚掌笑道,“萧何先生正在隔壁处理学院预算,我已让人去请。稍后他会带你去御史台办理相关手续,熟悉环境。”
就在这时,萧何走了进来,他与陈平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对彼此的打量和认可。
萧何沉稳,陈平机变,都是人杰。
“萧先生,这位便是陈平先生,新任御史丞,以后你们同朝为官,要多亲近。”顾念一介绍道。
“陈先生,久仰。”萧何拱手,语气平和。
“萧先生,幸会。”陈平还礼,态度恭敬。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顾念一松了口气。
陈平这边,算是初步搞定了。接下来,就是最棘手的张良了。
张良被安置在咸阳城内一处颇为清静,但守卫也相当森严的客馆中。
他沉默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如同一块拒绝融化的寒冰。复仇的信念与一路所见民生改善的现实,在他心中激烈交战,让他备受煎熬。
顾念一没有急着去见他,而是晾了他两天,让他充分“感受”一下咸阳的气氛。
直到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她才带着两名护卫,来到了客馆。
推开房门,只见张良正临窗而立,望着窗外。他身形挺拔,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化不开的忧郁与警惕,整个人透着一股孤高气息。
“张良先生。”顾念一开口,语气平静。
张良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顾念一身上,带着审视和一丝敌意。“你就是顾念一?”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依旧保持着礼节。
“是我。”顾念一点点头,自顾自地在案几前坐下,“先生一路辛苦。咸阳与先生想象中,可有不同?”
张良沉默片刻,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顾少府将良‘请’来咸阳,不知所为何事?若为招降,大可不必。国仇家恨,不敢或忘。”
话语很是决绝,但顾念一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底气不足。
若真的毫无动摇,何必强调?
顾念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有些复杂:
“我知先生过往,也理解先生的心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韩之亡,于先生而言,确是切肤之痛。”
她这话一出,张良眼中闪过一丝愕然。他没想到这位秦国的少府,会以这样的口吻提及他的亡国之痛。
“只是,”顾念一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
“天下纷争数百年,生灵涂炭,百姓流离。陛下扫平六合,虽有雷霆手段,却也是结束了这旷日持久的战乱。先生乃智者,当知‘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之理。”
“大治?”张良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以严刑峻法,以徭役重赋?此乃暴政,非仁治!”
“所以,我们在改变。”顾念一坦然迎上他的目光。
“先生一路行来,可见土豆、玉米?可见水泥道路?可见钱庄?可见豆腐技艺惠及贫民?可见蒙学讲堂试图开启民智?可知朝廷正在商议‘轻徭薄赋’、‘抑制兼并’?”
她每问一句,张良的眼神就闪烁一下。
这些,他确实看到了,也正是这些,动摇着他的信念。
“陛下非是迂腐守成之君,我亦非只会夸夸其谈之辈。”顾念一站起身,走到窗边,与张良并肩而立。
“先生,这咸阳城,或许还有不足,但它正在努力变得更好。我们需要像先生这样的智者,来帮助它变得更好,来让这‘大治’真正惠及天下万民,而非只是少数权贵。”
她转过身,看着张良的眼睛,诚恳地说:“我知先生心怀块垒,强求不得。陛下爱才,亦不愿强迫先生。这样如何……”
她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我可以在陛下面前陈情,许先生自由。在得到陛下回复之前,先生可暂领‘议郎’一职,这是个闲职,无需参与具体政务,但有阅览非机密文书、参与某些朝会旁听的资格。”
“同时,我会安排护卫……嗯,是向导,陪同先生在这咸阳城内走走看看。除了咸阳宫等少数禁地,先生皆可去得。市井街巷,官署工坊,甚至上林苑的农田,蒙学讲堂,你都可以亲眼去看,亲耳去听。”
【就不信你看完之后没想法不想留下来!】顾念一在心里暗戳戳地想。
【那些新事物,那些普通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可比我说一万句都有用!退一万步讲……算了退一步吧,若是真不留下来那就关起来!自由什么自由,我说的是会陈情又不是我政哥一定会同意!嘿嘿,到了咸阳,还想轻易走掉?美得你!】
她脸上却依旧是诚恳无比的表情:“先生可以慢慢看,慢慢想。”
“若最终,先生仍觉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愿留下,待陛下旨意下达,我必亲自为先生践行,绝不为难。若先生愿意留下,这议郎之职,便是起点。以先生之才,未来封侯拜相,亦非不可能。如何?”
这番话说得可谓软硬兼施,既给予了相当的尊重和自由(有限的)。
又暗含了不容拒绝的强势。更重要的是,给了张良一个台阶,一个缓冲地带,让他可以去亲眼验证,去思考。
张良彻底沉默了。
顾念一的提议,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是牢狱甚至死亡,没想到却是这般……“宽容”与“诱惑”。自由?留下?
复仇的火焰依然在心底燃烧,但理性的声音也在告诉他,这是一个了解敌人、甚至……从内部寻找机会的途径?又或者,这个正在剧烈变化的秦国,真的如她所说,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他的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和混乱。
看着张良阴晴不定的脸色,顾念一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她不再多说,轻轻放下一个代表“议郎”身份的腰牌。
“腰牌在此,先生可凭此在城内行走。护卫就在门外,随时听候先生差遣。顾某言尽于此,先生……好生思量。”
说完,她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了房间,留下张良一人,对着那枚冰冷的腰牌和窗外喧嚣而陌生的咸阳城,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顾念一相信,只要让张良真正接触到咸阳蓬勃的生机和变革的决心,这块坚冰,总有融化的一天。
如果实在融不化……那也就只能按照备用计划,把他“珍藏”起来了。
毕竟,放任这样一个危险的天才敌人离开,是可能不了一点的。
这个机会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风险固然有,但收益更大。
他迅速做出了决断,起身,郑重一揖:“既然少府大人如此信重,陛下如此宏图,平,愿效犬马之劳!”
“好!”顾念一抚掌笑道,“萧何先生正在隔壁处理学院预算,我已让人去请。稍后他会带你去御史台办理相关手续,熟悉环境。”
就在这时,萧何走了进来,他与陈平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对彼此的打量和认可。
萧何沉稳,陈平机变,都是人杰。
“萧先生,这位便是陈平先生,新任御史丞,以后你们同朝为官,要多亲近。”顾念一介绍道。
“陈先生,久仰。”萧何拱手,语气平和。
“萧先生,幸会。”陈平还礼,态度恭敬。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顾念一松了口气。
陈平这边,算是初步搞定了。接下来,就是最棘手的张良了。
张良被安置在咸阳城内一处颇为清静,但守卫也相当森严的客馆中。
他沉默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如同一块拒绝融化的寒冰。复仇的信念与一路所见民生改善的现实,在他心中激烈交战,让他备受煎熬。
顾念一没有急着去见他,而是晾了他两天,让他充分“感受”一下咸阳的气氛。
直到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她才带着两名护卫,来到了客馆。
推开房门,只见张良正临窗而立,望着窗外。他身形挺拔,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化不开的忧郁与警惕,整个人透着一股孤高气息。
“张良先生。”顾念一开口,语气平静。
张良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顾念一身上,带着审视和一丝敌意。“你就是顾念一?”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依旧保持着礼节。
“是我。”顾念一点点头,自顾自地在案几前坐下,“先生一路辛苦。咸阳与先生想象中,可有不同?”
张良沉默片刻,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顾少府将良‘请’来咸阳,不知所为何事?若为招降,大可不必。国仇家恨,不敢或忘。”
话语很是决绝,但顾念一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底气不足。
若真的毫无动摇,何必强调?
顾念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有些复杂:
“我知先生过往,也理解先生的心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韩之亡,于先生而言,确是切肤之痛。”
她这话一出,张良眼中闪过一丝愕然。他没想到这位秦国的少府,会以这样的口吻提及他的亡国之痛。
“只是,”顾念一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
“天下纷争数百年,生灵涂炭,百姓流离。陛下扫平六合,虽有雷霆手段,却也是结束了这旷日持久的战乱。先生乃智者,当知‘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之理。”
“大治?”张良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以严刑峻法,以徭役重赋?此乃暴政,非仁治!”
“所以,我们在改变。”顾念一坦然迎上他的目光。
“先生一路行来,可见土豆、玉米?可见水泥道路?可见钱庄?可见豆腐技艺惠及贫民?可见蒙学讲堂试图开启民智?可知朝廷正在商议‘轻徭薄赋’、‘抑制兼并’?”
她每问一句,张良的眼神就闪烁一下。
这些,他确实看到了,也正是这些,动摇着他的信念。
“陛下非是迂腐守成之君,我亦非只会夸夸其谈之辈。”顾念一站起身,走到窗边,与张良并肩而立。
“先生,这咸阳城,或许还有不足,但它正在努力变得更好。我们需要像先生这样的智者,来帮助它变得更好,来让这‘大治’真正惠及天下万民,而非只是少数权贵。”
她转过身,看着张良的眼睛,诚恳地说:“我知先生心怀块垒,强求不得。陛下爱才,亦不愿强迫先生。这样如何……”
她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我可以在陛下面前陈情,许先生自由。在得到陛下回复之前,先生可暂领‘议郎’一职,这是个闲职,无需参与具体政务,但有阅览非机密文书、参与某些朝会旁听的资格。”
“同时,我会安排护卫……嗯,是向导,陪同先生在这咸阳城内走走看看。除了咸阳宫等少数禁地,先生皆可去得。市井街巷,官署工坊,甚至上林苑的农田,蒙学讲堂,你都可以亲眼去看,亲耳去听。”
【就不信你看完之后没想法不想留下来!】顾念一在心里暗戳戳地想。
【那些新事物,那些普通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可比我说一万句都有用!退一万步讲……算了退一步吧,若是真不留下来那就关起来!自由什么自由,我说的是会陈情又不是我政哥一定会同意!嘿嘿,到了咸阳,还想轻易走掉?美得你!】
她脸上却依旧是诚恳无比的表情:“先生可以慢慢看,慢慢想。”
“若最终,先生仍觉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愿留下,待陛下旨意下达,我必亲自为先生践行,绝不为难。若先生愿意留下,这议郎之职,便是起点。以先生之才,未来封侯拜相,亦非不可能。如何?”
这番话说得可谓软硬兼施,既给予了相当的尊重和自由(有限的)。
又暗含了不容拒绝的强势。更重要的是,给了张良一个台阶,一个缓冲地带,让他可以去亲眼验证,去思考。
张良彻底沉默了。
顾念一的提议,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是牢狱甚至死亡,没想到却是这般……“宽容”与“诱惑”。自由?留下?
复仇的火焰依然在心底燃烧,但理性的声音也在告诉他,这是一个了解敌人、甚至……从内部寻找机会的途径?又或者,这个正在剧烈变化的秦国,真的如她所说,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他的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和混乱。
看着张良阴晴不定的脸色,顾念一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她不再多说,轻轻放下一个代表“议郎”身份的腰牌。
“腰牌在此,先生可凭此在城内行走。护卫就在门外,随时听候先生差遣。顾某言尽于此,先生……好生思量。”
说完,她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了房间,留下张良一人,对着那枚冰冷的腰牌和窗外喧嚣而陌生的咸阳城,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顾念一相信,只要让张良真正接触到咸阳蓬勃的生机和变革的决心,这块坚冰,总有融化的一天。
如果实在融不化……那也就只能按照备用计划,把他“珍藏”起来了。
毕竟,放任这样一个危险的天才敌人离开,是可能不了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