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疲惫和初入课堂的冲击尚未完全消化,平京大学一年一度最富盛名的“百团大战”——社团集中招新活动,便在秋高气爽的周末拉开了帷幕。消息像一阵风,早就在新生群里传遍了,夹杂着学长学姐们各种安利和“剧透”,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周六清晨,阳光正好。林晚星被室友王爽和李萌从床上拉起来,“快点快点!去晚了好的社团名额都抢光了!”王爽的大嗓门充满了兴奋。林晚星揉着惺忪的睡眼,心里也有些期待。高中时代,学业压得人喘不过气,社团活动多是点缀。而在这里,社团似乎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探索兴趣、结交朋友的重要平台。
当他们走到着名的“三角地”时,瞬间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震撼了。平日里宽敞的空地、林荫道,此刻被密密麻麻的帐篷、展板、海报所占据。各色社旗迎风招展,音响里播放着激昂的音乐、温柔的民谣或诡异的音效,穿着奇装异服或统一社服的学长学姐们卖力地吆喝着,发放着传单。空气中混杂着油墨味、零食香和青春的热情,喧嚣声、欢笑声、乐器声、辩论声交织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校园浮世绘。
“我的天,这也太热闹了吧!”李萌瞪大了眼睛,紧紧抓着林晚星的胳膊。王爽则像鱼儿入了水,立刻兴奋地扎进了人潮。“走走走!我们去看看!”
林晚星被室友拉着,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眼睛应接不暇。辩论社的学长正在即兴演讲,口若悬河;动漫社的coser们造型惊艳,引人驻足;街舞社的成员随着动感节奏即兴舞动,引来阵阵喝彩;志愿者协会的展板上贴满了支教、环保活动的照片,温暖人心;还有围棋社、书法社、话剧社、天文社、骑行社……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每一张热情的笑脸,每一份精心设计的传单,都在传递着一种邀请:来这里,找到你的热爱,找到你的同类。林晚星感到一种久违的、被可能性包围的新奇感。她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苦读的高中生,面前有无数扇门等待她去推开。
“星星,你想加什么社团?”王爽一边接过吉他社的传单,一边大声问。
林晚星有些茫然地摇摇头。“我……还没想好。”她从小按部就班,除了学习,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爱好。她看到文学社的展板,心生向往,但又觉得自己文笔平平;看到手语社的安静温暖,却又担心自己协调性不好。选择太多,反而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就在她站在摄影协会的展位前,看着那些精美的作品犹豫不决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侧响起:“有兴趣?”
林晚星一回头,看到陆辰轩不知何时站在了她旁边,手里拿着几份看起来像是科技类社团的资料。他依旧是简单的穿着,在喧闹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异常醒目。
“有点……但我不太会拍照。”林晚星老实说,心里有点不好意思。
“可以学。”他言简意赅,目光扫过摄影社的介绍,“记录生活,不错。”
他的肯定让林晚星心里一动。这时,摄影社的学姐热情地递过来一张报名表:“学妹感兴趣吗?我们每周有培训,还会组织外拍活动,零基础也没关系哦!”
林晚星犹豫了一下,接过笔,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是她迈出的第一步。
接着,他们又逛到了志愿者协会的摊位。展板上山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深深打动了林晚星。她想起自己得到过的帮助,也渴望能回馈社会。这次,她没有太多犹豫,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填写了报名信息。陆辰轩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没有发表意见,但当她填完表抬起头时,他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与林晚星的广泛尝试不同,陆辰轩的目标明确得多。他径直走向了“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和“物理学术沙龙”的摊位,与那里的负责人——看起来像是研究生学长——交谈起来。他提问的角度专业,语气冷静,对方也收起了对待新生的随意,神情变得认真。林晚星在一旁听着那些她不太懂的术语,看着陆辰轩在擅长领域里散发出的自信光芒,心里既羡慕又为他高兴。他很快便完成了报名,拿到了后续面试的通知。
“你还想加什么?”陆辰轩处理完自己的事情,转向她问道。
林晚星看了看手里好几张传单,摇了摇头:“差不多了,再多也忙不过来。”她知道自己学业压力大,不敢贪多。
“嗯,量力而行。”他表示赞同。
中午,他们在社团摊位附近的临时餐饮点买了些小吃,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休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周围是依旧熙攘的人群和欢声笑语。林晚星看着手里两张薄薄的报名表,心里有种充实的喜悦。她不仅仅是一个来读书的学生,她开始尝试融入更丰富的校园生活。
“谢谢你陪我。”她咬了一口面包,轻声对陆辰轩说。如果不是他恰好出现,她可能还在漫无目的地徘徊。
“顺路。”他淡淡回应,递给她一瓶水。
这时,陆辰轩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来电显示让他的眉头瞬间蹙起,脸上的轻松神色消失殆尽。他没有立刻接听,而是拇指悬在屏幕上方,迟疑了片刻。
林晚星的心也跟着一紧。那个号码,即使没有存名字,她也隐约猜到了是谁。
最终,陆辰轩还是站起身,对林晚星说了句“我接个电话”,便拿着手机走向不远处一棵相对安静的大树下。
林晚星看着他的背影,他接起电话,侧脸线条绷紧,听得多,说得少。即使隔着一段距离,她也能感受到他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愉快的“百团大战”氛围,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他父亲的声音,像一片乌云,再次笼罩了过来。
几分钟后,陆辰轩挂了电话走回来。他的表情恢复了平静,但眼神里残留着一丝未散尽的冷意。
“没事吧?”林晚星担心地问。
“没事。”他摇摇头,拿起放在长椅上的社团资料,“走吧,下午还有事。”
林晚星咽下了到嘴边的追问。她看着眼前热闹非凡、充满无限可能的“百团大战”,又看了看身边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心事重重的陆辰轩,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油然而生。她的大学新生活刚刚展开五彩斑斓的画卷,而他的面前,似乎已经摆上了一道需要艰难平衡的方程式。社团的选择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或许是如何在个人兴趣、学业压力与家庭期望之间,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而那通电话的内容,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不安的涟漪。
周六清晨,阳光正好。林晚星被室友王爽和李萌从床上拉起来,“快点快点!去晚了好的社团名额都抢光了!”王爽的大嗓门充满了兴奋。林晚星揉着惺忪的睡眼,心里也有些期待。高中时代,学业压得人喘不过气,社团活动多是点缀。而在这里,社团似乎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探索兴趣、结交朋友的重要平台。
当他们走到着名的“三角地”时,瞬间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震撼了。平日里宽敞的空地、林荫道,此刻被密密麻麻的帐篷、展板、海报所占据。各色社旗迎风招展,音响里播放着激昂的音乐、温柔的民谣或诡异的音效,穿着奇装异服或统一社服的学长学姐们卖力地吆喝着,发放着传单。空气中混杂着油墨味、零食香和青春的热情,喧嚣声、欢笑声、乐器声、辩论声交织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校园浮世绘。
“我的天,这也太热闹了吧!”李萌瞪大了眼睛,紧紧抓着林晚星的胳膊。王爽则像鱼儿入了水,立刻兴奋地扎进了人潮。“走走走!我们去看看!”
林晚星被室友拉着,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眼睛应接不暇。辩论社的学长正在即兴演讲,口若悬河;动漫社的coser们造型惊艳,引人驻足;街舞社的成员随着动感节奏即兴舞动,引来阵阵喝彩;志愿者协会的展板上贴满了支教、环保活动的照片,温暖人心;还有围棋社、书法社、话剧社、天文社、骑行社……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每一张热情的笑脸,每一份精心设计的传单,都在传递着一种邀请:来这里,找到你的热爱,找到你的同类。林晚星感到一种久违的、被可能性包围的新奇感。她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苦读的高中生,面前有无数扇门等待她去推开。
“星星,你想加什么社团?”王爽一边接过吉他社的传单,一边大声问。
林晚星有些茫然地摇摇头。“我……还没想好。”她从小按部就班,除了学习,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爱好。她看到文学社的展板,心生向往,但又觉得自己文笔平平;看到手语社的安静温暖,却又担心自己协调性不好。选择太多,反而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就在她站在摄影协会的展位前,看着那些精美的作品犹豫不决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侧响起:“有兴趣?”
林晚星一回头,看到陆辰轩不知何时站在了她旁边,手里拿着几份看起来像是科技类社团的资料。他依旧是简单的穿着,在喧闹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异常醒目。
“有点……但我不太会拍照。”林晚星老实说,心里有点不好意思。
“可以学。”他言简意赅,目光扫过摄影社的介绍,“记录生活,不错。”
他的肯定让林晚星心里一动。这时,摄影社的学姐热情地递过来一张报名表:“学妹感兴趣吗?我们每周有培训,还会组织外拍活动,零基础也没关系哦!”
林晚星犹豫了一下,接过笔,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是她迈出的第一步。
接着,他们又逛到了志愿者协会的摊位。展板上山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深深打动了林晚星。她想起自己得到过的帮助,也渴望能回馈社会。这次,她没有太多犹豫,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填写了报名信息。陆辰轩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没有发表意见,但当她填完表抬起头时,他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与林晚星的广泛尝试不同,陆辰轩的目标明确得多。他径直走向了“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和“物理学术沙龙”的摊位,与那里的负责人——看起来像是研究生学长——交谈起来。他提问的角度专业,语气冷静,对方也收起了对待新生的随意,神情变得认真。林晚星在一旁听着那些她不太懂的术语,看着陆辰轩在擅长领域里散发出的自信光芒,心里既羡慕又为他高兴。他很快便完成了报名,拿到了后续面试的通知。
“你还想加什么?”陆辰轩处理完自己的事情,转向她问道。
林晚星看了看手里好几张传单,摇了摇头:“差不多了,再多也忙不过来。”她知道自己学业压力大,不敢贪多。
“嗯,量力而行。”他表示赞同。
中午,他们在社团摊位附近的临时餐饮点买了些小吃,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休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周围是依旧熙攘的人群和欢声笑语。林晚星看着手里两张薄薄的报名表,心里有种充实的喜悦。她不仅仅是一个来读书的学生,她开始尝试融入更丰富的校园生活。
“谢谢你陪我。”她咬了一口面包,轻声对陆辰轩说。如果不是他恰好出现,她可能还在漫无目的地徘徊。
“顺路。”他淡淡回应,递给她一瓶水。
这时,陆辰轩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来电显示让他的眉头瞬间蹙起,脸上的轻松神色消失殆尽。他没有立刻接听,而是拇指悬在屏幕上方,迟疑了片刻。
林晚星的心也跟着一紧。那个号码,即使没有存名字,她也隐约猜到了是谁。
最终,陆辰轩还是站起身,对林晚星说了句“我接个电话”,便拿着手机走向不远处一棵相对安静的大树下。
林晚星看着他的背影,他接起电话,侧脸线条绷紧,听得多,说得少。即使隔着一段距离,她也能感受到他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愉快的“百团大战”氛围,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他父亲的声音,像一片乌云,再次笼罩了过来。
几分钟后,陆辰轩挂了电话走回来。他的表情恢复了平静,但眼神里残留着一丝未散尽的冷意。
“没事吧?”林晚星担心地问。
“没事。”他摇摇头,拿起放在长椅上的社团资料,“走吧,下午还有事。”
林晚星咽下了到嘴边的追问。她看着眼前热闹非凡、充满无限可能的“百团大战”,又看了看身边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心事重重的陆辰轩,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油然而生。她的大学新生活刚刚展开五彩斑斓的画卷,而他的面前,似乎已经摆上了一道需要艰难平衡的方程式。社团的选择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或许是如何在个人兴趣、学业压力与家庭期望之间,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而那通电话的内容,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不安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