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社团的漩涡-《予你十年盛夏》

  数学建模竞赛的论文提交后,林晚星团队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身心俱疲地休整了几天。然而,大学的时间从不等人,短暂的喘息之后,另一股潜流开始涌动——社团活动进入了活跃期。当初在“百团大战”中填写的报名表,如今开始显露出它们的分量。

  林晚星加入的志愿者协会迎来了换届选举。她本以为自己只是个普通部员,安静参与活动就好。没想到,在一次关于组织暑期山区支教活动的筹备会后,协会的会长,一位大三的学姐,特意留下了她。

  “晚星,这次支教活动的策划草案我看过了,细节考虑得很周到,特别是安全预案和课程设计部分。”学姐推了推眼镜,笑容温和但带着审视,“你做事踏实,有想法,我们实践部正好缺一个副部长,有兴趣试试吗?”

  林晚星愣住了。副部长?她从未想过要承担管理职责。“学姐,我……我才大一,没什么经验……”

  “经验是锻炼出来的。”学姐打断她,语气诚恳,“协会需要新鲜血液。我看重的是你的责任心和细致。不用担心,我们会带你。”

  一番鼓励和劝说下,林晚星半是忐忑半是期待地接下了这个担子。起初,她感到一种被认可的喜悦,干劲十足。但很快,现实就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实践部负责具体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暑期支教是协会本学期最重要的项目,需要协调人员、物资、行程、与对接学校的沟通等大量繁琐事务。作为副部长,林晚星需要分配任务、跟进进度、协调矛盾。她很快发现,部门里的人员情况复杂:有像她一样认真负责的大一新生;也有部分大二的老部员,积极性不高,习惯性“划水”;还有几个个性强势的同学,对任务分配常有异议。

  一次任务分工会议上,当她将整理物资清单的工作分配给一位大二的学长时,对方直接皱起了眉头:“林副部长,这种琐碎的事情让新人做就好了吧?我最近要准备雅思,很忙。”

  另一次,当她指出一位同学提交的活动预算有明显疏漏时,对方不耐烦地反驳:“差不多就行了,又不是做财务报表,这么较真干嘛?”

  林晚星试图讲道理,但收效甚微。她性格温和,不擅长强硬施压,分配下去的任务常常拖延或完成质量不佳,她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自己返工或反复沟通。学业压力本就繁重,现在又加上社团事务,她开始频繁熬夜,眼圈发黑,白天上课时精神不济。一种力不从心的疲惫感深深笼罩着她。

  与此同时,陆辰轩在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科协)的情况也不轻松。他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很快在技术部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几个重点项目的核心技术支持。然而,科协并非纯粹的技术团体,它同样注重对外交流、活动策划和与校方各部门的协调。一次,科协要承办一场校级创新创业论坛,需要技术部配合完成线上报名系统和现场设备调试。

  技术部部长,一位擅长人际交往的大三学长,在任务分配时,特意强调:“这次论坛有校领导出席,还有企业嘉宾,是我们科协这学期的门面,技术保障绝对不能出岔子。辰轩,你负责核心模块,务必确保稳定。”

  陆辰轩点头应下,专注于技术方案的优化。几天后,部长又召集开会,讨论论坛的嘉宾接待和流程安排。会上,部长提出了一系列“营造氛围”的环节设计,比如让技术部的同学穿插进行简短的技术展示,与嘉宾互动。

  “这是展示我们科协综合实力的好机会!”部长慷慨激昂。

  陆辰轩听完,直接提出了异议:“技术展示需要准备周期,目前核心系统调试压力很大,分散精力会影响稳定性。建议集中资源保障基础功能。”

  部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打圆场:“辰轩说得有道理,但展示也很重要嘛,可以简单一点……”

  “技术问题没有‘简单’一说。”陆辰轩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谨,“功能不稳定,任何展示都毫无意义。”

  会场气氛瞬间有些尴尬。其他几位部长助理连忙出来打圆场,最终方案折中,但陆辰轩那种“只认技术、不通人情”的印象,却在部分干部心中留下了烙印。之后,在一些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非技术性事务上,他明显感觉到了一些无形的阻力,沟通起来比解决技术难题还要费劲。

  一天晚上,林晚星在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为支教物资清单核对到快熄灯,头晕眼花,心情也因为白天部员间的推诿扯皮而十分低落。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发现陆辰轩给她发了一条消息:“还在忙?”

  她回了一个“嗯”字,附带一个哭丧的表情。

  几分钟后,他的电话打了过来。

  “怎么了?”他的声音从听筒传来,背景音很安静,似乎也在熬夜。

  林晚星像找到了宣泄口,把社团里遇到的麻烦事——部员不配合、任务推进困难、自己吃力不讨好——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声音里带着委屈和沮丧。

  陆辰轩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她说完,他才开口,语气是惯常的冷静分析:“问题在于权责不清和激励不足。”

  他顿了顿,给出建议:“第一,明确分工,制定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公开透明。第二,建立简单的考核机制,与评优挂钩。第三,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你的主要身份是学生。”

  他的建议一针见血,像一套清晰的管理流程图。林晚星听着,混乱的思绪渐渐理出了一些头绪。他总是这样,能用理性思维帮她剖析感性的困扰。

  “你说得对……可是我,不太会强硬起来。”林晚星叹了口气。

  “管理不是强硬,是规则。”他纠正道,“尝试一次。不行,还有会长。”

  他的话给了林晚星一些勇气。“你呢?科协那边顺利吗?”她想起他似乎也提过有活动。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还好。有些流程上的琐事。”他轻描淡写地带过,没有提及自己遇到的人际摩擦。

  林晚星能感觉到他语气里的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但见他不想多说,也就没有追问。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互道晚安后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尝试按照陆辰轩的建议,重新梳理了部门的工作流程,制定了更清晰的任务表和奖惩措施。起初仍有阻力,但在会长的支持下,情况慢慢有所改善。她感觉自己像是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很累,但确实在向前。

  周五,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爱心图书角”校园募捐活动如期举行。林晚星作为主要组织者,忙前忙后,协调场地、安排人员、清点物资,一刻不得闲。活动还算成功,募集到了不少书籍。活动结束时,已是傍晚,她累得几乎虚脱,嗓子沙哑,却还要带着部员们收拾场地,搬运沉重的书籍箱。也许是连日劳累加上精神紧绷,在弯腰搬一个箱子时,她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差点摔倒,幸好扶住了旁边的桌子才站稳,但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

  “晚星,你没事吧?”旁边的同学吓了一跳。

  “没……没事,可能有点低血糖。”她勉强笑了笑,脸色苍白。

  大家让她赶紧休息,剩下的活儿他们来干。林晚星没有逞强,坐在一旁的石阶上,看着夕阳下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责任感带来的满足感是有的,但那种身心俱疲的透支感,更加强烈。

  就在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科协一个和她关系还不错的同学发来的消息,语气带着点八卦和提醒:

  “晚星,你跟陆辰轩熟吗?今天科协内部开会讨论论坛优秀干事评选,好像有人提到他不太配合集体活动,只专注技术,有点……不合群。你让他注意点吧,毕竟评优也看综合表现的。”

  林晚星看着这条消息,心里猛地一沉。她想起那天晚上电话里他轻描淡写的“琐事”,原来远非如此。他那种专注技术、不屑于经营人际的性格,果然还是引来了非议。

  她正准备回复,另一个手机铃声响起——是陆辰轩打来的。

  她接起电话,他的声音传来,背景音有些嘈杂:“活动结束了?我在你宿舍楼下,给你带了点吃的。”

  他记得她今天有活动,知道她会忙到很晚。这份细心让林晚星心头一暖,但刚才那条消息又像一根刺扎在心里。

  “刚结束,我马上回去。”她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正常。

  “嗯。你声音有点哑,没事吧?”

  “没事,就是说话说多了。”她顿了顿,想问他科协评优的事情,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现在过来给她送吃的,她不想破坏这片刻的温暖。“我马上到。”

  挂了电话,她看着屏幕上那条关于“不合群”的消息,又想起自己这一周的焦头烂额。社团这个漩涡,远比想象中复杂,它消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心力。而她和陆辰轩,似乎都在其中挣扎,只是面对的方式不同。她疲惫地站起身,向宿舍走去,心中充满了对即将见面的期待,以及一丝难以言说的忧虑。社团的漩涡,才刚刚开始显现它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