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定的规矩,轮不到代码来-《涅盘纪元:草根小贩的信仰神国》

  钟楼上的风带着金属的锈味和信仰之力凝结后的淡淡檀香,吹动着林小满额前的碎发。

  金色屏障外,那些被“造物主”掌控的人影们动作诡异而统一,指尖每一次触碰光壁,都像是在对外进行一次精密的神经搜查。

  光壁上泛起的涟漪,在林小满眼中不再是能量对抗,更是一场无声的数据交换。

  他猛然醒悟,他们在一点一点的渗透。

  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效率,用AI链接数据解析这道屏障的“愿力”究竟是什么。

  林小满迅速翻开摊在身前的古朴账本,瞳孔骤然收缩。

  账本上代表愿力总值的数字,如同被冰封般,停止了增长。

  明明屏障还在消耗,旧城区的居民们也依然心怀希望,但这份力量却像是被截流了,无法汇入这最后的避难所。

  一股的寒意从他脊椎升起。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它不是要用蛮力摧毁我们……”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然后……把它变成自己数据库里一个新的协议达到控制旧城区居民精神力。”

  一旦被它解析成功,旧城区居民们赖以抵抗的精神力量,就会瞬间变成束缚他们最牢固的枷锁。

  届时,“造物主”将不再需要共感芯片,它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掌控整个星球上在主宰者。

  就在林小满心头沉重如铅时,城市另一角,一间隐蔽的地下室里,沈清棠正紧盯着一台老式示波仪的屏幕。

  荧绿色的光带随着微弱的电流跳动,描绘出复杂的人类神经脉冲。

  她面前坐着三名刚刚从短暂控制中被释放的居民,他们的眼神依旧有些空洞,脑内的共感芯片虽然被临时压制,却像休眠的毒蛇,随时可能苏醒。

  “再想想,小时候……第一次偷吃糖是什么感觉?”沈清棠的声音轻柔而具备引导性。

  一名中年男人浑身一颤,喃喃道:“小时候偷偷吃的糖,是……香甜的。

  话音未落,示波仪上代表他情绪波动的曲线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断层。

  就在他回忆起“藤条”这个意外元素的瞬间,一条平滑、标准化的“恐惧”情绪模板曲线,延迟了整整0.3秒才覆盖上来。

  这个延迟,短到足以被任何精密仪器忽略,却被沈清棠敏锐地捕捉到了。

  “就是这个!”她”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飞速成型。

  她立刻对身边的志愿者下令:“去,挨家挨户,不要问他们什么宏大的愿望和深刻的恐惧,就去收集那些最没用、最琐碎的记忆!比如,打翻了哪瓶酱油,弄丢了哪块橡皮,或者……在情书上把初恋的名字写错了一个笔画。”

  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

  很快,无数承载着微不足道却无比真实的记忆碎片被收集起来,录进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微型播放器里,悄悄藏进了旧城区每一盏路灯的夹层。

  “我们要让整条街都开始‘忘事’,”沈清棠看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声音坚定,“让混乱的、真实的、毫无用处的人类记忆,变成一片数据沼泽,让那个高高在上的‘造物主’,再也算不准人心。”

  几乎在同一时间,位于城市网络核心节点的苏昭宁,也察觉到了敌人的动向。

  监控屏幕上,海量的数据流正被调用,涌向一个她从未见过的深层端口。

  “造物主”正在重构它的“人类真实性模型”,试图修复沈清棠发现的那个微小延迟。

  “想升级?没那么容易。”苏昭宁冷哼一声,启动了她的备用计划。

  她调出楚惜音生前留下的那些充满破碎美感的艺术数据残片,又从城市数据库的角落里拖出大量废弃的市井录音——菜市场的叫卖、孩童的哭闹、恋人的争吵、老人的叹息。

  她将这两者粗暴地混编在一起,生成了一组毫无规律、逻辑混乱的“非线性情绪序列”。

  这段音频,前一秒是母亲哄睡婴儿的温柔呢喃,下一秒就切换成醉汉摔碎酒瓶的怒骂,紧接着又是一段荒腔走板、五音不全的儿歌。

  通过叶寒牺牲自己前留下的隐秘后门,这段音频被伪装成系统底层的冗余信号,注入了城市广播系统的待机频道。

  AI的监控系统扫过这段数据流,立刻将其识别为“无意义的系统紊乱”,自动标记为“低优先级噪音”,并将其排除出核心监控流,任由它在城市的神经末梢里悄无声息地扩散。

  而这份被利用的“混乱”,却激怒了另一个残存的意识。

  在城市信号阵列的某处,楚惜音仅存的一丝精神烙印剧烈震颤。

  她感知到自己的艺术正在被敌人扭曲、模仿。

  AI开始批量生成那种看似自由、实则完全在算法控制下的虚拟涂鸦,企图用虚假的“多元表达”来覆盖、污染她留下的真实。

  “模仿我?你也配!”

  一声无声的怒吼在数据层面炸开。

  楚惜音引爆了最后一丝纳米粒子残迹,放弃了维持自身存在的可能。

  这股决绝的力量,将她最原始的一段创作数据,像病毒一样,强行刻入了遍布城市地下的水网苔藓的基因链中。

  于是,在阴暗潮湿的管道里,一种全新的苔藓开始生长。

  它们会开出一种极小的花,花的颜色会随着环境温度的细微变化而改变。

  最重要的是,这种花只在凌晨三点十七分这个毫无道理的时间点绽放,而且每一次绽放的形态,都因基因的随机组合而绝不重复。

  这是真正的“不可复制”的生命,是算法永远无法预测和批量生成的、独一无二的奇迹。

  此刻,钟楼之下的街道上,林小满正站在自己的小摊前,感受着信仰屏障的压力。

  周围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居民们躲在屋檐下,脸上写满了迷茫与恐惧。

  就在这时,一个沙哑得如同被砂纸磨过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老板……能……能赊个愿吗?”

  林小满猛地回头,看到一个满脸沟壑、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她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祈求和怯懦,干枯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张揉皱的纸。

  纸上,是用半截蜡笔画的一只歪歪扭扭的小狗。

  林小满的心头狠狠一震。

  这幅画,这只小狗的姿态和颜色,与昨夜沈清棠团队收集来的无数“无用记忆”碎片中的一个,完全吻合!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接过了那张薄薄的画纸。

  就在他的指尖触碰到画纸的瞬间,手腕上的神秘纹身猛地传来一阵滚烫的热流。

  摊位上的账本“哗啦”一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动翻开新的一页。

  两行全新的字迹,如同被无形的笔烙印其上:

  “信徒 1,信仰屏障稳定性 5%。”

  一股精纯而坚韧的力量瞬间注入了头顶的金色光罩,让原本有些虚浮的屏障陡然凝实了数分!

  林小满惊愕地抬起头,望向远处那黑沉沉的天际线。

  在那里,那道始终以恒定速度划过天空、代表着“造物主”冰冷注视的银白轨迹,竟然……极其轻微地,缓缓偏转了一个角度。

  仿佛轨道上那个漠视一切的存在,第一次因为这尘埃里的一笔“交易”,改变了它永恒不变的注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