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钥匙串上的小秘密-《岁时予你》

  窗外的雨声渐渐转弱,从原先急促的敲打变成了轻柔的滴答,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个夜晚奏响安眠曲。苏念将最后一页报告导出成pdF格式,仔细检查过格式无误后,轻轻点击了发送键。邮件顺利送达陆时砚的邮箱,她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舒展了一下有些发僵的肩膀。

  墙上的挂钟刚走过九点,时针与分针形成一个完美的直角。办公室里的灯光柔和地洒落,将她的影子拉得修长。雨后的空气透过半开的窗户缝隙流淌进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驱散了室内残留的疲惫感。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桌角那只空了的陶瓷汤碗上。碗身素雅洁白,边缘处描着一圈极细的靛青色纹路,简约中透着不凡的品味。即使已经空了,碗壁还留着淡淡的鸡汤香气,混合着红枣与枸杞的甜香,让人回味无穷。

  她想起陆时砚临走时说的那句话——“汤碗不用洗,明天带给我就行”。这话说得自然,却让她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按理说,借了别人的餐具,洗净归还是基本礼仪,但他却特意嘱咐不必清洗,这其中的意味让她忍不住多想了几分。

  苏念找来一个干净的保鲜袋,小心地将汤碗装入其中。她的动作轻柔,仿佛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装好汤碗后,她又随手拿起昨天他留在这儿的门禁钥匙。昨天忙着修改报告,竟是忘了归还。

  钥匙串是简单的金属环,上面挂着两三把钥匙,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精致的木质书签。书签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的“砚”字刻工精湛,每一笔每一划都深峻有力。刻痕里还留着些许浅棕色的木蜡油,摸起来光滑细腻,显然是经常被人拿在手中摩挲把玩。

  苏念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个“砚”字,忽然想起第一次在陆家花园见到他的情景。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他独自坐在花园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旧书,神情专注而沉静。书页间夹着的,好像就是这样一个木质书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那时她还是个刚入学的研一新生,跟着导师去陆家拜访。远远看见那个身影,她竟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了那片宁静。后来才知道,那位就是系里闻名已久的陆时砚教授,学术成就斐然,却鲜少在人前露面。

  “在看什么?”

  熟悉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苏念手一抖,差点把钥匙串掉在地上。她慌忙抬头,就见陆时砚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把湿漉漉的黑伞,伞尖还在滴着水珠。他身上的深色风衣带着雨夜的寒气,发梢微微湿润,更衬得眉眼深邃。

  “陆教授?您怎么又回来了?”苏念见状,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心中不禁有些诧异,同时,她的心跳也莫名其妙地加快了起来。

  她稍稍定了定神,解释道:“我刚刚已经把报告发到您的邮箱里了。”

  陆时砚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不紧不慢地收起手中的雨伞。他的动作优雅而自然,仿佛这一切都再平常不过。

  接着,他迈步走进房间,顺手带上了房门,将外面微凉的空气隔绝在门外。

  陆时砚的目光缓缓扫过苏念手中的钥匙串,最后停留在桌上的保鲜袋上。他的眼神微微一动,似乎对那个保鲜袋里的东西有些好奇。

  “刚到楼下,突然想起你可能没带伞。”陆时砚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丝关切。

  苏念心中一暖,连忙说道:“谢谢陆教授,这汤真的很好喝。”她一边说着,一边将钥匙和已经装好的汤碗一同递了过去。

  “这是您特意送过来的,还有这个钥匙,昨天忘记还给您了。”苏念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歉意。

  陆时砚伸手接过,指尖不经意间擦过她的手背。那触感微凉,却让她觉得被碰到的地方一阵发烫。他顿了顿,拿起钥匙串上的书签仔细看了眼,忽然问道:“喜欢这个?”

  苏念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问的是那个木质书签,脸颊不由自主地泛起红晕:“挺好看的,刻得很精致。”

  “之前去江南古镇做调研时,一个老木匠给刻的。”陆时砚的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将钥匙串放进风衣口袋,却又从里面掏出一个小巧的木盒,递到她面前,“这个给你。”

  苏念疑惑地接过盒子,入手沉甸甸的,带着木料特有的温润质感。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铺着一层深蓝色的绒布,上面静静地躺着一个精致的木质书签。书签比陆时砚的那个稍小一些,上面刻着一个清隽的“念”字,字体与他钥匙串上的“砚”字如出一辙,显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书签的边缘打磨得更加圆润,系着一根浅棕色的棉绳,绳尾还缀着一颗极小的木珠。

  “您……”苏念抬头看他,心跳莫名快了起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上次见你看书总用便利贴当书签,容易掉。”陆时砚说得云淡风轻,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这个轻便,也不容易折。”

  可苏念记得,她只用便利贴当书签那回,是上周在他办公室等他修改论文时的事。当时他临时有个电话会议,让她在办公室稍等。她百无聊赖,随手从他书架上拿了本书翻看,见没有书签,就撕了张便利贴夹在书中。那么细微的一个举动,连她自己都没放在心上,他却注意到了,还记在了心里。

  她捏着那个小小的书签,指尖能感受到木料细腻的纹理和恰到好处的温度,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得发慌。书签表面打磨得极其光滑,可见制作之人的用心。

  “谢谢您,我很喜欢。”她小声说道,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轻柔。她将书签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包里,特意选了一个有夹层的位置,生怕不小心碰坏了。

  陆时砚看着她小心翼翼的样子,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他抬手看了眼手表:“雨小了,我送你回去。”

  “不用麻烦您了,我自己打车就行。”苏念赶紧摆手。他已经特意跑回来一趟,再让他送自己回家,总觉得太过打扰。

  “顺路。”陆时砚已经拿起了伞,走到门口时回头看她,眼神不容拒绝,“走吧,晚了打车不安全。”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笃定,让苏念无法再推辞。她只好拿起包跟上他的脚步。

  电梯缓缓下行,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木质香气,是从陆时砚身上散发出来的,与他书房里的气息如出一辙。苏念偷偷打量他的侧脸,在电梯灯光的映照下,他的面部线条显得格外清晰利落。

  走出大楼,雨已经变得细密柔和,在路灯的照射下如同无数银丝飘洒。陆时砚撑开伞,自然而然地倾向她这一边。伞面很大,足够容纳两人,但他们之间仍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太过疏远,也不会显得过于亲密。

  走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脚步声与雨滴敲击伞面的声音交织成独特的韵律。陆时砚时不时问她报告改完后的思路顺不顺,有没有哪里还没弄懂。他的问题总是切中要害,三言两语就能点拨开她可能忽略的细节。

  苏念一一应答着,心里却不禁想起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对他敬畏有加,到后来渐渐发现他严肃外表下的细致体贴,每一次的“恰好”和“顺路”,都让她对他的了解多了一分。

  走到小区门口时,苏念注意到他靠近伞沿的那侧肩膀已经湿了一片,而自己这边却滴水未沾。她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意,又带着几分过意不去。

  “陆教授,您伞歪了,肩膀都湿了。”她轻声提醒道。

  陆时砚低头看了眼,语气依然平淡:“没事,雨不大。”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以后要是加班晚了,直接给我发消息,别自己硬等。”

  苏念点头,刚想说“好”,就见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解锁后递到她面前:“存个我的私人号码,工作号有时候会静音。”

  她接过手机,手指微微发颤地输入自己的号码。他的手机界面简洁得惊人,除了必要的系统应用,几乎看不到其他多余的软件。在输入备注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规规矩矩地写下了“苏念”两个字。

  递还手机时,他刚好收到一条短信,屏幕亮起的瞬间,她无意间瞥见他的通讯录界面。在刚刚存下的她的号码后面,竟然有一个小小的书签图标,仔细看去,竟与他刚送她的那个“念”字书签一模一样。

  她的心跳蓦地漏了一拍,赶紧移开视线,假装没有看见。

  “上去吧,早点休息。”陆时砚把手机揣回口袋,将伞柄塞进她手里,“这个伞你先用着,明天上班带给我就行。”

  苏念握着那把还带着他体温的伞,看着他转身走进雨幕中。他的背影挺拔而坚定,步伐不疾不徐,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打乱他的节奏。直到他的车消失在路口拐角,她才转身往楼上走。

  指腹轻轻摩挲着伞柄上细腻的纹理,她忽然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他的“顺路”和“碰巧”,从来都不是偶然。就像这把伞,就像那个书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每一个举动都藏着不易察觉的用心。

  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个“念”字书签取出,对着灯光仔细端详。木料是上等的紫光檀,纹理细腻流畅,刻工精湛非凡,“念”字的每一笔都深峻有力,与“砚”字如出一辙。书签边缘圆润光滑,可见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绳尾的那颗小木珠也雕刻得极为精致,上面甚至能看到细微的纹路。

  她将书签夹在自己最常看的那本《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刚好停留在她最近正在研读的章节。放好书签,她站在书桌前看了好一会儿,越看越觉得欢喜。

  刚准备去洗漱,手机就响了一声,是陆时砚发来的短信:“到家了?”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赶紧回复:“到啦,谢谢您送我回来!”

  没过几秒,他的短信又过来了:“早点睡,明天不用急着上班,报告我看了,没什么大问题。”

  苏念看着那条短信,抱着手机笑了半天,才回复了个“好”字。然后将手机放在床头,心里甜丝丝的,连窗外的雨声,都变得格外悦耳起来。

  这一夜,她睡得格外香甜。梦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江南古镇,细雨蒙蒙中,一位老木匠正在精心雕刻着一对书签,一个刻着“砚”,一个刻着“念”。老人的手法娴熟而专注,仿佛在雕刻的不是普通的书签,而是某种永恒的承诺。

  清晨醒来时,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室内。苏念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床头的那把伞和装好的汤碗,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然后取出那本书,看着那个“念”字书签,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

  今天的她,心情格外舒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她,让她比往常更加期待去上班。她早早地起床,精心打扮了一番,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家门,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暖而柔和。街道上的人们行色匆匆,而她却不紧不慢地走着,享受着这美好的清晨时光。

  一路上,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工作中的各种场景,那些有趣的同事、紧张的会议、忙碌的项目……这些都让她感到兴奋和期待。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工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终于,她来到了公司大楼前,看着那熟悉的建筑,她的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她深吸一口气,然后大步走进了办公室,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