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天光微亮,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城市。才刚过六点半,卧室里一片静谧,连窗外鸟儿的啁啾都显得格外轻柔。苏念还在睡梦中徜徉,隐约感觉到有人轻轻抚摸着她的发丝,那动作温柔得如同春风拂过柳梢。
“念念,该起床了。”陆时砚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带着晨起时特有的沙哑。
苏念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陆时砚已经穿戴整齐,一身深灰色的运动服衬得他身形挺拔。他手中拿着一套叠放整齐的浅粉色运动装,面料在朦胧的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我按照你平时穿的尺码买的,应该合适。”他将衣服放在床边,指尖不经意间掠过她的手腕,带来一丝凉意,“去试试看,如果不合身我们还有时间调整。”
苏念抱着那套运动装坐起身,面料触感柔软舒适,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她抬头看向陆时砚,发现他连运动发带都准备好了,不由得莞尔:“陆教授准备得这么周全,该不会是偷偷做了晨跑攻略吧?”
陆时砚挑眉,眼角漾开浅浅的笑意:“为了让某位小懒虫心甘情愿地陪我晨跑,自然要多费些心思。”
等苏念换好衣服从浴室出来,陆时砚正在玄关处整理运动鞋。他手中拿着一双崭新的白色运动鞋,鞋底看起来柔软而富有弹性。
“你平时穿高跟鞋居多,我就选了这双缓冲效果好的。”他蹲下身,将鞋子放在她脚边,“试试看,鞋带可以调节松紧。”
苏念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心头泛起阵阵暖意。这样一个在讲台上严谨肃穆的教授,此刻却为了一双运动鞋的舒适度如此费心,让她既感动又觉得甜蜜。
六点四十分,两人并肩走出公寓大楼。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露水和青草的气息。小区里的银杏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洒下细碎的光影。
他们沿着小区外的河道慢跑,河面上漂浮着淡淡的水汽,在初升的阳光映照下泛起金粉般的光泽。苏念平时缺乏锻炼,跑了不到十分钟就开始气喘吁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急,我们慢慢来。”陆时砚放缓脚步,与她保持平行,“晨跑重在享受过程,不是追求速度。”
他很自然地牵起她的手,掌心相贴的温度让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奇怪的是,原本急促的呼吸竟真的渐渐平稳下来,仿佛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镇定剂。
河岸边有不少晨练的老人,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舞剑。一位白发老奶奶看到他们牵着手慢跑,慈祥地笑着点头示意。苏念不好意思地想抽回手,却被陆时砚更紧地握住。
“看,连奶奶都觉得我们很般配。”他低声打趣,眼底闪烁着狡黠的光。
跑到第三座石桥时,苏念实在跑不动了,扶着膝盖直喘气。陆时砚从运动腰包里取出保温杯,递到她面前:“喝点水,休息一下。”
温热的蜂蜜水滑过喉咙,缓解了跑步带来的干渴。苏念抬头看向陆时砚,发现他连汗水都很少,只有额前几缕碎发被微微濡湿。
“陆教授体力真好。”她由衷感叹。
“经常锻炼的缘故。”他轻轻擦去她鼻尖的汗珠,“以后每周陪我晨跑两次,你的体力也会慢慢变好。”
休息片刻后,他们沿着来路慢走返回。这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河面,波光粼粼如碎金闪烁。陆时砚指着对岸的一片花圃说:“那边种了不少绣球花,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开了。”
苏念惊喜地望过去,果然看到郁郁葱葱的花丛中已经结出了青涩的花苞。她忽然想起昨晚看到的散文里的句子,轻声念道:“绣球花开时,像是把整个夏天的温柔都揉进了花瓣里。”
陆时砚侧头看她,目光柔软:“等花开了,我们每天晨跑都可以过来看看。”
晨练结束,陆时砚带着苏念来到巷口的一家老字号早餐铺。铺子门口支着大油锅,金黄的油条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老板娘显然认识陆时砚,热情地招呼他们入座。
“还是老样子?”老板娘笑着问,目光在苏念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善意的打量。
“嗯,再加一碗甜豆浆,煮热一些。”陆时砚细心叮嘱,又转头对苏念解释,“这家的豆浆都是现磨的,味道很纯正。”
早餐很快上桌:金灿灿的油条盛在竹编的篮子里,冒着热气;两碗豆浆一咸一甜,旁边配着虾皮和紫菜;还有一笼刚出笼的小笼包,皮薄馅大,汤汁饱满。
苏念咬了一口油条,外层酥脆,内里绵软,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再喝一口热豆浆,豆香浓郁,甜度适中,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
陆时砚将小笼包往她面前推了推:“尝尝这个,小心烫。”
他吃相优雅,即便是在这样市井的小店里,也保持着良好的教养。苏念看着他慢条斯理地喝粥的样子,忽然觉得这样的清晨格外珍贵——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旁人的目光,只有他们两个人,共享一份简单却温暖的早餐。
“下周六下午,我带你见一位朋友。”陆时砚放下勺子,神色认真起来,“她叫陈雪,做古风文创很多年了,在业内很有名气。”
苏念眼睛一亮:“是那位设计过‘敦煌遗韵’系列的陈雪老师吗?我在杂志上看过她的专访!”
“就是她。”陆时砚微笑点头,“我和陈姐是大学同学,她一直很关注年轻设计师的成长。听说你对文创感兴趣,她主动提出可以见一面。”
苏念既兴奋又忐忑:“那我需要准备什么吗?要不要带作品集?”
“放轻松,就当是去认识一位前辈。”陆时砚安抚道,“如果你愿意,可以整理一些自己对文创的想法,陈姐很喜欢和有想法的年轻人交流。”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一有空就整理自己的创意笔记。她将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案例与平时积累的灵感结合起来,做成了一份简洁明了的概念说明。陆时砚偶尔会给出建议,但更多时候是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思路。
周六午后,阳光正好。陆时砚开车载着苏念来到城东的一处创意园区。陈雪的工作室坐落在一栋红砖老厂房里,外观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痕迹,内部却别有洞天。
工作室的玻璃门上挂着一串风铃,推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室内空间开阔,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从精致的文房四宝到创新的汉服配饰,从复刻的古籍装帧到现代设计的茶具,每一件都透着独特的文化韵味。
一位穿着改良旗袍的中年女子从工作台前抬起头,笑容温婉:“时砚,你们来了。”她的目光落在苏念身上,带着欣赏,“这位就是苏念吧?比照片上还要灵秀。”
苏念惊讶地看向陆时砚,他轻咳一声,耳根微微泛红:“之前给陈姐看过你参加设计比赛时的照片。”
陈雪笑着迎上来,亲切地拉住苏念的手:“时砚可是很少这么夸人的,上次聚会时把我们几个老同学都惊到了。”她引着两人来到茶室,亲手沏了一壶茉莉花茶。
茶香袅袅中,陈雪拿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递给苏念:“这是我工作室新出的绣球花系列,看你今天戴的耳坠也是绣球花图案,想来你会喜欢。”
苏念打开盒盖,里面是两枚银质书签,上面雕刻着繁复的绣球花图案,花瓣部分镶嵌着细小的蓝宝石,在光线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书签的流苏是用渐变色的丝线编织而成,从浅蓝到深紫,宛如真实的绣球花一般梦幻。
“这太贵重了……”苏念有些不知所措。
“收下吧。”陈雪拍拍她的手,“做文创的人,最开心的就是遇到懂得欣赏的知音。”
接下来的交谈轻松而愉快。陈雪不仅看了苏念准备的概念说明,还分享了自己从业多年的心得。她特意拿出几个正在筹备的项目资料,真诚地向苏念征求意见。
“年轻人的视角总是能带来惊喜。”陈雪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陆时砚一眼,“就像某些人,明明是个老古板,遇到对的人之后,审美都变得年轻了。”
陆时砚无奈摇头,却也没有反驳。苏念看着他们默契的互动,心里最后一点紧张也消散了。
夕阳西下时,他们告别陈雪。临走前,陈雪特意对苏念说:“以后常来工作室坐坐,我这边经常有些有趣的项目,你可以来参与看看。”
回程的车上,苏念小心地抚摸着锦盒里的书签,眼眶微微发热:“陆教授,谢谢你为我做这么多。”
陆时砚将车停在路边,转身认真地看着她:“念念,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陪你一起成长。你的梦想,我想和你一起实现。”
暮色四合,最后一缕夕阳透过车窗,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苏念望着陆时砚深邃的眼眸,那里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她忽然觉得,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期待——因为无论前路如何,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始终陪伴在她身边。
“念念,该起床了。”陆时砚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带着晨起时特有的沙哑。
苏念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陆时砚已经穿戴整齐,一身深灰色的运动服衬得他身形挺拔。他手中拿着一套叠放整齐的浅粉色运动装,面料在朦胧的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我按照你平时穿的尺码买的,应该合适。”他将衣服放在床边,指尖不经意间掠过她的手腕,带来一丝凉意,“去试试看,如果不合身我们还有时间调整。”
苏念抱着那套运动装坐起身,面料触感柔软舒适,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她抬头看向陆时砚,发现他连运动发带都准备好了,不由得莞尔:“陆教授准备得这么周全,该不会是偷偷做了晨跑攻略吧?”
陆时砚挑眉,眼角漾开浅浅的笑意:“为了让某位小懒虫心甘情愿地陪我晨跑,自然要多费些心思。”
等苏念换好衣服从浴室出来,陆时砚正在玄关处整理运动鞋。他手中拿着一双崭新的白色运动鞋,鞋底看起来柔软而富有弹性。
“你平时穿高跟鞋居多,我就选了这双缓冲效果好的。”他蹲下身,将鞋子放在她脚边,“试试看,鞋带可以调节松紧。”
苏念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心头泛起阵阵暖意。这样一个在讲台上严谨肃穆的教授,此刻却为了一双运动鞋的舒适度如此费心,让她既感动又觉得甜蜜。
六点四十分,两人并肩走出公寓大楼。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露水和青草的气息。小区里的银杏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洒下细碎的光影。
他们沿着小区外的河道慢跑,河面上漂浮着淡淡的水汽,在初升的阳光映照下泛起金粉般的光泽。苏念平时缺乏锻炼,跑了不到十分钟就开始气喘吁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急,我们慢慢来。”陆时砚放缓脚步,与她保持平行,“晨跑重在享受过程,不是追求速度。”
他很自然地牵起她的手,掌心相贴的温度让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奇怪的是,原本急促的呼吸竟真的渐渐平稳下来,仿佛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镇定剂。
河岸边有不少晨练的老人,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舞剑。一位白发老奶奶看到他们牵着手慢跑,慈祥地笑着点头示意。苏念不好意思地想抽回手,却被陆时砚更紧地握住。
“看,连奶奶都觉得我们很般配。”他低声打趣,眼底闪烁着狡黠的光。
跑到第三座石桥时,苏念实在跑不动了,扶着膝盖直喘气。陆时砚从运动腰包里取出保温杯,递到她面前:“喝点水,休息一下。”
温热的蜂蜜水滑过喉咙,缓解了跑步带来的干渴。苏念抬头看向陆时砚,发现他连汗水都很少,只有额前几缕碎发被微微濡湿。
“陆教授体力真好。”她由衷感叹。
“经常锻炼的缘故。”他轻轻擦去她鼻尖的汗珠,“以后每周陪我晨跑两次,你的体力也会慢慢变好。”
休息片刻后,他们沿着来路慢走返回。这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河面,波光粼粼如碎金闪烁。陆时砚指着对岸的一片花圃说:“那边种了不少绣球花,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开了。”
苏念惊喜地望过去,果然看到郁郁葱葱的花丛中已经结出了青涩的花苞。她忽然想起昨晚看到的散文里的句子,轻声念道:“绣球花开时,像是把整个夏天的温柔都揉进了花瓣里。”
陆时砚侧头看她,目光柔软:“等花开了,我们每天晨跑都可以过来看看。”
晨练结束,陆时砚带着苏念来到巷口的一家老字号早餐铺。铺子门口支着大油锅,金黄的油条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老板娘显然认识陆时砚,热情地招呼他们入座。
“还是老样子?”老板娘笑着问,目光在苏念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善意的打量。
“嗯,再加一碗甜豆浆,煮热一些。”陆时砚细心叮嘱,又转头对苏念解释,“这家的豆浆都是现磨的,味道很纯正。”
早餐很快上桌:金灿灿的油条盛在竹编的篮子里,冒着热气;两碗豆浆一咸一甜,旁边配着虾皮和紫菜;还有一笼刚出笼的小笼包,皮薄馅大,汤汁饱满。
苏念咬了一口油条,外层酥脆,内里绵软,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再喝一口热豆浆,豆香浓郁,甜度适中,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
陆时砚将小笼包往她面前推了推:“尝尝这个,小心烫。”
他吃相优雅,即便是在这样市井的小店里,也保持着良好的教养。苏念看着他慢条斯理地喝粥的样子,忽然觉得这样的清晨格外珍贵——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旁人的目光,只有他们两个人,共享一份简单却温暖的早餐。
“下周六下午,我带你见一位朋友。”陆时砚放下勺子,神色认真起来,“她叫陈雪,做古风文创很多年了,在业内很有名气。”
苏念眼睛一亮:“是那位设计过‘敦煌遗韵’系列的陈雪老师吗?我在杂志上看过她的专访!”
“就是她。”陆时砚微笑点头,“我和陈姐是大学同学,她一直很关注年轻设计师的成长。听说你对文创感兴趣,她主动提出可以见一面。”
苏念既兴奋又忐忑:“那我需要准备什么吗?要不要带作品集?”
“放轻松,就当是去认识一位前辈。”陆时砚安抚道,“如果你愿意,可以整理一些自己对文创的想法,陈姐很喜欢和有想法的年轻人交流。”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一有空就整理自己的创意笔记。她将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案例与平时积累的灵感结合起来,做成了一份简洁明了的概念说明。陆时砚偶尔会给出建议,但更多时候是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思路。
周六午后,阳光正好。陆时砚开车载着苏念来到城东的一处创意园区。陈雪的工作室坐落在一栋红砖老厂房里,外观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痕迹,内部却别有洞天。
工作室的玻璃门上挂着一串风铃,推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室内空间开阔,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从精致的文房四宝到创新的汉服配饰,从复刻的古籍装帧到现代设计的茶具,每一件都透着独特的文化韵味。
一位穿着改良旗袍的中年女子从工作台前抬起头,笑容温婉:“时砚,你们来了。”她的目光落在苏念身上,带着欣赏,“这位就是苏念吧?比照片上还要灵秀。”
苏念惊讶地看向陆时砚,他轻咳一声,耳根微微泛红:“之前给陈姐看过你参加设计比赛时的照片。”
陈雪笑着迎上来,亲切地拉住苏念的手:“时砚可是很少这么夸人的,上次聚会时把我们几个老同学都惊到了。”她引着两人来到茶室,亲手沏了一壶茉莉花茶。
茶香袅袅中,陈雪拿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递给苏念:“这是我工作室新出的绣球花系列,看你今天戴的耳坠也是绣球花图案,想来你会喜欢。”
苏念打开盒盖,里面是两枚银质书签,上面雕刻着繁复的绣球花图案,花瓣部分镶嵌着细小的蓝宝石,在光线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书签的流苏是用渐变色的丝线编织而成,从浅蓝到深紫,宛如真实的绣球花一般梦幻。
“这太贵重了……”苏念有些不知所措。
“收下吧。”陈雪拍拍她的手,“做文创的人,最开心的就是遇到懂得欣赏的知音。”
接下来的交谈轻松而愉快。陈雪不仅看了苏念准备的概念说明,还分享了自己从业多年的心得。她特意拿出几个正在筹备的项目资料,真诚地向苏念征求意见。
“年轻人的视角总是能带来惊喜。”陈雪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陆时砚一眼,“就像某些人,明明是个老古板,遇到对的人之后,审美都变得年轻了。”
陆时砚无奈摇头,却也没有反驳。苏念看着他们默契的互动,心里最后一点紧张也消散了。
夕阳西下时,他们告别陈雪。临走前,陈雪特意对苏念说:“以后常来工作室坐坐,我这边经常有些有趣的项目,你可以来参与看看。”
回程的车上,苏念小心地抚摸着锦盒里的书签,眼眶微微发热:“陆教授,谢谢你为我做这么多。”
陆时砚将车停在路边,转身认真地看着她:“念念,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陪你一起成长。你的梦想,我想和你一起实现。”
暮色四合,最后一缕夕阳透过车窗,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苏念望着陆时砚深邃的眼眸,那里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她忽然觉得,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期待——因为无论前路如何,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始终陪伴在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