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那沉甸甸、几乎是她与安儿全部性命的身家,沈微婉却没有立刻冲向集市西头那间招租的小铺。巨大的风险如同阴云笼罩心头,让她无法单凭一腔孤勇就做出最终决定。她需要倾听,需要印证,需要从她仅有的、可信任的人那里,汲取一点力量,或是得到一丝警醒。
她首先找到了邻居张婆。张婆是看着她在破瓦村一步步挣扎过来的长辈,虽无血缘,却多有照拂,见识也多些。
坐在张婆家那同样简陋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小屋里,沈微婉没有隐瞒,将发现铺子、计算开销、以及那高达五两银子的风险和盘托出。她的声音干涩,带着显而易见的颤抖:“……张婆,您经的事多,您说,我该不该……赌这一把?这要是输了,我和安儿可就……”
张婆听完,浑浊的老眼眯了眯,并没有立刻回答。她摸索着桌上的粗瓷碗,沉吟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平静:“婉丫头,婆子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人,经过的事,不少。咱这等人家的妇人,求的是什么?不过是个安稳。”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看向很远的地方:“你那摊位,眼下是安稳,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比从前是强了百倍。可婆子问你,那能叫‘长久之计’吗?日日风吹日晒,看天吃饭,看管事的脸色,跟左右摊贩争那寸尺之地。安哥儿一天天大了,难道就一直跟着你在那嘈杂地方窝着?”
沈微婉的心猛地一紧。张婆的话,精准地戳中了她内心最深的隐忧。
“那铺子,婆子我没见过,听着是破,是偏,费钱。”张婆收回目光,重新看向沈微婉,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可它有个‘门脸’!那是个能挂上你自己招牌的‘铺子’!进了那门,就是你自己的天地,关起门来,风雨不进。辛苦攒下的家当投进去,是怕,可窝在摊上,就能攒出金山银山来?就能给安哥儿挣个更好的前程?”
“窝在摊上不是长久之计。”张婆最后重重地重复了一句,枯瘦的手拍了拍沈微婉的手背,“你还年轻,还能拼一把。婆子我觉得,这险,值得冒。大不了,真败了,婆子这口薄粥,总有你和安哥儿一碗。”
张婆的话,没有华丽的鼓励,却像一把重锤,敲碎了她心中犹豫的外壳,露出了里面那颗早已蠢蠢欲动的、渴望破局的心。
辞别张婆,沈微婉的心定了大半,但依旧沉甸甸的。她又寻了个机会,私下里和李嫂说了这事。她没说得那么详细,只道看中个便宜小铺,想盘下来,但需投入所有积蓄,风险很大。
李嫂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几乎是脱口而出:“妹子!这是大好事啊!有个铺子,那才真叫站稳脚跟了!”她随即又想到那巨大的金额,脸白了白,搓着手道:“五两银子……老天爷,这得是多少钱……可是,妹子你是有本事的人,你的腌菜窝头,大家都爱吃!肯定能成!”
她看着沈微婉,眼神里满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鼓励:“你放心,要是真盘下来了,俺一定更使劲干活!俺不要工钱都成!俺……俺可以晚上也来帮着看店!俺家那俩小子也能来跑腿!”
李嫂的反应简单而直接,带着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和义气,却也让沈微婉心头一暖。至少,她不是完全孤军奋战。
带着从张婆和李嫂那里得到的支持,沈微婉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最后的抉择,依然在她自己手中。
夜幕降临,油灯再次亮起。安儿似乎察觉到母亲近日的心事重重,格外乖巧,自己洗漱完毕,便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用石笔在废纸上画画。
沈微婉没有像昨夜那样对着钱财发呆,而是看着灯下的安儿。孩子低着头,小脸专注,微弱的光线勾勒出他纤细的脖颈和单薄的肩膀。他画的是一个小房子,有歪歪扭扭的门窗,房顶上还画了个大大的太阳。
“安儿,”沈微婉轻声开口,“你想不想……有一个真正的屋子,里面摆着咱们的腌菜罐子,有桌子椅子,下雨天,咱们也能在里面干活玩耍,不用挤在棚子下面怕淋湿?”
安儿抬起头,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母亲,里面闪烁着清晰的渴望:“想!娘,摊子那里好挤,下雨的时候,安儿怕。”他小声补充道,“要是咱们有自己的屋子,安儿可以帮娘看桌子,不让别人碰倒罐子。”
孩子简单的话语,像最后一片羽毛,轻轻落在了那早已倾斜的天平之上。
是啊,她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冒险,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给安儿一个更安稳、更像“家”的成长环境吗?摆摊终非长久之计,难道要让孩子一直在市井的喧嚣和风雨的侵扰中长大吗?
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瞬间充盈了她的四肢百骸。所有的恐惧和犹豫,在这一刻被彻底压下。
她站起身,吹熄了油灯。黑暗中,她紧紧抱住了安儿。
“好,”她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清晰而坚定,带着一种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那娘就给你挣一个真正的‘屋子’出来。”
第二天,天色大亮后,沈微婉仔细地将自己收拾整齐,虽然衣衫依旧旧,却干净挺括。她将那个装着全部积蓄的、沉甸甸的布包,紧紧揣在怀里,贴肉放着。
她没有丝毫犹豫,脚步沉稳地,再次走向了集市西头,走向那间破败却可能改变她命运的小铺。
这一次,她的目标明确——盘下它。
无论前路如何,她已下定决心,要在这市井之中,为自己和安儿,真正地立起一个根来。
她首先找到了邻居张婆。张婆是看着她在破瓦村一步步挣扎过来的长辈,虽无血缘,却多有照拂,见识也多些。
坐在张婆家那同样简陋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小屋里,沈微婉没有隐瞒,将发现铺子、计算开销、以及那高达五两银子的风险和盘托出。她的声音干涩,带着显而易见的颤抖:“……张婆,您经的事多,您说,我该不该……赌这一把?这要是输了,我和安儿可就……”
张婆听完,浑浊的老眼眯了眯,并没有立刻回答。她摸索着桌上的粗瓷碗,沉吟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平静:“婉丫头,婆子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人,经过的事,不少。咱这等人家的妇人,求的是什么?不过是个安稳。”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看向很远的地方:“你那摊位,眼下是安稳,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比从前是强了百倍。可婆子问你,那能叫‘长久之计’吗?日日风吹日晒,看天吃饭,看管事的脸色,跟左右摊贩争那寸尺之地。安哥儿一天天大了,难道就一直跟着你在那嘈杂地方窝着?”
沈微婉的心猛地一紧。张婆的话,精准地戳中了她内心最深的隐忧。
“那铺子,婆子我没见过,听着是破,是偏,费钱。”张婆收回目光,重新看向沈微婉,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可它有个‘门脸’!那是个能挂上你自己招牌的‘铺子’!进了那门,就是你自己的天地,关起门来,风雨不进。辛苦攒下的家当投进去,是怕,可窝在摊上,就能攒出金山银山来?就能给安哥儿挣个更好的前程?”
“窝在摊上不是长久之计。”张婆最后重重地重复了一句,枯瘦的手拍了拍沈微婉的手背,“你还年轻,还能拼一把。婆子我觉得,这险,值得冒。大不了,真败了,婆子这口薄粥,总有你和安哥儿一碗。”
张婆的话,没有华丽的鼓励,却像一把重锤,敲碎了她心中犹豫的外壳,露出了里面那颗早已蠢蠢欲动的、渴望破局的心。
辞别张婆,沈微婉的心定了大半,但依旧沉甸甸的。她又寻了个机会,私下里和李嫂说了这事。她没说得那么详细,只道看中个便宜小铺,想盘下来,但需投入所有积蓄,风险很大。
李嫂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几乎是脱口而出:“妹子!这是大好事啊!有个铺子,那才真叫站稳脚跟了!”她随即又想到那巨大的金额,脸白了白,搓着手道:“五两银子……老天爷,这得是多少钱……可是,妹子你是有本事的人,你的腌菜窝头,大家都爱吃!肯定能成!”
她看着沈微婉,眼神里满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鼓励:“你放心,要是真盘下来了,俺一定更使劲干活!俺不要工钱都成!俺……俺可以晚上也来帮着看店!俺家那俩小子也能来跑腿!”
李嫂的反应简单而直接,带着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和义气,却也让沈微婉心头一暖。至少,她不是完全孤军奋战。
带着从张婆和李嫂那里得到的支持,沈微婉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最后的抉择,依然在她自己手中。
夜幕降临,油灯再次亮起。安儿似乎察觉到母亲近日的心事重重,格外乖巧,自己洗漱完毕,便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用石笔在废纸上画画。
沈微婉没有像昨夜那样对着钱财发呆,而是看着灯下的安儿。孩子低着头,小脸专注,微弱的光线勾勒出他纤细的脖颈和单薄的肩膀。他画的是一个小房子,有歪歪扭扭的门窗,房顶上还画了个大大的太阳。
“安儿,”沈微婉轻声开口,“你想不想……有一个真正的屋子,里面摆着咱们的腌菜罐子,有桌子椅子,下雨天,咱们也能在里面干活玩耍,不用挤在棚子下面怕淋湿?”
安儿抬起头,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母亲,里面闪烁着清晰的渴望:“想!娘,摊子那里好挤,下雨的时候,安儿怕。”他小声补充道,“要是咱们有自己的屋子,安儿可以帮娘看桌子,不让别人碰倒罐子。”
孩子简单的话语,像最后一片羽毛,轻轻落在了那早已倾斜的天平之上。
是啊,她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冒险,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给安儿一个更安稳、更像“家”的成长环境吗?摆摊终非长久之计,难道要让孩子一直在市井的喧嚣和风雨的侵扰中长大吗?
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瞬间充盈了她的四肢百骸。所有的恐惧和犹豫,在这一刻被彻底压下。
她站起身,吹熄了油灯。黑暗中,她紧紧抱住了安儿。
“好,”她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清晰而坚定,带着一种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那娘就给你挣一个真正的‘屋子’出来。”
第二天,天色大亮后,沈微婉仔细地将自己收拾整齐,虽然衣衫依旧旧,却干净挺括。她将那个装着全部积蓄的、沉甸甸的布包,紧紧揣在怀里,贴肉放着。
她没有丝毫犹豫,脚步沉稳地,再次走向了集市西头,走向那间破败却可能改变她命运的小铺。
这一次,她的目标明确——盘下它。
无论前路如何,她已下定决心,要在这市井之中,为自己和安儿,真正地立起一个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