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曹操讨黄巾众贤来投-《任意门开始的旅途》

  陈留城的皂坊外,排起了长龙。

  新出的肥皂码在竹筐里,白生生的像块块凝脂。

  李峰站在柜台后,看着商人递来的沉甸甸的钱袋。

  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李校尉,这肥皂当真神奇。”

  徐州来的盐商捧着块肥皂,反复摩挲。

  “洗油污比皂角快十倍,还带着香气。”

  “给我来一百箱!”

  旁边的豫州商人急了:“先给我装五十箱!”

  “我出双倍价钱!”

  皂坊的管事张万忙得满头大汗。

  一边记账一边喊:“都别急,按顺序来!”

  “库房里还有两千箱,保证够分!”

  李峰笑着退到后院。

  这里的五千流民,如今都成了熟练工。

  揉皂、定型、晾晒,流水线上的动作一丝不苟。

  远处的盐场更是壮观。

  一万两千名工人各司其职。

  晒盐、煮盐、提纯、装袋。

  日产细盐五万斤,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州郡。

  “李先生,主公请你过去一趟。”

  亲兵的声音打断了李峰的思绪。

  曹操的府邸里,正摆着庆功宴。

  见李峰进来,曹操连忙起身相迎。

  “新章,你可算来了!”

  他指着桌上的皂角和盐块,哈哈大笑。

  “有了这源源不断的钱财,何愁大事不成?”

  李峰拱手道:“主公过奖,都是工人们的功劳。”

  “对了,长安那边有消息传来。”

  曹操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董贼虽死,李傕、郭汜又乱了长安。”

  “不过也有件好事,青州黄巾再起,朝廷命我出兵讨伐。”

  李峰眼睛一亮:“这可是天赐良机!”

  “黄巾虽多,却多是乌合之众。”

  “主公若能收编,实力必能大增。”

  曹操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明日我便点兵,前往青州。”

  “新章,后方的粮草,就拜托你了。”

  李峰应下,心里却在盘算。

  这次收编青州兵,怕是会有不少人才。

  果然,不出三个月。

  曹操就传来捷报。

  他追赶黄巾贼兵,直到济北。

  降者数万,曹操即用贼为前驱。

  兵马到处,无不降顺。

  不过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

  曹操择精锐者,号为 “青州兵”。

  其余尽令归农。

  操自此威名日重。

  捷书报到长安,朝廷加曹操为镇东将军。

  掌管兖州。

  消息传到陈留,全城欢腾。

  更让人振奋的是。

  因为曹操追击董卓、收编青州兵的事迹传扬天下。

  各路贤才纷纷前来投效。

  这日,李峰正在盐场巡查。

  曹操派人来请他去府中。

  说是有贵客到。

  刚进客厅,就见曹操正与一位文士相谈甚欢。

  那文士身长七尺,面如冠玉。

  举止儒雅,眼神深邃。

  见李峰进来,曹操连忙介绍:“新章,快来见过文若先生。”

  “文若,这位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李峰,李新章。”

  文士起身拱手:“久闻李先生大名,荀彧有礼了。”

  李峰心中一动,荀彧!

  曹操口中的 “吾之子房”!

  他连忙还礼:“荀先生客气了。”

  曹操笑道:“文若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我。”

  “有文若相助,如虎添翼啊!”

  荀彧也笑道:“主公过誉,某不过是尽绵薄之力。”

  “倒是李先生的盐场和皂坊,真是巧夺天工。”

  “某在袁绍处时,就有所耳闻。”

  三人相谈甚欢,直到傍晚才散去。

  没过几日,荀彧的侄子荀攸也前来投奔。

  曹操大喜,任命荀攸为行军教授。

  又一日,荀彧对曹操道:“某闻兖州有一贤士。”

  “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

  “主公若能得此人相助,必能如虎添翼。”

  曹操道:“吾亦闻名久矣。”

  遂遣人于乡中寻问。

  访得他在山中读书,曹操亲自前往拜请。

  程昱来见,曹操大喜。

  昱谓荀彧曰:“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

  “何不罗而致之?”

  荀彧猛省曰:“吾几忘却!”

  遂启操征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

  曹操与郭嘉纵论天下,越谈越投机。

  不禁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亦对曹操心悦诚服。

  郭嘉荐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

  操即聘晔至。

  晔又荐二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

  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

  曹操亦素知这两个名誉,就聘为军中从事。

  满宠、吕虔共荐一人,乃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

  曹操亦聘为从事。

  一时间,曹操府中人才济济。

  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毛玠等。

  个个智计百出,能谋善断。

  武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

  人人勇冠三军,能征善战。

  这日,又有一将引军数百人,来投曹操。

  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则。

  操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

  最让人惊喜的是。

  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汉来见。

  那大汉身长八尺,腰大十围。

  目露凶光,勇力过人。

  操问何人,惇曰:“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

  “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

  “某见其勇,故荐于主公。”

  曹操见典韦形貌魁梧,试其武艺。

  果然力能扛鼎,勇不可当。

  不禁赞道:“此古之恶来也!”

  遂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锦袄,及骏马雕鞍赐之。

  典韦拜谢,忠心耿耿。

  李峰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济济一堂的文武。

  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曹操的班底啊!

  有了这些人,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环视众人,意气风发:“诸位贤才齐聚。”

  “乃天赐我也!”

  “待整顿兵马,我等便出兵讨伐董卓余党。”

  “兴复汉室,在此一举!”

  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李峰知道,属于曹操的时代。

  即将到来。

  而他,也将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