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天,入洞房的时候。你别欺负那姑娘,好好对人家。”
德西心里默默地想了想。
与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婚,自然是一辈子都要对妻子好的。为什么要刻意在入洞房那天,好好对她呢?
瞧瞧这李大和,自己还没说媳妇呢。这操的心,那叫一个真宽 !
*
李大和带着德西逛逛镇子。
这个富洪镇,下面有好几个村。镇上有些砖房,不是农村那种盖茅草的土房子了。
还有青石板路铺道,一条全是挑檐明清时期古代建筑的长街,很有古镇的样子。
也有可以让汽车通过的一条主要洋灰路。
这是德西除了洪山村和教堂外,好好参观的第二个地方。
之前张山带他坐公共汽车去洪山村里时,经过了这里,有人下车。当时他只是扫了一眼。
李大和带他去看看过去有钱人的家。
那条长街上有一家富户。据说解放前就是百年大族。光院子就有好几进。
德西跟着进去,映入眼帘的一切,就让他莫名熟悉。
他看到了曾经见过的那种挑檐、乌瓦覆顶,乌木立柱、刷了黑色漆主体的大型建筑、石台阶、小庭院。石桌石凳。
就是他在艾兰德城堡里见过的那幅画里。类似的庭院。
那个怀抱婴儿的女子。
他爷爷的……心爱之人的居所。
德西后来当然知道了。杏奶奶跟他讲过,爷爷和那位媛奶奶在京城的生活。
他们,的确是真心相爱的。
但是,爷爷当时被军令召回国,只能"抛弃"了她。
在那个德意志耀武扬威侵略弱国的殖民时代,做为军官的爷爷无奈、又身不由己。
德西望着这庭院,心里联想着祖辈的故事。当然,在自己这一代,不一样了。
他如果爱上一个这里的女孩。
就堂堂正正地娶她。和她相亲相爱、相伴一生。
他绝不会再抛下她,会与她同甘共苦。任何时候,都不会不要她。
他绝对干不出、自己爷爷干的那种龌龊事儿来!
德西看到,如今这里除了房子,门户大开,空荡荡的,家具、生活用品都没有。门板都被拆了,也没有锁。
李大和解释说,这里以前住着一户大地主。就是有钱人。
他为富不仁、鱼肉乡里、欺压百姓。解放时,这样的地主就是被处决的,原本这条街的几幢房子都是他家的,已经被分了。留了这一间,给他家人住。
前几年运动一起来,他的后人一直被游街批斗。
现在政策改了。当地将地主、富农、反动、坏分子、右派等六类人员,都迁至边远地区。
这家人都被迁到湖武的最偏远山区去了。
“那家里的东西呢?带走了?”
德西想着,这么大房子里的所有东西,举家迁徙搬个家得多么费事。
“怎么会。也被大家分了!”
德西这才想起,之前小可说过的“抄家”。原来是这么回事。
即使被清理过,从布局也能看出来。
这家曾经有前后花园,原本茁壮成长的花草树木,都已枯死,或被人为刨了。
李大和说,被拿去当了柴火。
那些门板,被人拿去当了床板,好些的家具,也被老百姓分了。
一间大房子里,有整排整排书架,想来是之前里面放了很多书。现在一无所有。
“书呢?”
“扔了,烧了吧?看那些有什么用。都是旧社会害人的思想和东西。”
德西想起教堂里,还有比尔存下来的一小摞书,就在楼上储藏室,拿布盖着。
他大致明白了。
他家里从来不烧书,即使是最动荡的纳粹时代也没有。艾兰德城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那是他和弟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
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里,明明有那么多宝贵又吸引人灵魂的东西,为什么要将它们烧掉?
他说起来,自己童年时还看过小人书,西游记、红楼梦那种。
李大和挺惊讶的。不过,对我们华国的书,都流传到西德的民间去了,他还是有点得意。
他马上讲起了理论,随时随地教德西。
破四旧。就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这都是封建和帝国 主义的残留。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必须要打倒。
连你们的教堂,都是其中之一。
不过,只要教堂不再走那些帝国主义压迫的反动路线,好好劳动、改造自己,这样追求先进的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
德西似懂非懂。但他了解纳粹时代的历史,疯狂的青年人也曾经把知识类书籍扔进火堆。
那一幕,仿佛正在此地重演。
书籍,是首当其冲被毁灭的倒霉蛋。
总之,烧书,又不害人、不伤人。
杀书、扔物,总比屠 杀人命好吧。
德西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今天,他至少身临其境了祖父那幅画中的场景。他坐在庭院仅剩的一张石凳上。
他回忆着那幅画的细节,回忆穿透东西方实际存在的时光和空间距离,想感受那个女子抱着婴孩,如画中那般,岁月静好的模样。
那石桌,已经被砸去了一大条边缘。可以想象,当时人们“抄家”时,是有多么恨它们。
人们恨所有不公平、及压迫过自己的一切。
不患寡而患不均。对那样的旧世界,要砸了它。
从这户人家出来,再走出这条街,李大和指着镇上那唯一的一条整齐马路说。
“上面说要多修两条路,从镇子通到我们各个村。现在当然是没有钱,修不起来。”
“要是路修通了,从我们大队来镇上,就方便了。”
今天他们俩来时,蹭了运鱼的车、挤在驾驶室,半道上还有土路,极为颠簸。司机师傅都怕车里的鱼颠出去了。
不过,修路最费的是水泥。湖武市最大的水泥厂才开始建,还没有那么高的生产能力。
这个国家还有很多需要建设的地方。不过李大和是个乐观派。他拍拍德西的肩膀。
“司马德,领袖说过,我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只要我们好好建设,以后湖武,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镇上的供销社更大。不过,里面的很多东西,一样要票。
德西看到有卖手绢的。他在西德都用面巾纸,这儿没有。用手绢也行,擦手擦鼻子。
这段时间,他都是学李大和,手上有泥巴,就往稻草、田埂上、地里的草里蹭干净。
李大和见他买这个,还是四条。两条是蓝边,两条是红边。
又挤眉弄眼地问。
“还是给毕可的?”
德西微笑着点点头。李大和来了劲儿。
“你决定了?就是她?”
“在我们这儿,娶媳妇? 结婚? ”
德西想起前几天那个月夜,小可抱着他的脑袋,就那么蹭他、摸他额头的感觉。
柔柔的,暖暖的。他被蹭得心都软了很久。
当时身子都软绵绵的,不想从那张长椅上起来。
要不是因为夜里实在太冷了,他怕冻坏那姑娘,他都想在那儿躺到后半夜。
当然,那姑娘可能受了凉,第二天就……。
还有,有小可,就仿佛不孤单了。感觉自己在这儿,有伴儿了。
有能与自己在一起,在静静的夜晚、看着月亮说话的伴儿。
心底里有种莫名的甜涌上来。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李大和一拍大腿。
“好事!这不就得了!”
德西期期艾艾地,挺羞赧地讲。
“可她……,没说愿意。”
“那怕啥。”李大和摩拳擦掌,“我跟她说。”
“就一层窗户纸了,瞧我给你俩,一捅就破。”
德西心里默默地想了想。
与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婚,自然是一辈子都要对妻子好的。为什么要刻意在入洞房那天,好好对她呢?
瞧瞧这李大和,自己还没说媳妇呢。这操的心,那叫一个真宽 !
*
李大和带着德西逛逛镇子。
这个富洪镇,下面有好几个村。镇上有些砖房,不是农村那种盖茅草的土房子了。
还有青石板路铺道,一条全是挑檐明清时期古代建筑的长街,很有古镇的样子。
也有可以让汽车通过的一条主要洋灰路。
这是德西除了洪山村和教堂外,好好参观的第二个地方。
之前张山带他坐公共汽车去洪山村里时,经过了这里,有人下车。当时他只是扫了一眼。
李大和带他去看看过去有钱人的家。
那条长街上有一家富户。据说解放前就是百年大族。光院子就有好几进。
德西跟着进去,映入眼帘的一切,就让他莫名熟悉。
他看到了曾经见过的那种挑檐、乌瓦覆顶,乌木立柱、刷了黑色漆主体的大型建筑、石台阶、小庭院。石桌石凳。
就是他在艾兰德城堡里见过的那幅画里。类似的庭院。
那个怀抱婴儿的女子。
他爷爷的……心爱之人的居所。
德西后来当然知道了。杏奶奶跟他讲过,爷爷和那位媛奶奶在京城的生活。
他们,的确是真心相爱的。
但是,爷爷当时被军令召回国,只能"抛弃"了她。
在那个德意志耀武扬威侵略弱国的殖民时代,做为军官的爷爷无奈、又身不由己。
德西望着这庭院,心里联想着祖辈的故事。当然,在自己这一代,不一样了。
他如果爱上一个这里的女孩。
就堂堂正正地娶她。和她相亲相爱、相伴一生。
他绝不会再抛下她,会与她同甘共苦。任何时候,都不会不要她。
他绝对干不出、自己爷爷干的那种龌龊事儿来!
德西看到,如今这里除了房子,门户大开,空荡荡的,家具、生活用品都没有。门板都被拆了,也没有锁。
李大和解释说,这里以前住着一户大地主。就是有钱人。
他为富不仁、鱼肉乡里、欺压百姓。解放时,这样的地主就是被处决的,原本这条街的几幢房子都是他家的,已经被分了。留了这一间,给他家人住。
前几年运动一起来,他的后人一直被游街批斗。
现在政策改了。当地将地主、富农、反动、坏分子、右派等六类人员,都迁至边远地区。
这家人都被迁到湖武的最偏远山区去了。
“那家里的东西呢?带走了?”
德西想着,这么大房子里的所有东西,举家迁徙搬个家得多么费事。
“怎么会。也被大家分了!”
德西这才想起,之前小可说过的“抄家”。原来是这么回事。
即使被清理过,从布局也能看出来。
这家曾经有前后花园,原本茁壮成长的花草树木,都已枯死,或被人为刨了。
李大和说,被拿去当了柴火。
那些门板,被人拿去当了床板,好些的家具,也被老百姓分了。
一间大房子里,有整排整排书架,想来是之前里面放了很多书。现在一无所有。
“书呢?”
“扔了,烧了吧?看那些有什么用。都是旧社会害人的思想和东西。”
德西想起教堂里,还有比尔存下来的一小摞书,就在楼上储藏室,拿布盖着。
他大致明白了。
他家里从来不烧书,即使是最动荡的纳粹时代也没有。艾兰德城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那是他和弟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
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里,明明有那么多宝贵又吸引人灵魂的东西,为什么要将它们烧掉?
他说起来,自己童年时还看过小人书,西游记、红楼梦那种。
李大和挺惊讶的。不过,对我们华国的书,都流传到西德的民间去了,他还是有点得意。
他马上讲起了理论,随时随地教德西。
破四旧。就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这都是封建和帝国 主义的残留。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必须要打倒。
连你们的教堂,都是其中之一。
不过,只要教堂不再走那些帝国主义压迫的反动路线,好好劳动、改造自己,这样追求先进的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
德西似懂非懂。但他了解纳粹时代的历史,疯狂的青年人也曾经把知识类书籍扔进火堆。
那一幕,仿佛正在此地重演。
书籍,是首当其冲被毁灭的倒霉蛋。
总之,烧书,又不害人、不伤人。
杀书、扔物,总比屠 杀人命好吧。
德西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今天,他至少身临其境了祖父那幅画中的场景。他坐在庭院仅剩的一张石凳上。
他回忆着那幅画的细节,回忆穿透东西方实际存在的时光和空间距离,想感受那个女子抱着婴孩,如画中那般,岁月静好的模样。
那石桌,已经被砸去了一大条边缘。可以想象,当时人们“抄家”时,是有多么恨它们。
人们恨所有不公平、及压迫过自己的一切。
不患寡而患不均。对那样的旧世界,要砸了它。
从这户人家出来,再走出这条街,李大和指着镇上那唯一的一条整齐马路说。
“上面说要多修两条路,从镇子通到我们各个村。现在当然是没有钱,修不起来。”
“要是路修通了,从我们大队来镇上,就方便了。”
今天他们俩来时,蹭了运鱼的车、挤在驾驶室,半道上还有土路,极为颠簸。司机师傅都怕车里的鱼颠出去了。
不过,修路最费的是水泥。湖武市最大的水泥厂才开始建,还没有那么高的生产能力。
这个国家还有很多需要建设的地方。不过李大和是个乐观派。他拍拍德西的肩膀。
“司马德,领袖说过,我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只要我们好好建设,以后湖武,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镇上的供销社更大。不过,里面的很多东西,一样要票。
德西看到有卖手绢的。他在西德都用面巾纸,这儿没有。用手绢也行,擦手擦鼻子。
这段时间,他都是学李大和,手上有泥巴,就往稻草、田埂上、地里的草里蹭干净。
李大和见他买这个,还是四条。两条是蓝边,两条是红边。
又挤眉弄眼地问。
“还是给毕可的?”
德西微笑着点点头。李大和来了劲儿。
“你决定了?就是她?”
“在我们这儿,娶媳妇? 结婚? ”
德西想起前几天那个月夜,小可抱着他的脑袋,就那么蹭他、摸他额头的感觉。
柔柔的,暖暖的。他被蹭得心都软了很久。
当时身子都软绵绵的,不想从那张长椅上起来。
要不是因为夜里实在太冷了,他怕冻坏那姑娘,他都想在那儿躺到后半夜。
当然,那姑娘可能受了凉,第二天就……。
还有,有小可,就仿佛不孤单了。感觉自己在这儿,有伴儿了。
有能与自己在一起,在静静的夜晚、看着月亮说话的伴儿。
心底里有种莫名的甜涌上来。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李大和一拍大腿。
“好事!这不就得了!”
德西期期艾艾地,挺羞赧地讲。
“可她……,没说愿意。”
“那怕啥。”李大和摩拳擦掌,“我跟她说。”
“就一层窗户纸了,瞧我给你俩,一捅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