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德西进京就担任任联军统帅,将办公地设在太后住的仪鸾殿,还在理藩院衙门成立了个军事殖民机构,叫“X管理委员会”。
此时联军前期早就完成了对京城的占领。但瓦德西却是刚来,还未作战过,渴望扩大战事,要指挥三路军队分别侵入山西、保定、山海关。
后期从海上来的这支增援大部队,更是带着复仇和杀戮的狂热,远程而来的。
他们最为野蛮凶悍,军纪最差,因其残忍地掳掠烧杀,而被冠以“匈奴”的绰号。
“在作战中,只要碰着庆朝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
萨姆将军、哈德里等做为下属重要将领,瓦德西所率近两万人的军队,对他们迅速分兵。
给哈德里的军队有3000多人,比之前多了快十倍。
军命在身,战争之下,不杀人都不行了。军务繁忙,哈德里甚至都不能再每日都回李府。
居住在李府的近两个月,是哈德里到庆国以来最惬意美好的日子。
如今军令在身,不得不遵。但离京之前,他也要护住乌鸦。在某种程度上,李府成了他的私宅。乌鸦,也是他个人私有的女人。
离开之前,他安排了士兵守卫李府。而挂有德国旗的宅门外,他笃定应该无闲杂人等敢来犯。
*
二十多天的战斗,拉长战线、非本土作战,联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一次,各国侵略者都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精神上的不屈不挠。
虽然以太后为首的朝廷统治者,贪生怕死、愿意跪;但老百姓、民族的脊梁,不愿跪!
联军在京城的毁灭性暴行臭名远扬,当他们再向这些地区行军时,这一次遭到了庆国军民的拼死抵抗。
既然一旦城破、就是血洗和杀戮凌辱、绝难生还;那军民就团结一心,坚决不降。
尽管庆国士兵在军事训练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们的英勇无畏弥补了这一不足。
庆国人并非全是怯懦之辈,相反,他们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他们克服训练不足的关键因素,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并且,由于联军自身兵力不足,加上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未能进一步扩大占领区域。这种局面,使他们在控制更多领土方面,遇到了困难。
这是哈德里再次体会到正面的军事抵抗,庆国官兵这支辫子军,也有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男儿血性的另一面。
联军八月攻打京城之时,老百姓还没有大幅抵抗。因为联军打的是朝廷,百姓早都对朝廷的压迫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给联军递梯子、协助的怪诞景象。
而那时所遇的庆国官兵,战斗力不堪一击,因为其中大都是天子近臣、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很多是凭借贵族身份、走后门凭关系进的各营,就是为了优厚俸禄。
这是平时不认真操练、不学习使用洋兵器火炮,忙着抽大烟、遛鸟、逛窑子骄奢的那一帮人。
并且朝中主战、投降两派人互相攻击,对敌政策始终摇摇摆摆,作战立场不坚定。
那些前情,和现在十月山西、河北、山海关等地区戍边的将士们的战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他们作战勇敢、气壮山河、同仇敌忾、御敌有术,要守住这个即将要亡破的国度之每一寸山河,誓要战至最后,哪怕不剩一兵一卒。
在战场上同洒热血的,除了这些庆国将士,还有联军的各国士兵。
哈德里的队伍,每天都被打得灰头土脸,已有不少伤亡。一寸一毫的阵地都挺进得艰难。联军之前嚣张狂妄的气焰,也被灭了不少。
这,岂是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乌合之众、可以灭掉的国 !
这是有几千年的文明、辉煌存在了几千年的国度。岂能因为被一个腐朽的、仅存两百多年的王朝统治得不像样子、就能灭亡的!
这些地区的军民,与在京城杀戮之中,命如蝼蚁般的那些人截然不同。而这次与庆国真正强敌的对决,也让联军有了新的认识。
普鲁士军事顾问之前,曾经考察过远东战场后,做过汇报: 即便是最先进的线膛枪,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卡壳和走火现象。
而在炎热的季节,穿着厚重军服的士兵们,往往还没有投入战斗,就已经被闷热折磨得精疲力尽。
其中英军因兵力不足,曾特意在山东招募一批庆国青壮男子组建"庆勇营"。为了调动庆国人参军积极性,英军抛出高薪诱惑:一个士兵月薪8两白银,每天供应充足的大米、白面和肉。"庆勇营"已经跟随着这么打了自己人一路,也不想打了。
联军若继续作战,伤亡代价太大。根本不可能再打到南方。
他们想停战、求财。只要抓住庆廷这个奴才般代言的傀儡,逼它签订不平等条约,就可以借它敛财、让老百姓全民还债。
*赛金花,原名彩云,是一个传奇女子。
她幼年时被卖至花船为妓,后被庆国状元洪钧纳为妾。
后洪钧奉旨为驻俄罗斯、德意志、奥匈、荷兰四国公使。洪钧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一听说要跟外国人见面时接吻牵手就怕了,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
她在德国期间,曾受到德皇威廉二世及皇后召见,亦认识瓦德西。
1887年,16岁的赛金花随49岁的洪钧出使德国时,就与50多岁的瓦德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德国后,赛金花在柏林居住的时间长达数年,洪钧请来老师,教她学习外语、钢琴、外交礼仪。
她当时年纪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快,不仅熟练掌握了德语,还快速周旋于上层社会。她善于交际,身为夫人广袖长舒、社交工作做得也非常好。
做为庆国公使夫人,她与丈夫洪钧,曾去过皇宫参加宴会,并与帝后合影留念。
当时,洪钧用中文向德皇威廉二世问候,正等翻译官翻译。
一旁的赛金花立刻用德语说:“感谢德皇陛下的款待,你们的建筑和文化别具特色,令我们惊叹不已,我代表大庆国向你们问好,祝愿我们友谊永存。”
德皇见她淡定自若,大方得体地用流利的德语说话,喜出望外,十分赞赏,带他们见了宰相俾斯麦。
宴会上,她又主动走到钢琴前,为众人弹奏起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官员们不禁对她另眼相看,掌声四起。
当时的瓦德西,是个50多岁的高级军官,就被来自东方的她迷住了,也暗暗欣赏她。其实,不光是他,很多德国人没见过如此热情奔放,多才多艺,还会德语的、与众不同的庆国公使夫人。
但1892年洪钧被召回国,她也跟着回去了。
庆德两国邦交历史原本正常化,甚是友好。但十几年之后,发生了这一系列事件,导致恶化。
此时联军前期早就完成了对京城的占领。但瓦德西却是刚来,还未作战过,渴望扩大战事,要指挥三路军队分别侵入山西、保定、山海关。
后期从海上来的这支增援大部队,更是带着复仇和杀戮的狂热,远程而来的。
他们最为野蛮凶悍,军纪最差,因其残忍地掳掠烧杀,而被冠以“匈奴”的绰号。
“在作战中,只要碰着庆朝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
萨姆将军、哈德里等做为下属重要将领,瓦德西所率近两万人的军队,对他们迅速分兵。
给哈德里的军队有3000多人,比之前多了快十倍。
军命在身,战争之下,不杀人都不行了。军务繁忙,哈德里甚至都不能再每日都回李府。
居住在李府的近两个月,是哈德里到庆国以来最惬意美好的日子。
如今军令在身,不得不遵。但离京之前,他也要护住乌鸦。在某种程度上,李府成了他的私宅。乌鸦,也是他个人私有的女人。
离开之前,他安排了士兵守卫李府。而挂有德国旗的宅门外,他笃定应该无闲杂人等敢来犯。
*
二十多天的战斗,拉长战线、非本土作战,联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一次,各国侵略者都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精神上的不屈不挠。
虽然以太后为首的朝廷统治者,贪生怕死、愿意跪;但老百姓、民族的脊梁,不愿跪!
联军在京城的毁灭性暴行臭名远扬,当他们再向这些地区行军时,这一次遭到了庆国军民的拼死抵抗。
既然一旦城破、就是血洗和杀戮凌辱、绝难生还;那军民就团结一心,坚决不降。
尽管庆国士兵在军事训练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们的英勇无畏弥补了这一不足。
庆国人并非全是怯懦之辈,相反,他们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他们克服训练不足的关键因素,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并且,由于联军自身兵力不足,加上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未能进一步扩大占领区域。这种局面,使他们在控制更多领土方面,遇到了困难。
这是哈德里再次体会到正面的军事抵抗,庆国官兵这支辫子军,也有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男儿血性的另一面。
联军八月攻打京城之时,老百姓还没有大幅抵抗。因为联军打的是朝廷,百姓早都对朝廷的压迫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给联军递梯子、协助的怪诞景象。
而那时所遇的庆国官兵,战斗力不堪一击,因为其中大都是天子近臣、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很多是凭借贵族身份、走后门凭关系进的各营,就是为了优厚俸禄。
这是平时不认真操练、不学习使用洋兵器火炮,忙着抽大烟、遛鸟、逛窑子骄奢的那一帮人。
并且朝中主战、投降两派人互相攻击,对敌政策始终摇摇摆摆,作战立场不坚定。
那些前情,和现在十月山西、河北、山海关等地区戍边的将士们的战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他们作战勇敢、气壮山河、同仇敌忾、御敌有术,要守住这个即将要亡破的国度之每一寸山河,誓要战至最后,哪怕不剩一兵一卒。
在战场上同洒热血的,除了这些庆国将士,还有联军的各国士兵。
哈德里的队伍,每天都被打得灰头土脸,已有不少伤亡。一寸一毫的阵地都挺进得艰难。联军之前嚣张狂妄的气焰,也被灭了不少。
这,岂是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乌合之众、可以灭掉的国 !
这是有几千年的文明、辉煌存在了几千年的国度。岂能因为被一个腐朽的、仅存两百多年的王朝统治得不像样子、就能灭亡的!
这些地区的军民,与在京城杀戮之中,命如蝼蚁般的那些人截然不同。而这次与庆国真正强敌的对决,也让联军有了新的认识。
普鲁士军事顾问之前,曾经考察过远东战场后,做过汇报: 即便是最先进的线膛枪,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卡壳和走火现象。
而在炎热的季节,穿着厚重军服的士兵们,往往还没有投入战斗,就已经被闷热折磨得精疲力尽。
其中英军因兵力不足,曾特意在山东招募一批庆国青壮男子组建"庆勇营"。为了调动庆国人参军积极性,英军抛出高薪诱惑:一个士兵月薪8两白银,每天供应充足的大米、白面和肉。"庆勇营"已经跟随着这么打了自己人一路,也不想打了。
联军若继续作战,伤亡代价太大。根本不可能再打到南方。
他们想停战、求财。只要抓住庆廷这个奴才般代言的傀儡,逼它签订不平等条约,就可以借它敛财、让老百姓全民还债。
*赛金花,原名彩云,是一个传奇女子。
她幼年时被卖至花船为妓,后被庆国状元洪钧纳为妾。
后洪钧奉旨为驻俄罗斯、德意志、奥匈、荷兰四国公使。洪钧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一听说要跟外国人见面时接吻牵手就怕了,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
她在德国期间,曾受到德皇威廉二世及皇后召见,亦认识瓦德西。
1887年,16岁的赛金花随49岁的洪钧出使德国时,就与50多岁的瓦德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德国后,赛金花在柏林居住的时间长达数年,洪钧请来老师,教她学习外语、钢琴、外交礼仪。
她当时年纪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快,不仅熟练掌握了德语,还快速周旋于上层社会。她善于交际,身为夫人广袖长舒、社交工作做得也非常好。
做为庆国公使夫人,她与丈夫洪钧,曾去过皇宫参加宴会,并与帝后合影留念。
当时,洪钧用中文向德皇威廉二世问候,正等翻译官翻译。
一旁的赛金花立刻用德语说:“感谢德皇陛下的款待,你们的建筑和文化别具特色,令我们惊叹不已,我代表大庆国向你们问好,祝愿我们友谊永存。”
德皇见她淡定自若,大方得体地用流利的德语说话,喜出望外,十分赞赏,带他们见了宰相俾斯麦。
宴会上,她又主动走到钢琴前,为众人弹奏起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官员们不禁对她另眼相看,掌声四起。
当时的瓦德西,是个50多岁的高级军官,就被来自东方的她迷住了,也暗暗欣赏她。其实,不光是他,很多德国人没见过如此热情奔放,多才多艺,还会德语的、与众不同的庆国公使夫人。
但1892年洪钧被召回国,她也跟着回去了。
庆德两国邦交历史原本正常化,甚是友好。但十几年之后,发生了这一系列事件,导致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