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赶不上你兄弟-《天堂来的风》

  刚才,李玉园脸上透着倔强,眉眼发狠,在拼命骑车的样子,连腰腿都在绷紧了,死命发力。

  无论哪种力量,都让大和心里涌起不一样滋味。毕竟是个大男人,再不懂怜香惜玉,这也是个漂亮姑娘。

  他革命性强,娶妻,就得娶家庭成分好的。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虽然他潜意识里承认,李玉园是没结婚的姑娘堆里最漂亮的那个。但他也没往那方面想。

  这个娇滴滴的落后分子,他向来就致力于让她脱胎换骨、改造成功。

  但刚才那么一分钟,坐在后座上,李大和心里漾起从没有过的感觉。

  李玉园,她一个人背井离乡,离开爸爸妈妈和家。来这么远的地方。

  其实,也挺可怜的。

  “行了,行了,你厉害!”

  李大和赶紧跳下车,拽住车尾座。

  “下来吧,资产阶级小姐,还是我带你吧。”

  见他神情里不再含有嘲讽,李玉园这才下车,让他重新带。

  “你在哪儿学的骑车啊?”

  村里姑娘没一个会骑的,不得不说,李玉园还挺厉害。

  “我爸教的。这也不难。”

  “你爸还挺厉害。”

  李大和知道她家情况的,就是被打倒的那批人。想了想,不说话了。

  难得的理解和默契,萦绕着这辆在田埂间飞驰的车。

  李玉园想起了自己的读书计划,看着旁边这个厚重结实的年轻脊背。

  他俩之间这样,是从未有过的近距离。

  现在因为对教堂共同的奔赴,而开始。

  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同志友谊,在缓慢地生成。她试探性地问。

  “李大和,你就没想过再读书学习?”

  语录,是他们唯一要学的。但是,李玉园知道,这不行。

  她接触过真正的梦想和知识,才刚刚触及到那海岸的潮汐,就被生拉硬拽地脱离。

  但她不想,她还要奔赴那片蓝色的知识海洋。她要回去。如今,有了机会。

  读书,学习。重新学外语、犯错误,那也要拉个垫背的。

  当然,还得拉个村里的重量级权威人物,来垫背。

  她想了想,那天吃饭德西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引起李大和的反感。

  那么,不如激将和启发一下他。

  “大和,你跟司马德是好兄弟?”

  “当然了。”

  “那,他挺了解我们,你,了解德国吗?”

  “嗨,慢慢听他说呗!”

  这小半年,德西已经稀稀拉拉给他介绍了不少国外的事,李大和觉得自己的见识,已经高人一等。肯定增加了革命性,暗暗得意着呢。

  李玉园在微风中,眨了眨眼睛。

  “那司马德会说我们的汉语,你,会说德语吗?”

  “啥?”李大和一顿,刹了下车。

  李玉园恰到好处地奚落道。

  “你一句德语都不会说,还想跟人家称兄道弟。”

  “我看你啊,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都跟人家差一截……赶不上你兄弟 !”

  李大和心里好气,一下子就好气。

  一个标兵,革委会组长,被你个小资毒草这么说,脸上有面子的嚒。

  李大和忍了忍,那张脸,却沉下来,陡然像锅盖一样黑。

  李玉园见他不说话,但蹬车速度猛然加快,心里哈哈笑了。

  这肯定是被气到了。

  让一向跟自己针锋相对的人吃瘪,痛快!

  一到教堂,德西正在焊铁架。小可见李玉园拿了衣裳,知道她来洗澡。

  赶紧领着她去灶房,把那个电热管用上。两人去收拾浴室的水桶水盆。

  李大和心里闷气不散,气呼呼地坐在前院的竹椅上。

  德西才不管他是什么情绪呢,在全神贯注干自己的。

  好一会儿,德西直起腰脱了手套,伸个懒腰休息一下。

  李大和凑过去。

  “司马德,你先教我十句德语。”

  德西一愣。“啥?”

  “这些天,就从那本语录里,挑十句,翻译成德语,教会我。”

  “每天教会我一句。”

  “你要做啥?”德西……。一脸懵。

  好好的,怎么要我教德语了。

  我还得管这个?

  不仅如此,李大和还心里攥足了劲,要学怎么造摩托车 !

  先看德西造出来第一辆。第二辆,他接着学。

  德西说了,第二辆得有人会骑。他李大和就得是第一个会骑的。

  光会骑? 不会修?如果不懂车的构造,会修吗?他要一样一样地看。

  那个小资草,竟敢话里话外说他“不学无术”、本事小 !

  给我等着。

  第二辆车,他学会骑的第一天,就把李玉园拉着,满村兜风!

  *

  即使造车,德西也是不能脱离思想学习的。

  考虑到他的繁忙,一般老生常谈的政策学习,李大和就不拉他。

  但是,革命电影,这个必须得看。

  德西跟他讲过西德的电影院、剧院是什么样儿。没有太强调建筑的宏伟、金碧辉煌、高大巍峨。

  但普及了音乐小调,和部分适合拿来讲的剧情。

  李大和听了。行,不就是文化交流嘛。

  那我们的电影,也拉你来看。

  电影队在乡村循环放映。一听电影队来,当夜学习也不搞了,家家户户搬板凳聚集,坐在晒谷坪上看。

  这天,德西也休息一下,从教堂带着比尔四个人穿过田埂,去看电影。

  今天放的是《野火春风斗古城》。

  看到那名英勇无畏的母亲,担心自己成为敌人威胁儿子的武器,宁肯选择牺牲、跳楼而死。

  煽情激荡的旋律下,德西的心灵也为此深深震撼了。

  华国人最朴素无华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这一刻在他心目中,得到了升华。

  一个人的爱国,可以牺牲掉宝贵的生命。即使是一个平凡的母亲。

  毕可介绍说。这场景,就是那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体现。

  这是一个充满了英雄的国度。充满了牺牲自己、成就集体的榜样集群。

  这才是英雄的母亲、伟大的母爱,为国家的人民福祉献身、在光荣牺牲。

  而不是他的国家希·tl生命之源计划、创造雅利安纯种婴儿、给那些母亲颁发的英雄勋章。

  这是真正的爱国勋章。

  他也终于了解了,这里的救星,是真正的主。

  德西一边被家国大义滋养熏陶着,拓宽视野。

  另一边,还恰巧看到了很多微小的生态“奇观”。

  再是个露天电影院,相爱的男女青年,在昏暗银幕灯光的遮掩下,当然也是有小动作的。

  灯光交错闪烁,电闪雷鸣般,德西目瞪口呆。

  这里……竟然比西德还开放。

  露天放电影的场所,家长们旁边,是嬉笑打闹追逐的一些小家伙们。

  那暗影笼罩下。

  嗯,那些还没参加"造人"行动的,都在忙活,做预备工作。

  德西直觉敏锐,特意抽空数了数,有四对。

  他们在角落、大树的灯光阴影下,搂抱着,抚摸、亲吻。

  德西身上像被低压电流窜过。心顿时酥酥麻麻的,极度舒适。一下子就跟开了窍般。

  这里的人,哪里保守了?这叫保守?

  哪里含蓄了?不含蓄啊?

  亏他还小心翼翼顾及风俗,除了在卧室敢率性而为。

  大庭广众之下,连媳妇的手指头,都不敢碰。

  不不不。你看看这些人,他们的胆子,明摆着的。

  所谓东方式含蓄,……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都是人之常情。

  原来,也未必含蓄啊。

  电影散场,比尔要跟这对新婚夫妻一起走回去。德西摇摇头。

  “嗯,……你们先回。”

  他装作要带着毕可去找李大和说事情。“我们等一会儿。”

  他们才不要跟这堆、串联的三个大小灯泡,走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