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逛街-《天堂来的风》

  街上还有人力车,拉车的很辛苦,若坐车之人特别胖,车夫却很瘦弱,拼命拉车时脖子上的青筋都爆出。

  乌鸦看见这种车,想着下次是不是可以试着坐。今日出行的马车虽然宽敞舒适,但就是太引人注目了。

  摆摊的小贩很多,但卖的东西很少,一木板糖果、一板香烟、烟草。有的小贩,身上的棉衣棉裤都打着大大的补丁。李府中的伙计,衣服也有缝补的,但不像这些人的,是补丁摞补丁,层层叠叠无穷尽也。

  小杏她们也是购物狂,手里的铜板很快就去了些。再逛了一会儿,除了乌鸦,其他人都说走不动了。可不是,只有她和刘意安的丫鬟是天足啊。

  况且小杏两人一直拎着所购之物,虽然有士兵跟着,但敢去使唤洋兵拎东西嚒。都是她们一路拎着,实在要歇歇了。

  便坐下吃碗馄饨。胃口好的要了面条。冬天热乎乎地来一碗,胃里舒服。

  一路上刘意安见乌鸦钱袋中,摸出来的都是铜板。今日发髻所戴,还是那根银簪。她是知道的。这般刻意隐藏,不敢将那些珍品戴出来,恰恰是说明心虚。她也不点破。待吃完小食,便道。

  “姐姐去不去看首饰?”

  唉呀,刚才看着各种物事都新鲜,把这茬正事儿可忘了。乌鸦赶紧站起来。小杏揉着肚子,有点儿无奈地央求。

  “姑娘,我们歇歇脚行不。还是走不动了。”

  乌鸦看看她们脚旁边的一堆置办物品,洋油灯,洋伞,洋袜。便让她们坐在摊上,看着物品,和刘意安去了。

  士兵按照长官交代,也跟着,只保护好乌鸦。

  刚才这已经逛了一路,刘意安也是走不动的了,但今日定要舍命陪君子。好在有大脚丫鬟扶着她,才省些力气。她羡慕地旁观着乌鸦行动自如、毫不疲乏,道,“姐姐的娘亲真是好,竟不让姐姐缠足。”

  没裹脚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乌鸦笑笑。

  “大概我娘太宠我了吧。”

  八岁缠足都晚。而八岁时,家里还并未决定让她进宫。当时娘也要给她缠。她疼了,哭着不肯。缠了就哭。娘的性子温软,几次三番败下阵来。最后只得威胁,若不缠足,便嫁不到好人家。她回嘴,那就不嫁。

  后来十二三岁,想缠也晚了。家里越来越穷,爹说,既然你吃不了缠足的苦,又是这双大脚,不是在民间做丫鬟,就是去宫里做奴才。

  咱家是八旗下的,既然要做伺候人的,就去宫里做吧,宫里的月例还高些。就这样,她进了宫。

  说实话,宫里是比外面人家月例高些,开始只有四五两,后来办事细心、独当一面,最高到了十两。与宫外比,如李管家,一年也就十一二两的工钱。乌鸦算是高薪的了。

  想起刚才小杏说的幼时裹足之痛。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她有一个好娘 !

  娘亲。我实在爱您。若不是您当时敢做他人不做之事,至今便也没我这样自由走路的一双脚了。

  可是娘,您和爹到底在哪儿?破城之日前逃出去了吗?有没有可能跟李大人一样,走了?还是……

  时间过去已经太久了。如今满街的买卖人都开张了,当初逃难走的,也有少量的回来了。若是爹娘还活着,他们也会回来的啊。

  见乌鸦想起往事、神色伤感。刘意安想到适才提了她娘,无论是艾家,还是赵家,这伤心都不假。便宽慰道。

  “姐姐莫想伤心事了。”言语双关。

  说话间已到了一家首饰摊。

  摊上的首饰俱是民间的,乌鸦随意挑了几件,价钱是摊子上最贵的。一口气把十两碎银子全花出去了。

  她心中已有"万两",又是艾府小姐,自是要买得体的首饰。用市面上贵些的,方能不失如今身份。

  买完首饰,刘意安的小脚再也不能行了,便别过。

  乌鸦等她先走,看着她马车渐行渐远。早跳进马车想歇着脚的小杏,摆放好了购置好的一应物品,掀开帘子问,“姑娘,还不上来?”

  小棠眼巴巴望着。“回府吗?”

  今日好玩是好玩,就是太累人了。脚累啊。但想到今日回家就可以放脚不裹了,两个丫头马上面色兴奋,想赶紧回府。

  乌鸦坐上马车道。

  “还有教堂没去呢。”

  “哦。”小杏应了一声。倒是立即答应。姑娘说去哪,就陪着去哪儿。姑娘说的话,绝对要听。

  *

  乌鸦想去的西什库教堂,就在德占区内。

  这座京城里唯一幸存、建筑完好的教堂,如今承载了洋人和庆国教民日常礼拜、弥撒的需要。进出的洋人络绎不绝,也夹杂着庆国教民。

  六月。义团进京后仅仅在十几天内,京城内外所有教堂及教民住户房产等,义团几乎将其焚毁殆尽。只除了这一座,用水攻、火攻均久攻不下的西什库教堂。

  这座教堂里被困之人,当时也是真的惨。除了教士还有庆国教民,后来多日均无饮食几乎陷入绝境,靠有限资源生扛。

  但依然死掉了几百名教民,因为比起洋人的性命,庆国人最早被牺牲。

  也就是对它和使馆区外交人员长达几十天的围攻,导致了八月联军,最终率兵入城报复,要杀掉所有义团。

  之后教堂解困,被围困在其中几十日、以为自己是将死之人的主教樊国梁,曾日日见到被自己保护的教民,一个个在眼前死去,仇恨日日夜夜提醒着他,要报复回去!

  他忘了上帝之慈、之爱。破城之后,他下令被解放的幸存教民,上街加入了抢劫队伍。

  乌鸦来自宫中,对那时的义团之乱前情并不了解。而她是宫女,与家中更不可能有书信往来,活得信息闭塞。

  在哈德里给她读《圣经》之前,她不识何为"教"。更不知何为"主"。

  但那时的哈德里就像她的主。因为他,她也愿意相信,这个"主"心中是有“慈悲”的。

  宫中供佛,太后喜礼佛,被叫老佛爷,嫔妃为投其所好也礼佛。小主殿中就供佛。

  佛不能不敬。但这位"主",也必须尊敬。洋人人人信祂,祂是洋的"主",就得敬。

  她带着小杏小棠下了马车,看到眼前这座壮观宏伟的教堂建筑时,三人都震惊了。

  一座三层的西洋哥特式建筑,上面还有错落有致十几个尖顶,竟然如此高耸入云、仿佛直达天际。

  此教堂,1706年康熙帝准法国传教士初建。历经多次重建、迁址,正好在1900年建成。

  三百年的历史,在庆国传教,尤其今年经历了义团火焚、水攻依然屹立不倒,这也成为了八国洋教徒的精神信仰之地,有"主"护佑。

  这三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子,粉面桃花,衣饰鲜亮,一出现在这里,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