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注意点好-《离谱!天才少年去新兵连报到了?》

  随着最后一名班长——

  动作相对最慢但极其稳健的十班长

  稳稳地滑落崖底,解开安全带,一场令人屏息的班长示范赛终于落下帷幕。

  崖底短暂地陷入一片带着喘息和赞叹的寂静,随即被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打破。

  目睹了班长们堪称教科书般的攀爬,新兵们在最初的震撼过后,一股混合着紧张与渴望的火焰在心底悄然燃起。

  有几个胆大的,已经忍不住握紧了拳头,眼神灼灼地盯着那些垂下的绳索,身体微微前倾,跃跃欲试。

  林白的眸子亮晶晶的。

  但他的激动与众不同。

  那光芒不是单纯的崇拜或好胜,而是像精密仪器接收到关键数据时迸发出的、纯粹的、高速运转的智慧火花。

  刚才那场攀爬盛宴,对于旁人或许是视觉的震撼,但对于林白,却是价值连城的实战教学!

  十个班长,十种风格,十份活生生的攀爬教材!

  自己班长张维那“借力打力”的轻灵飘逸,简直是将物理力学运用到了极致,每一次绳索的牵引和脚蹬的时机都妙至毫巅,崖壁是他延伸的肢体。

  一班长沈健那“刚猛迅疾”的爆发力,充满了原始的力量美感,大开大合的动作下是对岩石特性和自身力量的绝对自信。

  三班长身形不算魁梧,但那份“灵活多变”令人叫绝,总能利用岩壁上最不显眼的凹陷、棱角甚至裂缝边缘进行巧妙的支撑和转移重心,像一只在林间跳跃的灵猴。

  四班长那“臂力惊人”的“暴力上压”虽然看似笨拙,但在某些纯粹的垂直段落,那种依靠强大上肢力量硬生生拔高身体的效率,却也简单粗暴得有效……

  还有二班长的稳如磐石,七班长的节奏把握……

  这一个个鲜明特色,一段段精彩的攀爬片段,都是宝贵的不能再宝贵的经验啊!

  它们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三点支撑”或“重心贴近”,而是变成了动态的、鲜活的、充满实战智慧的肌肉记忆展示。

  就在周围的新兵们开始三五成群,为自己班的班长刚才的英姿激动地小声议论、加油鼓劲时,林白却悄然撤后了几步。

  他需要更宽阔的视野。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林白的目光并非聚焦在某一个人身上。

  他的脑中以一个极其细微的、稳定的幅度转动着,深邃的眼眸锐利如鹰,将刚才十位班长攀爬过的区域、他们的动作轨迹、他们处理不同地形的手法……

  如同高速摄像机般,一帧一帧地扫描、录入脑海深处。

  崖壁的景象在他眼中不再是静态的障碍物,而是变成了流动的数据图谱。

  他大脑的超高速处理器正在疯狂运转:

  面对脚下那块突兀光滑的石板,张维选择轻点借力侧身绕过,沈健选择强行蹬踏利用爆发力越过,

  三班长则利用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窄缝支撑身体巧妙滑过……

  哪种方式损耗最小?速度最快?安全性最高?

  张维的借力节奏感!

  沈健在应对绝对垂直段的爆发启动!

  三班长对微小支点的极致利用!

  将这些精华剥离出来,能否融合?

  融合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四班长的“暴力上压”在特定点有效,但整体过于消耗体力,不可取。

  二班长的绝对稳健牺牲了速度,在新兵考核中或许不是最优解。

  需要总结提炼的是最普适、最高效、最节省体能的“通用最优解”。

  30多米的高度,那些坑洼、裂缝、苔藓覆盖的光滑面、凸出的岩角……

  在脑中快速建模。

  如果是他,在哪个位置应该选择模仿张维的借力?

  在哪个转角处可以借鉴三班长的灵活?

  在需要绝对力量的突破点,如何融入沈健的迅猛而不至于后继乏力?

  手脚如何配合才能真正的相得益彰?

  手臂的拉拽与腿部的蹬伸,哪一刻发力比例如何分配最完美?

  核心肌群在重心切换时的瞬间绷紧,其时机和强度如何精准控制?

  崖壁的风声、战友的议论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林白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个由视觉记忆、动作分析和逻辑推演构成的复杂世界里。

  他的大脑没有一刻停滞过,如同最精密的超级计算机,高速处理着海量的信息流,拆解、重组、优化,试图从十位高手的实战演绎中,提炼出独属于他林白、最适合这副身体的最强攀登方程式。

  就在他即将完成一次关键动作逻辑链的闭环推演,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模拟着某个抓握发力的瞬间——

  “小白!小白!”一个急切的声音像钢针般刺破了林白高度集中的精神世界。

  是张广智,他正用力地朝林白这边挥舞着手臂,脸上满是发现同伴“掉线”的焦急和即将开始的兴奋,“发什么呆呢!快开始了!连长马上要点名了!!!”

  林白的思绪猛地被拉回现实。

  眼前是张广智焦急的脸庞,耳边是连长低沉有力的口令声:“各班新兵,按顺序准备!”

  刚才那凝固的时间瞬间重新流动,带着紧张和期待的湍急流速。

  他眼中的高速运算光芒瞬间收敛,但那份刚刚构建完成的、融合了十位班长精华的动作图谱,却如同烙印般清晰地刻在了他的意识深处。

  林白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沉甸甸的“财富”妥善安置,对着张广智用力点了点头,眼神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跃跃欲试的锐气。

  “来了!”

  班长低沉有力的点名声在崖底回荡:“五班!第一个,张广智,出列!”

  “到!”瓮声瓮气的应答响起,张广智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到粗壮的绳索前。

  他没有丝毫犹豫,动作略显生涩但目标明确:直接将挂在岩钉上的安全绳拉过来,在自己腰间利落地缠绕两圈,扣上锁扣,拧紧。

  接着,双手牢牢攥住了作为主攀爬的、更粗一些的绳索。

  出发前的瞬间,林白从队列中跨前一步,重重拍了拍张广智的肩膀。

  张广智有些意外地回头:“怎么了小白?”

  林白没说话,迅速拿出作训手套,里面里面垫着的一层厚厚的、雪白的卫生巾。

  他直接将自己的手套塞到张广智的手上:“把你的给我。”

  张广智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林白那副明显经过“改造”的,心头一热。

  他上午扛着连旗冲刺时,手掌被粗糙的旗杆磨出了几个血泡,其中一个还被磨破了,刚才检查绳索时碰到还有点刺痛。

  他没想到小白他还记得!

  林白动作飞快地将两人的手套彻底对调,然后用力一拍张广智的后背,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关切:“手上还有伤,注意着点好!”

  张广智这才完全反应过来,感受着掌心透过卫生巾传来的柔软缓冲,再看看林白平静却坚定的眼神,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咧开嘴,露出标志性的憨厚笑容,那笑容像朵太阳花般灿烂耀眼:“好!小白,我上去了!”

  林白点了点头,迅速退回到队列中,目光紧紧锁住了张广智的身影。

  张广智深吸一口气,将斜挎在身后的95式自动步枪向上稳稳提了提,让背带更稳妥地卡在肩背位置,确保不会在攀爬中晃动妨碍动作。

  他双手握紧粗糙的主绳,右脚试探地在岩壁上找到一个微小的凸起,猛地发力!

  有了卫生巾的手套让手心也敢用力了,手套外面的防滑纹路也是一份微小的保障。

  “开始!”随着连长的口令,崖底负责保护的老兵们立刻绷紧了安全绳。

  部队的防护措施确实周全,安全绳由地面的老兵牢牢控制着,崖顶还有保护人员,双保险之下,只要攀爬者克服恐惧、稳住节奏,理论上不会有坠落的危险。

  可是,“知道”和“做到”,隔着千山万水。

  张广智虽然因为调换手套耽搁了出发那两三秒的起步时间,但他刚才在下面可不是傻乎乎地只给自己班长加油。

  他眼睛死死盯着动作最快、最猛的两个人——

  自己班长张维和一班长沈健。

  此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依葫芦画瓢,往上冲!

  攀爬主绳绝非易事。

  脚下的岩壁坑洼不平,摩擦力时大时小,全靠手掌和臂力紧紧攥住绳子向上牵引身体,同时还要寻找可靠的落脚点向下蹬踏发力,形成对抗地心引力的合力。

  任何一步没踩稳或手臂力量稍有松懈,结果就是身体猛地向下“出溜”一段,前功尽弃。

  张广智集中精神,模仿着张维那种“借力”的感觉,每一次蹬踏都尽量找有棱角或凹陷的地方,配合手臂发力向上牵引。

  他爬得不算快,但很稳。

  汗水迅速从额角渗出。

  刚爬了不到两米,旁边另一根绳子上的新兵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叫!

  那名新兵脚下猛地一滑,整个人失去了平衡,身体失控地荡了出去,绳子剧烈地左右摇晃起来,像钟摆一样,眼看就要朝着张广智这边撞过来!

  张广智下意识地拧紧了眉头,心提到了嗓子眼,下意识地想:“糟了!可别他妈撞了车啊!”

  “张广智!”一声炸雷般的怒吼从崖底猛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你他妈不往上爬看啥呢!给老子爬你的!”

  是班长张维的声音,冰冰冰的让张广智浑身一激灵,瞬间清醒!

  妈的,自己分神了!

  下面班长盯着呢!

  他猛地收回目光,咬紧牙关,再也不管旁边那个摇晃的身影,手脚并用,爆发出更强的力量,动作明显加快,奋力向上攀去!

  张维在底下看着张广智重新专注发力,向上稳健移动,紧绷的脸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一些,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终于!

  张广智布满灰尘的手套,猛地搭上了崖顶的边缘!

  他拼尽全力,一个引体向上般的动作,上半身探了上去,紧接着右腿一跨,整个人无比艰难却又无比坚定地翻上了崖顶!

  成功了!

  五班张广智,新兵连第一个成功登顶!

  崖顶上负责保护的士官伸手把他拉稳,拍了下他的肩膀:“好样的,登记一下,五班的!”

  张广智瘫坐在崖顶,大口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但脸上那朵“太阳花”般的笑容再次绽放开来,带着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然而,崖顶的欢呼并未在下方引起太多共鸣。

  相反,其他班班长在看到张广智成功登顶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尤其是看到自己班里那些新兵的表现,更是气得额头青筋直跳。

  崖壁上,新兵们的窘态五花八门,堪称大型“攀爬灾难现场”:

  有个胆子小的,好不容易爬了十来米,低头一看高度,魂儿都吓飞了,两手死死攥着绳子,哭爹喊娘地喊:“班长!班长救我!太高了!我下不去了啊!”任凭底下的班长如何怒吼斥责,他就是纹丝不动。

  另一个更惨,大概是发力不均,又在半空紧张得全身僵硬,整个人吊在绳子上,像被抽打的陀螺一样,围着主绳不停地打转,就是没法让自己的身体贴近岩壁借力,急得满头大汗,绳子晃得让人心惊肉跳。

  还有的,手脚似乎完全不协调,每一次奋力向上蹬踏,手还没来得及收紧绳子,身体就因为蹬踏的反作用力向下滑落,甚至滑得比爬的还多,在原地几番挣扎,累得气喘吁吁,却几乎没上升多少,看得人干着急。

  更有甚者,连第一步都迈得艰难无比,双脚离地后全靠手臂力量吊着,根本找不到蹬踏发力的方法,笨拙地在原地扑腾,像一条离水的鱼。

  别说登顶了,看着崖壁上这群状况百出、效率低下、瑟瑟发抖的新兵蛋子,再看看那高悬的日头,别说晚饭前的训练目标了,

  各班班长心里都忍不住哀嚎:看这架势,晚上能不能按时开饭都他妈成了个问题!

  一股浓重的挫败感和怒气在班长们之间无声地弥漫开来。

  ——————————————————

  下集预告:

  但仅仅越过十米那道无形的界限,蜕变骤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