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
黄沙被风卷着灌进衣领,林砚猛地咳嗽起来,伸手抹了把脸,掌心全是细沙。老式北京吉普的车窗玻璃早被沙粒打得布满划痕,透过模糊的玻璃望去,远处的沙丘在夕阳下泛着死寂的土黄色,连棵能借力的骆驼刺都看不见——他们已经在西北边境的沙漠里追了整整三天。
“林队,电台还是没信号!”副驾驶的年轻警员赵磊把耳朵贴在滋滋作响的无线电台上,声音里带着急意,“咱们跟边境派出所的联系断了,再走下去,水就剩两壶了。”
林砚抬手看了眼腕上的老式机械表,指针卡在下午四点半——这表是父亲留下的,表盘边缘已经磨得发亮,穿越到1985年以来,它陪他破了无数案子。此刻表针像是在跟风沙较劲,每走一下都显得格外沉重。
“停车。”林砚推开车门,脚刚踩在沙地上就陷下去半截,解放鞋里瞬间灌满了沙。他从帆布背包里掏出地图,铺在引擎盖上,指尖划过标注着“红山口水源地”的红点:“根据之前的侧写,凶手是长途货车司机,常年跑西北线,肯定知道这附近只有红山口有能饮用的地下水。他的解放卡车耗油量极大,不可能绕开水源地。”
身后的老刑警老张凑过来,指着地图上的虚线:“可刚才气象台的临时预报说,今晚有强沙暴,红山口那边地势低,万一被埋了……”
“埋不了我们,就埋不住凶手的痕迹。”林砚的目光落在地图边缘,那里有他用铅笔标注的“凶手车轮特征”——之前在豫省发现的轮胎印显示,凶手的卡车右前轮纹路少了一块,是被公路碎石子磕掉的,“再往前开五公里,要是还没看到水源地的标志,咱们就找背风的沙丘扎营。”
赵磊重新发动吉普车,引擎发出“突突”的挣扎声,像是随时会熄火。车窗外的风越来越大,沙粒打在车身上“噼啪”作响,能见度不足十米。林砚紧握着父亲的手表,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这起横跨豫、皖、苏、甘四省的“红衣女尸案”,已经拖了整整半年,三名穿红衣的年轻女性被残忍杀害抛尸,凶手每次都在尸体旁留下一枚生锈的铜纽扣,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战果”。
就在他走神的瞬间,吉普车突然剧烈颠簸了一下,赵磊猛地踩下刹车:“林队!前面……前面有车辙!”
林砚立刻推开车门,风沙迎面扑来,他下意识地眯起眼,顺着赵磊指的方向看去——沙地上果然有两道清晰的车轮印,右前轮的纹路缺口赫然在目!
“是他!”老张激动地攥紧了警棍,“这纹路跟豫省案发现场的一模一样!”
林砚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车轮印周围的沙子:“印子还没被风沙盖满,最多留下半小时。他应该就在前面。”他站起身,从背包里掏出军用水壶,倒出少量水浇在车辙旁,“沙子湿润后能保留更久的痕迹,咱们跟着印子走,注意保持距离。”
吉普车缓缓跟在车轮印后面,风沙比刚才更烈了,林砚不得不让赵磊把车速降到最低,生怕车轮扬起的沙子掩盖了线索。又走了大概两公里,前方突然出现一片低矮的灌木丛——红山口水源地到了。
“熄火,下车步行。”林砚关掉电台,把它塞进背包最里面,“凶手肯定在这补水,咱们从两侧包抄,别惊动他。”
三人猫着腰,踩着灌木丛边缘的硬地往前走。刚绕到一块大岩石后面,林砚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汽油味,紧接着,传来“咕咚咕咚”的喝水声。他抬手示意老张和赵磊停下,慢慢探出头——
岩石另一侧,一辆墨绿色的解放卡车停在水源地旁,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服的男人正弯腰往水箱里加水,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壶身上刻着一个“娟”字——那是第三名受害者李娟的名字!
林砚的心脏猛地一缩,李娟的家人说过,她出门时带了个刻字的军用水壶,没想到竟然落在了凶手手里。他缓缓抽出腰间的手铐,给老张和赵磊递了个“包抄”的眼神,两人立刻分头绕到卡车的前后方。
“谁在那?”
男人似乎察觉到了动静,猛地转过身,手里的水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林砚借着夕阳的光看清了他的脸——高颧骨,小眼睛,左手虎口处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跟之前犯罪侧写里“长期握方向盘导致虎口磨损、有打架留下的旧伤”的特征完全吻合!
凶手反应极快,转身就往驾驶室跑,手还没碰到车门,老张就从卡车后面冲了出来,手里的警棍“嘭”地砸在他的肩膀上:“不许动!警察!”
凶手吃痛地叫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匕首,反手就朝老张刺去。林砚见状,立刻扑上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将他的胳膊拧到背后。凶手挣扎着想要踹人,赵磊及时上前,一脚踩住他的脚踝,将他按在沙地上。
“咔嚓”一声,手铐牢牢锁住了凶手的手腕。林砚喘着粗气,伸手擦掉脸上的沙和汗,看着凶手因愤怒和恐惧而扭曲的脸,声音冰冷:“王浩,我们找你很久了。”
被叫做王浩的凶手猛地抬起头,眼神凶狠:“你们怎么找到我的?这鬼地方连条正经路都没有!”
林砚指了指地上的车轮印:“你的卡车右前轮少了一块纹路,从豫省到甘肃,这道痕迹就像给你画了条线。还有,你不该在水源地留下李娟的水壶——每个受害者的东西,我们都记在心里。”
王浩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盯着地上的水壶,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老张从驾驶室里搜出一件叠得整齐的红色连衣裙,上面还沾着淡淡的血迹——那是第二名受害者的衣服,凶手竟然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林队,电台有信号了!”赵磊举着无线电台跑过来,声音里满是兴奋,“我联系上省厅了,他们说边境派出所的人已经往这边赶了!”
林砚接过电台,按下通话键:“喂,省厅吗?我们在红山口水源地抓获‘红衣女尸案’嫌疑人王浩,现场查获受害者遗物,请求支援押送。”
电台里传来省厅领导激动的声音:“好!好样的!林砚,你们立大功了!我马上安排人过去,你们注意安全!”
挂掉电台,林砚抬头看向远处的地平线,风沙不知何时小了些,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下来,给沙丘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他蹲下身,捡起那枚刻着“娟”字的军用水壶,轻轻擦拭着上面的沙子——这半年来,为了找到凶手,他们跑遍了四省的公路、乡镇,分析了上百份货运记录,终于在这片荒凉的沙漠里,给了受害者一个交代。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队,这下案子总算有眉目了。等回去审完,咱们就能给那些姑娘的家人一个说法了。”
林砚点点头,目光落在王浩被押往吉普车的背影上。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接下来的审讯,还要挖出王浩作案的详细动机,确认是否还有其他受害者。但此刻,站在西北边境的沙漠里,感受着风沙渐渐平息的宁静,他心里涌起一股坚定的力量:不管犯罪者逃到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只要还有一丝线索,他们就会追下去,用专业和执着,守住这方土地的安宁。
赵磊已经发动了吉普车,老张把王浩押在后座,用绳子绑住了他的脚腕。林砚最后看了一眼红山口水源地,转身钻进了驾驶室。吉普车的引擎再次响起,朝着边境派出所的方向驶去,车轮在沙地上留下两道长长的痕迹,像是在诉说着这场跨越四省的追凶之旅,终于迎来了曙光。
黄沙被风卷着灌进衣领,林砚猛地咳嗽起来,伸手抹了把脸,掌心全是细沙。老式北京吉普的车窗玻璃早被沙粒打得布满划痕,透过模糊的玻璃望去,远处的沙丘在夕阳下泛着死寂的土黄色,连棵能借力的骆驼刺都看不见——他们已经在西北边境的沙漠里追了整整三天。
“林队,电台还是没信号!”副驾驶的年轻警员赵磊把耳朵贴在滋滋作响的无线电台上,声音里带着急意,“咱们跟边境派出所的联系断了,再走下去,水就剩两壶了。”
林砚抬手看了眼腕上的老式机械表,指针卡在下午四点半——这表是父亲留下的,表盘边缘已经磨得发亮,穿越到1985年以来,它陪他破了无数案子。此刻表针像是在跟风沙较劲,每走一下都显得格外沉重。
“停车。”林砚推开车门,脚刚踩在沙地上就陷下去半截,解放鞋里瞬间灌满了沙。他从帆布背包里掏出地图,铺在引擎盖上,指尖划过标注着“红山口水源地”的红点:“根据之前的侧写,凶手是长途货车司机,常年跑西北线,肯定知道这附近只有红山口有能饮用的地下水。他的解放卡车耗油量极大,不可能绕开水源地。”
身后的老刑警老张凑过来,指着地图上的虚线:“可刚才气象台的临时预报说,今晚有强沙暴,红山口那边地势低,万一被埋了……”
“埋不了我们,就埋不住凶手的痕迹。”林砚的目光落在地图边缘,那里有他用铅笔标注的“凶手车轮特征”——之前在豫省发现的轮胎印显示,凶手的卡车右前轮纹路少了一块,是被公路碎石子磕掉的,“再往前开五公里,要是还没看到水源地的标志,咱们就找背风的沙丘扎营。”
赵磊重新发动吉普车,引擎发出“突突”的挣扎声,像是随时会熄火。车窗外的风越来越大,沙粒打在车身上“噼啪”作响,能见度不足十米。林砚紧握着父亲的手表,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这起横跨豫、皖、苏、甘四省的“红衣女尸案”,已经拖了整整半年,三名穿红衣的年轻女性被残忍杀害抛尸,凶手每次都在尸体旁留下一枚生锈的铜纽扣,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战果”。
就在他走神的瞬间,吉普车突然剧烈颠簸了一下,赵磊猛地踩下刹车:“林队!前面……前面有车辙!”
林砚立刻推开车门,风沙迎面扑来,他下意识地眯起眼,顺着赵磊指的方向看去——沙地上果然有两道清晰的车轮印,右前轮的纹路缺口赫然在目!
“是他!”老张激动地攥紧了警棍,“这纹路跟豫省案发现场的一模一样!”
林砚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车轮印周围的沙子:“印子还没被风沙盖满,最多留下半小时。他应该就在前面。”他站起身,从背包里掏出军用水壶,倒出少量水浇在车辙旁,“沙子湿润后能保留更久的痕迹,咱们跟着印子走,注意保持距离。”
吉普车缓缓跟在车轮印后面,风沙比刚才更烈了,林砚不得不让赵磊把车速降到最低,生怕车轮扬起的沙子掩盖了线索。又走了大概两公里,前方突然出现一片低矮的灌木丛——红山口水源地到了。
“熄火,下车步行。”林砚关掉电台,把它塞进背包最里面,“凶手肯定在这补水,咱们从两侧包抄,别惊动他。”
三人猫着腰,踩着灌木丛边缘的硬地往前走。刚绕到一块大岩石后面,林砚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汽油味,紧接着,传来“咕咚咕咚”的喝水声。他抬手示意老张和赵磊停下,慢慢探出头——
岩石另一侧,一辆墨绿色的解放卡车停在水源地旁,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服的男人正弯腰往水箱里加水,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壶身上刻着一个“娟”字——那是第三名受害者李娟的名字!
林砚的心脏猛地一缩,李娟的家人说过,她出门时带了个刻字的军用水壶,没想到竟然落在了凶手手里。他缓缓抽出腰间的手铐,给老张和赵磊递了个“包抄”的眼神,两人立刻分头绕到卡车的前后方。
“谁在那?”
男人似乎察觉到了动静,猛地转过身,手里的水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林砚借着夕阳的光看清了他的脸——高颧骨,小眼睛,左手虎口处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跟之前犯罪侧写里“长期握方向盘导致虎口磨损、有打架留下的旧伤”的特征完全吻合!
凶手反应极快,转身就往驾驶室跑,手还没碰到车门,老张就从卡车后面冲了出来,手里的警棍“嘭”地砸在他的肩膀上:“不许动!警察!”
凶手吃痛地叫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匕首,反手就朝老张刺去。林砚见状,立刻扑上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将他的胳膊拧到背后。凶手挣扎着想要踹人,赵磊及时上前,一脚踩住他的脚踝,将他按在沙地上。
“咔嚓”一声,手铐牢牢锁住了凶手的手腕。林砚喘着粗气,伸手擦掉脸上的沙和汗,看着凶手因愤怒和恐惧而扭曲的脸,声音冰冷:“王浩,我们找你很久了。”
被叫做王浩的凶手猛地抬起头,眼神凶狠:“你们怎么找到我的?这鬼地方连条正经路都没有!”
林砚指了指地上的车轮印:“你的卡车右前轮少了一块纹路,从豫省到甘肃,这道痕迹就像给你画了条线。还有,你不该在水源地留下李娟的水壶——每个受害者的东西,我们都记在心里。”
王浩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盯着地上的水壶,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老张从驾驶室里搜出一件叠得整齐的红色连衣裙,上面还沾着淡淡的血迹——那是第二名受害者的衣服,凶手竟然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林队,电台有信号了!”赵磊举着无线电台跑过来,声音里满是兴奋,“我联系上省厅了,他们说边境派出所的人已经往这边赶了!”
林砚接过电台,按下通话键:“喂,省厅吗?我们在红山口水源地抓获‘红衣女尸案’嫌疑人王浩,现场查获受害者遗物,请求支援押送。”
电台里传来省厅领导激动的声音:“好!好样的!林砚,你们立大功了!我马上安排人过去,你们注意安全!”
挂掉电台,林砚抬头看向远处的地平线,风沙不知何时小了些,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下来,给沙丘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他蹲下身,捡起那枚刻着“娟”字的军用水壶,轻轻擦拭着上面的沙子——这半年来,为了找到凶手,他们跑遍了四省的公路、乡镇,分析了上百份货运记录,终于在这片荒凉的沙漠里,给了受害者一个交代。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队,这下案子总算有眉目了。等回去审完,咱们就能给那些姑娘的家人一个说法了。”
林砚点点头,目光落在王浩被押往吉普车的背影上。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接下来的审讯,还要挖出王浩作案的详细动机,确认是否还有其他受害者。但此刻,站在西北边境的沙漠里,感受着风沙渐渐平息的宁静,他心里涌起一股坚定的力量:不管犯罪者逃到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只要还有一丝线索,他们就会追下去,用专业和执着,守住这方土地的安宁。
赵磊已经发动了吉普车,老张把王浩押在后座,用绳子绑住了他的脚腕。林砚最后看了一眼红山口水源地,转身钻进了驾驶室。吉普车的引擎再次响起,朝着边境派出所的方向驶去,车轮在沙地上留下两道长长的痕迹,像是在诉说着这场跨越四省的追凶之旅,终于迎来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