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沙漠追凶遇沙暴,红衣碎片锁行踪-《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西北的沙漠正午,太阳像块烧红的烙铁挂在天上。林砚蹲在滚烫的沙地上,手指捏起一撮细沙,看着风把沙粒从指缝里吹走——地面上那道解放cA10货车的车轮印,正顺着干涸的河床往东南方向延伸,印子边缘还带着新鲜的土块,显然凶手王浩离开还不到两小时。

  “林队,水壶里就剩这点水了。”队员小李凑过来,帆布背包里的军用水壶晃了晃,只发出微弱的水声。他的解放鞋沾满黄沙,裤脚磨出了毛边,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张队刚才跟省厅通电台,说前面三十公里都没水源,再追下去,咱们的水撑不到天黑。”

  林砚直起身,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地图,指尖在“红柳沟”的标记上敲了敲。这是他们追凶的第三天——自从在豫省锁定长途货车司机王浩是“红衣女尸案”凶手后,对方就像惊弓之鸟,一路往西逃窜,把他们引到了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现在离边境口岸只剩不到一百公里,一旦让王浩越境,再抓他就难如登天。

  “不能停。”林砚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看这车轮印。”他指着地面,“之前印子浅,说明货车载重轻;现在印子深了两指,王浩肯定在半路加了油或者水,他要往边境跑,必然会走红柳沟这条近路——那里有牧民留下的老水井,是这一带唯一的水源。”

  话音刚落,远处的沙丘突然腾起一团黄雾,风裹着沙粒呼啸而来,天地间瞬间变成了昏黄色。张队——省厅派来协助的老刑警,赶紧把地图往怀里塞:“是沙暴!快找背风的地方!”

  几人慌忙往旁边的土坡下躲,刚蹲稳,沙粒就像鞭子似的抽在脸上,帆布背包被吹得哗哗响。小李紧紧抱着电台,生怕设备被沙埋了;张队用胳膊护着水壶,嘴里骂骂咧咧:“这鬼天气,王浩那小子要是被沙暴堵了,咱们连车轮印都找不着!”

  林砚没说话,眯着眼往沙暴来的方向看。他突然想起苏晓临走前塞给他的那包凡士林——现在队员们的脸和手都被风沙刮得通红,要是沙暴不停,很可能会脱皮发炎。他摸出凡士林,分给几人:“涂在脸上,别让沙子刮破皮肤。”

  沙暴足足刮了半个多小时才减弱。等风停了,几人从土坡下爬出来,浑身都是黄沙,连头发里都能倒出沙粒。小李拍着身上的沙,突然叫了一声:“林队!车轮印!”

  林砚赶紧跑过去,只见原本清晰的车轮印被风沙埋了大半,只剩下断断续续的痕迹。他心里一紧,蹲下来仔细查看,突然眼睛亮了——沙地上除了车轮印,还多了几枚凌乱的脚印,脚印边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布料纤维,在黄沙里格外显眼。

  “是红衣!”张队也看出来了,声音都有些发颤,“这是受害者穿的那种灯芯绒布料!王浩身上肯定还带着受害者的遗物,刚才沙暴大,他下车躲风的时候,布料被刮下来了!”

  林砚捏起那截布料纤维,放在鼻尖闻了闻——上面除了沙土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柴油味,跟之前在王浩货车驾驶室里提取到的气味一模一样。他站起身,顺着脚印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沙丘后面,隐约露出一个破旧的土坯房轮廓。

  “那是牧民的废弃小屋。”张队眯着眼辨认,“以前我来这一带执行过任务,这种小屋是牧民放牛羊时临时住的,里面可能有储水的陶罐。王浩肯定去那躲沙暴了!”

  几人立刻拎起装备往小屋跑。小李跑得最快,刚到小屋门口,就压低声音喊:“林队!门是虚掩的,里面有动静!”

  林砚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从腰里摸出配枪(这次追凶经批准携带),轻轻推开门。小屋不大,里面堆满了干草,墙角放着一个破陶罐,罐口还沾着水珠——显然刚有人用过。而在干草堆旁边,放着一个空的军用水壶,壶身上印着“豫省运输公司”的字样,正是王浩之前用的水壶!

  “人刚走没多久。”林砚检查了一下陶罐,里面还剩小半罐水,“水壶是温的,最多离开十分钟。”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发动机声,伴随着车轮碾过沙地的“沙沙”声。几人对视一眼,赶紧跑到小屋后面,借着沙丘的掩护往声音来的方向看——一辆绿色的解放cA10货车正顺着河床往前开,车斗里盖着帆布,帆布下面似乎还鼓鼓囊囊的。

  “是王浩的车!”小李压低声音,握紧了手里的手铐,“他要往边境口岸跑!”

  林砚立刻做出部署:“张队,你跟小李从侧面绕过去,把车逼到沙丘之间的窄路里;我开车从正面追,咱们前后夹击,别让他有机会冲卡!”

  几人迅速行动。林砚跳上警车,发动引擎,警笛虽然没开,但车轮碾过沙地的速度极快,很快就追上了王浩的货车。他打开车窗,朝着前面的货车大喊:“王浩!停车!你跑不掉了!”

  王浩显然听到了,货车突然加速,车斗里的帆布被风吹得掀起来一角,露出里面一件红色的灯芯绒外套——正是第三名受害者失踪时穿的衣服!

  “别让他跑了!”林砚一脚踩油门,警车猛地往前冲,车头几乎要撞上货车的车尾。王浩慌了,突然打方向盘,想往旁边的沙丘冲过去,却没想到张队和小李已经绕到了侧面,对着货车的轮胎开枪(鸣枪示警)。

  “砰!”枪声在沙漠里回荡。王浩的货车猛地一震,车轮陷进了沙坑里,再也开不动了。他推开车门,想往沙丘上跑,却被林砚一把扑倒在地。

  “王浩!你杀了三个女人,还想跑?”林砚死死按住他的胳膊,小李赶紧过来铐上手铐。王浩挣扎着,脸埋在沙地里,嘴里还在嘶吼:“我没杀她们!是她们自己要搭我的车,是她们活该!”

  “是不是你杀的,回省厅再说。”林砚站起身,看着被押起来的王浩,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走到货车旁边,掀开帆布,里面除了那件红衣,还有几个女性的挎包和首饰——都是受害者的遗物。

  张队走过来,拍了拍林砚的肩膀:“林队,多亏了你,这案子总算能结了。你不知道,这三个月,豫皖苏三省的老百姓都快被这连环案吓怕了,现在凶手落网,咱们也能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了。”

  林砚点点头,拿出电台,对着话筒说:“省厅,这里是林砚小队,我们在红柳沟附近抓获‘红衣女尸案’凶手王浩,现场查获受害者遗物,请求后续支援。”

  电台里传来省厅领导激动的声音:“好!好!林砚同志,你们立大功了!支援队伍已经出发,预计明天早上能到!你们注意安全,保护好现场证据!”

  挂了电台,林砚抬头望向远处的边境线——那里的天空已经开始泛黑,星星渐渐露了出来。他摸出怀里的照片,照片上是苏晓送他时的笑容,背面写着“注意安全,等你回来”。他轻轻擦掉照片上的沙粒,心里默念:“苏晓,案子快破了,我很快就能回去了。”

  小李和张队正在检查货车,小李突然喊:“林队!你快来看!货车驾驶室里有个笔记本,上面记着好几个地名,好像是王浩计划要去的地方!”

  林砚走过去,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上面除了地名,还有一些日期和女性的名字,显然是王浩物色的目标。他皱了皱眉,把笔记本收起来:“这都是重要证据,回去要好好核对,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受害者。”

  夜色渐浓,沙漠里的温度降得很快。几人在小屋门口生起一堆火,围着篝火取暖。小李拿出仅剩的压缩饼干,分给几人:“虽然水不多,饼干也快没了,但凶手抓到了,值了!”

  张队咬了一口饼干,看着林砚:“林队,你这现代刑侦的方法是真管用。要是按以前的老办法,咱们就算知道王浩是凶手,也追不到这沙漠里来。你那分析车轮印、布料纤维的本事,得好好给咱们基层警员讲讲。”

  林砚笑了笑:“等回去了,我把这次追凶的经验整理成笔记,到时候跟大家一起交流。其实破案靠的不是我一个人,是咱们团队协作,还有省厅的支持。没有大家的配合,我也抓不到王浩。”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几人的脸。林砚看着跳动的火苗,心里想着——这起横跨四省的连环大案,终于要画上句号了。而接下来,他还要推动指纹比对设备的引进,还要培训更多的基层警员,让现代刑侦技术在80年代的中国落地生根,让更多的凶手无处遁形,让更多的家庭不再遭受离别之苦。

  夜风吹过沙漠,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几人心中的暖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是这片土地的安宁,是老百姓的平安。而这份守护,永远不会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