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的南州码头,凌晨五点的寒风裹着咸腥味往衣领里钻,林砚缩了缩脖子,将藏在棉袄内袋的钢笔式手电筒又往里按了按。码头仓库区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灯塔的光束每隔十秒扫过一次,在地面投下转瞬即逝的亮斑。
他今天换了身更破旧的蓝布工装,裤脚故意蹭上泥灰,头发用机油揉得打结——这是昨天跟老周打听来的“码头临时工”标准打扮。虎哥的核心聚会地在三号仓库,按老周给的消息,今晚团伙要分赃,所有骨干都会到场,这是抓捕的最佳时机。但在行动前,必须摸清仓库里的人数和武器情况,否则以虎哥的狠劲,一旦发生正面冲突,队员们很可能会受伤。
林砚贴着仓库区的砖墙慢慢移动,脚下的碎石子硌得鞋底发疼,他却不敢加快脚步。昨晚李建国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卧底已经让你冒过一次险,这次侦查绝不能再出岔子,实在摸不清就撤,安全第一。”可林砚心里清楚,错过这次机会,虎哥肯定会察觉到风声,再想抓他就难了。
走到三号仓库斜对面的废弃货运站时,林砚停下脚步。这里的二楼窗户破了个大洞,正好能看见仓库内部。他猫着腰爬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每走一步都要先踩实,生怕木板断裂发出声音。二楼积满了灰尘,蛛网挂在房梁上,林砚找了个靠近窗户的角落蹲下,从棉袄口袋里掏出望远镜——这是他昨天跟市局装备科借的,整个南州警局也只有三台。
仓库里亮着两盏昏黄的白炽灯,光线勉强能照到一半区域。林砚调整望远镜焦距,首先看到的是堆在墙角的几个大麻袋,袋口露出的百元大钞边缘让他心里一紧——看来老周说的“分赃”是真的。仓库中间摆着一张方桌,虎哥坐在主位上,穿着黑色皮夹克,手里夹着烟,正跟旁边的人说着什么。他身后站着两个壮汉,腰间鼓鼓囊囊的,林砚仔细一看,顿时攥紧了拳头——那是自制手枪的轮廓,枪身用黑布裹着,但扳机和枪管的形状骗不了人。
“妈的,还真有枪。”林砚咬着牙骂了句,手指在棉袄内侧的小本子上快速记录:“主位1人(虎哥),左右各3人,身后2人持枪,共8人?”他刚想数清楚剩下的人,仓库门口突然走进来两个扛着长条形布袋的汉子,布袋放在地上时发出“哐当”的碰撞声。其中一个汉子拉开布袋拉链,露出里面的管制刀具——有开山刀、三棱刮刀,至少十几把。
林砚的心沉了下去。原本以为最多四五个人带武器,现在看来,虎哥是早有准备,不仅有枪,还备了这么多刀具。他继续观察,发现仓库西侧还有个小门,刚才没注意到,现在时不时有人从那扇门进出,看穿着像是放哨的。林砚数了数,加上门口的哨卫,仓库里总共12个人,其中2人持枪,10人携带刀具。
就在他准备记录哨卫位置时,望远镜的镜片突然反射了一下灯光——是仓库里的灯照到了镜片上!林砚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把望远镜收起来,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仓库里的虎哥像是察觉到什么,突然站起来,朝货运站的方向看了一眼,大声喊:“谁在那边?”
林砚屏住呼吸,手指摸向腰间的手铐——这是他唯一的武器,要是被发现,只能拼了。过了几秒,虎哥身边的一个小弟笑着说:“虎哥,您太紧张了,那地方早没人了,估计是风吹的。”虎哥皱着眉骂了句“废物”,但还是朝门口的哨卫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去看看。
两个哨卫端着刀朝货运站走来,脚步声越来越近。林砚贴着墙壁往后退,心里快速盘算:现在下楼肯定会被发现,只能往货运站深处躲。他看到不远处有个堆满废弃木箱的角落,立刻爬过去,钻进箱子缝隙里。刚藏好,就听见楼梯上传来脚步声,接着是手电筒的光束扫过二楼的每一个角落。
“没人啊,虎哥说的是啥?”一个哨卫的声音传来。
“可能是看错了吧,这地方除了老鼠,谁会来?”另一个人附和道。
光束扫到林砚藏身的木箱时,他紧紧闭上眼睛,手里的手铐已经打开了一半。好在那两个哨卫没仔细看,扫了一眼就转身下楼:“走了走了,别在这瞎耽误功夫,里面还等着分赃呢。”
听着脚步声远去,林砚才敢喘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等了大概五分钟,确定哨卫回了仓库,才慢慢从木箱里爬出来。这次不能再用望远镜了,他只能凑到窗户边,用眼睛大致确认仓库里的情况——虎哥他们已经开始分赃,大麻袋里的钱被倒在桌子上,几个人正围着数钱,警惕性比刚才低了不少。
林砚知道不能再久留,必须赶紧把消息传回去。他轻手轻脚地下了楼,沿着原路返回,一路上都在回想仓库里的细节:枪支的位置、刀具的数量、哨卫的站位,还有那扇西侧的小门——如果抓捕时忽略那扇门,很可能会让虎哥跑掉。
走到码头入口时,林砚看到街角有个公用电话亭,这是他和李建国约定的联络点。他快步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硬币塞进电话,拨通了警局的紧急号码。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李建国的声音带着急切:“怎么样?”
“李队,情况比预想的复杂。”林砚压低声音,语速飞快:“仓库里共12人,2把自制手枪,至少15把管制刀具,西侧有个小门,门口有哨卫。现在他们正在分赃,警惕性不高,适合突袭。”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李建国坚定的声音:“好,我马上集合队伍,联系武警,你在原地等着,我们去接你。记住,别暴露自己。”
“明白。”林砚挂了电话,靠在电话亭的玻璃上,看着远处渐渐亮起来的天。寒风依旧刺骨,但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今晚,终于能把虎哥这群害群之马一网打尽了。
他从棉袄里掏出那个记满信息的小本子,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父亲林卫东的名字。林砚用手指摩挲着那三个字,轻声说:“爸,快了,我很快就能查清当年的事了。”说完,他把本子收好,抬头望向警局的方向,远处已经能看到闪烁的警灯,正朝着码头的方向赶来。
他今天换了身更破旧的蓝布工装,裤脚故意蹭上泥灰,头发用机油揉得打结——这是昨天跟老周打听来的“码头临时工”标准打扮。虎哥的核心聚会地在三号仓库,按老周给的消息,今晚团伙要分赃,所有骨干都会到场,这是抓捕的最佳时机。但在行动前,必须摸清仓库里的人数和武器情况,否则以虎哥的狠劲,一旦发生正面冲突,队员们很可能会受伤。
林砚贴着仓库区的砖墙慢慢移动,脚下的碎石子硌得鞋底发疼,他却不敢加快脚步。昨晚李建国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卧底已经让你冒过一次险,这次侦查绝不能再出岔子,实在摸不清就撤,安全第一。”可林砚心里清楚,错过这次机会,虎哥肯定会察觉到风声,再想抓他就难了。
走到三号仓库斜对面的废弃货运站时,林砚停下脚步。这里的二楼窗户破了个大洞,正好能看见仓库内部。他猫着腰爬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每走一步都要先踩实,生怕木板断裂发出声音。二楼积满了灰尘,蛛网挂在房梁上,林砚找了个靠近窗户的角落蹲下,从棉袄口袋里掏出望远镜——这是他昨天跟市局装备科借的,整个南州警局也只有三台。
仓库里亮着两盏昏黄的白炽灯,光线勉强能照到一半区域。林砚调整望远镜焦距,首先看到的是堆在墙角的几个大麻袋,袋口露出的百元大钞边缘让他心里一紧——看来老周说的“分赃”是真的。仓库中间摆着一张方桌,虎哥坐在主位上,穿着黑色皮夹克,手里夹着烟,正跟旁边的人说着什么。他身后站着两个壮汉,腰间鼓鼓囊囊的,林砚仔细一看,顿时攥紧了拳头——那是自制手枪的轮廓,枪身用黑布裹着,但扳机和枪管的形状骗不了人。
“妈的,还真有枪。”林砚咬着牙骂了句,手指在棉袄内侧的小本子上快速记录:“主位1人(虎哥),左右各3人,身后2人持枪,共8人?”他刚想数清楚剩下的人,仓库门口突然走进来两个扛着长条形布袋的汉子,布袋放在地上时发出“哐当”的碰撞声。其中一个汉子拉开布袋拉链,露出里面的管制刀具——有开山刀、三棱刮刀,至少十几把。
林砚的心沉了下去。原本以为最多四五个人带武器,现在看来,虎哥是早有准备,不仅有枪,还备了这么多刀具。他继续观察,发现仓库西侧还有个小门,刚才没注意到,现在时不时有人从那扇门进出,看穿着像是放哨的。林砚数了数,加上门口的哨卫,仓库里总共12个人,其中2人持枪,10人携带刀具。
就在他准备记录哨卫位置时,望远镜的镜片突然反射了一下灯光——是仓库里的灯照到了镜片上!林砚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把望远镜收起来,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仓库里的虎哥像是察觉到什么,突然站起来,朝货运站的方向看了一眼,大声喊:“谁在那边?”
林砚屏住呼吸,手指摸向腰间的手铐——这是他唯一的武器,要是被发现,只能拼了。过了几秒,虎哥身边的一个小弟笑着说:“虎哥,您太紧张了,那地方早没人了,估计是风吹的。”虎哥皱着眉骂了句“废物”,但还是朝门口的哨卫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去看看。
两个哨卫端着刀朝货运站走来,脚步声越来越近。林砚贴着墙壁往后退,心里快速盘算:现在下楼肯定会被发现,只能往货运站深处躲。他看到不远处有个堆满废弃木箱的角落,立刻爬过去,钻进箱子缝隙里。刚藏好,就听见楼梯上传来脚步声,接着是手电筒的光束扫过二楼的每一个角落。
“没人啊,虎哥说的是啥?”一个哨卫的声音传来。
“可能是看错了吧,这地方除了老鼠,谁会来?”另一个人附和道。
光束扫到林砚藏身的木箱时,他紧紧闭上眼睛,手里的手铐已经打开了一半。好在那两个哨卫没仔细看,扫了一眼就转身下楼:“走了走了,别在这瞎耽误功夫,里面还等着分赃呢。”
听着脚步声远去,林砚才敢喘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等了大概五分钟,确定哨卫回了仓库,才慢慢从木箱里爬出来。这次不能再用望远镜了,他只能凑到窗户边,用眼睛大致确认仓库里的情况——虎哥他们已经开始分赃,大麻袋里的钱被倒在桌子上,几个人正围着数钱,警惕性比刚才低了不少。
林砚知道不能再久留,必须赶紧把消息传回去。他轻手轻脚地下了楼,沿着原路返回,一路上都在回想仓库里的细节:枪支的位置、刀具的数量、哨卫的站位,还有那扇西侧的小门——如果抓捕时忽略那扇门,很可能会让虎哥跑掉。
走到码头入口时,林砚看到街角有个公用电话亭,这是他和李建国约定的联络点。他快步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硬币塞进电话,拨通了警局的紧急号码。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李建国的声音带着急切:“怎么样?”
“李队,情况比预想的复杂。”林砚压低声音,语速飞快:“仓库里共12人,2把自制手枪,至少15把管制刀具,西侧有个小门,门口有哨卫。现在他们正在分赃,警惕性不高,适合突袭。”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李建国坚定的声音:“好,我马上集合队伍,联系武警,你在原地等着,我们去接你。记住,别暴露自己。”
“明白。”林砚挂了电话,靠在电话亭的玻璃上,看着远处渐渐亮起来的天。寒风依旧刺骨,但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今晚,终于能把虎哥这群害群之马一网打尽了。
他从棉袄里掏出那个记满信息的小本子,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父亲林卫东的名字。林砚用手指摩挲着那三个字,轻声说:“爸,快了,我很快就能查清当年的事了。”说完,他把本子收好,抬头望向警局的方向,远处已经能看到闪烁的警灯,正朝着码头的方向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