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指尖捏着那张泛黄的欠条,指腹反复摩挲着“欠王三货款五十元”那行字,台灯的光晕在纸面投下一小片阴影,将墨迹晕出几分陈旧的厚重感。
审讯室外的走廊传来皮鞋踏地的轻响,苏晓抱着一摞卷宗推门进来,白大褂袖口沾着点未擦净的墨渍——她刚从技术科复印完老鬼的全部案底材料。“比对结果出来了。”她将一张鉴定报告递到林砚面前,指尖点了点报告末尾的结论,“老鬼在1975年盗窃案的供词上,‘欠’字和‘款’字的起笔角度,跟这张欠条上的完全一致,连收笔时的顿笔习惯都分毫不差。”
林砚猛地抬头,视线扫过报告上的笔迹特征标注,又低头看向欠条。老鬼写“欠”字时,习惯在左上角多带一笔小勾,像是刻意留的标记;写“款”字的“欠”字旁时,竖弯钩总会拉得格外长,几乎要勾到右边的“示”字旁。这些细微到常人根本不会注意的习惯,在两张纸上如同复刻。
“但光凭笔迹还不够。”林砚将欠条放回证物袋,指尖在桌沿轻轻敲击,“老鬼现在一口咬定这张欠条是伪造的,说我们想栽赃他。得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把他和1978年的仓库纵火案绑死。”
苏晓拉开椅子坐在林砚对面,翻开卷宗里的现场照片。1978年的仓库火灾现场一片焦黑,只有几张黑白照片能看清大致轮廓——仓库西侧的墙壁有明显的烟熏痕迹,地面残留着几块烧焦的木板,法医当时还在灰烬里提取到了一点煤油残留。“你还记得吗?虎哥之前说过,老鬼当年在仓库附近开过小卖部,对仓库的结构特别熟。”
林砚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猛地站起身,从文件柜里翻出南州市1978年的老地图,手指在上面快速滑动,最终停在一片标着“红光巷”的区域。“没错!老鬼的小卖部就在仓库斜对面,直线距离不到五十米。如果他想纵火,完全能摸清仓库的巡逻时间和易燃物存放位置。”
他抓起电话,拨通了刑侦大队的分机,让队员立刻去红光巷走访——当年住在那附近的老街坊,说不定还有人记得老鬼在火灾前后的反常举动。挂了电话,他又拿起老鬼的供词,逐字逐句地读。老鬼说自己火灾当天在外地进货,但供词里只模糊提了“去了北边的县城”,没说具体地名,也拿不出车票或住宿凭证。
“这就是破绽。”林砚指着供词上的这句话,语气肯定,“他在故意模糊时间线,怕我们查证。如果能找到当年的车站记录,或者找到他进货的商家,就能戳穿他的谎言。”
苏晓看着林砚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第一次和他合作时的场景——那时他还只是个刚穿越过来的见习刑警,拿着自制的勘查工具在菜窖里提取泥土样本,眼神里满是不服输的韧劲。现在的他,已经能从容地梳理跨了十年的旧案线索,气场里多了几分队长的沉稳。
“我去技术科再看看。”苏晓合上卷宗,起身时又补充了一句,“当年的火灾现场虽然被烧毁了,但说不定还能从灰烬样本里找到新东西。我再让他们用现在的技术重新检测一遍,说不定能发现老鬼的指纹或者毛发。”
林砚点头,目送苏晓离开后,又坐回桌前。他将老鬼的案底、欠条、虎哥的证词和仓库纵火案的现场报告一一铺开,用红笔在纸上画起了关联线。老鬼的盗窃前科、小卖部的位置、模糊的不在场证明、与欠条一致的笔迹……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珠子,正被一根无形的线慢慢串起来。
走廊里传来队员们走动的声音,偶尔夹杂着几句讨论案情的低语。林砚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已经深了,警局大楼的灯光却亮了一片。他想起父亲林卫东的旧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穿着警服,笑容爽朗。如果父亲还在,看到自己正在追查当年的悬案,会不会觉得欣慰?
“队长,有发现!”门外突然传来小王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林砚立刻起身开门,看到小王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脸上满是激动,“我们在红光巷找到一位姓张的老街坊,他说1978年火灾前一天晚上,看到老鬼从小卖部后门搬了一个油桶出来,还鬼鬼祟祟地往仓库方向走!”
林砚的心猛地一跳,接过笔记本翻看。张大爷的证词写得很详细,甚至记得油桶是蓝色的,上面印着“煤油”两个字——这和当年火灾现场提取到的煤油残留完全吻合!
“太好了!”林砚握紧了笔记本,指节微微发白,“立刻把张大爷带到警局做正式笔录,再去老鬼当年的小卖部旧址勘查,看看能不能找到当年存放煤油的痕迹。另外,联系车站和周边县城的供销社,查证老鬼当年是不是真的去进货了!”
小王应声跑出去,走廊里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林砚靠在墙上,深吸了一口气。追查了这么久,终于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老鬼的谎言即将被戳穿,父亲的悬案也快要水落石出。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封面上还沾着点灰尘,像是带着岁月的痕迹。这一页页的证词,一个个的线索,都是通往真相的阶梯。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揭开那场尘封十年的火灾背后的秘密。
林砚抬手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一点。他走到饮水机前接了杯冷水,一口气喝下去,冰凉的水滑过喉咙,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知道,接下来的审讯会是一场硬仗,老鬼肯定不会轻易认罪。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带着所有的证据,带着父亲的期望,也带着整个刑侦大队的努力,一定要让老鬼为当年的罪行付出代价。
他回到办公室,将张大爷的证词整理好,放进卷宗里。然后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1978年仓库纵火案,关键证人张大爷,证词确认老鬼火灾前携带煤油桶前往仓库方向。”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眼神坚定。明天的审讯,将是揭开真相的关键一战。
审讯室外的走廊传来皮鞋踏地的轻响,苏晓抱着一摞卷宗推门进来,白大褂袖口沾着点未擦净的墨渍——她刚从技术科复印完老鬼的全部案底材料。“比对结果出来了。”她将一张鉴定报告递到林砚面前,指尖点了点报告末尾的结论,“老鬼在1975年盗窃案的供词上,‘欠’字和‘款’字的起笔角度,跟这张欠条上的完全一致,连收笔时的顿笔习惯都分毫不差。”
林砚猛地抬头,视线扫过报告上的笔迹特征标注,又低头看向欠条。老鬼写“欠”字时,习惯在左上角多带一笔小勾,像是刻意留的标记;写“款”字的“欠”字旁时,竖弯钩总会拉得格外长,几乎要勾到右边的“示”字旁。这些细微到常人根本不会注意的习惯,在两张纸上如同复刻。
“但光凭笔迹还不够。”林砚将欠条放回证物袋,指尖在桌沿轻轻敲击,“老鬼现在一口咬定这张欠条是伪造的,说我们想栽赃他。得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把他和1978年的仓库纵火案绑死。”
苏晓拉开椅子坐在林砚对面,翻开卷宗里的现场照片。1978年的仓库火灾现场一片焦黑,只有几张黑白照片能看清大致轮廓——仓库西侧的墙壁有明显的烟熏痕迹,地面残留着几块烧焦的木板,法医当时还在灰烬里提取到了一点煤油残留。“你还记得吗?虎哥之前说过,老鬼当年在仓库附近开过小卖部,对仓库的结构特别熟。”
林砚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猛地站起身,从文件柜里翻出南州市1978年的老地图,手指在上面快速滑动,最终停在一片标着“红光巷”的区域。“没错!老鬼的小卖部就在仓库斜对面,直线距离不到五十米。如果他想纵火,完全能摸清仓库的巡逻时间和易燃物存放位置。”
他抓起电话,拨通了刑侦大队的分机,让队员立刻去红光巷走访——当年住在那附近的老街坊,说不定还有人记得老鬼在火灾前后的反常举动。挂了电话,他又拿起老鬼的供词,逐字逐句地读。老鬼说自己火灾当天在外地进货,但供词里只模糊提了“去了北边的县城”,没说具体地名,也拿不出车票或住宿凭证。
“这就是破绽。”林砚指着供词上的这句话,语气肯定,“他在故意模糊时间线,怕我们查证。如果能找到当年的车站记录,或者找到他进货的商家,就能戳穿他的谎言。”
苏晓看着林砚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第一次和他合作时的场景——那时他还只是个刚穿越过来的见习刑警,拿着自制的勘查工具在菜窖里提取泥土样本,眼神里满是不服输的韧劲。现在的他,已经能从容地梳理跨了十年的旧案线索,气场里多了几分队长的沉稳。
“我去技术科再看看。”苏晓合上卷宗,起身时又补充了一句,“当年的火灾现场虽然被烧毁了,但说不定还能从灰烬样本里找到新东西。我再让他们用现在的技术重新检测一遍,说不定能发现老鬼的指纹或者毛发。”
林砚点头,目送苏晓离开后,又坐回桌前。他将老鬼的案底、欠条、虎哥的证词和仓库纵火案的现场报告一一铺开,用红笔在纸上画起了关联线。老鬼的盗窃前科、小卖部的位置、模糊的不在场证明、与欠条一致的笔迹……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珠子,正被一根无形的线慢慢串起来。
走廊里传来队员们走动的声音,偶尔夹杂着几句讨论案情的低语。林砚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已经深了,警局大楼的灯光却亮了一片。他想起父亲林卫东的旧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穿着警服,笑容爽朗。如果父亲还在,看到自己正在追查当年的悬案,会不会觉得欣慰?
“队长,有发现!”门外突然传来小王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林砚立刻起身开门,看到小王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脸上满是激动,“我们在红光巷找到一位姓张的老街坊,他说1978年火灾前一天晚上,看到老鬼从小卖部后门搬了一个油桶出来,还鬼鬼祟祟地往仓库方向走!”
林砚的心猛地一跳,接过笔记本翻看。张大爷的证词写得很详细,甚至记得油桶是蓝色的,上面印着“煤油”两个字——这和当年火灾现场提取到的煤油残留完全吻合!
“太好了!”林砚握紧了笔记本,指节微微发白,“立刻把张大爷带到警局做正式笔录,再去老鬼当年的小卖部旧址勘查,看看能不能找到当年存放煤油的痕迹。另外,联系车站和周边县城的供销社,查证老鬼当年是不是真的去进货了!”
小王应声跑出去,走廊里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林砚靠在墙上,深吸了一口气。追查了这么久,终于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老鬼的谎言即将被戳穿,父亲的悬案也快要水落石出。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封面上还沾着点灰尘,像是带着岁月的痕迹。这一页页的证词,一个个的线索,都是通往真相的阶梯。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揭开那场尘封十年的火灾背后的秘密。
林砚抬手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一点。他走到饮水机前接了杯冷水,一口气喝下去,冰凉的水滑过喉咙,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知道,接下来的审讯会是一场硬仗,老鬼肯定不会轻易认罪。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带着所有的证据,带着父亲的期望,也带着整个刑侦大队的努力,一定要让老鬼为当年的罪行付出代价。
他回到办公室,将张大爷的证词整理好,放进卷宗里。然后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1978年仓库纵火案,关键证人张大爷,证词确认老鬼火灾前携带煤油桶前往仓库方向。”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眼神坚定。明天的审讯,将是揭开真相的关键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