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电力配套-《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签约后,青桥镇政府便高速运转起来,象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

  德宁世纪项目的落地,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硬仗的开始。五十亿的投资,三百亩的产业园,首先迎头撞上的,便是最为现实而棘手的难题,电。

  动力电池生产,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高精度的电极涂布、高速分切、真空干燥、化成分容……每一道工序都对供电的稳定性、可靠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电压的瞬间波动,哪怕只有零点几秒,都可能造成整批产品的报废,损失动辄数百万。

  宁致远的团队递交过来的用电需求清单,像一道最后通牒:必须双回路供电,主供线路必须来自不同电源点,确保一条线路故障检修时,另一条能无缝切换,保障生产绝对不间断。

  并且,远期负荷预测高达八万千伏安,现有的乡镇电网,连零头都支撑不起。

  “必须新建一座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直供园区。而且,要快。”林万骁在镇班子会上,将那份用电需求清单拍在桌上,语气没有丝毫回旋余地。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

  在座的都明白,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那是市一级的重点能源项目,审批权限直接挂在省电网公司,一个乡镇想去推动,无异于痴人说梦。

  以往县里最大的企业,能争取到一座一百一十千伏变电站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政绩。

  “镇长,这……难度太大了。”分管工业的副镇长面露难色,“省电网公司那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咱们一个乡镇,恐怕连管事的处长都见不到。”

  “见不到,就想办法见。事难办,就找准脉门办。”林万骁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低头记录的组织委员陈亮身上,“陈委员,省电网公司的班子领导名单、分管规划基建的部门负责人、关键处室的处长,还有他们近期的项目审批倾向,最迟明天早上,我要看到详细报告放在我桌上。”

  “明白。”陈亮推了推眼镜,没有任何废话。

  “老周,”林万骁看向财政所长老周,“镇里先挤出一笔专项经费,用于这次跑项目的前期开支,实报实销。该打点的,不要小家子气。”

  老周沉稳点头:“好,我马上安排。”

  “陆委员,”林万骁最后看向陆蔓,“这次,你跟我一起去省城。”

  陆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冷冽的坚定:“是。”

  她没有问为什么。但两人都清楚,跑这种重大审批,不仅仅是喝酒吃饭递材料,更是一场信息的较量、资源的博弈,甚至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确保不出意外。

  陆蔓的背景和她所掌握的资源,在这个时候,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次日,林万骁和陆蔓便带着陈亮整理好的厚厚一摞资料,直奔省城。

  省电网公司那栋气派的大楼,果然如同传言般门禁森严。

  预约、登记、等待……流程繁琐而低效。接待他们的处长,态度客气而疏离,打着官腔,反复强调项目审批的规范性、计划性、以及全省电网布局的宏观性,言下之意,青桥镇的要求,不合规矩,也很难排上队。

  林万骁并不气馁。他不再纠缠于处长层面,而是根据陈亮提供的名单,开始更高层面的攻坚。

  他通过顾沉舟副书记的秘书高远航,巧妙递话,让省里某位分管工业的领导“偶然”间关心了一下青桥这个重点项目的配套问题。

  他让陆蔓动用了一些“私人关系”,摸清了省电网公司某位实权副总工程师的家庭住址和其夫人喜欢某家老字号糕点铺的榴莲酥。

  林万骁买了两盒最新鲜的,以青桥镇土特产的名义“顺道”拜访,绝口不提项目,只聊电网技术的前沿发展和青桥抽水蓄能电站的未来前景,句句挠在这位技术出身的副总工的痒处。

  他甚至“偶遇”了省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一位关键科室的科长,在一个非正式的羽毛球馆,林万骁“恰好”球技不错,又“恰好”在赛后休息时,聊起了德宁项目一旦投产对全省新能源产业的拉动效应,以及其对电网负荷提出的新挑战。

  陆蔓则像一道无声的影子,穿梭在省电网大楼内外。她总能“恰到好处”地了解到审批流程卡在了哪个环节,负责初审的是谁,有什么顾虑;又能“不经意”地让某些人知道,青桥镇这个项目,是省委某大佬亲自盯着的大事,耽误不起。

  软硬兼施,明暗结合。信息的碎片被一点点拼凑起来,关系的节点被一个个打通。

  半个月后,转机终于出现。省电网公司召开了一次内部项目评审会,原本未被列入年度计划的“青桥二百二十千伏输变电工程”,被一位副总工程师以“服务地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保障新能源产业链稳定”为由,临时提上了议程讨论。

  会议争论激烈。反对者认为这是特事特办,破坏了规划严肃性。支持者则强调其示范效应和紧迫性。

  关键时刻,一份关于青桥镇抽水蓄能电站枢纽最新规划进展的、盖着省发改委鲜章的文件副本,“恰好”出现在了会议桌上。文件明确了该电站作为区域性电网调节枢纽的重要地位。

  这意味着,现在投资建设青桥变电站,未来将与抽水蓄能电站形成高效协同,极大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并非仅仅是满足一个企业的需求。

  天平瞬间倾斜。

  三天后,省电网公司下达批复文件:原则同意青桥二百二十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立项,纳入绿色通道加快办理,优先保障资金和设备供应!

  消息传回青桥,全镇震动。

  不仅仅是因为拿到了批文,更是因为批文里额外附加的一条:考虑到青桥镇未来高端制造业的聚集需求,原则同意该变电站按双回路电源设计建设,确保供电可靠性。

  双回路!全县第一个!这意味着青桥工业园的硬件保障,一下子跃升到了省级开发区的水平!

  林万骁和陆蔓从省城返回时,已是深夜。车灯划破镇上的黑暗。

  两人都疲惫不堪,但眼神亮得惊人。

  “这次,多亏了你。”林万骁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轻声说道。没有陆蔓那些隐藏在幕后的信息战和威慑力,过程绝不会如此顺利。

  陆蔓侧头看他,窗外流光掠过她清冷的脸颊:“份内之事。”她停顿了一下,声音低了几分,“能帮到你就好。”

  车内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共同历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后,某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张力在狭窄的空间里滋生。

  林万骁转移了话题,也像是一种承诺:“变电站只是开始。下一步,路网、管网、通讯……都要按照最高标准来。青桥,不能再只是一个乡镇的格局。”

  “嗯。”陆蔓轻轻应了一声,目光重新投向窗外,嘴角似乎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吉普车驶入镇政府大院,办公楼里,还有好几盏灯为他们亮着。

  电力的引擎已经轰鸣,青桥这艘大船,获得了最强劲的动力源,正向着更深更远的海域,破浪前行。

  船上的人,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在这惊涛骇浪中,缠绕得越发紧密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