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被县纪委带走的风波,在青桥镇乃至北江县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在林万骁和周正阳的强力把控下,镇里的工作并未受到多少影响,反而因为清除了一个不稳定因素,班子凝聚力更强,各项工作推进得更加顺畅。
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时刻,林万骁接到了夏宁宁的电话。
“万骁,我爸妈明天到北江‘旅游’,说是想顺便…来看看青桥镇。”夏宁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羞涩和紧张,“他们没明说,但我知道,其实就是想看看你工作的地方。”
林万骁心中一动,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考察,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是夏家父母对女儿交往对象的审视,某种程度上,也是更高层面对他林万骁治理能力和政治前景的一次非正式评估。
“欢迎之至。”林万骁语气沉稳,听不出丝毫慌乱,“宁宁,叔叔阿姨有什么特别的喜好或者忌讳吗?我好安排。”
“我爸喜欢看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喜欢形式主义。我妈比较注重细节…对了,她肠胃不太好,吃东西要清淡些。”夏宁宁仔细叮嘱。
“明白了。交给我。”林万骁放下电话,立刻开始部署。
他没有兴师动众地要求全镇准备迎接,甚至没有通知县委办,只是召集了核心的几个班子成员,书记周正阳、副书记郭强、宣传委员许婷,开了一个小范围的紧急会议。
“明天有重要客人来镇里考察调研,情况比较特殊,需要绝对低调,但接待工作必须周到、自然,展现出我们青桥最真实、最好的一面。”林万骁言简意赅,“周书记,您看?”
周正阳是老江湖,一听“重要客人”、“绝对低调”,又看到林万骁罕见地如此郑重,立刻明白了七八分,当即表态:“万骁镇长放心,接待方案你来定,班子全力配合。”
林万骁快速布置:“许委员,你负责对接德宁时代,安排参观一期生产线,重点是技术先进性和生产繁忙景象,不要刻意准备,就看平时状态。另外,选一家干净整洁、有特色的民宿,准备一顿地道的农家菜,但要清淡。郭书记,你联系镇中心小学,安排十分钟的短暂参观,看看孩子们的上课状态和校园环境就好,不要搞欢迎仪式。所有环节,正常进行,我们‘偶遇’陪同即可。”
众人领命而去,高效运转起来。
第二天上午,一辆看似普通的黑色轿车驶入青桥镇地界。夏父夏弘文(某部部长)和夫人沈静坐在后排,夏宁宁坐在副驾。夏弘文看着窗外整洁的街道、繁忙的工地和脸上带着笑意的行人,微微颔首。
按照“偶遇”剧本,林万骁和周正阳“恰好”在镇口检查道路绿化工作,“意外”遇到了夏家一行的车。
“夏部长,沈阿姨,欢迎来到青桥!”林万骁上前一步,为夏弘文打开车门,态度恭敬而不卑微。他今天穿了一件普通的夹克衫,显得干练而接地气。
“小林镇长,太客气了。我们就是随便转转,没想到还打扰你工作了。”夏弘文笑容温和,目光却锐利地扫过林万骁和他身后的周正阳。
“这位是我们镇党委周正阳书记。”林万骁连忙介绍。 “欢迎夏部长、沈夫人来青桥指导工作。”周正阳热情地握手,分寸把握得极好。
寒暄几句后,林万骁顺势提议:“部长,阿姨,既然来了,要不要到我们镇里几个地方看看?给我们提提宝贵意见?”
夏弘文从善如流:“好啊,早就听说青桥发展得快,正好学习学习。”
考察第一站是德宁时代一期工厂。没有红毯,没有横幅,只有工厂负责人正常的接待。进入车间前,夏弘文主动套上鞋套,看得非常仔细。
“这条生产线是国际领先水平,自动化率超过90%...”工厂总工程师介绍道。 夏弘文不时提问,问题都很专业:“电池能量密度做到多少?”“良品率如何?”“原材料供应链稳定吗?”
林万骁在一旁补充解答,数据信手拈来,对技术细节和产业格局的理解让夏弘文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他看到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工人们专注操作,管理井井有条,暗自点头。
离开时,夏弘文看似随意地和门口一名休息的工人聊了几句:“师傅,在这干活怎么样?收入还行吗?” 工人憨厚一笑:“好着呢!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工资按时发,厂里还管饭管保险!得多谢林镇长给我们引来这么好的厂子!”
夏弘文笑了笑,没说什么。
第二站是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正在上课,书声琅琅。校长简单介绍了情况,没有刻意汇报成绩。夏弘文隔着窗户看了看教室里认真的孩子们,又去操场转了转,看到虽然设施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点了点头。
“教育是根本。孩子们有希望,地方才有未来。”他对林万骁和周正阳说了一句。
中午,安排在“翠姨家”民宿吃饭。菜式都是本地特色,但做得格外清淡精致:清蒸河鱼、山笋炒肉、土鸡炖汤、几样时令青菜。沈静吃得很满意,尤其对那道炖汤赞不绝口。
吃饭间隙,夏弘文和民宿主人翠姨聊了起来:“老板娘,生意怎么样啊?” 翠姨笑得合不拢嘴:“托林镇长的福,好得不得了!城里人都爱来我们这儿住!以前哪想过自家房子还能赚钱啊!”
“哦?都是林镇长的功劳?” “那可不!路修好了,景搞漂亮了,还教我们怎么收拾房子招呼客人...没有林镇长,就没有我们青桥的今天!”翠姨话语朴实,却充满了真诚。
下午,夏弘文提出想去村里随便走走。林万骁陪着他,沿着干净的村道漫步。夏弘文不时停下和遇到的村民交谈,问收成,问医保,问对镇里工作的看法。
村民们的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都透着一股满足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林万骁的评价更是出奇地一致,有本事,干实事。
夕阳西下时,考察结束。夏家一行准备离开。
“小林镇长,周书记,今天打扰了。”夏弘文和林万骁、周正阳握手告别,“青桥镇名不虚传,发展思路清,工作做得实,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好。很好。”
他的评价很正面,但依旧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没有过多提及林万骁个人。
“谢谢部长鼓励,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林万骁和周正阳谦逊回应。
车子驶远,周正阳长舒一口气,拍了拍林万骁的肩膀:“万骁,这位夏部长...气场不一般啊。看来对你印象不错?”
林万骁望着车子消失的方向,微微笑了笑:“书记,咱们把青桥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
车上,沈静对夏宁宁说:“宁宁,这个小林镇长,确实像你说的,一表人才,能干实事。看他安排的这些,低调又周到,心思很细。” 夏宁宁脸上泛起红晕:“妈,你觉得还行?” “我看不错。”沈静笑着点头,看向丈夫,“弘文,你说呢?”
夏弘文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园风光,沉吟片刻,缓缓道:“年纪轻轻,能把一个乡镇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企业满意、百姓称赞,是有些真本事。不搞花架子,不张扬,懂得分寸,这点难得。”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微转:“不过,镇一级的平台还是太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我看那个县纪委带走的副镇长,背后恐怕不简单。”
夏宁宁心里一紧:“爸,您都知道了?” “一点风声。”夏弘文淡淡道,“能干事是好事,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未来的路还长,遇到的风浪会比现在大得多。”
他没有再多说,闭上了眼睛养神。
夏宁宁却知道,父亲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提醒。他对林万骁的能力是认可的,但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潜力,还在观察和评估之中。
这场低调的考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却为林万骁在夏弘文心中,打下了第一个坚实的印象分。而林万骁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
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时刻,林万骁接到了夏宁宁的电话。
“万骁,我爸妈明天到北江‘旅游’,说是想顺便…来看看青桥镇。”夏宁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羞涩和紧张,“他们没明说,但我知道,其实就是想看看你工作的地方。”
林万骁心中一动,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考察,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是夏家父母对女儿交往对象的审视,某种程度上,也是更高层面对他林万骁治理能力和政治前景的一次非正式评估。
“欢迎之至。”林万骁语气沉稳,听不出丝毫慌乱,“宁宁,叔叔阿姨有什么特别的喜好或者忌讳吗?我好安排。”
“我爸喜欢看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喜欢形式主义。我妈比较注重细节…对了,她肠胃不太好,吃东西要清淡些。”夏宁宁仔细叮嘱。
“明白了。交给我。”林万骁放下电话,立刻开始部署。
他没有兴师动众地要求全镇准备迎接,甚至没有通知县委办,只是召集了核心的几个班子成员,书记周正阳、副书记郭强、宣传委员许婷,开了一个小范围的紧急会议。
“明天有重要客人来镇里考察调研,情况比较特殊,需要绝对低调,但接待工作必须周到、自然,展现出我们青桥最真实、最好的一面。”林万骁言简意赅,“周书记,您看?”
周正阳是老江湖,一听“重要客人”、“绝对低调”,又看到林万骁罕见地如此郑重,立刻明白了七八分,当即表态:“万骁镇长放心,接待方案你来定,班子全力配合。”
林万骁快速布置:“许委员,你负责对接德宁时代,安排参观一期生产线,重点是技术先进性和生产繁忙景象,不要刻意准备,就看平时状态。另外,选一家干净整洁、有特色的民宿,准备一顿地道的农家菜,但要清淡。郭书记,你联系镇中心小学,安排十分钟的短暂参观,看看孩子们的上课状态和校园环境就好,不要搞欢迎仪式。所有环节,正常进行,我们‘偶遇’陪同即可。”
众人领命而去,高效运转起来。
第二天上午,一辆看似普通的黑色轿车驶入青桥镇地界。夏父夏弘文(某部部长)和夫人沈静坐在后排,夏宁宁坐在副驾。夏弘文看着窗外整洁的街道、繁忙的工地和脸上带着笑意的行人,微微颔首。
按照“偶遇”剧本,林万骁和周正阳“恰好”在镇口检查道路绿化工作,“意外”遇到了夏家一行的车。
“夏部长,沈阿姨,欢迎来到青桥!”林万骁上前一步,为夏弘文打开车门,态度恭敬而不卑微。他今天穿了一件普通的夹克衫,显得干练而接地气。
“小林镇长,太客气了。我们就是随便转转,没想到还打扰你工作了。”夏弘文笑容温和,目光却锐利地扫过林万骁和他身后的周正阳。
“这位是我们镇党委周正阳书记。”林万骁连忙介绍。 “欢迎夏部长、沈夫人来青桥指导工作。”周正阳热情地握手,分寸把握得极好。
寒暄几句后,林万骁顺势提议:“部长,阿姨,既然来了,要不要到我们镇里几个地方看看?给我们提提宝贵意见?”
夏弘文从善如流:“好啊,早就听说青桥发展得快,正好学习学习。”
考察第一站是德宁时代一期工厂。没有红毯,没有横幅,只有工厂负责人正常的接待。进入车间前,夏弘文主动套上鞋套,看得非常仔细。
“这条生产线是国际领先水平,自动化率超过90%...”工厂总工程师介绍道。 夏弘文不时提问,问题都很专业:“电池能量密度做到多少?”“良品率如何?”“原材料供应链稳定吗?”
林万骁在一旁补充解答,数据信手拈来,对技术细节和产业格局的理解让夏弘文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他看到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工人们专注操作,管理井井有条,暗自点头。
离开时,夏弘文看似随意地和门口一名休息的工人聊了几句:“师傅,在这干活怎么样?收入还行吗?” 工人憨厚一笑:“好着呢!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工资按时发,厂里还管饭管保险!得多谢林镇长给我们引来这么好的厂子!”
夏弘文笑了笑,没说什么。
第二站是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正在上课,书声琅琅。校长简单介绍了情况,没有刻意汇报成绩。夏弘文隔着窗户看了看教室里认真的孩子们,又去操场转了转,看到虽然设施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点了点头。
“教育是根本。孩子们有希望,地方才有未来。”他对林万骁和周正阳说了一句。
中午,安排在“翠姨家”民宿吃饭。菜式都是本地特色,但做得格外清淡精致:清蒸河鱼、山笋炒肉、土鸡炖汤、几样时令青菜。沈静吃得很满意,尤其对那道炖汤赞不绝口。
吃饭间隙,夏弘文和民宿主人翠姨聊了起来:“老板娘,生意怎么样啊?” 翠姨笑得合不拢嘴:“托林镇长的福,好得不得了!城里人都爱来我们这儿住!以前哪想过自家房子还能赚钱啊!”
“哦?都是林镇长的功劳?” “那可不!路修好了,景搞漂亮了,还教我们怎么收拾房子招呼客人...没有林镇长,就没有我们青桥的今天!”翠姨话语朴实,却充满了真诚。
下午,夏弘文提出想去村里随便走走。林万骁陪着他,沿着干净的村道漫步。夏弘文不时停下和遇到的村民交谈,问收成,问医保,问对镇里工作的看法。
村民们的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都透着一股满足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林万骁的评价更是出奇地一致,有本事,干实事。
夕阳西下时,考察结束。夏家一行准备离开。
“小林镇长,周书记,今天打扰了。”夏弘文和林万骁、周正阳握手告别,“青桥镇名不虚传,发展思路清,工作做得实,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好。很好。”
他的评价很正面,但依旧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没有过多提及林万骁个人。
“谢谢部长鼓励,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林万骁和周正阳谦逊回应。
车子驶远,周正阳长舒一口气,拍了拍林万骁的肩膀:“万骁,这位夏部长...气场不一般啊。看来对你印象不错?”
林万骁望着车子消失的方向,微微笑了笑:“书记,咱们把青桥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
车上,沈静对夏宁宁说:“宁宁,这个小林镇长,确实像你说的,一表人才,能干实事。看他安排的这些,低调又周到,心思很细。” 夏宁宁脸上泛起红晕:“妈,你觉得还行?” “我看不错。”沈静笑着点头,看向丈夫,“弘文,你说呢?”
夏弘文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园风光,沉吟片刻,缓缓道:“年纪轻轻,能把一个乡镇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企业满意、百姓称赞,是有些真本事。不搞花架子,不张扬,懂得分寸,这点难得。”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微转:“不过,镇一级的平台还是太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我看那个县纪委带走的副镇长,背后恐怕不简单。”
夏宁宁心里一紧:“爸,您都知道了?” “一点风声。”夏弘文淡淡道,“能干事是好事,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未来的路还长,遇到的风浪会比现在大得多。”
他没有再多说,闭上了眼睛养神。
夏宁宁却知道,父亲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提醒。他对林万骁的能力是认可的,但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潜力,还在观察和评估之中。
这场低调的考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却为林万骁在夏弘文心中,打下了第一个坚实的印象分。而林万骁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