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部长召见-《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结业论文答辩的成绩张榜公布。

  林万骁的名字高居榜首,那个“优秀”的等次格外醒目,引来无数或羡慕或钦佩或复杂的目光。

  但他本人却并未表现出太多欣喜,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该整理笔记整理笔记,该去图书馆去图书馆,仿佛那耀眼的成绩只是水到渠成,微不足道。

  有些机遇,似乎总在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时刻到来。

  结业典礼前一天下午,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党校静谧的小道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学员们大多在宿舍收拾行装,或三三两两合影留念,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功成身退的轻松与即将分别的淡淡离愁。

  林万骁刚和赵大河、曹云峰从校外回来,刚走到宿舍楼下,却见教学班主任走过来,面色一如既往的严肃,但眼神中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

  “万骁同志,”班主任迎上前一步,声音压得较低,“跟我来一下。”

  赵大河和曹云峰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林万骁心中微微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将手里的东西递给赵大河:“大河兄,先帮我拿上去。”随即对班主任点头:“好的,主任。”

  跟在班主任身后,走的却不是去教学楼或办公室的路,而是拐向了校园深处那栋幽静的小楼,校领导办公所在。

  脚步踩在落了几片树叶的石板路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林万骁的心跳平稳,但思绪却在快速流转。这个时间点,班主任亲自来请,去的方向……他隐约猜到了什么。

  在小楼入口处,班主任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然后对林万骁低声道:“欧部长要见你。进去吧,秘书会在门口等你。”

  果然!尽管有所预感,但听到确切消息,林万骁的心还是猛地提了一下。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锦年,这位掌握着全省干部“生杀予夺”大权的人物,在结业前夕单独召见,这其中的意味,绝非寻常。

  他深吸一口气,对班主任点点头:“谢谢主任。”

  走进小楼,一股淡淡的书香和旧木气息扑面而来,环境清幽肃穆。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十分精干的年轻秘书果然等在走廊里,见到林万骁,微微点头示意,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随即引着他来到一扇深色的木门前。

  秘书轻轻敲了三下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沉稳平和,却自带威严的声音。正是欧锦年部长。

  秘书推开门,侧身让林万骁进去,然后从外面轻轻带上了门。

  这是一间不算很大但十分雅致的办公室。一排书架占满了整面墙,里面是密密麻麻的书籍和文件。办公桌上收拾得干净整洁,只有几份文件、一盏台灯和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欧锦年部长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坐在靠窗的一组简易沙发上,手里正拿着一份文件看着。见到林万骁进来,他放下文件,抬起头,目光平和却极具穿透力地看了过来。

  “欧部长好!”林万骁立即立正,恭敬地问好。他迅速扫视了一眼环境,注意到沙发上还放着另一份文件,似乎就是他那篇结业论文的装订本,上面还能看到一些红色的批注痕迹。

  “林万骁同志来了,坐吧。”欧锦年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语气比较随意,像是在拉家常,但那种无形的气场却笼罩着整个空间。

  “谢谢部长。”林万骁依言坐下,腰杆挺直,双手放在膝上,姿态恭敬而不显拘谨。

  欧锦年打量了他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论文我看了,写得不错。选题很有针对性,论证也扎实,特别是结合你之前在青川开发区的实践,很有说服力。‘亲清政商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这些观点,提得很好,很有现实意义。”

  他的语气是肯定的,但目光却依旧锐利,仿佛在审视这些话是否真的出自眼前这个年轻人之口,又或者是在观察他听到表扬后的反应。

  “部长过奖了。”林万骁微微欠身,语气诚恳,“我只是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做了些总结提炼。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部长批评指正。”他没有丝毫得意,态度谦逊而踏实。

  欧锦年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反应比较满意。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这次培训,感觉怎么样?尤其是经历了中间那场醉驾伤人事件之后。”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好回答。说感觉很好,显得对事件影响认识不足;说影响很大,又可能显得不够坚强。

  林万骁略一沉吟,认真答道:“回部长话,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系统的理论学习弥补了自身很多不足,开阔了视野。至于那件事,”他语气沉凝了些,“确实令人痛心和警醒。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身上可能存在的短板,也像一记警钟,时刻提醒我们纪律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极其深刻的党性锻炼。”

  欧锦年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点了一下:“嗯。能在事情发生前保持清醒,坚守原则,事后又能深刻反思,汲取教训,这很好。这说明你这块材料,是经得起敲打的。”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却更显语重心长:“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尤其是像你这样年轻有能力的干部,更希望你们能走得更稳、更远。青川经开区的工作,顾省长和我都有关注,搞得不错,有思路,有闯劲,但也别忘了,越是成绩突出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守住底线。”

  “请部长放心,您的教诲我一定牢记在心。一定戒骄戒躁,严守纪律,扎实工作。”林万骁郑重表态。

  欧锦年看着他,目光深邃:“你的新岗位,组织部很快就会征求相关方面意见后做出安排。回到工作岗位后,要继续保持这种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把在党校的收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脚踏实地,做出新的成绩。”

  “是!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部长的期望!”林万骁知道,谈话即将结束。整个过程不过五六分钟,短得超乎想象,没有一句闲话,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提醒、肯定和期望。

  “好,去吧。”欧锦年点了点头,重新拿起了刚才放下的文件,目光垂了下去。

  林万骁起身,再次恭敬地微躬行礼,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门外的秘书对他微微点头,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走出小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林万骁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后背似乎出了一层细密的汗,但心中却是一片豁然开朗。

  欧锦年部长没有透露任何关于他具体去向的信息,但那份看似平常的肯定和鼓励,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他的表现,尤其是论文和在醉驾事件前后的立场,已经获得了这位关键人物的初步认可。

  这份认可,比任何空洞的表扬都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