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审计利剑-《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北阳市财政局大楼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低气压。王海明“病”得恰到好处,李建国似乎收敛了些许,张为民则更像一尊入定的老僧,每日里“过紧日子”的口号喊得愈发响亮。

  省纪委办案点的会议室,白板上密密麻麻的线索和数据分析结果,像一张逐渐收紧的网,但网中的鱼却异常滑溜,暂时找不到强力收网的抓手。

  “头儿,数据模型锁定的‘幽灵项目’很说明问题,但这些都是间接证据。资金流向境外的那部分,通过地下钱庄,追查起来耗时太长。张为民那边,现金交易,无迹可寻。李建国和那个宋丽华,消费奢靡,但直接证明权色交易、利益输送,还需要更硬的东西。”郑国栋揉着发红的眼睛总结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焦灼。

  林万骁站在白板前,目光扫过那些名字和线条,沉默片刻,开口道:“蛇盘在洞里,我们用数据这根竹竿捅了捅,它缩得更深了。光在外面捅不行,得有人进洞去瞧瞧。”

  “进洞?怎么进?”王小舟疑惑道。

  “请专业的人,带专业的工具,名正言顺地进去。”林万骁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是时候请审计厅的同志们动一动了。”

  “审计厅?他们能听咱们的?而且,大规模审计一动,不是打草惊蛇吗?”郑国栋有些疑虑。

  “就是要打草惊蛇。”林万骁转身,目光锐利,“蛇不动,我们怎么知道它往哪跑?慌了,才会出错。至于听不听……”他拿起内部电话,“付主任那边,应该已经协调好了。”

  省纪委与省审计厅的协作机制由来已久,但像这次这样,纪委深度主导、审计精准配合的行动,却需要更高层面的协调和艺术性的操作。

  林万骁亲自跑了一趟省审计厅,见到了分管财政审计的副厅长和相关处长。他没有透露案件细节,只强调在办理其他案件过程中,发现北阳市财政局在部分专项资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从强化财政监管、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建议审计厅能否对北阳市财政局进行一次“例行的、全面的资产审计”。

  审计厅的几位领导都是老江湖,一听“其他案件”、“值得关注的现象”,再看看出面的是省纪委新晋的办案能手林万骁,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了。这哪是“建议”,分明是“任务”。

  “万骁同志啊,”审计厅的刘处长推了推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例行审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北阳嘛,确实也有些年头没进行全面审计了。不过……”他话锋一转,“既然是配合咱们纪委的工作,这个审计的重点和方式,是不是可以更…灵活一些?”

  “刘处您是专家,我们主要是提供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疑点’方向。”林万骁笑着递过去一份薄薄的、没有抬头也没有印章的材料,上面只列出了几个资金大类和一些异常的时间段、项目名称特征,“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我们必须尊重。一切以审计厅的规范和程序为准。”

  刘处长接过材料,扫了一眼,心领神会:“哦,这几个领域啊,确实也是近年来审计关注的重点。风险点抓得很准嘛。放心,我们会组建一个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审计组,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

  双方默契地笑了。规矩是规矩,但规矩之下,自有操作的空间。审计组将以“例行审计”的名义进驻,公开目标是对北阳市财政局的资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这是完全合规合法的动作,任谁也挑不出毛病。但审计组的核心成员会拿到一份“重点关注清单”,清单内容与林万骁提供的“疑点”高度重合。

  审计组出发前,林万骁又特意叮嘱带队的审计厅杨副处长:“杨处,这次审计,声势不妨稍微造大一点。进驻见面会,该有的程序一样不少,要求他们提供资料的范围可以广一些,态度可以…严谨一些。”

  杨副处长是个精明干练的中年女性,闻言笑了笑:“明白。唱戏就要唱全套,锣鼓家伙得敲响亮点,角儿才容易亮相嘛。”

  不日,由省审计厅杨副处长带队的审计组,一行七八人,浩浩荡荡开进了北阳市财政局。

  正式的进驻会议在市财政局大会议室召开。审计组方面阵容整齐,表情严肃。北阳市财政局这边,张为民带着所有在家的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参加,个个正襟危坐。

  杨副处长首先发言,语气官方而坚定:“……本次审计,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工作部署,旨在全面摸清家底,防范财务风险,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希望市财政局各位同志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及时、完整、准确地提供审计所需资料……”

  张为民代表市财政局做了表态发言,表情凝重,语气诚恳:“……我们坚决拥护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热烈欢迎审计组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检查……我局一定全力配合,如实提供一切资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绝不回避、坚决整改……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和有力促进……”

  会场气氛庄重和谐,掌声雷动。但台下,不少财政局干部的手心里已经捏了一把汗。省审计厅这么大规模地突然进驻,绝不仅仅是“例行”那么简单。

  会议一结束,审计组立刻要求开放财务系统查询权限,并调取近五年的相关账册、凭证、项目合同、审批文件。要求的资料范围之广、年限之长、项目之细,让财政局的财务人员心里直打鼓。

  审计组的工作室被安排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很快就被一箱箱送来的账本凭证堆满。审计人员们埋首其中,噼里啪啦的键盘声、计算器的按键声、低低的讨论声不绝于耳,气氛紧张而压抑。

  杨副处长和几位骨干,则重点盯着那些“幽灵项目”的原始凭证和审批流程。她们看得格外仔细,不时低声交流,用铅笔在凭证上轻轻标注,或者将某些关键页面用手机拍照(经程序批准后),然后通过加密U盘,定期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同步给外围配合的纪委人员。

  这种协作极其谨慎。双方的联系限定在极少数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多在审计组驻地外进行,避免任何形式的直接接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

  财政局内部,果然开始暗流涌动。

  张为民表面上镇定自若,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但回到办公室,脸色就沉了下来。他反复揣摩审计组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发现审计人员似乎对某些早已结项多年的专项资金项目格外感兴趣时,他的眉心越皱越紧。

  李建国则显得有些焦躁。审计组里一位年轻的女审计员,似乎对他的分管领域特别“关照”,问的问题十分刁钻,尤其关注宣传文化类项目的采购流程和价格构成。他几次想请审计组吃个“工作餐”,都被杨副处长以“审计纪律要求,不便打扰”为由婉拒了。

  底下那些科处长们更是人心惶惶,互相打探消息。“审计组怎么突然查这个?”“那个项目好几年了,怎么又翻出来了?”“张局长是什么意思?李局长那边有什么消息没?”

  一时间,财政局大楼里,电话通话时长莫名增加,下班后私下的小聚会也多了起来。一种无声的恐慌,开始像病毒一样在走廊和办公室间蔓延。

  打草惊蛇的效果,初步显现。

  林万骁在办案点,听着审计组和监控小组反馈回来的信息,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

  “蛇开始动了。”他轻声道,“看好它们,看它们往哪里窜,看谁会先忍不住,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