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僵局与反思-《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外调小组的成果不断汇拢,逐渐拼凑出北阳市财政局贪腐窝案的庞大轮廓。资金流向、企业供词、关联人员……一项项证据都在指向那个最终的目标。

  然而,当林万骁站在白板前,审视着目前掌握的所有指向张为民的材料时,眉头却越皱越紧。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办案点弥漫开来,那是接近目标却迟迟无法给予致命一击的焦灼。

  “头儿,所有外调小组的证据都汇总了。”郑国栋将厚厚一摞报告放在桌上,语气却不如往日兴奋,“能钉死李建国,能牵扯出王海明,甚至能说明张为民有重大嫌疑。但是……”

  “但是直接能把他按死的证据,几乎没有。”林万骁接过了他的话,语气平静,却带着沉重的分量。

  问题显而易见:

  李建国的供述和笔记本记录,是强有力的线索,但属于“一面之词”。在法庭上,若无其他证据佐证,很容易被辩护律师攻击为“为求自保的诬陷攀咬”。

  那些行贿企业的老板,大多只承认把钱给了中间人或者李建国,极少有人直接与张为民接触。即便有,也多是“我听说张局长点头了”、“中间人说张局长那边需要打点”这类传闻证据,证明力薄弱。

  最致命的资金链。所有的大额交易都是现金完成,无迹可寻。张为民及其直系亲属的银行账户干净得像被水洗过一样。流向境外的资金,虽然逻辑清晰,但境外取证步履维艰,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张为民本人,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死猪不怕开水烫”。

  他被“请”到省纪委规定的谈话点已经进行了数次谈话。每一次,他都表现得像一位受了莫大委屈的老党员、老干部。他不再练“宁静致远”,而是换上了一副沉重而困惑的表情。

  “组织上对我有怀疑,我可以理解。但我张为民工作几十年,扪心自问,对得起党性和原则。”他反复强调,“李建国出了问题,我很痛心,是我这个班长没带好队伍,我接受组织的任何批评和处理。但是,说我有问题,请组织拿出确凿的证据来。”

  对于任何具体问题,他一律以“时间太久记不清了”、“需要查一下文件”、“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我不认为有问题”、“这件事是李建国副局长具体负责的”来搪塞。他坚决否认收受过任何贿赂,声称所有审批都是“基于专业判断和集体决策”。

  他甚至多次“义正辞严”地提出:“如果组织上认为我有问题,请直接出示证据。如果没有证据,只是凭一些人的胡乱指认,就让我在这里接受审查,这是对一位老同志的不信任,也会寒了其他踏实干活同志的心。我要求向省委领导当面汇报思想,澄清问题!”

  他的态度,软中带硬,堵得办案人员十分难受。他知道,纪委办案重证据,尤其是这种级别的干部,没有铁证,仅凭怀疑和旁证,根本无法采取进一步措施。

  办案点的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案情分析会的气氛有些沉闷。

  “妈的,这老狐狸!滑不溜手!”郑国栋忍不住骂了一句,狠狠掐灭了烟头,“账做得天衣无缝,现金交易死无对证,自己装得跟白莲花一样!难道就拿他没办法了?”

  王小舟也推了推眼镜,叹气道:“境外资金那边,协调了好几次,进展缓慢。那边法律程序复杂,没有确切的犯罪证据和司法文书,对方根本不予配合。这条路,短期内走不通。”

  “难道我们就这么跟他耗着?耗到他心理防线崩溃?”有人提出。

  林万骁缓缓摇头:“他的心理防线,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固得多。他赌我们拿不到核心证据,赌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多,甚至可能有人在外面帮他活动。这样耗下去,士气低落的是我们,夜长梦多。”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将“张为民”这个名字圈了起来,然后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的办案节奏,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了。”林万骁的目光扫过众人,“前期为了抢时间、防止串供,我们采取了高压快攻的策略,效果显着,拿下了李建国,撕开了口子。但现在,面对张为民这块更难啃的骨头,强攻似乎遇到了瓶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既然正面强攻暂时难以奏效,我们就继续深挖外围,固本培元。把他的外围阵地全部拔掉,让他彻底成为孤家寡人。同时,寻找新的、更薄弱的突破口。”

  “新的突破口?”郑国栋看向他。

  “张为民自己铁板一块,但他的家人呢?”林万骁目光锐利起来,“他妻子常年待在省城,帮他儿子带孙子。他儿子在香港,消费水平极高。他妻弟的房地产公司,问题一大堆。李建国的供述和笔记本里,也多次提到通过家人进行利益输送。”

  “我们的注意力之前太多集中在张为民本人和财政局的账目上,或许忽略了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是否知情?是否参与?是否留下了什么蛛丝马迹?”

  “尤其是他的妻子!”林万骁强调,“根据监控,他妻子最近频繁返回北阳,神色慌张,多次与张为民密谈。她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知情人,甚至参与者,但心理素质远不如张为民。从她身上打开缺口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众人都在消化林万骁的分析。

  “头儿,你的意思是,暂缓对张为民的直接强攻,集中力量,先攻克他的家庭成员?”王小舟问道。

  “没错。”林万骁点头,“一方面,继续完善现有证据链,特别是境外资金流的境内环节,把基础打牢。另一方面,转移重点,秘密调查张为民妻子、妻弟等人的资产情况、通讯记录、社会关系,寻找他们的软肋和破绽。”

  “同时,对外维持原状,给张为民一种‘调查陷入僵局’的错觉,让他放松警惕。他一旦觉得安全了,或许会和家人进行更紧密的联系,甚至安排后续事宜,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策略的调整,像给略显焦躁的团队注入了一针清醒剂。目标依旧明确,只是攻击的矛头变得更加灵活和隐蔽。

  僵局,并不意味着停滞,而是意味着战术的转变。 强攻不下,便侧翼包抄,釜底抽薪。 老狐狸护得住自己,未必能护得住整个巢穴。林万骁的目光,已然投向了他身后那个看似平静的家庭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