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傍晚六点零五分,北江省上空挂着一轮将坠未坠的夕阳。
省委三号车驶进大院,轮胎碾过最后一块减速带,发出低沉的闷响。
林万骁坐在副驾后一排,膝上横着一只黑色公文包,拉链半开,露出厚厚一摞A4纸。
车外,热浪裹着蝉鸣扑面而来;车内,冷气开得很足,却压不住他掌心的汗。
七天,他跑遍了青川、北川、平武三县十八个乡镇,把一笔笔捐款、一车车物资、一条条人命硬生生从废墟里抠出来,如今要交账了。
电梯门合拢,镜面映出顾沉舟的侧脸。
鬓角添了几根白,却掩不住眉宇间的锋锐。
“一共多少?”
顾沉舟开口,声音像钝刀切肉。
林万骁答得干脆:“捐款总额二点四亿,到账二点三八亿,支出二点三七亿,结余一百万零六千四百三十二元七角八分。”
数字精确到分,像一颗颗钉子钉进木板。
顾沉舟没说话,只抬了抬下巴,电梯镜面里,他的目光像两口深井。
林万骁知道,这二点四亿是北江全省干部职工、企业、市民的救命钱,也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剑。
剑柄在他手里,剑尖指向所有想看热闹的人。
七点整,省委小会议室。
椭圆桌,一圈厅级干部,灯光明亮得近乎刺眼。
林万骁把公文包放在投影仪旁,拉链全开,抽出一张对折的铜版纸。
纸展开,两米长,彩色喷绘,像一条刚出水的鱼。
图表标题极简:
《北江对口援建青川救灾资金流向一览》
左侧,红色柱状图:捐款来源:机关、企业、个人、海外,一目了然。
右侧,蓝色折线:支出节点,帐篷、药品、血浆、机械、重建,步步为营。
中间,绿色饼图:结余比例,百万零六千,像一块被切得极薄的饼。
图表底部,一行小字:
“每一笔钱的去向,都可扫码溯源。”
扫码,跳出的是实时更新的Excel表,精确到村、到户、到个人签收指纹。
会议室里,呼吸声忽然变得清晰。
顾沉舟没坐,他站在屏幕前,双手撑桌,目光扫过一圈。
“二点四亿,七天,零差错。”
他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在钢板。
“林万骁,二十四岁,省委专职秘书,把救灾钱管成了银行账。”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万骁脸上,“这是金融干部的样子!”
一句话,满室安静。
财政厅魏宪章扶了扶眼镜,嘴角动了动,没出声。
省审计厅副厅长微微颔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组织部长把钢笔在指尖转了一圈,啪一声扣在桌面,像盖了一个无形的章。
林万骁站在原地,脚跟并拢,声音不高不低:“职责所在。”
四个字,像四颗钉子,钉进木地板,也钉进所有人的耳朵。
表扬过后,会议进入质询环节。
省国资委副主任开口:“结余一百万,打算怎么用?”
林万骁把图表翻到最后一页,指尖在绿色饼图上轻轻一敲:“一百万,设立青川震后教育基金,专款专用,利息滚存,十年后连本带息返还北江财政。”
一句话,堵死了所有想伸的手。
省台台长笑着打圆场:“小林考虑长远,十年后北江又添一笔教育经费。”
笑声里,有人悄悄松了口气,有人暗暗咬牙。
林万骁站在原地,目光平静,像一潭深水,看不见底。
会议结束,众人鱼贯而出。
顾沉舟走在最后,经过林万骁身边,脚步未停,只低声一句:“晚上九点,一号楼。”
声音不高,却像刀锋划过耳膜。
林万骁点头,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晚上九点,一号楼小书房。
顾沉舟坐在书桌后,面前摊着那张两米长的图表,指尖在结余那一栏轻轻敲了两下。
“一百万,真打算全给教育?”
林万骁站在书桌前,声音平稳:“教育干净,十年不动,谁也伸不了手。”
顾沉舟笑了,笑意不达眼底:“你倒是会选人下刀。”
林万骁垂眼:“刀在鞘里,不割自己人。”
顾沉舟把图表折成两折,放进抽屉,声音低而稳:“下周常委会,把基金方案报上来。”
林万骁点头,脚跟并拢:“明白。”
夜里十一点,省委大院最后一盏路灯熄灭。
林万骁站在宿舍楼前,看远处操场上飘起的红旗,像一截燃烧的导火索。
他想起顾沉舟当众说的那句“这是金融干部的样子”,嘴角勾起一点极冷的弧度。
样子?
他要的不止是样子,他要的是刀柄,是账簿,是能把赵晋岳连根拔起的杠杆。
雪无声,风未起,账本却已悄悄翻开了新的一页。
省委三号车驶进大院,轮胎碾过最后一块减速带,发出低沉的闷响。
林万骁坐在副驾后一排,膝上横着一只黑色公文包,拉链半开,露出厚厚一摞A4纸。
车外,热浪裹着蝉鸣扑面而来;车内,冷气开得很足,却压不住他掌心的汗。
七天,他跑遍了青川、北川、平武三县十八个乡镇,把一笔笔捐款、一车车物资、一条条人命硬生生从废墟里抠出来,如今要交账了。
电梯门合拢,镜面映出顾沉舟的侧脸。
鬓角添了几根白,却掩不住眉宇间的锋锐。
“一共多少?”
顾沉舟开口,声音像钝刀切肉。
林万骁答得干脆:“捐款总额二点四亿,到账二点三八亿,支出二点三七亿,结余一百万零六千四百三十二元七角八分。”
数字精确到分,像一颗颗钉子钉进木板。
顾沉舟没说话,只抬了抬下巴,电梯镜面里,他的目光像两口深井。
林万骁知道,这二点四亿是北江全省干部职工、企业、市民的救命钱,也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剑。
剑柄在他手里,剑尖指向所有想看热闹的人。
七点整,省委小会议室。
椭圆桌,一圈厅级干部,灯光明亮得近乎刺眼。
林万骁把公文包放在投影仪旁,拉链全开,抽出一张对折的铜版纸。
纸展开,两米长,彩色喷绘,像一条刚出水的鱼。
图表标题极简:
《北江对口援建青川救灾资金流向一览》
左侧,红色柱状图:捐款来源:机关、企业、个人、海外,一目了然。
右侧,蓝色折线:支出节点,帐篷、药品、血浆、机械、重建,步步为营。
中间,绿色饼图:结余比例,百万零六千,像一块被切得极薄的饼。
图表底部,一行小字:
“每一笔钱的去向,都可扫码溯源。”
扫码,跳出的是实时更新的Excel表,精确到村、到户、到个人签收指纹。
会议室里,呼吸声忽然变得清晰。
顾沉舟没坐,他站在屏幕前,双手撑桌,目光扫过一圈。
“二点四亿,七天,零差错。”
他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在钢板。
“林万骁,二十四岁,省委专职秘书,把救灾钱管成了银行账。”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万骁脸上,“这是金融干部的样子!”
一句话,满室安静。
财政厅魏宪章扶了扶眼镜,嘴角动了动,没出声。
省审计厅副厅长微微颔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组织部长把钢笔在指尖转了一圈,啪一声扣在桌面,像盖了一个无形的章。
林万骁站在原地,脚跟并拢,声音不高不低:“职责所在。”
四个字,像四颗钉子,钉进木地板,也钉进所有人的耳朵。
表扬过后,会议进入质询环节。
省国资委副主任开口:“结余一百万,打算怎么用?”
林万骁把图表翻到最后一页,指尖在绿色饼图上轻轻一敲:“一百万,设立青川震后教育基金,专款专用,利息滚存,十年后连本带息返还北江财政。”
一句话,堵死了所有想伸的手。
省台台长笑着打圆场:“小林考虑长远,十年后北江又添一笔教育经费。”
笑声里,有人悄悄松了口气,有人暗暗咬牙。
林万骁站在原地,目光平静,像一潭深水,看不见底。
会议结束,众人鱼贯而出。
顾沉舟走在最后,经过林万骁身边,脚步未停,只低声一句:“晚上九点,一号楼。”
声音不高,却像刀锋划过耳膜。
林万骁点头,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晚上九点,一号楼小书房。
顾沉舟坐在书桌后,面前摊着那张两米长的图表,指尖在结余那一栏轻轻敲了两下。
“一百万,真打算全给教育?”
林万骁站在书桌前,声音平稳:“教育干净,十年不动,谁也伸不了手。”
顾沉舟笑了,笑意不达眼底:“你倒是会选人下刀。”
林万骁垂眼:“刀在鞘里,不割自己人。”
顾沉舟把图表折成两折,放进抽屉,声音低而稳:“下周常委会,把基金方案报上来。”
林万骁点头,脚跟并拢:“明白。”
夜里十一点,省委大院最后一盏路灯熄灭。
林万骁站在宿舍楼前,看远处操场上飘起的红旗,像一截燃烧的导火索。
他想起顾沉舟当众说的那句“这是金融干部的样子”,嘴角勾起一点极冷的弧度。
样子?
他要的不止是样子,他要的是刀柄,是账簿,是能把赵晋岳连根拔起的杠杆。
雪无声,风未起,账本却已悄悄翻开了新的一页。